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式课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校本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
2022-03-25黄婷婷
黄婷婷
【摘要】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实际, 以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为依据,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论述如何在校本课程运用树式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使课堂上僵化的理论融化于丰富有趣的实践中, 切切实实推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 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树式课堂;实验探究;问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如能充分地利用学生生活上的各种感知,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还能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素质能力。2020年汕头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首次将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纳入中考分数,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整展开,这时,校本课程便成为开辟实验教学的一方沃土。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物理实验教学引入到校本课程中去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借助树式课堂开展。
一、树式课堂的内涵
新课标主张在研究中学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使学习成为一个探寻意义、获得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平铺直叙、面面俱到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有这样的困惑:学习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时反而越纠结,不知道应该用哪个知识点或是哪个思路去解决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领会好物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没有通过树式化的思维发散,把核心知识点和零碎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所以,教师如能通过树式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就容易形成树式化的知识系统。校本课程中,我们希望课堂的展开是立体式、螺旋上升式的,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切入问题,让学生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而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更要求学生能够以科学理论去判断和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同时,在主动探求物理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知识的拓展与迁移,不断提高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上这些,都与树式课堂的特点不谋而合。
二、基于树式课堂的实验链设计
1.思维初探,亲身体会
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制作与探究》为内容的校本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先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进行复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图1和图2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由于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对实验理论以及实验现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可以借此为起点,让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通过总结以上两个实验,回顾并归纳出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只能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且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电流方向通电导线受到力的方向改变,如果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则受到力的方向不变。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即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为接下来发电机和电动机器材的组装打好基础。
2.深度思维,挖掘本质
“电磁感应现象”及“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两个实验是电磁学的经典实验,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希望“传统实验有新意”,教师应该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提供不同的实验器材,以知识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开发拓展性思维,在实验中亲身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能获取对应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会促进课后的学习更深入、更持续、更有价值。例如,图3、图4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半成品模型,里边有很常见的马达,学生通过动手连接各个元件,更深一步地弄清了实验的原理,如将图3的灯座换成发光二极管,改变手摇发电机转动的方向,观察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将图4电源正负极对换,观察小风扇转动的情况。与此同时,学生还能根据手头上的器材元件,进行更深一步探究,比如让发电机发出来的电使电风扇动起来(图5),让发电机发出来的电使电铃响起来(图6)。对于学生来说,能将电与磁的知识点综合应用,自然也就获得了探究的成就感,学习兴趣提高了,不断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强化。
3.思维拓展,迁移知识
由于国家课程的局限性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教学环节无法在课堂上完整展开。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如能以校本课程为平台,开展树式课堂教学,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学到的知识也能在多彩的实验中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现代社会提倡节约、环保、绿色和健康,教师可以将实验操作任务的难度再提升一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行车发电给一些设备供电,如以“发电自行车车灯”为例(图7),通过图解及学生已学过的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了解到发电自行车无非就是在自行车的车轮上安装上一个
“摩擦发电机”,接触时依靠轮胎转动带动马达发电,实现将自行车的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再结合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各种小器材,将自己的自行车改装成小型发电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直接给出组装方式,而是让学生拓展思维,自行设计组装方案,解决问题,如:发电马达要安装在车轮的哪个位置上?如何固定马达?什么角度能够让车轮转动时带动马达转动?马达跟车轮接触的位置要用什么材料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还会提出:轮胎不转时马达不工作,车灯不亮。在实际生活中,发电自行车的车灯在使用过程中是可以持续亮着的,那么如何使得自己改造的发电自行车車灯能持续亮着,如何在不需要使用车灯的情况下将马达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这将是学生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发电机与电动机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让发电机发出的电带动电动机使小电风扇转动起来(图8)。另外,根据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教师还可通过适当提醒,让学生意识到可以在自行车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图9),这样在太阳下即使不骑车也能发电,或是在自行车上安装风能发电装置,当骑车时或有风时也能通过风能发电,同时把电能与转动车轮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实现能量的转化,整个操作过程,学生经历从失败到成功,形成“发现”到“再发现”或“重新发现”思维模式,学过的知识也得到了良性迁移。
三、总结与反思
实践表明,树式课堂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去思考,更大胆地去想像,学会将旧知与新知联系起来,系统地理清知识间脉络,更关注核心知识的应用和分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和习题的解答。同时,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大西部,是深化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方沃土,其开发的潜力和价值与日俱增。教师如能把树式课堂这棵大树栽到校本课程这方沃土上,以实验教学勤加浇灌,巧用各种情境问题作引导,让学生充分发展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那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培养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新时代合格人才也必将可期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