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夫斯的教师观及其现实意义

2022-03-24刘丽平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夫斯教育教师

刘丽平,张 欢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玖恩·路易斯·维夫斯(Juan Luis Vives,1492—1540)是西班牙学者,被誉为16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家,维夫斯对教育有着精辟的见解,在其著作《论教育》中,对教师方面的阐述见解独到,内涵丰富。研究维夫斯的教师观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一、维夫斯教师观形成的原因

首先,维夫斯的人文主义哲学是其教师观形成的思想根基。维夫斯不易被归类为单一取向的哲学家。他认为,感官打开了通向所有知识的道路,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从事实经验开始,通过头脑的自然推理并由这些事实经验形成概念。维夫斯将自然研究纳入了教育体系,认为教师应将观察与研究自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感官体验。这种依赖经验的哲学观点在16世纪是不寻常的,他因此被称为人文主义和现代自然哲学之间的一种过渡人物[1]。维夫斯同样也重视人的理性,强调人的理性是基于事实之上的,但并非人人都可以准确地基于事实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学校教育、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其次,维夫斯的经验主义心理学为其教师观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在感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时候,维夫斯对人的心理就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观察研究,剖析了人们大脑活动的原理。维夫斯使用经验主义方法研究人的各种心理功能,认为不是我们感官能够感知的偶然性质的东西,以及这种偶然现象中没有隐含的东西,只能通过它的功能来认识。他研究人与动物共有的功能,由此观察与分析人的心理状态[2]。维夫斯在研究人心理现象的同时,又将心理学研究寓于教育教学之中,在《论教育》一书中,他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心理能力、心理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心理的变化和原因等,并且将其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以更好地了解与研究学生。

再次,维夫斯教师观的形成与其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密切相关。他曾在卢万的一所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并于1518年成为天主教红衣主教威廉·德·克洛的导师。此外,维夫斯在卢万还开展了一些私人讲座讲授诗歌与修辞学[3]68,在英国牛津大学担任过讲师,离开英国之后又做了拿骚公爵夫人的教师。维夫斯在学校工作多年,在此期间观察和总结了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其教师观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维夫斯教师观的内涵

(一)教师的素养

维夫斯非常重视教师的选择,认为只有仁慈且神圣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艺术与科学素养的学生。因此,维夫斯从道德与学问两方面对教师的选择作了阐述:教师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决定,那些被指派去教书的人应该是有学问和道德的人,没有道德的学习是有害的和不雅的,有道德没有学问,无论再怎么值得称赞,他本身也并不属于教育者[4]263。这就要求教师的选择要慎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教师。

一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维夫斯对此作了十分明确的回答。在知识素养方面,维夫斯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学问以及展开教学的技巧与才能,并且教师的生活应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维夫斯引用卢斯立斯的格言“活到老学到老”认为,一个人必须不断学习,就像对任何事都无知一样,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表明他能占有人生的全部。在道德素养方面,维夫斯认为,教师除了具备优良的道德品格之外,还应从心理驱除傲慢和贪婪——傲慢会导致教师失去自己的判断,支持无知与荒谬的观点,贪婪则会使教师关注与追求使自己获得名利的事情,这两种品质都是与一名合格的学者不相称的——因为“为赚钱而教学,是绝不会很好去教的。色诺芬在他的论文中提到过苏格拉底特别避免出卖性教学”[3]178。在维夫斯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所进行的教学是一件十分神圣的活动,教师必须要具备教学所需的知识素养与道德素养,这是从事教师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品质,也是维夫斯在其教育生涯中一贯坚持的。

在西方,自古以来,虽有长者、智者和思想者等受人尊敬的人做教师,但总的看来,教师的地位和身份并不高。在中世纪,主要是低层次的教士在各个地区的学校中,给平民子女教授简单的读写算并传播基督教义[5]。教师地位低下的情况到了维夫斯时代,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当时教师的选择是非专业人员根据教学情形进行投票来选举,维夫斯认为,以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教师各方面的素养难以保证,教师应是由学校中学识渊博且品德正直的教授选举。维夫斯高度重视并赞扬教师的职业,认为教师是带来正义的人,“像星星那样永远闪着光芒”,教师是“把学问教给别人,这是有学问人的工作,他以他的光点燃了别人心灵上的光”[6]。因此,就需要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培养,使教师成长为学校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他提倡建立一所好的类型的工作学校(working school),把它作为一所用于实习的学校,在该校中能力和熟练程度(facultas et dexteritas docendi)可以得到检验,并可以授予“专业教师”(professores magistri)的头衔[7],并且在正式任职之前只有通过一位校长和其他专家的鉴定与仔细观察后,才可以获得一个公认的“教师地位”(gradus docentis)。维夫斯不仅提出了教师职业独立存在的必要性,还对教师的素养及培养进行了阐释。

(二)教师角色的定位

1.教师是大自然教育的践行者

维夫斯十分重视自然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价值,他将观察与研究自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为“各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切东西首先存在于自然之中,正如珍珠存在于贝壳之中,宝石存在于沙土之中”[8]。对于入学第一年的孩子,应该使他们得到最简单的教育,要学习的东西是用感官所能达到的东西,这是一切的开端,可能是一幅大自然的图片——天空和它们所包含的一切的元素[3]184。维夫斯认为学生的感官经验是认知的基础,主张到自然中去感知以获取知识。维夫斯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则应在大自然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现实经验出发,学习运用理性的思维,主动推理以形成关于事物的概念。维夫斯提出大自然教育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基于自己在瓦伦西亚的生活体验,主张学生主动去“研究自然”以获得书本之外的知识。他的格言是:“无论获得什么知识,无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通过教学,把它变成有用的。”[9]维夫斯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崇尚以古人的书本为主的教学中是卓尔不群的。

2.教师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

博伊德在《西方教育史》中指出:“维夫斯教育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他力图将教学方法建立在心理研究的基础之上。维夫斯的杰出之处,就是力图用心理学的方法来理解教育问题。以前的教育家主要拘泥于所教的学科,而且对方法的考虑也仅限于由题材所决定的教育过程;维夫斯则率先提出了一个革命的教育概念,即教育主要是一个由学习者的本性所决定的学习过程。”[10]维夫斯赞同他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欣赏和尊重的。为确保教学的有效开展,维夫斯提出教师每年在不同的地方举行四次会议,共同讨论学生的天性,商讨他们的教育问题,安排每个学生学习他似乎最适合学到的东西[4]253。在维夫斯看来,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教师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应该以儿童不同的个性表现为前提:一方面,教师应关注学生认识能力的差异性。有些学生观察能力强,但理解能力弱,或者在判断力上有所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天分与可能性促使其得到应尽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情感差异也比较显著:“有些人情感容易激动,另一些人感情比较平静;由身体产生的原始感情,有些倾向于善,有些倾向于恶。”[11]46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差异必须给予关注,遵守温和指责的原则,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倾向。此外,教师应把握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聪明的教师会懂得,开始接近错误和已经形成错误的区别。当儿童开始有不良倾向时,不纠正他而寄希望于到青年时期形成自我控制道德的性格,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了。”[12]55在维夫斯看来,教师是学生心智方面的探路人,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特征、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以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讨论,了解其心理发展情况,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去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使其学习能力与水平得以提升。

3.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维夫斯说:“一个学生需要一个引路人,直到他知道路。这个引路人便是教师。”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维夫斯指出:“我们不应该为天性中坏的东西失望,也不应该过分地信任好的东西。无论在一个国家或在一所学校,都有着许多改变天性和品德的事例。”[4]274所以,教师即使面对品质恶劣的学生,也应对其抱有最大的希望,不应认为其没有进步的可能性而对其失去耐心甚至将其开除,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角色,将仁爱与敏锐的眼光结合起来,设法帮助其进步,要是不能在学习方面进步,至少应在他的生活方式方面得以改进[4]275。在维夫斯看来,不管他们的能力和天资如何,任何人都能做好任何事。

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者。维夫斯说:“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既无知又好奇,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书,这就需要加以防范和指导。”[4]249-250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每一种学科都要指定一组书,选出哪些需要反复阅读、研究,哪些只需要快读和泛读。哪些要在学校读懂,哪些可以在课外自己读。”[12]经过选择与组织之后的书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用的,且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维夫斯特别强调知识的实际效用,在他看来,教育的实用和伦理方面要比教育的纯粹审美的、思辨的、休闲消遣的方面重要得多[13]。因此,维夫斯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古典文化为主的自由教育,他提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将古典文化与法学、医学等职业性的、实用的学科协调起来。维夫斯不仅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讨论教育的内容,而且还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探讨其构成要素。在维夫斯所处的时代,他认为热爱祖国没有被理解,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只关心他自己的利益。基于此,教师应该注重充分利用历史知识,因为历史知识是贤明之师,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据此可教育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并具备爱国精神。

第三,教师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首先,在教学方法与原则上,维夫斯认为,教师在教授学科时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材料的安排应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容易学习、容易记忆,并且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称赞,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将学习贯彻人的一生,“像个安全的保卫者”。当学生的学习任务过紧过重时,教师应让其适当休息,避免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已经对其产生厌恶之感。教师应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在游戏中,儿童处于最自然、放松的状态,可以借游戏过程来训练儿童本族语的学习与运用,寓乐于学。其次,维夫斯多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在书本上获得知识之后应用于实际,只有理论的知识而没有一点实践经验,让他去从事一件事,他的工作将是拙劣的[11]59。

4.教师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

维夫斯在《论教育》一书中多次提到教师应热爱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如父之爱”,父亲给了孩子肉体,而教师给予学生的是美好的心灵。“教师们每两三个月集合一次,以父者之爱,严肃而审慎地讨论和审查学生的能力,使每一个孩子去从事他最适宜的工作。”[4]274因此,教师之爱并非盲目,而是观察敏锐且具有前瞻性,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变或补救。教师还应仔细考察其天性,根据其能力,对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作出指导与规划,以便他们寻求最合适的学习课程和工作机会,实现最佳的职业和社会融合。在教学活动与学习生活中,学生热爱、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则是因其德才而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不采用殴打与威胁,对教师的智力和品德的仰慕将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时,尽量不使用体罚,也不应过于严厉地威胁学生。维夫斯极力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恐惧的心态:“恐惧是最坏的监护人,它真的把孩子变成堕落的奴隶,……孩子会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3]191-192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

(三)教师的工作环境

维夫斯主要从教师工作的条件、师与师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教师与家长的友好配合三个方面展开对工作环境的讨论。

第一,维夫斯认为:“凡是要在学问上做出良好的和精细的工作的人,他们必须身体健康。所以,要保证做到在近处有丰富的营养和一切有利于营养的东西,使想努力治学的青年不至于因配备菲薄而被迫放弃搞学问。”[4]251在维夫斯看来,不应该因为贫困或富裕而影响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的决心,而健康的身体和完善的工作环境为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必要前提。

第二,维夫斯强调教师之间应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若教师之间存在着说坏话、讽刺、愤怒与斗争等情绪,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一切对教师的尊敬就消失了,冷静的哲学思考和学术的进步也一同消失了,教师和学生都变得习惯于妒忌、愤怒,说话没有礼貌,言行缺乏节制,还沾有其他许多和一个善良的人极端不相称的过失。”[11]10因此,每个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之外,还应该注意与自己的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营造一个优良工作的氛围,寓乐于教,教师不仅可以保持愉悦的情感,还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第三,维夫斯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在婴儿期就应置身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中,“习惯于对好的事情感到愉快并且热爱他们,对坏的事情感到悲痛并且憎恶他们”。遵循好的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德性的养成有重要作用,对孩子进入校园之后的学习生活也是有利的,但“若在家里不能顺利接受教育,需要早一些送进学校”,由教师来进行教导。总的来说,教师与家长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提升。

三、维夫斯教师观的时代价值与启示

维夫斯将人的大脑活动的原理作为教师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学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维夫斯摒弃了亚里士多德三段论方式来研究自然界的事实,认为如果我们想得出任何概括的规律,我们必须首先准确而有条理地观察特定的事实,通过推理形成概念。维夫斯极其重视学生的感官经验,在他看来,“感官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此外,针对教师每节课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维夫斯也从中归纳规律,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德国威尔士大学教育学教授福斯特·沃特森(Foster Watson)认为,维夫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诉诸经验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了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是裴斯泰洛齐进行心理教育研究的起点,为其指明了新的方向。此外,维夫斯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和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以及对培根的实验科学和归纳法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夫斯出生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后又辗转去了巴黎、布鲁日、卢万以及英国等地,不同的社会背景对其思想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其思想的传播。在16至18世纪,维夫斯的著作被译为了英、西、法、德、意、荷兰、捷克、波兰、匈牙利等欧洲各国语言[14]。他的著作被人们广泛阅读,虽然此前人们可能从未听过维夫斯的名字,却从书中与他结识。这也间接加深了人们对他教育思想的关注。与伊拉斯谟、布德、克兰内夫等欧洲大陆诸国文化精英的交流也让他备受推崇。与英国教育家莫尔的密切交往、在牛津大学的任教经历,以及与英王亨利八世和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往来,让他与英国教育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研究英国人文主义教育史不可规避的人物之一。

维夫斯的教育主张对当下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有一些有益启示。维夫斯的相关理论在当今时代仍然适用,吸取维夫斯教师观的合理成分,并批判性地加以继承与发展是把握其教育意义的前提。

第一,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维夫斯非常重视教师的道德素质,认为教书是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的工作,并且教师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决定。对于学生而言,对教师的智力和品德的仰慕将是学习的最大动力。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建设一支道德修养高、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素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教育而教育,科学合理地吸取维夫斯关于教师道德素养的要求,从心理上驱除傲慢与贪婪,不去说、做、寻找和追求那些可借以获得金钱或荣誉的事情,谦虚谨慎,仁慈善良,才是教师应有的美德与情操。维夫斯关于教师素养的论述尽管距离我们已有四百多年之久,但他对教师素养要求的各个方面对于我国教师的培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立足学生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角色。角色是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个体依据社会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15]。在维夫斯的眼中,教师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心智的研究者,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引路人,大自然教育的践行者,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者。我国在传统上多用“蜡烛论”“园丁论”“工程师论”等隐喻教师的角色定位,这些隐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教师职业的复杂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等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师专业化运动在我国的勃兴,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16]。我国可借鉴维夫斯关于教师角色的阐述,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重新审视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心理的研究者,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充分的关注,在此基础上,发挥好引路人角色,指导和引领学生更快地成长发展和创新创造。

第三,教师要有亲近自然的教学理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维夫斯明确提出,大自然中蕴藏着宝贵的学习资源。然而,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获取大量资讯;部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学生的户外活动实践也一再压缩;而繁重的课业与课外辅导班也占据着中小学生的大部分课外时间,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频率越发减少。当教育远离了大自然,那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呢?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亲近自然的教育理念,并将其渗透到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与独特的魅力,既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培育孩子们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谐相处,对万物怀有敬畏之心。同时,自然教育的理念和我国德智体美劳的培养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教育世界不仅要有书香气息,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当今,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教师也表现出对教学的喜爱与工作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有所改善。然而,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品质不能单靠教师本身的教育热情,还需要学校工作环境的提升与投入。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给予教师足够的教学资源与支持——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基础,并加大对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重视教师的工作环境与其身心的基本需求,关注教师的教学情感,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教师之间建立起友善的合作关系,营造体现人文关怀和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此外,还应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家生互动和家校互动活动,让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具体有效的实践中合理地沟通与交流,共同促进教学的有序开展。

第五,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的关系。在维夫斯看来,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便为之安排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当今学者查尔斯·汉迪说:“对教育而言,真正需要的不是国家制定的进程表,而是给每一个孩子的一份私人进程表。”[17]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时代变迁,大中小幼各类学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成长压力和心理负担与日俱增,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18]。学生在学习成长中遇到的挫折与挑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可以基于自身的心理学相关知识和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关注。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业正常开展的前提,也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开展针对性教学的重要依据。维夫斯认为教育可以塑造美好的心灵,而师生间的互动与分享是学生美好心灵养成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夫斯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布罗卜丁奈格之行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圆我教师梦
天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