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电影赋能,激活初中生写作的感受力

2022-03-24周从庆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感受力作文生活

周从庆

(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9)

作文之难,由来已久。初中生经过长时间的写作训练,喜欢写作的寥寥无几,害怕写作的比比皆是,写作兴趣寡淡。学生习作中苍白的语言,千篇一律的生活,单一化的情感和思想的肤浅,屡见不鲜,写作能力不足。青少年特有的青春气息,独抒心灵,天马行空的自我生命抒写和饱满的生命热情在文章中极为难寻,相反“假、大、空”式的功利化、模式化、空洞化写作占据着孩子的写作生活,写作活力萎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多从方法技巧和文章学知识层面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指导。如何选择素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运思立意等方面展开,从积累好词好句、背诵美文、模仿范文等方面入手,学生的写作技巧似乎越来越娴熟,但成效甚微。吕叔湘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同样如此。那么,作文教学究竟如何寻找突破点呢?

一、感受力是写作的奠基之石

提高写作能力,写作主体的感受力是关键。“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洞察、丰富感受、深刻体悟的能力,是感知、理解、体悟的结合,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倾向”。所谓“情动而辞发”“文乃心声”,就是说写作主体有丰富的感受力,是写出好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写作的动力源泉。高尔基说,“感情丰富是达到顺利写作的最好手段。”感情丰富恰是有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还有感受的深刻性、独特性、敏捷性。文思枯寂、语言生涩、素材单薄,无不与此有关。再从写作的心理结构来看,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亦是以感受力为其基础。所有的观察都来自写作者本身的有目的观察,都是带着写作者主观情感的投射,这首先通过感受力进行了心灵的筛选才能达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这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李白倾注的正是对友人的无限深情。表达力的深与浅正如裴斐在《文学原理》一书中所说,“文学创作的关键并不在于有没有生活——谁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的——而在于有没有对生活的特殊感受,要没有感受,生活再多也是白搭。”

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列来方法众多,其效甚微,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持久的系统针对性的练习,缺少横亘其中的贯穿的力量,真正的将孩子的感受力激活,从而提升写作的效能。而借助电影的力量,可以高效的激活学生写作的感受力。

二、电影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他山之石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爱因斯坦曾在给纽约罗里奇博物馆的信中这样写道:“电影,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幼年时期的教育方法,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它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比任何其他的方法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电影艺术欣赏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电影艺术欣赏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电影是形、声、色、知、情、意融合在一起的“大课本”,是社会、自然、人生的缩影。学生喜欢看电影,也具有看经典电影的强烈需求,电影艺术欣赏与写作课结合产生无穷的写作资源。在学生打开文化视野,提升文学素养的基础上,以电影欣赏为载体进行写作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对自我、社会、人生、自然的感受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力。

三、电影是激活写作感受力的压舱之石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老师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常要的方法是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这固然是重要的方法,如果能持续性的训练可以有好的效果,但是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常态化的生活孩子们每天都在经历,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感受到,有的孩子感受不到。因为孩子所看到的生活多数在表层,为了观察而观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为了看而看,为了写而写,所以感受自然索然无味。其次,一闪而过的生活,让孩子捕捉到其中的深意,没有经过刻意练习对于孩子来说,要求太高。哪怕是有经验的写作者,都很难做到。小学课本所学的《莫泊桑拜师学》中讲莫泊桑初学写作获得成之道。细析原因,观察重要,但长时间的观察更重要,还需不断实践,更重要还有世界级小说大师福楼拜的指导。一位有才华的小说家尚且如此,对于孩子来说观察生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指导,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第三,日常的生活常态是琐碎的、平淡、甚至乏味的,海量信息扑面而来时,你让孩子观察什么?哪怕你明确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干扰太大,生活不是你想象中的摆设。不解决如上的问题,一味的观察、体验和记录,想要提升孩子的写作感受力,成效甚微。

而电影天然的可以克服如上问题。电影是视觉和听觉、声音和画面、时间和空间、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是现实生活的镜子,“具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面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功能”[1]。所以说电影是高度凝练的生活,每一个片段都是导演和演员匠心独远的创作,从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无不如此。电影对生活的反映具有典型性。电影从冲击力而言,可以有效的调动主体的情感能动性,更具有感染性。电影从观察角度来讲,具有反复性。所以说,电影是训练孩子感受力的最好凭借和依托。那么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去做,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呢?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有效进行:

1.感悟电影经典场景,增强感受力的丰富性

亲情是学生写作中最常见的素材。就是这个最常见的,最有生活体验的素材,学生在写作时,常陷入表层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误区。一直到初中,大部分孩子还是立足于亲人如何关爱我,为我成长保驾护航,然后表达对亲情的赞美和感恩。这种单一的内容和主题的作文,显然缺少对人物丰富的感受,是一种模式化的驱动。孩子们甚至觉得不写这些,不知写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只是有限的来源于和自己的直接交往,而无法挖掘出人生本身的生活光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借助一些亲情的电影,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重新发现生活,打开生活,获得写作新视角。

比如说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观看电影《桃姐》。这部影片近似人物传记片,讲述了少爷罗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特殊母子情”。这是一部平淡无奇的电影,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没有炫目的视觉特效,没有刻意的煽情。孩子们看完后会饱含泪花,与其说这是部电影,还不如说是不动声色的生活记录者,截取了一位老人的暮年,缓缓的打开,让我们来感受。在孩子感动之余,我们选择电影中桃姐为罗杰做饭的一个1分钟寻常镜头,来让孩子们表述,有位同学这样写道:

“桃姐慢慢蹲下身子,给眼巴巴望着自己的小猫倒了一碗食物。小猫扑了上去,一头似埋在碗里,快速吞食着碗里的猫食,不断发出“啧啧”的声音。桃姐看着它,手不停地抚顺着猫软软的细毛,小猫似没有察觉似的,头也不抬。桃姐轻笑一声,那一声笑打破了小猫“啧啧”的声音,低沉的声色却为单调的气氛增添了一些暖意。

铁碗快要被小猫蹭到墙角了,桃姐伸出一只手,悄悄地帮小猫把碗推回原处。窗外的太阳并不强烈,小屋里没开灯,棕灰色的木地板倒映出一块太阳的光影,小屋显得有些旧,它好像有些倦了,没了声。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时间在那一刻定格,桃姐的笑,小猫的虎气......

桃姐的一手抓着门框,一手撑着膝盖,微微颤抖着,慢慢站了起来。一站直身子,她就迈开了步子,走进了厨房。片刻的安宁一过,厨房里又传来“沙沙”水声。”

1.分钟的电影片段,孩子描写出了400字。在这段描写之中,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人物的衰老迟暮,还有小猫与人物的互动关系,一只碗的声响,厨房中的“沙沙”声音,另外还注意到了光线所营造的氛围。当我们将这一分钟片段,放慢速度细细观看时,孩子们自然就会感受到这种场景中丰富的意蕴。然后通过语言来表述,强化这种感情。课后再让他去观察所写人物本身。在这样多层次训练中,孩子们的感受的丰富性,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这样的场景,在经典电影中屡见不鲜。讲亲情的《那山、那人、那狗》、《东京物语》《海蒂爷爷》;讲人和动物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战马》、《伴你高飞》,讲青少年成长题材的《奇迹男孩》、《健听女孩》、《哈佛女孩》。任何一个孩子中常见的作文题材,我们都可以找到同类型的电影,进行针对性的感受力训练。通过对电影画面的语言再现,不仅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重要的不断推动孩子的感受力。让他们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意味,从平凡的生活发现不同寻常的美。能激活他们的感受力,进入生活时,能处处充满着发现,流泻笔端的文字,充满着动人的力量。

2.对话电影多重主题,拓深感受力的深刻性

感受力的肤浅表现在初中生记叙文写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场景模糊,人物单薄,主题单一。原本该情真意切,动心启智的文章,易变得清汤寡水,索然无味。究其原因与感受力的肤浅有直接原因。在学生的眼中,他所看到的生活,是以我为中心,是平面的,只是一味的从自己的眼光来看生活,缺少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感受。多年的作文教学多停留在写作技巧的学习和练习之中,并没有让孩子们对生活,能有效的展开思考。比如说亲情的写作中,最常见的主题就是“爱”,爸爸爱我,妈妈爱我,爷爷爱我,奶奶爱我......,爱的方式、爱的特点、爱的程度、爱的智慧、爱的时空变化等等,这些很少能进入孩子有意识的思考之中。有多少爱的作文,都在重复单纯的爱的颂歌,而缺失了生活本身的丰富和厚重,缺少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对于作文中常见的写作主题,我们可以借助对电影主题的交流,有效的拓深孩子的感受力,提升其深刻性。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关爱类亲情作文。我们推荐孩子观看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对于电影中的母爱,你们觉得是爱孩子还是不爱孩子?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很好的理解了,爱有自私与占有的属性,爱有矛盾和成长的变化,爱有包容和理解的温馨。当他们再次面对亲情作文时,很显然就不会只从关爱的角度来叙写,他们讲母亲的缺点,爱化妆、爱抢红包、上班被领导训斥等等。有意识的去展现母亲个人特点,在此基础上表现人物形象和对自己的关爱。他们讲亲情时,不回避家庭内的矛盾,再现本身就是最佳的立意。有一学生在写亲情时,回忆乡下奶奶进城生活,一时很难适应,最终还是决定回乡下去。清晨走时将打工挣来的钱偷偷的放在我的枕头下面,然后默默的离开了。孩子的作文题就叫《沉甸甸的爱》。

我们带着孩子一起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死亡诗社》,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当他们面对犯错同学时,多了一份理解;当他们在比拚分数时,多了一份学习意义的追问;当他们面对生命高度内卷时,多了一份热爱的守望。

当俄乌战争的风云席卷全球时,我们带着孩子去观看《辛德勒的名单》《血战钢锯岭》、《战马》、《集结号》。感受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和生命的坚韧与荣光。讨论什么是正义的战争什么是不正义的战争?个体在极权的洪流之中如何保持人道的立场?如何才能避免一场战争?当我们带着孩子们深度穿越电影中战争课程后,孩子们还会是战争的叫嚣者吗?还会冰冷的谈论着死亡的数据吗?还会在滚滚的硝烟中,为强权者高唱凯歌吗?

借助电影的主题讨论,升级孩子们的认知,突破原来的思维框架,不断在丰富体验中,发展孩子深度的感受能力。

3.拆解电影特殊表达,熏陶感受力的独特性

优秀的电影和文学创作一样,都具有独特性。鲁迅在《社戏》中,这种独特的感受性特别明显。戏和罗汉豆本是寻常之物,可鲁迅在小说结尾处却说,“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仅的好戏了。”这种独特性的背后,正是作者对生活富有创造性的发现。电影同样如此,不断的发现电影特殊的表达,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特的感受生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的《小鞋子》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儿童电影。这部没有强烈的外部冲突,主要是通过孩子内心世界矛盾来展开的电影。对于喜欢于外部视觉强冲击的观赏者而言,没有大场面,但是我们分明被电影带动着和孩子一起奔跑,孩子有着让人心疼的善良和懂事,在每一次奔跑中,都不断的得到强化。在电影最后,阿里参加跑步比赛快到到终点时,银幕上只有阿里不停的粗重喘息声,伴随着阿里超过一个又一个人。在这个地方,突然放慢电影的节奏,带着我们身临其境,阿里的难和我们的心疼与感动交织在一起,化为眼角的泪水滑落。从独特的孩子内心世界的透视,到放慢的喘息声,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的获得,正是从以往注重情节的外部刺激走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感受才获得的。放慢的喘息声,正是创作中的神来之笔,极富有冲击力。这就好像奥楚蔑洛夫身上的大衣,孔乙己的满手都是泥,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对生活感受独特性,才是写作中最富有才华的创造性的呈现。

李安《少年派的奇幻之旅》中瑰丽的蓝色世界令我们叹止;小津《东京物语》中人物浅淡质朴的对话,意味深长;张艺谋《影》中,以光影入局,追寻中国的古典意境。每部电影都有其独特性,我们需要带领孩子们走进去,领略光影世界的无限美好后,再走出来,品味自己的生活,更丰富的感受生命的与众不同。

苏珊·桑塔格说:“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所以说借助电影本身,是让孩子们重新感受、体验、审视自己的生活,激活他们的生命能量,从中增加感受的丰富性,拓深感受的深刻性,熏陶感受的独特性,从而不断提升写作的感受力。最终让写作与生活,生命密切相连,这才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感受力作文生活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培养感受力 提升写作效率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