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脑电图在儿童重症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2-03-24阮卫云

黑龙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脑电脑电图癫痫

阮卫云

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0

颅内感染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疾病,具有病情严重、起病急骤、预后差及发展迅速等特点,病因为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若不及时控制病情,还会损伤脑血管、脑细胞,进而引起血管源性或者细胞毒性等脑水肿,且还会通过某些途径对脑脊液循环造成阻碍,进而诱发间质性脑水肿、梗阻性脑积水,导致颅内压增高,进而导致脑疝。此疾病高危人群是儿童,因为小儿血脑屏障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受到病原菌侵入发展为重症颅内感染,而早期准确的诊断能降低患儿的致残风险与病死风险[1]。随着对颅内感染的不断研究与探讨,发现重症颅内感染患儿发病早期会出现脑电活动异常现象,所以检测患儿脑电活动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情,进而为后续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在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患儿中使用视频脑电图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新乡市中人医院收治的70 例重症颅内感染患儿,其中有女性38 例,男性32 例,年龄1~10 岁,平均年龄(3.28±0.38)岁。其中乙型脑炎患儿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2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9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8例。清醒患儿43例,其中表现为基本节律变慢的41例,其中伴有广泛性阵发性节律波12 例、伴有局灶性异常18 例、癫痫样波11 例。昏迷患儿27例,其中表现为δ波昏迷的有15例,θ波昏迷3例,伴癫痫波放电3例,爆发抑制2例,平坦波昏迷4例。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实施试验分析。

(1)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②经过免疫学检查、脑脊液病原学确诊为重症颅内感染。③家属对本次试验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近期没有用过激素药物、丙种球蛋白、抗菌药物等。⑤均因意识障碍、脑疝、稽留高热、颅高压症、颅脑神经损伤等症状入院治疗。(2)排除标准:①2 d 内死亡。②伴有恶性肿瘤或者脏器功能异常。③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不全。⑤不配合诊断。

1.2 检测方法

1.2.1 MRI 检查 使用磁共振扫描机(Achieva 3.0 TX-Series)进行多方位扫描患儿,包括矢状面、横断面等,并实施增强扫描、压水系列像和弥散加权成像,在患儿入院后3 h内完成。

1.2.2 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 使用视频脑电图机(NT9200 型21 导)进行检测,根据国际标准法,即10~20系统电极安放法,进行单双极导联记录,持续监测24 h,以掌握患儿昏迷、自然睡眠等情况。所选患儿实施V-EEG检测时,第一次检测都在3 d 以内完成,且所有患儿均接受1~5 次检查,患儿处于急性期时,给予1~2 次检查,对于存活的患儿,在其恢复期实施1~3次的V-EEG检测。

1.3 观察指标

(1)异常分布:分析V-EEG、MRI检查清醒患儿与昏迷患儿时各异常情况,检查清醒患儿时,从基本节律变慢、广泛性阵发性节律波、局灶性异常和癫痫样波等异常情况进行分析。而检查昏迷患儿时,从δ波昏迷、θ波昏迷、伴癫痫波放电、爆发抑制及平坦波昏迷等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其中δ波昏迷患儿预后最好,均短期内意识恢复,θ波昏迷伴有癫痫波发放的昏迷患儿次之,恢复时间较长,爆发抑制昏迷患儿预后差,其中1 例转为电静息。平坦波患儿均死亡。(2)分析V-EEG 检测异常程度与患儿治愈用时的关系,即V-EEG 诊断各型异常患儿的治愈用时。(3)分析V-EEG 诊断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的脑电图特征,即乙型脑炎患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背景异常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EEG、MRI检查清醒患儿时各异常情况

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清醒患儿时V-EEG 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V-EEG、MRI诊断清醒患儿脑电波各异常情况 例(%)

2.2 V-EEG、MRI检查昏迷患儿时各异常情况

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昏迷患儿时V-EEG 检出率高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V-EEG、MRI诊断昏迷患儿脑电波各异常情况 例(%)

2.3 V-EEG诊断不同时期患儿的脑电图特征

急性期的70例重症颅内感染患儿中,呈现急性期癫痫现象发作的有42 例,其中29 例是局灶性发作,11 例患儿是继发全面强直阵挛现象,2 例患儿出现持续惊厥现象。而背景脑电图异常患儿有66 例,占比94.29%,都出现与年龄不符的低波幅活动,或者高波幅活动,伴有尖棘波的有42例患儿,占比60.00%。

经过免疫、抗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之后,4 例患儿死亡,66 例患儿进入恢复期,呈癫痫发作的有38 例,占比54.29%。由此可知,V-EEG 能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患儿不同时期的病情,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V-EEG诊断患儿的脑电图特征 %

3 讨论

在临床上颅内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病情发展迅速及预后差等特点,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控制,脑持续损伤后会诱发神经系统后遗症[2-3]。目前高危人群为儿童,病因为各系统与组织还没有发育成熟,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进而发展成为重症颅内感染[4]。在临床上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患儿具有一定难度,因为儿童无法像成人那样清晰描述病情,若在确诊之前盲目使用相关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还会掩盖病情,进而增加诊断难度,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等现象[5-6]。除此之外,若患病的是婴幼儿,因其颅缝与前后卤没有完全闭合,对高颅压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进而出现不典型的脑膜刺激征,表现为巴氏征、呕吐、头痛等,严重影响早期诊断准确度[7]。于此同时,若家属盲目给患儿服用抗菌药物,还会让以往诊断颅内感染的脑脊液细菌涂片等金标准检测结果出现不典型变化,严重时还无法辨认,进而增加诊断重症颅内感染的难度,无法及时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进而易延误患儿的治疗,不利于其身体康复[8]。且还有的患儿无法进行脑脊液检查,仅能使用MRI、CT等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虽然其具有分辨率高、快捷简便等优势,但颅内感染患儿脑功能出现异常时间要比脑结构异常早,使用影像学手段进行早期诊断准确率比较低[9]。

随着众多学者对颅内感染疾病的研究与探讨,发现颅内感染会影响到脑膜或者脑实质,进而导致背景脑电图出现异常改变,且还会累及患儿的脑皮质,甚至导致局部病灶呈现癫痫样波[10]。且还会导致多灶癫痫放电,甚至伴有癫痫发作,严重者还会出现死亡[11]。基于此,临床上逐渐使用V-EEG 诊断重症颅内感染,能获得显著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时,V-EEG检出清醒与昏迷患儿各异常情况率比较高,MRI 检出率较低。这说明V-EEG 诊断重症颅内感染的准确率要更高,颅内感染作用下,会让患儿脑膜炎症与脑实质等出现改变,进而让神经细胞出现散在性或者弥漫性的生理病理改变,表现为弥漫性胶质增生、渗出、充血、坏死、变性和水肿等症状,还会让神经元发生生物电改变,而使用V-EEG诊断则能记录患儿脑部神经元生物电功能,然后再详细分析重症颅内感染患儿慢波变化,以便准确诊断患儿的病情和预后[12]。因为患儿病情越严重,脑电频率就越慢,而脑电波幅就越高,脑电范围也更加广泛。尤其是病情累及到白质时,慢波活动就更加突出。一旦病情加重,脑细胞受到严重损伤,正常脑电活动就会减弱,相应的脑电图波幅也会降低,甚至会出现低电压现象。之所以MRI诊断重症颅内感染效果不佳,是因发病早期,患儿脑结构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异常变化,所以MRI检出率低于V-EEG[13]。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急性期、恢复期患儿的脑电图变化,能判断治疗效果与患儿恢复情况[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患儿进行有效治疗后能降低癫痫样放电率、脑电图背景异常率,随之减小了病情发作次数。由此也能证实,V-EEG诊断手段能帮助医生调整治疗计划,进而促进患儿身体康复。且通过试验数据还能看出,V-EEG诊断病情异常程度越严重,患儿治愈用时就越久。足以看出,患儿脑损伤越严重,预后效果越差,也能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进而促进患儿恢复健康。

综上叙述,在重症颅内感染患儿中使用视频脑电图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给医生提供治疗依据,还能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电脑电图癫痫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比较不同麻醉方式下二氧化碳气腹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