文化场域视角下阜阳特色小镇发展策略探析
2022-03-25白如山
吴 磊,白如山
(阜阳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引言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城市是人人向往之地,但人口膨胀、房价飞涨、交通拥堵、生活高成本等因素使城市的部分企业、人才往外迁移、流动,同时,乡村出现人口转移、宅地荒弃、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城市病”和“乡村病”,发展特色小镇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 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2016年10月,发改委出台加快美丽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特色小(城)镇的内涵意义、总体要求和建设举措。2021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这些意见和措施的陆续出台,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政策红利和发展良机。
2017年11月,阜阳提出:“到2021年,创建20个左右市级特色小镇,争取5个以上省级特色小镇,形成特色小镇竞相发展的新格局。”随后,阜阳立足历史视野、田野视野、整体视野,利用自然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发展特色产业,先后创建了界首市光武镇、颍州区中原花都·芳香小镇、颍泉区闻集草莓小镇、太和县樱花小镇、阜南县田集花都温泉小镇、临泉县长官杂技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业已成为创新创业新高地、发展动能转换新样板,为建设现代化美好阜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阜阳特色小镇建设的比较优势
本文选取界首市光武镇、颍州区中原花都·芳香小镇、颍上县八里河旅游风情小镇、颍泉区抱龙石艺小镇、太和县马集发艺小镇、阜南县黄岗柳艺小镇、临泉县木一钓鱼运动休闲小镇等国家级、省级特色小镇为样本(见表1),分析阜阳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比较优势,更好地助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表1 阜阳市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及其特征
(一)区域优势明显
阜阳市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颍上、阜南四县及颍州、颍泉、颍东三区,总面积10 118.17平方公里,总人口1080万人,常住人口820万人。阜阳区位优越,是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的“双桥头堡”、中原城市群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和中原地区新兴制造业和新能源基地。阜阳交通发达,水陆空铁、四位一体,是国家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立体化的交通使阜阳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阜阳农业领跑,以全国0.48%耕地产出1%粮食,是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合肥都市圈提质升级,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目前,阜阳拥有区位、交通、政策、农业、人口“五大优势”,已进入了阶梯递进、提速增效的厚积薄发期,可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游客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迎来了重大利好。
(二)政策供给给力
2017年11月13日,阜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社区功能配套、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并就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创建标准及程序、保障措施等明确了指导意见,引导特色小镇规范、高质量发展。同时对纳入市级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在财政支持、用地保障、投资融资、项目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2018年7月,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阜阳市花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花卉特色小镇建设,重点打造颍州区中原花都·芳香小镇、界首市彩叶植物小镇、临泉县姜子牙花卉小镇、颍上县管仲腊梅小镇、颍泉区行流镇红色小镇、阜南地城荷花小镇等。随后,阜阳各市县区结合实际陆续出台有关政策,如界首市出台了《关于开展美丽特色小(城)镇培育的实施意见》,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市场定位准确
阜阳特色小镇建设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作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政府做好服务保障。如阜南县制定了《柳木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不断引领、服务、提升、促进柳编产业做大做强。阜南柳编工艺紧盯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已从传统意义的柳编工艺转型拓展为涵盖传统柳编、家居、装饰、艺术等柳木文化产业。该县已建成8.3万亩杞柳种植基地,规模以上企业62家,年产柳条28万吨,14个乡镇约有13万人从事柳木生产经营,农民增加收入近5亿元[1]。颍上县八里河旅游风情小镇,依托县域优质旅游资源,以一站式、全链条、全时空旅游业态为核心,融入文化、旅游、生态、社区等功能,打造集旅游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行业集聚于一体、多维互动的全产业链式旅游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阜阳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特色小镇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发展平台。根据《中国特色小(城)镇2020年发展指数报告》和《中国特色小镇2021年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省分别有9个和7个特色小镇跻身全国50强,而阜阳地区的特色小镇无一入选,暴露出一些短板和问题。
(一)小镇文化元素挖掘不够
“文化决定小镇的发展品质”[2]。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小镇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需要载体,需要在日常运用中保持生命力,许多传统文化由于缺乏生存基础,内部认同感不强,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消亡,而现代文化往往散落于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缺少集中展示,感染力、凝聚力不强。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对小镇蕴含的当地传统文化挖掘和利用重视不够,重“形”轻“神”,重实体建筑,缺文化赋能,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正应了那句“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二)小镇产业驱动引领不足
特色小镇的基础是产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大体细分为农业、工业、生态、旅游、文化、商业、房地产等七大类别。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特色小镇确定的产业只有具备比较优势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的制约,阜阳在推进小镇产业发展中,农业和手工业无疑占有比较优势,但这些产业在技术、规模及管理方面急需现代化创新。一些农产品、种植业和手工业在产业化发展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产和产业集聚,但受制于技术创新、资金、政策支持、附加值等因素,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占比不高,创意设计和形式产品、附加产品衍生不足,没能很好地将产品生产服务和研学培训、拓展体验、节庆演出、陈列展示等附加产品服务相融合,支柱特色产业缺乏持久的驱动力。同时,产业的多元性普遍缺乏,也不利于小镇可持续发展。
(三)小镇旅游市场挖掘不深
在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产业定位数据分析中,旅游发展型占比分别为50.39%和39%[3]。阜阳特色小镇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和生态资源,除颍上县八里河旅游风情小镇外,其他特色小镇对旅游市场规划和开发利用不够,单一的旅游景点发展也不具备可持续性,旅游模式同质化倾向较为严重,难以形成品牌合力,更没有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旅游精品路线。
(四)小镇宜居环境打造不优
良禽择木而栖,筑巢才能引凤。特色小镇在推动产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着力打造和谐美丽的宜居环境。阜阳特色小镇建设惠民意识不够强,过多迎合外部需求来博取市场,忽略了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品质的跃升,特色小镇给当地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体验不够强烈。根据安徽特色小镇官方网站显示,选取的阜阳市颍州区中原花都·芳香小镇、颍上县八里河旅游风情小镇、颍泉区抱龙石艺小镇、太和县马集发艺小镇等四个小镇,采集媒体影响指数、品牌知名指数、网络舆情指数、网络热度指数等四个指标,仅有颍泉区抱龙石艺小镇指数(77.3)高于平均值(74.75),其余三家均低于平均值[4]。
三、文化场域视角下阜阳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
“场域”是布尔迪厄创立的概念,指在整体社会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小圈子。“文化场域是一个区域或地域的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多个文化持有者之间形成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综合场或文化存在形态。”[5]小镇自身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资源等因素,必然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这些因素在小镇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特色小镇独特的内涵。笔者根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文化场域这一概念,从对特色小镇影响较大的文化、产业、旅游、生活等四个因素出发,力求探寻出行之有效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一)守正创新,提升文化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地域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的灵魂。”[6]特色小镇要从内容、主题、建筑、设计等方面展现出小镇更有深度、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文化附加值,充分运用文化赋能。“注重提炼特色小镇内的文化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深入挖掘特色产业衍生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交融。”[7]1.是加大特色小镇域内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挖掘力度,积极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如庙会、祭祀、杂技等民俗文化,传说、戏曲、武术等文学艺术,剪纸、柳编、陶艺等传统技艺,对遗迹遗址、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文物古迹,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在挖掘、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2.是创造性地赋予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经典技艺新的时代内涵,鼓励富有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市场主体,深入挖掘柳编、剪纸、陶瓷、杂技等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着力打造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特色,深度融入到产业、建筑和小镇生活之中。3.是以市场为导向,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借力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小镇文化产业,积极与文化创意、新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新模式、新形态的小镇经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生、传统产业再创优势。同时,在挖掘小镇自身文化元素时,也不可忽视博物馆、剧院影院、艺术村、建筑等外部文化的植入,如茅台酿酒小镇、景德镇陶瓷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等,都是文化特色鲜明和产业旺盛繁荣的典范。
(二)深度培育,提高产业驱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晓欢认为,特色小镇的本质是一个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项目综合体[7]。产业创新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特色小镇要聚焦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打造行业“单项冠军”,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以产强镇。1.是立足资源优势,打造主导产业。结合小镇的自然资源、人口结构、产业基础、文化传统等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造小镇发展的主导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引领市场发展。如阜南县黄岗柳艺小镇,结合柳编这一特色产业,通过创新工艺、开发新品、延长链条、做强电商等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创新、需求导向、手艺引领、工艺创造等特点的产业体系,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和经济发展。2.是注重要素整合,推动产业聚集。加强以新的商业模式整合传统产业生产要素,注重历史经典产业的市场化再造,充分发挥好文化、生态、社区功能对涵养创意、培育人才等的积极作用。按照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增强产业活力,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综合竞争力。如充分发挥阜阳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孵化家庭小菜园、森林幼儿园、乡村博物馆、农业创意节庆等项目,引导城市家庭体验更加亲近自然的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同时也要关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创业设计、机器人、健康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如抱龙石艺小镇秉承“以产城融合定义特色小镇,以新徽派人居重塑名仕人生”的匠造理念,扶植、推广石艺产业,推动石艺与产业创新融合,实现“一座小镇,改变一城”的愿景。3.是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要在用地供电、财政税收、产品物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借鉴浙江云栖小镇大企业联合服务小企业的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产业上下游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建立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如太和县马集发艺小镇立足发艺产业,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时尚发艺为产业特色,以智能制造为技术主导,以私人定制为服务支撑,建设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发制品产业集群。颍州区中原花都·芳香小镇以名花特花研发培育为核心产业,以特色花卉种苗培育为主导产业,发展与花卉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打造年产值10亿元的特色花卉产业小镇。
(三)消费驱动,增强旅游辐射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极大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高。旅游是一种用脚步丈量山川、用心情感悟风月、求新求异求美求知的重要方式,在激烈竞争的旅游业中,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越来越挑剔的游客,旅游景区不怕游客不来,就怕游客不再来。通过对小镇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人文景观等资源的有效整合,设计出精细化、个性化、具有诗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打造旅游特色景观,给游客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活感受。1.是依托特有的自然风光,维护和塑造自然生态之美,打造旅游胜地。如国家AAAAA级八里河风景区依托自然原始资源的湖泊水域型风光,无处不风光,无景不迷人,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500万元,旅游业已成为促进该区域发展的先导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是挖掘悠久的历史资源,让历史、文物“活”起来,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如界首市光武镇,文化资源丰富,王莽赶刘秀、化骨寺传说、马歇蹄传说、新阳城遗址、供奉东岳大帝黄飞虎的“黄家庙”、四门八谷堆、清朝建筑“王贡生宅院”等史话与遗迹熠熠生辉,为光武镇蒙上了厚重的历史光环,也提升了小镇功能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3.是利用当地的文化习俗,开发以本土文化为支撑的旅游产业,加以现代化改造和艺术升级,使特色小镇成为休闲度假的舒适之地、旅游观光的生态乐土。如颍州区中原花都·芳香小镇,可通过区别花卉品种打造不同主题特色,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及服务,增强小镇旅游整体吸引力。
(四)优化环境,强化生活吸引力
特色小镇是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有机融合的特定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文化体验等都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特色小镇高品质人居环境、高效自治管理能力、完善的公共配套和商业配套、良好的社区就业环境和现代化城镇社区能够更好地满足高端人才和产业的需求。”[8]任何特色小镇的主体都是人,人是最需要一个人性化、有温度的生活平台,在构建小镇时应充分考虑居民及游客需求,构建生活化的服务系统,打造宜业、宜游、宜居休闲环境,让人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1.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构建空间和谐、功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的复合体。特色小镇需要在认识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具体建筑的形象和功能,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用有温度的内容和协同方式实现环境、建筑、产业、人的有机融合和发展。如安徽临泉木一垂钓小镇以钓鱼运动为特色主题,修建了大型拓展训练营、骑马射箭场、室内综合体育馆、笼式足球场等大型场馆设施,促进体育运动与相关产业、业态融合发展、协同创新。2.是依托自然资源、乡土文化和田园风光,打造集乡村观景、农事体验、亲子教育、民俗文化、健康养生、社交度假等多功能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梦想乐园。如颍泉区结合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先后举办了“草莓文化节”“菊花艺术节”“桃花风车节”“葡萄采摘节”“荷花观赏节”等系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3.要加强道路交通、供水排水、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文化教育、医疗保障、运动健身、商业餐饮等公共服务,营造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着力“建设4公里教育圈、15分钟医疗圈和15分钟健身圈”,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结语
打造特色小镇,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特色小镇,关键在“特”字,“特”在何处,要特在文化、特在生态、特在产业,找准利用好特色点,形成特色小镇的竞争力,走出一条永续发展、独一无二的精品化发展道路,做到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产业特色鲜明,让文化留住“乡愁”。随着阜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阜阳发展特色小镇具备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在准确理解特色小镇概念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自然资源、产业集聚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文化竞争力、产业驱动力、旅游辐射力、生活吸引力,是阜阳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追求和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