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对策

2022-03-24梅仪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会获取大量的语言信息与相关观点,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与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阅读学习中,学生不能只是阅读教材与课外文本,还要具有批判性思维,秉持批判继承的理念,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课堂环境与引导提问独立思考、教授学生阅读方法与深入阅读自主提问、根据主题引入文本与拓展阅读培养思维、开展话题研讨活动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阅读融合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到说理、结合整本书的阅读与培养学生评判能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落实以上策略,能够达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独立思考;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117-03

【本文著录格式】梅仪 .批判性思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培养对策[J].课外语文,2022,21(03):117-119.

批判性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从而改善思维,是一种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思维倾向。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性思维决定了人应该信什么和做什么,也被称为审辩式思维,代表着理性思考与独立思维,通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够提升思维的质量,使之学会独立思考,形成理性思考、科学推导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时,会阅读大量的课文与书籍,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与他人沟通与交流,大部分接受的信息都是表达相应的观点,学生需要进行选择,应该相信与接受哪些观点,这就与批判性思维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尤其需要批判性思维,因此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以及培养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要先明确批判性思维的内涵,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基本的培养思路,引入丰富多样的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资源,构建多样化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意识到它们是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二是在适当时,运用适合的方式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三是积极主动运用以及解答相关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要让学生能够做到:一是客观评价文章、书籍、杂志以及互联网文本内容,不盲从、不盲信;二是评判演讲或者演说等的水平如何;三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四是完成布置的阅读任务,写出有理有据的作文或者论文。根据这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教师应当结合初中语文阅读内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学方式。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问题

一是对培养不太重视。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知识即可,多是以单独讲述知识为主,较少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很少组织学生参与课堂研讨活动,无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认真探究,也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二是閱读教学方式单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指导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文主题,根据语文要素学习阅读与写作,以及识记基本字词、开阔个人眼界、提升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是教师多是通过单独讲授的方式教学,所运用的阅读教学方式单一,无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是阅读教学内容较少。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是教授学生阅读课内文本,很少涉及课外文本的阅读指导,而且引入阅读资料非常有限,所开展的阅读指导也是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主,较少涉及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部分。因此,由于缺少相关的阅读指导内容,导致学生批判性思维迟迟无法得到提升。

四是阅读教学缺少融合。阅读教学的目标,除增加学生的知识文化储备、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还包括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打基础。阅读与写作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教学要与写作教学相融合,才能提高学生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进而演化成批判性思维。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不太重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课堂环境,引导提问独立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能够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更好地促进初中生学好语文与全面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过去的初中语文课堂,由于教师是绝对中心的地位,课堂气氛比较严肃和压抑,很多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无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先创设轻松愉悦、和谐共生、自由自在的课堂环境,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敢于提出想法与观点。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作答和引导学生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从不同角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的《木兰诗》一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感受花木兰这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将同名的动画与影片等展现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说说画面中的人物是谁,主要讲了什么故事等。在后续的阅读中,教师应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引导学生针对课文自主提问,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比如有的学生提出:花木兰替父从军,在军营中如何避免被人认出是女性?古代女性在军事训练中是否能够胜任?在教师的“放权”下,学生大胆提出各类问题,有力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探析能力。

(二)教授学生阅读方法,深入阅读自主提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高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要重视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阅读相关材料,从更深层次、多个角度解读阅读材料。在阅读中可以提出不同方面的问题,获得更深的体会,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获得独到的见解,以此形成批判意识、批判性思维。阅读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典型阅读文本,通过先提问与设置阅读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解答问题与完成任务,最后点评、讲解与教授阅读方法。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上的第一单元,任务包括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阅读是基础。阅读新闻是要求学生阅读消息、新闻特写与通讯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指导新闻内容和把握其中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养成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与新闻本身的发展等。根据《消息二则》中的两篇新闻,教师先借助多媒体展示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影像资料,创设生动的情境,为学生留下部分时间自主阅读。之后提问: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新闻的结构是怎样的?新闻要包含哪些要素?新闻中能体现作者的主观倾向吗?先让学生思考与作答,之后进行讲解,并教授学生阅读新闻的方法,比如:从新闻要素角度把握文本内容,边读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提问。

(三)根据主题引入文本,拓展阅读培养思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不只要结合课内的文本,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引入更为丰富的课外文本,结合课外文本实施对比阅读教学,或者开展课外阅读的专题教学,通过拓展阅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拓展阅读活动,根据阅读主题和主要内容创设自主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提出问题与自主探索,当学生遇到不解之问时,教师进行指导与点拨,以此达成培养目标。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其人文主题是游记散文,包括《壶口瀑布》《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经过丽江》,在开展这个单元的课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入对应主题的文本,开展多文本主题阅读教学,或者进行对比阅读教学,以此让学生对比不同文本的特点,进行批判式评价,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比如在《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与《壶口瀑布》对比阅读,提出相应的问题:同是游记散文,本文与上文有何异同点?本文与上文相比,写作技巧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以此引发各小组思考与探讨,教师根据学生探讨情况进行点拨,比如:《壶口瀑布》写作技巧是“以人写物”,本文是移步换景,描写雪域高原壮丽景色,表达出由衷的自豪之情。

(四)开展话题研讨活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阅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阅读、思考与探讨,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应当运用丰富的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开展话题研讨活动。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出话题点,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掌握的知识与自己的理解,参与分析与研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大胆地进行评判,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为形成批判性思维打好基础。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下的第二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与大自然、自然环节、保护环境等息息相关,为更好达成单元语文要素的目标,教师还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引入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开展话题研讨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比如根据“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教师先提出两种观点:正方观点认为低碳生活能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反方观点认为低碳生活不利于促进消费,特别是对能源行业不利。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通过阅读多篇材料,辨析这两种观点,然后进行作答,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通过开展类似的话题研讨活动,能够引发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等辨析观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五)阅读融合写作教学,批判性思维到说理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没有规矩地培养,而是要遵循多个原则,比如接受原则、充分原则、求真原则、举证原则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养效果。在遵循各类原则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生根据阅读文本进行批判,点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引入针对性的论据,以此论证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然后将其写成议论文。

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上的《论教养》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议论文结合论点进行分层论述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指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相关文本,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教养的看法、表述自己的观点,先在小组中交流与探讨,之后在课堂上交流。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批判性观点,写出一篇论文,要求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合理等,在学生论文写作完成后进行点评与讲解。

(六)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评判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此阅读指导中也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可根据语文单元后面的名著导读部分,先运用充足的图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整本书,指导学生整本书的读书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专题探究活动,包括探究故事情节、探究主要人物、探究艺术特点等,并做好相关点拨与指导,以此可以培养学生评判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学生综合阅读能力、学生文化涵养。

例如,部编版九年级上的第六单元结束后,教师根据名著导读(二)的部分,以《水浒传》为依托,组织开展古典小说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借助同名的电视剧影像资料,在课堂上播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上景阳冈、智取生辰纲等经典情节,将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调动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教师借助丰富的资料,从历史背景、人物形象、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讲解这本小说,让学生初步认识这本名著。之后,教师结合小说中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从把握题材特点、认识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语言风格等方面阅读整本书。最后,教师让学生参与探究:本书的情节、人物与艺术特点,以此引发学生评判这本名著,可以培养学生评判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初中生的阅读基础,通过引入丰富的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互动,重视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以此可以更好达成培养的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林静.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优势[J]. 新课程(中),2016(2).

[2] 李雪云. 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初探[J]. 东西南北:教育,2020(7).

[3] 陈汝年.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中学语文,2016(2).

[4] 冯丽霞.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6).

[5]张建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 南北桥,2017(10).

作者简介:梅仪,女,1980年生,甘肃岷县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