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文化融入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2-03-24李娟红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语文

李娟红

(陇南市武都区外纳镇稻畦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汉字不仅仅是记录汉语的简单符号系统,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价值。小学一、二年级是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启蒙阶段,也是小学生文化观念塑造、文化自信力培养、文化自觉性激发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将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结合为有机整体,发挥汉字文化的育人价值以浸润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还能够涵养学生人文素养。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视汉字背后的文化语境、文化生态及文化背景信息,单纯讲解汉字的音、义、形,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不足,缺乏与汉字文化融合相适应的教学实施流程及教学评价体系,割裂了汉字与文化间的亲缘关系,弱化了识字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如何将汉字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高度的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汉字文化融入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二年级语文教学要以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为基本要求。然而在现阶段的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机械性地讲解汉字的读音、笔画以及结构,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背诵、记忆含义,参与重复且呆板的识字训练,使得识字学习过程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主动识记汉字、读写汉字的内在动因。汉字文化融入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帮助语文教学摆脱此种现状,教师可以展现汉字的起源及演变历史,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汉字字形的奇妙变化;在识字教学中融入历史故事、汉字的文化背景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特征、积累汉字文化知识等,都可以让识字教学更加有趣、生动且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化学生的识字学习体验,变“要我识字”为“我要识字”,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1]。

(2)预防并纠正错别字,提升语文识字教学质量

汉字体系庞杂、结构复杂,部分汉字笔画繁多,且存在同音、形似汉字,再加上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识字学习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汉字读音、书写错误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识字教学质量。而在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好汉字的构造特点、汉字意符、汉字字理,理解汉字蕴藏的文化,并且在汉字文化的支持下自主纠正错别字。例如在教授《找春天》一课内“袄”字时,大部分学生会混淆“礻”和“衤”,若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讲清两个偏旁在意义上的差别,如“礻”为“示”的变形,多与祈祷、祭祀相关,如“祝”、“福”、“祈”等,而“衤”为“衣”的变形,多与衣物、被子相关,如“裤”、“袜”、“褥”等,便可以消除学生对“礻”和“衤”偏旁错误、模糊、片面的认知,让学生在今后的识字学习中有意识地从汉字文化角度入手把握好汉字音、义、形间的联系,以此预防并纠正错别字,显著提高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质量。

(3)涵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文化的自觉性

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内基础性的组成部分,有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小学低年级学生唯有积累了充足的汉字知识,对汉字文化产生浓厚的热爱之情,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不再以提高学生识字量、训练学生汉字记忆及书写技能为单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彰显识字教学的人文性,带领学生通过识字学习以接触、感知与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汉字追根溯源,予以关照,真正意识到识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形成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而汉字文化在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融入,能够助推识字教学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基于汉字文化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采取小学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全景式、沉浸式展示汉字的文化魅力,让学生感叹古人造字、记录之智慧,领略汉字的结构美、语音美、意趣美,可以涵养学生人文素养,以识字教学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彰显识字教学的育人价值,让识字教学更有意义、更加深刻。

2 汉字文化融入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困境

(1)教学内容上忽略汉字的语文化要素

汉字文化集中体现在汉字演变、汉字构形上。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了独特的语言符号,在历史积淀与时代洗礼中汉字文化不断积累,迸发出无限生机,逐渐汇聚成以音、形、义为要素的汉字文化体系,且汉字音、形、义相互联系,共同构筑了五光十色、璀璨夺目的汉字世界。但在汉字文化与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融合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挖掘汉字文化要素的意识及能力,倾向于采取讲授、灌输的识字教学方法,对汉字背后的文化信息一语带过,忽视汉字文化要素在识字教学内的迁移运用,导致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内容的契合度较低,学生缺乏识字学习意愿及兴趣,很容易诱发学生对识字学习,乃至汉字文化学习的抵触、厌倦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内的发扬与创新[2]。

(2)教学实施上忽视汉字文化的展示

汉字文化融入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依靠教师对汉字文化的多元化展示。但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文化意识,一般采用口头叙述的方式讲解汉字的演变历程、汉字的构形特征,抽象的语言叙述与小学低段学生形象思维相背离,无法让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汉字文化体验。除此之外,在识字教学实施上方法较为单一,未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再加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较低,使得汉字文化在识字课堂上的呈现明显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动因。不仅如此,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未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汉字认知基础、兴趣爱好、语文学习水平,在推动汉字文化融入的过程中存在随意性与盲目性的问题,导致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整合缺乏实效性。

(3)教学评价上缺乏过程性评价

汉字文化视域下,学生识字量、读写汉字的正确率等不再是检验学生识字学习成效的单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热爱并习得汉字文化,形成正确文化观念、筑牢学生文化自信。但现阶段尚未形成以汉字文化为导向的识字教学评价体系,在识字教学评价方式上主体单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诉求及自我反思需求;在识字教学评价机制上以结果性评价为重,忽视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文化体验、感受、收获与心得,识字教学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识记、对汉字字音的诵读,而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学评价内鲜少涉及,不仅会降低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关注度、重视度,而且会导致识字教学的优化改进缺乏客观、真实的依据,不利于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3]。

3 汉字文化融入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路径

(1)基于识字教学内容精选汉字文化要素

①赏析字形,渗透汉字的造字文化

字形,即汉字的构形特点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汉字属于方块字,与拼音文字最为显著的区别便是形美,讲求结构均衡、匀称,且在漫长的演进历史中汉字部件的构成呈现出合理性的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渗透造字文化,实际上是将汉字的造字方法融入到识字课堂内,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及原理帮助学生快速识记汉字,这便是现代识字教学所倡导的字理教学方法。教师需要深入探析汉字形体的文化功能,体现汉字文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及灵活性,引导学生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以理解汉字音、形、义间的关系,利用字理识字突破字形这一教学难点,并在字形赏析中融入汉字文化[4]。例如在讲解“虹”字时,发现大部分学生会混淆“虹”与“虹”,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二字,接下来展现宛若弓着身子的大虫的“虹”甲骨文字形,讲述古人因敬畏自然,将雨后出现的彩虹想象为在河里喝水、可呼风唤雨的神龙,以通俗的语言讲解“虹饮于水”。

此种由汉字字形入手渗透汉字文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并且加深学生对汉字字形的记忆、辨析,避免学生出现汉字书写错误的现象。

②理解字义,融入汉字的语境文化

字义作为汉字文化要素之一,在不同语境下有着不同的体现,与汉字使用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息息相关,这便是汉字特定的语境文化特点。正如符号学家爱劳特曼所说:“所有的有符码作用的,引起联想轴上丰富联想的语码,都会与你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起来。”部分汉字的字义古今差异较大,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汉字的语境文化,帮助学生全方位认识汉字,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尽情领略汉字的魅力,还能够指导学生在不同语境内分析汉字字义的不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例如在《敕勒歌》识字教学中,教师将汉字回归诗篇,放飞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引导学生思考“风吹草低见牛羊”中“见”字的意义。因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尤其是在诗歌理解上能力明显不足,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见”为看见的意思。此时教师顺势引入汉字的语境文化,呈现“路转溪头忽见”等诗词,请学生反复诵读与体会,结合诗文感受到“见”为显现的意思,为通假字。

此种融入汉字文化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今词义差异带来的汉字魅力,在今后的识字学习中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汉字及词语的意义。

③引入故事,整合汉字的字音文化

大部分汉字的字音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渊源可追溯。在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汉字文化角度为学生阐释字音,启发学生探索汉字的发音规律,了解汉字读音背后的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赋予汉字读音以感性色彩,提高学生对汉字读音的敏感性,让学生在诵读汉字时感受到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自然而然地习得汉字,还能够实现汉字文化在识字教学内的融合,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汉字字音文化要素,在识字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讲述汉字读音的渊源及历史文化,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识字学习中,在聆听故事、记忆字音时保持高度专注、浓厚兴趣及高涨情绪,以此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让汉字文化真正入脑入心。例如在讲解多音字“乐”时,教师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老秀才读人名”故事,结合故事内容抛出问题:大家觉得“乐乐乐”应该怎样读呢?教师结合学生表述进行板书,标注出“乐”字的拼音,并相机补充“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文化材料,不求学生理解,但求学生体验“乐”的多元化读音。

此种以故事为载体,以汉字字音文化为依托的识字教学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端正学生识字学习态度,让学生体会汉字读音规则及规律,以此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2)围绕汉字文化有效实施语文识字教学

①书画结合,遵循小学生思维特点

小学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往往需要依靠直观、生动且真实的图像,并且对事物的认知存在浅显、片面的特点。这就决定大部分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会出现对字形、字音及字义理解、记忆不够深入,经常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的问题。为改善学生的识字学习状态,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抽象的汉字知识、汉字文化趣味化、生动化,在识字教学内采取图文并茂、书画结合的形式渗透汉字文化,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让学生经历汉字的演变过程,自主探究汉字的写法,并且要凸显学生在识字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从而让识字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多元化诉求。例如在《金木水火土》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木”这一象形字,简要介绍象形字的特点,展示“木”字的甲骨文字形,请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木”在头脑中的最初印象,即上半部分为树木的枝条,下半部分为树木的根系。此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汉字文化“可视化”,提升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喜爱程度,并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5]。

②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汉字文化

多媒体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式,可以直观展示汉字文化。在应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确保多媒体技术与识字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多媒体技术转化为学生识字的辅助工具,借助多媒体的多元化功能展现汉字文化之美,并且拓展识字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识字学习习惯,形成读写汉字的内在动因。例如在《“贝”的故事》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仓颉造字》,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感受字源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语音功能播放课文朗诵音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汉字的读音之美,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贝”的演进历程及字形变化。上述识字教学活动将汉字的音、形、义结合为有机整体,借助多媒体技术巧妙融入汉字文化,可有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3)推动汉字文化融入语文识字教学评价

汉字文化融入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程度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内,将汉字文化相关评价指标细化、量化,引导学生关注汉字文化,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并且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语言阐述汉字文化,以此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助力学生弥补自身不足;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汉字文化体验及感受,采取课堂检测的方式实行过程性评价,如围绕甲骨文设计课堂检测题、开展汉字文化故事大赛等,都可以将汉字文化渗透至学生识记汉字的全过程之中,深化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体验及理解,以汉字文化启发、感召与教化学生,让学生始终对识字学习保持良好态度、高涨情绪[6]。

4 结论

总之,汉字文化是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育人要素,对激发学生识字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涵养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汉字文化储备,认识到将汉字文化与识字教学融为一体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必然选择,在日常识字教学内深入挖掘汉字文化要素,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直观呈现汉字文化,并依托汉字文化改进识字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通过识字学习感知、接触与体验汉字文化,在识记汉字的同时初步萌发文化意识及文化自觉性。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识字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