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大学食品类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从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视角出发

2022-03-25熊春红徐佳敏邓利珍刘鸿羽李欣

食品工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思政

熊春红,徐佳敏,邓利珍,刘鸿羽,李欣*

1.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南昌 330047);2.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共青城 332020)

中国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具有自身特色,不仅体现在实施新工科建设、加强工程教育、培养双一流人才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1],同时在思政教育角度,“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2]。因此,在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视角下指导更新食品类课程体系,对实现专业与德育兼顾的现代食品工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1 食品类课程体系改革背景与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食品类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思政教育后置化问题,重教书轻育人或者认为教书在先、思政在后,知识传授缺乏价值引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另一方面,食品工程专业教育长期以来偏理化,注重理论科学的教学而忽视实践应用的投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Spady[3]面对过度学术化的“工程科学”教育,提出基于学习产出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模式,即注重教育实际产出的现实需要,根据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显示的学习结果来决定课程的制定、评估和指导意见等,基于相应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考核,衡量课程目标达成度情况,并持续改进教学设计以形成良性迭代。可见,课程体系是食品工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衔接环节与改革实施载体。建设好食品类课程体系,对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作为食品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深化其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2 食品类课程体系改革具体措施

2.1 研究方法

面向21世纪食品工业和“双一流”新工科建设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南昌大学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和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围绕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并结合多所国内外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情况,修订形成新的培养目标[4]:含有“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家国情怀、具有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等要素,列入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020版培养方案中。进一步细化、明确12个方面的具体毕业要求,涵盖工程认证要求的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等方面。

为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落实到课程体系重新设置,在学科、专业、课程、评价4个支撑面有所创新。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专业和课程选择权,实行食品专业大类培养,并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平台构建,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增强实际教学效果的新方法,融合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建设。

依托南昌大学和食品学院两级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质量评价体系,收集多方反馈意见,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条件及教学管理等进行持续改进。

图1 研究方法

2.2 融合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课程体系四维度改革

突破学科壁垒,创新课程体系,按照学科链群开设大类平台课程,使科学、技术和人文相互融合,形成以思政要素为导向、以工程技术为中心的有机知识体系。

学科维度上,设置公共基础课程(47.6%,共80.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5.9%,共10学分)、专业教育课程(42.9%,共72.5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6%,共6学分)4个模块(总计169学分)以提升工程教育下学生的教育宽度。公共基础课调整部分课程学时,进一步加强通识和思政教育;优化通识教育课程,创设国学经典与中华文化、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4个模块,使科学、技术和人文学科相互渗透;专业教育课程设有“基础类+实践类课程”“专业平台+工程应用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通过修读创新创业学分理论课程、参加创新创业训练/科研训练/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等多种方式获得学分。

专业维度上,结合新工科发展要求,主动思考专业内涵建设。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整合工程类课程,建立工程类课程综合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宽厚的工程知识基础,建立校企合作来开展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活动,实现工程教育思想的技术综合。依托食品一流学科,体现专业交叉,对接行业产业需求,服务江西地方经济建设,如开设科研项目转化课程“791ZX026食品专业项目实践”模块,紧跟专业产教融合新成果。

课程维度上,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工程专业系统性、综合性训练,增加专业任选课数目和内容,允许开设兴趣类的小班任选课程,满足学生对不同领域知识的需求,为技术大综合提供核心的技术元素。探索增设挑战性学习课程,如跨学科3D食品模拟训练课“791ZX025食品虚拟仿真实训”,科研成果转化的特色课程“791ZX046食品组学”“791ZX030食品功能性碳水化合物”“791ZX006食品发酵”“791ZX008信息技术与食品工程”等多门课程,其中“791ZH008信息技术与食品工程”从专业任选课调整成了食品卓越工程师班的专业核心课。

评价维度上,建立包含课程思政达成度的评价机制,将思政要素融入教学内容和支撑环节里,真正支撑课程目标(包含思政目标)。在课程目标、课堂互动、项目化案例、平台资料、课程讨论等多个教学环节中实施,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得到应用和推广,相关课程已提交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中也涵盖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

2.3 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

引导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考核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融合思政教育进行系统改革,构建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2.3.1 教学目标

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增设思政目标,立足课程本身,挖掘章节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中。将公正、平等、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入课程目标,从单一的知识掌握运用延伸至家国情怀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新高度。以“791ZP016食品工艺学”课程目标为例(详见表1),针对大纲中的课程目标点(含思政目标),试卷中均设试题,以考查学生对“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的贡献。表1中的题量和比例根据每年学情在大纲比例范围内适当调节,符合学生需求持续改进。

2.3.2 教学内容

大力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5]。整个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被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包含一定知识点的知识域,每个知识域内则包含全部相关知识点的若干项目。同时采用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思路来设计知识域和项目,针对每一个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应用创新为目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实践的精神。

2.3.3 课程信息化资源

结合教辅材料选取当下有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育人性的信息资源,经过组合、重构和相互融合渗入到课程设计和课程操作中。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理解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密切关注每年时政,结合课程内容发掘新的思政教育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工业发展数据、《反食品浪费法》的意义、疫情期间如何购买食用安全的冷鲜冷冻食品等。

2.3.4 教学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优课联盟等移动端,开展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混合式教学,给定探究或讨论任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并提示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体设计。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进行案例分析与讲解视频制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其协作、创新、平等的精神。

2.3.5 教学评价

考核方式与方法覆盖教学的全过程,丰富考核形式,将课堂互动、随堂作业、课后讨论、案例研讨、推荐书目阅读与视频学习等纳入平时成绩比例中。如在“791ZP016食品工艺学”课程考核中,以平时成绩、期中环节记录和评价学生4个课程目标上得到的培养和达成度,平时参与占30%、期中占20%、期末考试(题库结合思政教育不断增补)占50%。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科研成果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以弥补食品工程技术日新月异而书本知识更新滞后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同时能培养其自主创新及敬业精神。思政达成度的具体评价可通过2个环节进行,一是移动端的学生问卷或评分(单设针对思政的问卷);二是期末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支撑关系见表1)。

3 食品类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相关专业(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体系改革前后均开展调研,征求相关意见和建议,前期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专业主要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初稿完成后,再次咨询了行业企业相关专家的建议并做了会议记录、回收论证意见进行修改。课程体系实施后还在主要的专业课程内,就课程体系改革对学生进行了评分问卷。

多位专家表示,人才培养目标清晰明确,思政内容恰当,目标设定合理且符合以能力为导向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要求,可执行性强,建议还可适当增加交叉学科知识的设计,并尽可能多地提供针对性社会实践活动。

在食品类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合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指导教学,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广泛好评。学生一致认为,课程体系设计对培养个人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很有帮助,通过该课程体系的学习不仅能理解和掌握食品专业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及关键工艺等基础知识,同时还能督促自己开始主动关注这些知识需考虑的安全、环保、人文因素,关注食品工业中生产技术革新、时事热点,时刻保持严谨科学的求学态度,逐渐增强自主创新思维与意识,逐步认识到作为食品人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认同感。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下,学生突破历史成绩,陆续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及盼盼食品杯等各类全国食品创新大赛的多项奖励,并积极参与“520”全国学生营养日服务活动,在实验实践中表现更浓厚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体现出工程能力与思政素质的双提升。专业也4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多项教学成果奖,开设有3门国家一流课程、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

4 结语

教育培养的人是为完成“两个一百年”伟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融合工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构建食品课程体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家国情怀的高级食品技术人才,对食品产业和食品学科尤为重要。通过探索实践努力实现食品工程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的同向同行并形成协同效应,使工程教育深植红色基因。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材料力学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与评价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