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主义史学理论对教师史料教学的启示

2022-03-25林凤谊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

林凤谊

摘 要:叙事主义在揭示历史学家的工作性质、历史认识的过程和历史作品的生产过程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历史学家编撰的文本也是教师史料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叙事主义对史料编撰本质的揭示,可以帮助中学历史教师深入了解历史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对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及历史解析能力具有很大的启示:重视一手史料的运用、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史料、基于历史真实性生动的叙述历史,激活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叙事主义;历史文本;史料教学

20世纪70年代来叙事主义史学理论兴起,怀特、安克斯密特等代表人物突出历史学的叙事属性,认为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书写,否认历史学的实在性,这样就使历史学至于文本化的视角之下,因此叙事主义至今争议不断。但是叙事主义对历史学的质疑并不能消解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学家不是天马行空地解释,而是在真实的历史证据和史学家操守的约束下进行叙事历史。叙事提供了在史学理论新前沿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历史事实与历史解历史学客观性问题的新角度,对中学历史教师正确理解教材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史料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及历史解析能力具有很大的启示。

一、叙事主义的争议与合理性

(一)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简述

叙事主义史学理论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问世为标志而正式复兴,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体现于史学理论这一专门领域的主要理论形态。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历史叙事较多关注和探讨,促使史学理论的研究重点聚焦到历史文本之特性上,历史文本不再被视作对“历史实在”的简单反映,而是被看作一种“言辞结构”或“文学制成品”。怀特把文学语言研究引入历史学,他隐喻历史是一个文本,历史真实存在遗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遗址等只有被转化为文本的形式才能进入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流程。其实是强调文学和语言在历史学家编撰历史著作过程中的作用。

但历史叙事具有特殊性,与文学叙事相比,语言修辞的形式并不能肢解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叙事不仅是对已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复原,而且还是加工,使原本按时间先后发生的一件件没有开端、高潮和结局的编年史情节化,在这个加工过程中融入了史学家个人及社会的文化生活经验。

我国学者也关注叙事主义理论对历史学的解释。早在叙事主义转向史学领域之前,近代史学家傅斯年就肯定了史學家的语言叙事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他认为近代的历史,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他所指的历史指代的是史料(历史记载)及史料研究,强调史料的重要性,有什么样的史料供给史学家选择,才能出什么样的历史。我国学者周建章对叙事的概念解释是:历史叙事是“以文为事”,文本与实在之间存在着非指实性的隐喻关系。张小忠认为,叙事文本整体超越了单称历史描述的认知层面,从而引入了隐喻、情节结构等非规范性的历史修辞,历史文本是对不在场过去的表现或再呈现,它诉诸伦理、政治与审美等价值属性,它重申了褒扬主体性的客观主义。

笔者认为历史叙事史学理论强调历史学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进行挑选,并运用语言书写、编排下来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实可以有不同的历史书写,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解释。但叙事主义并不否定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为有关过去的叙述提供类比的参照标准,得出来的历史文本是“关于”实在的,而不能直接指称实在,强调了史学家在历史书写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人无法接触到实在的历史,但是秉承求真和客观工作原则的历史工作者对历史事实的书写和呈现的文本无限接近于历史真实的文本,它带有主体性的客观主义。

(二)文本化的历史

叙事主义把历史学聚焦于文本化的视角,历史学文本化基于历史学科特性并非毫无道理。历史学与其他自然学科的一个区别就是研究和认识对象的“实在性”的缺席,因为真实发生的过去一去不复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这意味着历史学家们只能通过真实发生遗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遗址等等来间接研究。这些遗迹中,文字史料、账簿名册等固然是文本;宫室器皿、考古遗址等物质性遗存,也可以视为广义上有待人们去解读的文本,而且它们也只有被转化为文本的形式才能进入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的流程。所以历史工作者开始工作的材料——历史文本,而他们最后的产品——史书、著作,包括当今的一些影视史学的产品都是文本。历史学家们无法逾越文本的限制是因为历史学研究本身的文本特性。

历史学所无法脱离的文本性,就使得它在传递有关过去的信息时,必然包含了选择、建构、想象、创造的因素,从而具有了与文学作品等文本相类似的一些特征。即使历史学家没有刻意带有主观意识去书写历史,但是在历史书写的过程中用的是最日常的语言,基于此,历史学家不可避免地在传递过去信息的同时,提供了自己对于这些事件的关联解释。

二、历史叙事主义的价值

陈新通过研究海特、安克斯密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客观历史是不存在的,它只能作为一种假设的理论来协助历史研究,因而不能限制语言、文本带来的多元化的历史表现。要肯定的是,历史叙事主义史学不能消磨历史的“真实性”。因为历史事实确实存在于我们的记忆、叙事及各种书写之中。

叙事中故事化的历史编纂方式使历史事实情节化,易于历史经验的传达与历史兴趣的激活。怀特认为历史是由一个个故事(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历史学家编写文本的过程是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在将未经加工过的历史记载、编年史或带故事性的历史转变成叙事的过程中,历史学家运用了三种解释类型论证、编制情节、意识形态,让依附于史书典籍上枯燥、扁平的历史知识鲜活生动起来,建立起文献记载与历史细节之间的联系,增强历史的完整性,尽可能还原出一个丰满的历史。

虽然在历史叙事中要运用想象与虚构,但它并不同于文学叙事中的想象与虚构,历史叙事者在书写历史时会受到历史实在和历史证据的束缚,而且对于想象与虚构始终是抱有排斥态度的。历史叙事还可能因叙述者主体认识的差异而对叙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产生重要影响。种种因素都会造成所述“历史事实”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能推翻历史事实的可靠性。

所以用叙事的编撰模式把历史事实以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赋予从编年史中挑选出来的历史以人物、起因、过程、高潮、结局、影响和发展态势等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以构建出一个更加丰满的、前后联系的历史。但是,这种情节化的构建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虚构,而是要经得起考据,完成历史学的使命——求真和发现规律,这是史学家的职业操守。

三、历史叙事主义对教师教学中史料运用的启示

叙事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特征,甚至说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教学,了解和掌握叙事,无论是撰写形式还是口头的叙事,关乎历史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包括文本的叙事也包括课堂的叙事。

课改至今,历史教师比较重视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但是对历学理论知之甚少,以至于很难突破教科书和传统史学的桎梏。其实史学理论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历史本身的组成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学的特点,历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史学工作者对历史认识的特点,史学理论不仅在历史研究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下简称新课标),确立了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的正确的、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借助叙事主义对历史学研究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史料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刻了解历史学家工作的特点

依据叙事主义史学的观点,所有的历史书写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但是历史书写并不否定历史的真实性,因为历史学家进行编排整合的材料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虽然过去无法直接接触,但是一手史料制约着历史学家对过去的理解和构建。求真和客观一直是历史学的工作准则和价值追求。基于这点,一个历史学家在整合历史材料,书写历史作品的过程中是承认历史真实性的,个人的主观想法会被这种共识约束,虽然在史实的选择上有着极大的自由空间,但是也不能逾越真实性的界限。

所以,历史教师要认识到所有经人创作的史书典籍、专著都带有作者个人的学识、涵养、见解,带有作者所处年代的时代烙印。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免不了要给学生提供大量历史阅读素材,而在历史材料的挑选过程中要在了解作者的学术背景、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带领学生研读史料过程中,除了透过史料揭示历史事实外,还要让学生带着批判性思维审视作者言语的可信性,在培養学生史料史证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史料

叙事主义本身就是对历史“统一性范式”的挑战,而认识的多元化成为其内在的追求。而多元的认识来源于充分的史料以及史料提供的有力证据。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分析概况能力和批判质疑精神都有重要作用。历史的叙事本质上是对历史的解释。对同一件历史事件的叙述,可以写出一部歌功颂德的史书,也可以写出一部讽刺作品。这提醒历史教师,历史证据具有误导性和人们对证据的误读。

按照史料的价值可以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一手史料是指可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也可将史料分为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所以为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真实、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辨析,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史料,尤其注重一手史料和无意史料的展示。不仅要去伪求真,还要给学生展示全面、整体的历史事件、历史评价,不仅要把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解释展示出来,而且解释不同历史书写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整体的历史观的同时,教给学生处理对立史料的态度与方法。即使学生日后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知识面,发现许多与教科书相左的观点或叙事时也不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本质上没有与历史教科书相左的真实历史事实,只是语境和记叙角度不同才产生不同的历史见解。

(三)基于历史真实性生动的叙述历史,激活学生的兴趣

叙事主义史学借助其独特、生动、丰富的语言和叙事工具,将诸多单个历史场景或故事加以选择、编排,构成某一个过去的历史场景。教师要基于历史真实性生动地叙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故事的优势在于通过情节详述使我们的经验具体化。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在于历史离他们的实际生活太过遥远。首先,教师就要通过历史叙事的方法,让教材上枯燥、扁平的历史知识鲜活生动,建立起文献记载与历史细节之间的联系,增强历史的完整性,尽可能还原出一个丰满的历史来贴近学生的经验。其二,历史教师要学会在纷繁复杂、浩如烟波的历史资料中抽出典型的史料、史实,用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对那段历史或某个人物的共情或向往,或理解,或同情,或批判,从而具备洞察和探究历史的心理要素。其三,以兴趣为基石,实现信息加工和情感体悟,学生便能在历史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方法,完成具体到抽象的提升,建构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并运用到实际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叙事主义者对历史学文本性的强调,故事化叙事的优势在于通过情节详述使我们的经验具体化,适当运用叙事主义史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当前历史教学的枯燥、死板填鸭式训练等痼疾,为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与未来。当然,叙事主义史学的碎片化、不连续性等缺点经常遭到诟病,因此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情等实际需要做出灵活调整

参考文献

[1]Hayden White.“Response to Arthur Marwick”[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Vol130,No12.

[2]傅斯年.傅斯年选集: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旨意[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3]周建漳.语言转向的历史哲学表现和价值[J].史学史研究,2013(04).

[4]张小忠.语境中的观念:迈克尔·本特利的历史叙事初探[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7(02).

[5]彭刚.精神、自由与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陈慧本.当前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J].学术研究,2017(12).

[8]彭刚.对叙事主义史学理论的几点辨析[J].史学理论研究,2010(01).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史料教学“三部曲”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之史料教学
例谈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试论新课改下史料教学的作用及运用原则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