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支架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思考

2022-03-24潘瑾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中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在此背景下,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成为教师需要完成的一个目标,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提出了要利用阅读支架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本文就如何为高中生搭建整本书阅读的支架进行了相关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以让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整本书阅读;阅读支架;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005-03

【本文著录格式】潘瑾.阅读支架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思考[J].课外语文,2022,21(03):5-7.

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高中语文教师为帮助高中生更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便提出了阅读支架形式的教学,并且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来引导高中生阅读整本书籍,能够大大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将阅读支架模式教学引入阅读教学便成为广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对阅读支架的内涵、类型、特征、作用以及此种教学模式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阐述,并提出了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搭建阅读支架的策略。

一、阅读支架的内涵、类型及特征

支架最早出现在建筑行业。在建筑行业中,支架是指建筑楼房时搭起的暂时性支持,但随着楼房的建造,支架会被逐渐撤销,其在建筑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帮助建筑工人更好地完成楼房的建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支架”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血管支架、心脏支架等,除此之外,还出现了阅读支架。阅读支架就是指在阅读之前,根据书籍内容为读者创设一个指导其阅读的模块,然后让他们在阅读支架的引导下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

阅读支架类型多种多样,但常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图表式的阅读支架。所谓图表式的阅读支架就是教师将书籍中的内容以图示和表格的形式直观地表示出来,然后让读者根据直观的图表支架来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并依此来完成相关部分的阅读。第二种就是问题型的阅读支架。这一阅读支架旨在为读者提出几个书籍中所涉及的问题,然后让读者根据问题支架来展开阅读,这很好地解决了很多读者漫无目的地阅读的现状。第三种是向导式的阅读支架。此阅读支架就是根据书籍中的内容为读者标注出书籍中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让读者对标注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很好地解决了读者阅读的无效性的问题。第四种是建议式阅读支架。这种阅读支架能够在读者迷茫时为其提供方向,让他们更快地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向,而后尽快调整方向,继续阅读。此阅读支架能够很好地帮助一些定力不强的人较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第五种是范例式阅读支架。这种阅读支架旨在解释阅读书籍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以举例子的形式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书籍中的全部内容。

阅读支架是一种引导读者阅读的工具,并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为阅读指导,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阅读支架具有生成性的特征。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方式、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阅读支架来引导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订特定的閱读支架,保证阅读支架的个性化。其次,阅读支架具有互换角色的特征。教师在采用阅读支架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无形中就被互换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旁观者的角色,而学生则扮演的是阅读过程的中心。由此可见,采用阅读支架的模式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阅读支架具有渐退性的特征。在建筑的开始,建筑工人会根据预期构建一个支架,然后根据支架来构建整个建筑物,在建筑物完成之后,支架就会被撤销。阅读支架也是同样的原理,在阅读之前,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阅读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整本书的内容,但学生不能对阅读支架产生依赖感,学生应该根据阅读支架来学习如何更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最终在不断地学习中达到不需要阅读支架便能够独立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的目标。

二、构建阅读支架的教学策略

首先,阅读支架形式的教学符合如今的要求。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来展开教学,而利用阅读支架来引导高中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目标,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还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构建阅读支架要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较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阅读支架却是教师构建阅读支架,学生根据教师所构建的支架来进行阅读,很好地迎合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育理念;此外,阅读支架的构建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生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时,不仅要学会教材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还应该自主学习教材之外的一些知识,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最终提升自身的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最后,阅读支架的构建能够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整本书的目的。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地厘清书中的脉络,而阅读支架的构建能够帮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整本书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高中生进行书籍阅读的兴趣。由此可见,阅读支架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三、阅读支架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支架的构建对高中生整本书的阅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改变高中生无目的阅读的现状,帮助他们更系统地阅读相关书籍。高中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他们阅读的时间大多集中在课下,而课下又是比较分散的时间段,如果没有阅读支架的引导,他们便不能很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这时他们所进行的阅读活动便是无效阅读。其次,阅读支架能够使高中生的阅读更加多样化,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层面的知识。如果高中生在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时,只是按照书中的目录逐一阅读,而不思考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那么他们所获得的知识都是相同的,都是书籍中的表面知识。但通过构建阅读支架,能够让高中生的书籍阅读更具针对性,这样他们从整本书中所获取的东西也会有所不同。此外,构建阅读支架能够改变被迫阅读的现状,让高中生的阅读更具自主性。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需要积累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特定的阅读量,才能够完成考试中作文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语文教师便会规定让学生阅读某一本书籍的某一部分内容,而阅读支架的构建能够帮助高中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此后,他们便能自主选择要研读哪部分的内容,要阅读哪部分的内容,这就大大地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自主性。最后,能够适时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选择阅读那些更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通常会为高中生划定一个特定区域,让他们去阅读,但这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中生的自由阅读,而如果教师为高中生构建一个阅读支架,便能够指导他们去阅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在高中整本书阅读中构建阅读支架的策略

(一)坚持学生主体,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

无论教师在进行哪些学科、哪些知识的教学,都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只有这样,才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利用阅读支架来进行语文整本书阅读部分的教学时,同样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可以在构建阅读支架之前,向高中生提出几个问题:哪位同学读过这一书籍?通过阅读这一书籍,你有了怎样的收获?如果让你根据书籍的内容来构建一个阅读支架,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入手?此后,再让读过此书籍的高中生为没有读过的高中生构建一个阅读支架,通过向高中生提这几个问题,并让他们自己构建书籍的阅读支架,能够很好地了解他们对此书籍的掌握程度,锻炼他们构建阅读支架的能力。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为培养高中生自己构建阅读支架的能力,可以在讲解完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书之后,让高中生根据书籍内容来为后来的学生制订一个阅读支架,在此时,高中生便会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分为几个部分:青春专题的内容,获得教养的途径专题的内容,想念家人、思念家长专题的内容,描写自然、赞颂自然专题的内容等,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复习从这些专题中学到了怎样的知识,还能够让他们对苏教版第一册的内容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知,有助于其后續学习。

(二)创设情境阅读支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高中生在阅读某一书籍之前,通常会因为书籍过厚、内容过多而放弃阅读,这是影响高中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很大的因素,为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高中语文教师便可以为高中生创设一个情境阅读支架,如可以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利用多媒体为高中生展示书籍的主要框架和内容,让高中生从此多媒体情境中更系统、更直观地了解到书籍中的内容;可以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利用口头讲解的形式为高中生叙述书籍的内容,让他们从教师的叙述中了解书籍的基本框架,而后根据教师的叙述自己完成阅读支架的构建,最后再根据自己构建的阅读支架来展开阅读。通过为高中生创设情境阅读支架这一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地了解书籍内所涉及的内容。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向高中生讲解苏教版教材的第二册书时,为让高中生提前了解这一册书所包含的内容,让他们对整册书有较为系统的认知,便可以在讲解书中具体内容之前,利用多媒体为高中生展示这一册书各部分的内容,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珍爱生命的故事来引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专题;还可以通过一些战争图片来引出“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历史故事来引出“历史的回声”这一专题;教师可以通过向高中生播放《中国诗词大会》等有教育意义的影片来引出“如琢如磨”这一专题。这样既能够实现为高中生构建阅读支架的目的,让高中生在阅读支架的引导下更快地了解这一册书的具体内容,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

(三)创设阅读问题支架,促使学生的阅读理解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都只专注于学习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教师讲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他们吸收的就是什么内容,没有独立思考和提问的能力,他们看似在努力学习,实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为高中生创设阅读问题支架时,便可以从这一现象入手,激发高中生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其可以在学生开始阅读前,为高中生提出一些与书籍中重点知识有关的问题,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这些问题,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为高中生创设阅读问题支架,既能实现让高中生在阅读支架的引导下去阅读书籍,提高他们阅读书籍的效率,还能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向高中生讲解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的内容之前,可以向高中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根据你的大致了解,你认为这一册书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认为每一个部分分别讲解了哪些内容呢?若让你对这几个部分进行总结,你会为每个部分拟定怎样的小标题?然后让高中生去思考,并让他们分享自己所总结出的答案,最终由高中语文教师向高中生介绍祖国土,号角为你长鸣,文明的对话,笔落惊风雨这四个专题。以此方法,不仅能够让他们更直接地体会如何构建阅读支架,如何根据阅读支架来阅读整本书籍以及阅读支架的构建对整本书籍阅读的作用,还能够锻炼高中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支架对高中生的整本书阅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使用阅读支架,能够让高中生更好地把握整本书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其阅读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支架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到阅读教学过程中,以支架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书本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清友.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中),2020(11).

[2]朱红梅.任务驱动下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研究——以《老人与海》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0(11).

[3]李建华.高中古代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上),2019(5).

[4]单小芳.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整本书阅读任务群与节选文本阅读群“合一”阅读项目摭谈[J].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9(1).

[5]郑成元.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0(35).

[6]吴焱.高中语文课程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12).

作者简介:潘瑾,女,1981年生,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