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课题主题研究
2022-03-24黑龙江省方正林区中心小学李建华
黑龙江省方正林区中心小学 李建华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并对学校如何支持家庭教育做出了重要的法律规定。在当前积极推进“双减”落地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学校把密切家校沟通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协同共育的重要性,要积极发挥学校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的作用。我校通过课题引领的方略,以“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课题被评为2021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为载体,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地引发家长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引导家长自觉地学习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一、研究重点问题与价值意义
(一)课题研究重点问题
本课题研究重点问题是:对当下“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家庭教育本质,获取正反两个方面家庭教育经验知识,启迪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有新的思考,引领广大家长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促进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创新学校引导家庭教育途径和服务家庭教育新方法,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新发展。
(二)课题研究价值意义
通过对“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启迪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指导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总结出成功家庭教育经验加以学习借鉴,找出家庭教育失败原因,汲取教训;提出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方略,助力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提高新时期家校协同育人的实效性;探索出协同育人新方法新途径。携手家庭共同建设好孩子健康成长和谐基点。
(三)课题研究理论支撑
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依法促进家庭教育等四项理论作为开展课题研究系统性理论支撑:一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作为课题研究总的指导性纲领;二是把我国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作为课题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三是把与时俱进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引领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的支点;四是把依法促进家庭教育,作为课题研究法理性的根据。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系统性科学性坚实理论遵循。
二、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是家庭教育“质”的研究,就是把当下中小学具有代表性家庭教育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出家庭教育现象的本质。案例的记录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解剖案例本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引发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反思,引导家长吸纳家庭教育科学理念,获得对家庭教育的新经验,促进自我家庭教育行为改变。
“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分析给了广大家长身临其境的现实感,易于被广大家长理解接纳,案例研究不仅对当今家庭教育现象有翔实的描述,更多是对案例背后所产生背景、原因后果有深度分析,并提出对应富有启发性家庭教育的智慧的策略。这也有助于研究者把握好家庭教育实质性规律,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引导好家庭教育。
(二)课题研究过程
1.课题研究学习阶段
(1)课题研究理论学习:
我们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重要论述;我国优秀传统家庭教育文化选编;与时俱进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采用集中讲座式、自主研修式、研讨交流等学习方式。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记下万字学习笔记,体悟内化,撰写体会收获,学以致用,为案例研究奠定了良好理论基础。
(2)案例撰写技术学习:
我们重点学习了有关案例撰写技术,请教育专家做讲座,讲解有关案例撰写文本规范模式要求,课题组成员按照案例撰写规范文本技术要求,模仿性地撰写教育案例,要求课题组成员必须模仿性完成撰写案例4篇以上,为下一步案例研究奠定了规范性案例撰写技术基础。
2.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的研究阶段
我们按照5个步骤,逐层次开展深入研究,高度呈现了研究过程的系统性、科学性、严谨性、深刻性、优质性。
第1步:案例收集
(1)体现典型性
所收集案例要高度体现“典型性”,“典型性”是指我们在引导家庭教育过程中,能给广大家长朋友带来深刻启示,并形成具有普遍指导价值意义的事件。显然案例缺乏典型性,就缺少了研究价值的内涵。
(2)体现真实性
在收集案例过程中确保一个“真”字,要求研究者必须是自己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过程中亲自感受(或经历)过的事件。研究者就像沉浸在一个个家庭教育事件中,生活在一个个家庭教育情境中,对案例进行记录和描述。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收集整理15例以上。
第2步:提炼主题
(1)体现主题明确性
对收集案例首先进行梳理归类,每个归类提炼出一个主题,主题应具有鲜明现实性、思想性、代表性、判断性。然后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案例剖析研究(可以是一个案例或多个案例支撑),课题组成员尽可能分主题去研究。
(2)突出主题特征性
确定了主题后,有针对性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特定事件,紧紧把握住主题,将关键特征写清楚,其重点应放在家庭教育行为方式上。案例叙述力求语言朴实、简练,力求简短,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第3步:案例分析
(1)抓住重点要素
在案例叙述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抓住学生成长心理、行为、性格、品行、习惯等特征,对其成长有影响的家庭背景,家庭教养理念;家庭生态,家庭教养方式,对学生今后所产生的身心影响及可能对社会产生影响进行深度评估预测。
(2)提出应对策略
根据以上对其家庭教育影响成因剖析,提出应对性的智慧策略。所提出策略应符合家庭教育规律,富有启迪性、智慧性、实践性。
第4步:问题讨论
课题组成员完成案例研究成果后,课题组负责人组织同一主题的案例开展讨论性研究,我们做法如下:
(1)讨论作业单
将案例提前一周时间发到参与讨论的成员手中,并布置一份讨论作业单。一是对案例本体性问题讨论,二是对案例扩展性问题开展讨论,三是对案例做多角度性的讨论。讨论问题具体,引发生成。
(2)集体讨论会
由课题负责人主持召开讨论会,进行讨论交流,案例成果研究人认真听取讨论意见,对其不同意见可辩论,最后由案例研究成员进行自我完善优化。
第5步:归纳总结
(1)归纳总结
课题组将主题案例研究成果收集上来,由课题负责人召集课题组骨干成员按照主题,进行归纳总结提升性研究,发现家庭教育信息,获取家庭教育经验知识,提出对当下及将来可能对学生成长及对社会产生影响进行干预策略,形成主题研究成果。
(2)讨论完善
将主题研究成果提前3周时间,印发给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引导课题组应从哪些方面补充完善,提出新的思考建树,进而使主题研究成果更加优化,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成果运用成效
(一)助力家长吸纳科学家庭教育观念
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内源力,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演绎着人们行动的过程,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科学思想才有科学的结果。家庭的教育思想也决定了家庭教育生态建设,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过程和结果。每个典型家庭教育案例都能透彻地反映出家庭所持有的教育思想根源。现在很多学生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自身出了问题,而是出在了家长的教育思想根源上,从而引发了不良家庭教育生态和错误的家教方式。如望子成龙型、拔苗助长型、狼爸虎妈型、简单粗暴型等。这些不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所引发的教育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中小学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特别是在当前“双减”落地大背景下,有力地引导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转变,逐步树立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助力家长学习反思能力的提升
通过“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典型案例研究”,总结出优秀的家教经验,找出问题家庭教育生成的根源,并通过学校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家长学习交流,引发家长对自己家庭教育观念行为的反思,汲取错误家庭教育经验教训,学习优秀家庭教育经验方式。课题组一是针对社会特征性的问题,如: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教育两大社会性特征性教育问题,通过家长会的途径由班主任组织引导,运用案例讲解形式,引发家长对这两类家庭所引发家庭教育问题有理性的认识,以引起这类家庭(或即将离异)的家长深度思考,力争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二是我们针对一些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问题,通过开展以“家庭教育案例引领,促进家校协同共育”课题研究主题活动——每周一案例,以家长群为交流平台,同广大家长共同交流,引发其对自己家教理念和家教方式反思,并提供正确的家教指导方略支持。三是我们课题组针对家庭教育个案,通过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心理教师,运用个案辅导策略,对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全方位辅导,引发家长对其过去家庭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引导其改变。
(三)助力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
《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始实施,意味着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课题组紧紧抓住《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这一契机,针对家庭教育中有关涉及法律问题,对照《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规定,对于家庭中的未成年人教育有什么影响,父母如果不依法带娃将受到怎样的惩罚等涉法问题,在2022年5月9日—15日第一个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周,开展了以主题为“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的普法宣传周活动。让每个家庭都能明确知道立法的宗旨,是促进“做人的教育”,不仅需要每个家庭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而且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家庭教育。课题组以具体案例为载体,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通过制作美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积极向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宣讲了《家庭教育促进法》,重点是向广大家长朋友宣讲了第十七条所倡导的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等九种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为家长如何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具体法律层面上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