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杰斯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儿焦虑的影响
2022-03-23张真真朱丽丽
张真真 ,朱丽丽
[1. 新乡医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项针对5~12 岁手术患儿焦虑情绪的研究发现,55%的患儿曾经历过焦虑情绪体验[1]。心理学中称之为围术期焦虑[2]。围术期焦虑主要表现为哭闹,可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术中出血量增加,易引起误吸、喉痉挛等[3-4]。患儿因陌生的医疗环境而产生的恐惧以及与父母分离的情景,使其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情绪。现有多家医院手术室设有家属陪同,虽然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焦虑,但对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手术操作及病情变化带来的患儿父母行为举动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操作[5]。国内有研究表明,通过游戏、视频等方法可使患儿较愉快地度过围术期[6-7],因为儿童大脑的发育表现为视觉聚焦和运动敏感的提高,对可视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8-11]。但研究大多集中于情绪管理及药物干预,而较少将具体方法与管理模式相结合,且药物虽可缓解患儿术前的焦虑情绪,但清醒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会更加恐惧。国外研究表明,视频与亲子陪伴对患儿焦虑的改善作用效果并不理想[12]。罗杰斯(Rogers)整体人理论[13-15]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系统,指出护理是以整体人的发展本质和发展方向为着眼点,目标是促进人体能量场与环境能量场的互动和谐,实现个体的最大健康潜能。本研究将以Rogers整体人理论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患儿围术期焦虑情绪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 年1—5 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小儿骨伤科收治的8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3~6 岁;实施全身麻醉;预估手术时间30~60 min;家长同意参与。排除标准:有精神、心理障碍及智力低下;有严重视听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有缺陷;二次手术者。从随机数字表中读取连续的80 个随机数字,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装入信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根据住院时间先后依次拿取一个信封,信封内对应的随机数字为偶数则纳入对照组,奇数则纳入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男性21 例、女性19 例,年龄3~6 岁,平均年龄为(4.58±1.66)岁,平均体质量为(18.34±4.39)kg,平均手术时间为(44.40±7.20)min;观察组患儿男性 26 例、女性14 例,年龄3~6 岁,平均年龄为(3.88±1.68)岁,平均体质量为(17.45±4.96)kg,平均手术时间为(44.40±7.80)min。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均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对照组患儿术前采用常规护理:由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向家属讲解术前注意事项,包括佩戴腕带、禁饮食时间、手术方式及避免感冒等;手术当日由手术室护士将患儿领入手术室,在建立静脉通路与麻醉诱导时予以安慰和肢体约束;术毕患儿转入麻醉复苏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病房;手术室护士于术毕24 h进行常规随访。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以Rogers 整体人理论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主要围绕Rogers 整体人理论的共振性、螺旋性、整体性3 个方面,参考其他研究者[16-18]基于同质动态原则提出的“罗杰斯理论实践方法”制订具体措施如下。
1.2.1.1 共振性①型态评估(护理评估):患儿围术期存在焦虑情绪,包括离开母亲的分离性焦虑情绪、突遇陌生环境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该焦虑情况反映了Rogers 同质动态原则中的共振性。②共同塑型(护理措施):播放患儿母亲录制的视频。术前1 日,手术室护士访视患儿时录制患儿母亲声音,并结合患儿的生活照片或视频剪辑合成视频。手术当日,患儿入手术间进行气管插管前,平躺或坐立于手术床上,利用支架将平板电脑置于距离患儿眼部约50 cm 处播放术前1日患儿母亲录制好的视频,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进行空间的过渡转移,患儿观看视频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完成静脉通路的建立,麻醉医师完成麻醉诱导。
1.2.1.2 螺旋性①型态评估(护理评估):患儿对疾病的认知不够,且处于学龄前期,对于不能活动的肢体、疾病的衍生等感到恐惧、产生哭闹,反映了Rogers同质动态原则中的螺旋性,注意患儿的生命型态是随时间演变的,其了解事物的复杂水平是不间断地增进的。②共同塑型(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扮演“幼儿园老师”角色。术前2 日,手术室护士访视患儿时,了解患儿学习、生活习惯,评估患儿的心理特点、焦虑情况及性格特点,并了解患儿的需求。术前1 日访视患儿时,手术室护士将疾病知识和术前注意事项制作成形象生动的卡通视频和图片,供患儿及家属观看。根据儿童特别信任老师的心理特点[19-20],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对患儿进行“1 对1”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疾病介绍,从简到繁、从粗到细,逐渐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助其树立勇敢坚定的信念;正确引导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围术期习惯,培养安全意识;将进出手术室的过程制作成“洛小正的奇妙手术之旅”卡通视频,供患儿及家属观看,让患儿提前熟悉进入手术室的过程,以减轻患儿初入手术室的陌生感。术后24 h,随访并询问患儿有无不适,并在告知患儿及家属注意事项的同时发放卡通版术后随访宣传册。
1.2.1.3 整体性①型态评估(护理评估):患儿较难应对环境的改变,患儿离开父母进入手术室后,冰冷的设备与装环境、医务人员统一色调的洗手衣让患儿感到恐惧,这反映了Rogers同质动态原则中的整体性,应注意环境与患儿的互动过程。②共同塑型(护理措施):手术室营造出患儿喜爱的游乐场氛围。手术准备间墙面粘贴卡通图片,布置成游乐场,室内摆放故事书、玩具等适合患儿学习或玩耍的物品,患儿进入准备间即可融入游乐场的氛围,减轻患儿初入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麻醉面罩上粘贴卡通贴画等,避免引起患儿麻醉面罩恐惧症。在麻醉复苏室内墙面粘贴卡通图片,安装吊顶电视,播放患儿喜好的动画片,使患儿苏醒后睁开双眼看到的是童趣化的环境,忘却手术经历,对表现焦虑的患儿可重复播放其母亲录制的视频。
1.2.2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
1.2.2.1 生理指标记录术前访视后(T0)、离开准备间时(T1)、麻醉诱导时(T2)、出复苏室(T3)及术后24 h随访(T4)时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通过无创血压计(型号:PHILIPS MX500,袖带:儿童,单管CM-1022s-02,Bicep:18~26 cm)来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2×舒张压)/3。
1.2.2.2 儿童情绪适应量表学前版儿童情绪适应量表学前版(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Scale-Preschool Version,CEAS-P)用于衡量3~6 岁儿童与愤怒、恐惧和害羞等关键情绪相关的情绪能力,由父母一方报告[21]。CEAS-P包括脾气控制(11个条目)、社交自信(10 个条目)和焦虑控制(8 个条目)3 个维度,共29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从“从不”到“总是”依次赋值5~1 分,分数越低表明患儿的焦虑水平越高。于术前访视后、术后随访时,由父母一方根据患儿平时行为表现填写该量表。
1.2.2.3 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 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用于衡量患儿手术前的心理状态,由手术室护士报告[22]。m-YPAS 包括活动(4 个条目)、发声(6 个条目)、情绪表达(4 个条目)、明显的警醒状态(4 个条目)和对父母的依赖(4个条目)5个维度,共22个条目。除发声维度条目评估分值为1~6 分外,其余条目分值均为1~4 分。将其得分转化为百分制,换算方法为各维度得分相加除以总条目数乘以100。分数越高表明患儿的焦虑水平越高。于患儿入手术室准备间后,由手术室护士根据观察患儿整体表现填写量表。
1.2.2.4 诱导期合作度量表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用于衡量 3~12 岁患儿麻醉诱导前期合作程度,由手术室护士报告[23]。ICC 共10 个条目,包括情绪、对麻醉面罩是否排斥等,将各种负面表现分别量化,出现的任一负性行为均计为1 分,累加得出总分,最高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儿的合作程度越差。于麻醉诱导前期,由手术室护士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填写量表。
1.2.2.5 苏醒期躁动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用于衡量3~12岁患儿的苏醒期合作程度,由手术室护士报告[24]。PAED 包括意识紊乱、认知改变等5 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范围为0~4分,总分为0~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倾向性越大。于麻醉苏醒过程中,由手术室护士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填写量表。
1.2.3 统计学方法课题组成员双人录入数据,应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差异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HR、MAP 的比较观察组患儿5 个时间点的HR、MAP 均低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更平稳,说明护理干预可有效平复患儿的焦虑情绪,见表1。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HR 经Mauchly’s 球形检验显示满足球对称性条件(λ=0.346,χ2=39.729,P<0.001),进一步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各时间点患儿心率的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26.830,P=0.001;F时间=45.894,P=0.001;F时间×组间=17.638,P=0.001)。两 组 患 儿各时间点的 MAP 经Mauchly’s 球形检验显示满足球对称性条件(λ=0.404,χ2=33.895,P<0.001),进一步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各时间点MAP 的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9.926,P=0.001;F时间=94.353,P=0.001;F时间×组间=63.722,P<0.001)。
2.2 两组患儿CEAS-P、mYPAS、ICC、PAED 评分的比较对照组患儿随访时CEAS-P 评分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时CEAS-P 评分高于术前(P<0.05),说明手术经历可加重患儿的焦虑情绪。观察组患儿术前、随访后的CEAS-P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焦虑情绪;观察组患儿mYPAS、ICC、PAED 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患儿进入手术室和麻醉诱导时比较合作,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CEAS-P、mYPAS、ICC、PAED评分的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儿CEAS-P、mYPAS、ICC、PAED评分的比较 (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 CEAS-P评分术前96.33±6.36 92.15±9.62 2.290 0.012术后随访127.63±7.38 74.60±12.18 23.558<0.001 mYPAS评分31.03±6.00 65.00±6.98 23.342<0.001 ICC评分2.65±1.28 7.25±1.11 17.172<0.001 PAED评分7.30±1.00 10.50±1.70 10.261<0.001
3 讨论
3.1 基于Rogers 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缓解患儿围术期焦虑情绪患儿围术期焦虑情绪在生理上表现为血管收缩,心率、血压升高,在心理上表现为缺乏安全感,对陌生的人和事表现为退缩、抗拒。手术室陌生的环境和人使患儿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加之儿童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安全范围小、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可增加围术期的风险[25]。研究结果显示,T1—T44个时间点对照组患儿的HR、MAP 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CEAS-P随访时评分低于术前(P<0.05),说明手术经历可加重患儿的焦虑情绪。而实施基于Rogers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CEAS-P随访时的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mYPAS、ICC 及PAE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儿的焦虑情绪降低更明显。综上数据表明,基于Rogers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地缓解患儿围术期地焦虑情绪。
3.2 基于Rogers 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面对困难及陌生环境的调节能力CEAS-P 量表可客观评价患儿在突遇困难时的脾气控制、社交自信及焦虑控制;mYPAS 量表可客观评价患儿在面对陌生环境及人时的情绪表达、警觉状态及对父母的依赖;ICC 用于衡量患儿麻醉诱导前期与麻醉医师的配合情况;PAED 用于衡量患儿苏醒期面对陌生环境的行为表现。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EA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mYPAS、ICC 及PAED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1 数据也显示观察组患儿HR、MAP 更平稳,趋近于正常水平,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26]。这说明,基于Rogers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可在缓解焦虑情绪的基础上,对患儿面对困难及陌生环境的调节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管理患儿的焦虑情绪。
3.3 基于Rogers 整体人理论的护理干预实施的难点及对策Rogers 整体人理论的目的在于利用个人的能力与潜能,促进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维持和促进健康。但其理论比较抽象,实施较困难。本文将抽象的Rogers 整体人理论进行系统化,以3 个特性(共振性、螺旋性、整体性)为切入点,将其贯穿整个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中,使护理实施科学化、系统化。①共振性:通过型态评估(护理评估)分析患儿产生焦虑的原因;共同塑型(护理措施)方面,通过录制母亲声音的视频(榜样激励法)进行焦虑情绪干预,以期增强患儿应对困难的坚强毅力。②螺旋性:通过型态评估(护理评估)了解到患儿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共同塑型(护理措施)方面,结合患儿的心理特点,护士通过扮演幼儿园老师角色,在术前、术中、术后制作相应的卡通视频、健康教材及随访宣教,让患儿在陌生的医院环境中感知医护人员如同父母或者老师般充满爱心,并通过形象的视频与图片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③整体性:通过型态评估(护理评估)了解到患儿较难应对陌生的环境;共同塑型(护理措施)方面,通过改善准备间、手术间、麻醉复苏室的布局与设施,营造童趣化氛围,能让患儿舒适、愉悦地度过围术期。基于同质动态原则的Rogers整体人理论,可更具体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并能够制定出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为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将Rogers 整体人理论贯穿整个围术期,将人、健康、环境、护理、心理五方面融入到围术期患儿焦虑情绪管理中,包括术前分析患儿性格特点、熟悉其学习生活习惯、制作围术期不同的视频、录制患儿母亲声音视频及环境设施改造等方式,使患儿较好地增强了应对困难的能力、提高了医护患儿配合效果以及减少陌生环境所带来的恐惧心理,为探寻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儿童焦虑情绪管理方式提供理论支持。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无法体现出该护理干预方案的远期效果。此外,本研究未严格计算样本量,且随机隐藏不完善,可能导致选择偏倚。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本研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