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2-03-24曹新斌

课外语文·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认知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同时这一方面的工作也逐渐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小学是我国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学生形成理性思维、逻辑链条和学习与发展意识的关键时期,理应成为自主能力教学的主阵地。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资诸位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2)03-109-02

【本文著录格式】曹新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22,21(03):109-110.

小學生正值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对外界事物抱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尝试欲,普遍缺乏较强的行为选择和自控能力。当今社会正处于科技和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诸多新兴科技正快速出现并融入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行业的生产、建设中。在这样的事实和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自学素养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仍比较保守,过度强调对课本内容的机械依赖,通过对课文的结构梳理、字词讲解和情感展现作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较强的抵触心理。由此可知,实现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化和生本自主化,已然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趣味化改造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知识的直观化呈现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刚刚起步,对外界信息的摄入和解读仍主要依靠感性渠道完成,对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缺乏必要的吸收能力。基于这一点认识,小学语文教师要一改过去知识输出和技能呈现的教学思路,注重结合小学生感性化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充足的直观化元素,并以更为具体、形象的形式将课程内容灵活地表现给学生,从而缩短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思维路径,也能更好地迎合小学生的趣味取向,进而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灵感。

例如在讲授《“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时,因为文章是立足于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小人物”而展开的,比较缺乏宏大的画面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单靠语言很难真实还原文中的感人场面。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或爱剪辑等软件,根据课文内容和网络中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制作一部反映故事情节的幻灯片或短视频,同时结合情节发展配上不同的音乐,而后用电子白板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视觉作用下可以直接随着短片的发展而产生情绪变化,进而自然而然地形成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和自主体会。

(二)利用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生都对游戏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任何一种有趣的活动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行动和思维潜能,使他们具备更加良好的信息接收与处理条件。利用这一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的普遍和个性情况做好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行为能力与趣味取向,设计并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学习和娱乐能够齐头并进,使学生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课堂知识、强化学习技能、形成语文情怀,进而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一场“听话识人”的游戏:教师首先从网络上寻找一些课文或经典著作的朗读(以模仿原作者语气者为佳),从中截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句子或段落并制作成一定格式的音频文件,而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这句话或段落出自哪篇课文或作品,作者是谁。这项活动的难度和要求都很低,但可以让学生在最大限度上集中精力,同时促使学生对既有学习成果进行仔细筛选,客观上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记忆,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效率。

二、重视对生活元素的积极融入

(一)以生活元素作为教学载体

由于年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小学生普遍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但也对现实生活有着自己的观察和认知结果。一般来说,小学生判断一门功课价值高低的标准非常简单——越是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反映的科目就越重要,也就越值得学习。本着对这两点事实的了解,小学语文教师要密切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符合学生生活经历的元素作为教学载体,既让学生感受到更加亲切的学习体验,也引导学生从更深层次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趣味和价值,进而促使小学生以更加自主的态度投入到后续的语文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应软件制作一段互动视频,或者自己直接录制一部互动作品,而后通过计算机教学系统分享至学生的学习设备上。通过视频,学生将以第一人称视角与一位“母亲”以及一位“父亲”接触,并通过不同的选项来和“父母”进行对话,而不同的选项也会触发不同的剧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代入式地将学生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体会课本内容和生活场景的情绪感染和环境引导作用,对父母不同形式的爱产生深刻的理解。

(二)以活动形式布置学习任务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实践,而对学习能力最好的培养方式也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课本和纸面作业层面,让学生一直沉浸在知识和理论的世界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意识的必要培养,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带来诸多限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有意识地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既要对常规教学内容提出更多实践性要求,还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更为丰富的语文综合技能,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自主学习水平的有效驱动。

比如在學习完《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书目介绍”的活动作业: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中挑选出一本最喜欢的,把它介绍给自己的父母、朋友或邻居,要求对书的内容、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一个大体概括,同时要留下体现一定要求的影像资料并由教师统一搜集、上传至家长群或班级论坛中。为了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然会施展浑身解数,既可以结合课堂常规教学对书本进行一番“学术性”解读,又可以在过程中实现对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的锻炼,促进自身语文能力的全面强化。

三、 重视对自学资源的完善

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从来不是对教师的完全依赖,而是一种自我提升的发展过程,这既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学意识,更需要教师或社会为学生提供一座内容丰富、取用方便的自学资源宝库。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知识获取、存储和传递方面所具有的速度快、容量大、获得方便的优势,根据课本安排和教学任务以及学生的综合学习条件,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一些对课内知识具有巩固、补充和拓展作用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制作成生动、有趣的短片或Flash小游戏上传至班级QQ或微信群空间,方便学生在课下通过线上形式进行远程自学。教师还可以把每堂课的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资料也上传至网络空间,以便学生在家中也能时时回顾教学过程,帮助自己解决遗留问题。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由于文章的成文年代比较久远,其中所涉及的语言风格和场景、事物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时代距离,很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免会出现种种困难。教师就可以利用专业的录播设备或一部简单的手机,将课程讲解过程录制下来上传至班级QQ群文件中;同时还可以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幻灯片或短视频技术来制作一部共享影片,以供学生在课下也能很好地复习本课知识内容。

四、结语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学好语文所最需要的便是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深厚的语文情怀。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通过对趣味元素的融入、对生活实践的导入和对自学资源的完善,引导学生构建起全面、良好的语文自主学习素养框架,进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道路上能够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文献

[1]张静芝,马兰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改造策略[J].中国当代教育,2018(10).

[2]孙蕾蕾.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完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知识窗,2018(25).

附  注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090。

作者简介:曹新斌,1970年生,甘肃瓜州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