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用技术项目教学的劳动教育实践

2022-03-23曹寿荣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造性劳动学科

◎ 曹寿荣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劳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2020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破劳动教育作为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多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

一、劳动教育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契合点

学科课程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发挥传递知识、传播思想、传承价值的作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拓宽了思路。劳动教育既要培养价值观又要兼顾技能的训练,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

(一)通用技术立足实践,与劳动教育“动起来”相辅相成

由“动手做”转向“动脑做”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动作技能,提升智力水平。高中通用技术是一门集设计、探究、实践、创造为一体的课程,与劳动教育的核心要素技术、设计、创造,不谋而合,融合劳动教育具有明显优势。以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为目标,立足于“做中学”。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学会多角度、多方法解决问题,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有助于提高其创意能力,养成肯吃苦、勤钻研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

(二)通用技术注重创造,与劳动教育“强起来”相得益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智能时代”已经来临,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正逐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劳动教育要符合时代特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不断创新,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融入设计思维,强化知识的实际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通用技术旨在培养“有理念、能动手、会设计、善创造”的技术达人,是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融合的良好载体,通用技术学科创新思维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加上劳动教育中劳动品质、劳动价值观的培育,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对于劳动实践过程遇到的困难,学生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循序渐进地增加学生学习挑战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通用技术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

项目教学是通用技术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创造力的培养落实在具体项目上,围绕“真实”的情境问题,将抽象知识或设计任务融入其中,小组成员通过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作品设计及制作的教学活动。

基于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以通用技术项目教学为导向,有机融入劳动实践,并让学生独立自主实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想劳动”的劳动态度、“会劳动”的劳动能力、“巧劳动”的劳动技术创新能力、“爱劳动”的劳动习惯、“懂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的时代新人。基于通用技术项目教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通用技术项目教学的劳动教育实践框架

(一)项目准备

1.分析通用技术教材,寻找切入点

从细微处入手,围绕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思维和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使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同频共振,落到实处。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教材《技术与设计1》模块侧重基础性技术设计,以产品设计为主线,从发现问题开始,经过方案制订、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方案的优化,迎来最后方案的确定,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提升了劳动素养,获得丰富的体验。

依据课程标准,把该模块分成四个部分,以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找准时机融入劳动教育,自然并非生硬的堆砌,而是锦上添花的点缀。让传统的劳动中多了创造的成分,通用技术的设计制作中多了劳动习惯、品质、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两者的融合切实可行。

项目准备阶段,以通用技术实践为载体,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直观性体验,学生在技术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劳动目的性强、更具创造性,易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尝试用劳动实践解决真实问题,逐渐积累实践操作技能,体会劳动的重要价值,学生创造性劳动意识强烈,为后续项目的实施做好铺垫。

《技术与设计1》模块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技术与设计1》模块融入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

2.问题导向,开发实践项目

学生获得和掌握技术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在问题情境渲染的技术氛围中,学会发现问题,进行设计,再解决问题。以问题情境为线索,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启迪思维;通过追问保持问题情境的连续性,层层递进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关注每个模块知识的前后衔接,始终沿着明确的目标不断探索。

教师选择劳动实践项目时,既要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注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还要兼顾学校通用技术专用试验室的设备、材料以及项目实现的难易程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物化能力。经过探究分析,开发了非接触式测温门、扫地机器人、无尘粉笔擦、桌面清洁器、平板/手机支架、防撞角、教室雨伞架等项目,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制作、试验等实践活动,感受、理解并应用知识,不断对技术设计目的和过程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自身能力得到展现,获得满足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过渡,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项目实施

以通用技术实践项目为桥梁纽带,基于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而设计,学生按照设计的方案动手制作,合理规划材料,物尽其用,实现对知识感知、理解、建构,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学会从技术设计角度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综合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制作操作和项目测试与评估等系统活动过程。当头脑的创意变成一件设计作品时,学生深切体会到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成就感油然而生。

(三)项目评价

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时关注学生方案的创新性、工具和设备的合理使用、作品功能的实现、成员能否各司其职、实践中参与的积极性、能力的发展情况;还要关注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安全劳动、创新劳动等劳动品质这些方面具体得出的评价。小组代表陈述设计意图、设计理念、制作过程、心得体会;依据评价量表自评、互评,做到有理有据。同时拓宽思路,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运用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增加丰富的职业体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进步的基本路径。

(四)项目拓展完善

小组成员针对评价时发现的问题,探讨形成完善的方法。学生在技术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劳动目的性强、更具创造性,项目教学方法易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对自己成长的价值意义。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感知、体悟其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关注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对于劳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挑战学习难度,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通用技术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的建议

通用技术融合劳动教育要巧妙融入劳动教育的精髓,比如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价值观等。以通用技术教学方法指导劳动教育实践,既拓展了劳动教育内涵,又丰富了通用技术课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1)彰显学科特点。以通用技术学科教学为主线,拓宽学科教学育人的渠道。在结构化思考和系统化设计的基础上,找到结合点。通用技术教学为劳动教育提供平台、内容、情境等多维度支撑,劳动教育通过通用技术教学渗透劳动创造价值,引发学生们的情感认同,树立劳动自立意识。

(2)内容与时俱进。在传承传统劳动文化的同时,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更加注重传统手工劳动和现代创造性劳动相结合,符合劳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时代性要求。通用技术立足实践、注重创造,学生在通用技术学科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劳动目的性强、更具创造性,易于发挥自身主体性,关注劳动对社会发展、自身成长的价值意义。

(3)项目精益求精。引导学生先把一些简单的劳动项目做好,逐步在知识拓展和技能熟练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性地开展劳动,积累丰富的劳动体验。通过层层递进有梯度的项目设计,激发学生实现从“我试试”到“我能行”,再到“我可以做得更好”的跨越,潜移默化中培养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4)体验因地制宜。体验内容选择既要丰富劳动体验,又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地区有中国有史记载最早的海盐盐场,体验现代化采盐、扒盐、输盐、洗盐和双臂机械堆盐等工艺流程的采用,体验制盐的流程;茶淀玫瑰香葡萄的种植、采摘,酿葡萄酒的过程;海产品的养殖等。学生体验后,体会劳动之伟大,增加劳动成就感和获得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切身体会家长劳作的辛苦,主动寻求降低劳动强度的新思路、新方法。

基于通用技术项目教学的劳动教育实践,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为目标,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与从事创造性劳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智力等因素有机结合。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又要培养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激发学生掌握技能的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实践使理论入脑入心,做到知行合一,体现劳动教育的特色,提高课程的高阶性。

猜你喜欢

创造性劳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