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中的应用
2022-03-23吕化
吕 化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漯河 462000)
在心血管病当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较高,发病较为急骤,死亡率高。本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1]。针对该病实行有效的院前溶栓治疗,是控制病情进展,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硝酸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肝素和其他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总体疗效一般,且容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因此,可考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以促进疗效及安全性的提升[2]。重组人尿激酶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溶栓药物,很多临床研究表明,该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重组人尿激酶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7±3.4)岁。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63.8±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非ST段抬高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合并严重肝肾病变的患者;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的症状情况,常规给予硝酸盐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肝素钠注射液(江苏万邦生化医药有限公司,H32023409),取150万个单位,溶解在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在0.5h内滴注完成。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的联合治疗。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03),在10ml生理盐水中溶解20mg,混合均匀后静脉注射。在90ml生理盐水中溶解300mg,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发生率。治疗效果根据TIMI分级评定,治疗后达到TIMI3级,为显效;治疗后达到TIMI2级,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4]。不良事件包括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和急性心绞痛。具体出血情况指标包括泌尿系统出血、消化系统出血、皮肤黏膜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n=56]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8.57%,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n(%),n=56)]
2.3 两组具体心脏不良事件的比较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0.71%,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具体心脏不良事件的比较[n(%),n=56)]
2.4 两组具体出血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7.86%,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具体出血情况的比较[n(%),n=5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类疾病一般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患者情况相对危重,死亡率较高。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与粥样斑块易损性有关,患者心肌坏死的范围,通常会受到冠状动脉缺血程度、再灌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本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现早期有效的冠状动脉再通,能够使患者心肌灌注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此外,还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1h以上,心肌坏死可能表现为不可逆性,所以早期有效的冠状动脉再通,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致残率或死亡率的降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重点是及时采取有效的院前溶栓治疗,对提高疗效,保护患者生命均有较好的效果,能够促进梗死血管迅速再通,减少心绞痛、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5]。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PCI技术,其对于冠状动脉再灌注有着较高的可靠性,疗效也比较确切,是当前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不过由于受到抢救时间、医疗设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静脉溶栓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通过静脉溶栓治疗,将栓塞动脉尽快开放,使心肌血流灌注得到快速恢复,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而在治疗过程中,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溶栓剂,对于提高疗效有着直接的影响。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用药后2h梗死冠脉再通率约为70%左右,但是在溶栓效果方面比较有限,同时可能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因而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梗死冠脉再通率,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治疗安全,需要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重组人注射用尿激酶是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使不良反应降低,对于疗效及安全性的提升有较好的作用[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中,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症状改善及后续治疗原有较大的帮助。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28.57%,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0.71%,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7.86%,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院前用重组人尿激酶溶栓,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能保证良好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于心脏不良事件及各个组织系统的出血情况,都能够有效避免。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是基因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其分子量为(50±5)KDa,由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获得。每种药物含有120mg甘露醇,6mg人血清白蛋白和5mg重组人尿激酶。作为溶栓剂具有良好的纤维蛋白选择性[7]。药物能够促使纤溶酶原活化,从而提高其溶栓效果。当血管被栓子堵塞,导致血压变化或缺氧时,可栓塞前血管的表皮细胞,大量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进入血液当中降解栓塞血块位置,导致y /E后碎片水平增加,诱导尿激酶原向尿激酶的转变,进而达到理想的溶栓效果[8]。有研究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达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等不良反应。根据本研究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分析,也说明了该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中,能够保证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在毒副作用方面,重组人尿激酶原也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用药过后不良反应较低。尿激酶原激活后,能够与血栓的血纤维蛋白进行结合,从而溶解血栓。而此类血纤维蛋白的溶栓作用相对专一,能够避免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原,因此能够减少细胞毒性的产生,避免发生相关并发症情况[9]。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0]。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在使用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一些其它方面的不良反应。虽然本研究显示患者出血情况较轻,但是由于药物溶栓作用,患者仍无法彻底排除出血情况。比如皮肤表面或穿刺部位的出血,内出血、瘀斑、鼻衄及齿龈出血等。该药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过敏反应,但如果发生需要立即停药并采取对症治疗。用药时偶尔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可采取标准处理措施处理。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溶栓治疗中,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