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24时晨曦
时晨曦
(五河县第三中学 安徽 蚌埠 233300)
语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引入课堂。通过创设合理的语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魅力。因此,教师应将情景教学法引入课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之旅提供参考。
一、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缺乏互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自身的经验将教材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又在哪里?而且要让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其实这样的方式属于增加了学生的作业压力,让学生越来越感觉语文就是一门负担,还很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也不知道学生所讲述的状况究竟是什么。因此,此种情境很容易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落花生》这一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先认识本节课所出现的字;之后,再了解作者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及故事的道理。此刻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我们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会明确指出:我们应该成为一个谦虚的人,也应当成为一个朴实无华的人,这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难点……可是这样理念的出现,学生只是被动性地接受了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以及知道了教材所出现的含义是什么?教师既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空间去让学生认识到越来越多的生字,这种缺乏互动的课堂,很难让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更谈不上知道了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二)内容枯燥
传统课堂上,教师会依靠自己讲解思路,兴致高昂地为学生讲述大量的内容。教师自以为讲解内容,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其实下面的学生早已呈现出溜号、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出现此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内容太过于枯燥,既没有办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办法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知识价值,所以课堂上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语文教师所构造的情境又侧重于提高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时间久了,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就会毫无兴趣,专注度不高。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好奇心很强。如果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有效提高,但教师在引导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不够。这也就在告诉教师,在课堂上讲述教学内容时,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一些学习的欲望。换句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把课堂设计成学生所感兴趣的,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魅力所在。而创建的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理念全然不同,它可以通过教师多方面的引导,看到一个生动形象的语文“舞台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培养创造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想法并不是特别的成熟,此刻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方法给学生正确的指引,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小学阶段除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后,还应当去精心地设计一些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提升。
(三)丰富情感
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明确的指出,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依靠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材只是一个基础,教师需要引入大量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当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可以将一些丰富多彩的插画、古代的名人事迹、诗词歌赋等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古代所出现的内容与我们今天的距离并不是特别的远,慢慢地去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丰富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科学导入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具体的内容展开合理的选择。因为每一节课,教师所讲述的教材内容都是不一样,这就表明,教师所采用的情境教学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不管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什么样的内容,中间又让学生学会了什么样的知识,教师都应该注重科学的设计,争取成功导入,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草船借箭》这一内容。很多学生对于故事的背景有一些了解,但是了解的内容不多。教师就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看一看三国时期的混乱背景以及草船借箭出现的原因?因为教师所面临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所引入的内容,既要体现出生动有趣儿,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理解所学知识,而这样的导入环节才可以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后,学生学习《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如何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生不会感觉很痛苦,反而会见识到诸葛亮的神奇之处,不愧是三国的第一军师……让学生在此种氛围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效果一定会有所不同。
(二)结合目标,合理创建情境
教师在讲述知识前会进行备课,备课环节会设计本节课所出现的教学内容,以及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整节课的内容也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出现。一方面是为了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一个方面也是希望通过教材内容的出现,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所提出的内容就是让教师成为一个引领者,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小主人”,那么教师要遵循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围绕着目标进行教学。而情景教学法的出现,更应当在课堂上明确目标,科学的创建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打造高质量课堂。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将相和》这一内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蔺相如又是一个什么样特点的人?他们之间的合作又为赵国带来了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向廉颇学习,还是蔺相如学习?这是本节课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述清楚的内容,也是教师所设计的目标。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整篇文章通读,之后说一说你对蔺相如的想法是什么?你对廉颇的印象又是什么?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观点,此刻的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辩论的小情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开动脑筋的去想一想:当时国家的发展状况,两个人谁的做法你更认可?如果有时间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定一下学习的目标,给教师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教材、走进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再或者: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人物的角色。由于里边的主角除了廉颇、蔺相如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角色,此刻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一名同学扮演廉颇、一名同学扮演蔺相如、另外一些同学扮演书中的其他人物,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当时的情景。不管是廉颇的动作、语气,还是蔺相如行为方式,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都要让学生真正地表演出来。等到其他的同学在进行观看时,就会发现原来角色所展现出来的性格是这个样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
(三)结合特点,创建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控力弱,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学生的能力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提高。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思考哪些情境的出现,才可以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哪些情境的出现,才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平时所需要做的工作是走进学生的交流范围圈,去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之后与学生产生对话。
比如:教师在还为学生讲述《猎人海力布》这一内容。如果直接的让学生走入文本去理解猎人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猎人海力布对当时的人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学生会理解,但是印象不深刻。此刻的教师在讲述前就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一个比赛。这个观点就是猎人海力布的做法,如果换作是你,你是否会这样做?是的话,说一说你的观点是什么?不是的话,说一说你的观点又是什么?通过小组的比拼,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激烈的比赛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猎人海力布的无私奉献精神。
(四)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
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教育行业同样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广泛的应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更是成为教师爱不释手的一种有效策略,它既符合改革的改革的理念,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到语文的丰富多彩。因为大部分的学生看到的语文都是单纯的文字,而多媒体的出现就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课件、视频等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将多媒体与情境内容相融合。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示儿》这首古诗。很多学生对古诗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所展现出来的是古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有的同学认为:古诗特别难懂,自己永远也学不会,所以对于古诗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方式在网络上搜索相应的的视频或者是图片,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就拿《示儿》这首诗来说,是陆游临终前最后的一首诗,相信同学们对于生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大部分的同学也会知道生命即将结束时,每个人心中的想法都是与自己有关,或者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被善待,但是陆游所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通过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人到濒临死亡之际,才知道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此刻的自己心中最为担忧的却是国家,看着周围的儿女们,说出了响彻古今的一句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就算在濒临死亡之际担忧的还是国家,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爱国的内容,让学生去思考、去体会这个国家给我们带来什么,而我们的努力,又为国家带去了什么?去理解这首诗的真正含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整节课古诗的主旨是什么。同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之后成为一名符合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
(五)引入生活,创建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变得更加地轻松和容易。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会为学生讲出各种各样的内容,为了可以将生活化元素导入其中,可以借助一些学生常见的内容作为生活的素材,为学生创建一个逼真的场景,这样学生才会看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当然,这些真实素材的引入,也可以弥补课堂上因为素材不足而没有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足,让学生争取做到头、脑、眼、手都被调动起来。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少年中国说》这一内容。为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梁启超先生写这一内容时的心情,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形势说一说自己对于日本这个国家的理解,或者是对于一些欧美国家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此后,教师再通过讲述这样一个小故事,带领学生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在写少年中国说的真情实感。故事的过程如下:地点发生在南京,是一位地理老师在为学生上地理课。因为当天刚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警报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响了起来。警报一响,全班学生都陷入到了沉默中。教师在警报响出后,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是南京人的,请举手?”全班学生几乎都举手了,因为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南京人。之后的教师又询问了一个问题:“父母是南京人的请举手?”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举手;然后教师又问了一个问题:“自己的爷爷奶奶、长辈是南京人的,请继续举手?”教室内没有任何一名同学把手举起来。安静的气氛就犹如爆炸前的安静,寂静而又悲伤。教师在讲台上笑而不语,台下的同学们立刻的知道了教师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因为那一历史事件的出现,导致了整个南京陷入到了一个魔域中,这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个真实事件,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入这一真实事件,让学生去感受到当时列强对于我们国家的侵略。同时,让学生知道梁启超先生在面对同胞被杀、变法失败、流落海外,而没有被磨灭的心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即使生活极为困苦,他也没有想到过去背叛自己的国家,所以这是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在通过生活情境的创建,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中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知道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之所以拥有如此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因为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拼搏而来的,所以我们应当去爱护、去保护、去尊敬,也应当去捍卫它。
(六)预留问题,锻炼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作业繁多,课余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少,这就是语文教师为什么会设计课后情境的原因。让学生在课后轻松愉悦的学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途径,也是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只留背诵默写的作业,而是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此外,因为课后学习主要锻炼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能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一个课后的问题情境。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太阳》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课后问题,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太阳每天出来后,周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本节课中所出现的太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又从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此刻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因为课后作业的出现,教师没有办法进监督,家长因为工作忙,也没有办法完成这一任务。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创建平台,把微课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完成后把自己的作业传到平台,教师检查。学生重温所学内容实际可以加深印象,又可以理解相应的含义。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后预留的思考环节,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标准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都意识到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还可以锻炼思维,减少传统理念下的枯燥乏味。为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争取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应用。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成绩提高,而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情景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展现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