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治疗期间睡眠习惯调查分析
2022-03-23洪安琪刘砚燕贡秋白珍阮海珊
洪安琪,刘砚燕,贡秋白珍,阮海珊,孙 晶
(1.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02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上海 200127;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
癌症是威胁全球儿童与青少年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38 万的儿童和青少年被诊断为癌症[2]。随着癌症治疗方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癌症患儿的生存期也随之延长,如何提高患儿生存期生活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睡眠对患儿的心理健康、神经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患儿在治疗期间由疾病或治疗引起的睡眠障碍会给患儿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3]。睡眠习惯长期被打乱会让患儿感到更加疲乏,降低其生活质量[4-6]。睡眠障碍会从患儿身体上及心理上影响其应对疾病的能力。Mindell等[7]研究指出,和疼痛、焦虑及情绪困扰等症状对患儿造成的影响相比,睡眠问题更为突出。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改善患儿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尚无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睡眠的指南发布,且国内相关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癌症患儿治疗期间的睡眠现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癌症患儿睡眠质量,降低患儿痛苦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9 年 8 月至 2020 年 10 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收治于上海市2 所三级甲等医院小儿血液肿瘤科和肿瘤科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5~18 岁;②明确诊断为癌症且正在接受治疗;③病情稳定,有一定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患儿和其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接受器官移植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休学时间、癌症类型、治疗方式、治疗地点、有无贫血及是否复发等。
1.2.1.2 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estionaire,CSHQ) CSHQ 由Owens等[8]编制,用于测量儿童睡眠状况。CSHQ 包括8 个维度(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时间、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程度),共45 个条目。本研究调查45 个条目,采用其中的33 个条目进行计分,每个条目分别赋值1~3 分,总分为33~99 分。其中得分≤41 分为睡眠正常,>41 分为睡眠障碍。研究表明,CSHQ 已经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9]。该问卷中文版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3[10],内部一致性良好。
1.2.2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者向患儿及其监护人现场发放问卷,并告知调查目的及内容,在征得患儿及其监护人同意后由患儿监护人根据患儿情况自行填写。其中,CSHQ 由监护人回忆过去4 周中患儿的睡眠情况,选择表现比较典型的l周进行问卷填写;填完后及时回收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问卷166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22%。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法;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当所有理论频数T≥5 且总样本量n≥40,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若理论频数1≤T<5 且总样本量n≥40,组间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睡眠习惯得分比较本研究调查的166 例癌症患儿年龄在5~18 岁,平均年龄(9.78±3.31)岁。其中,睡眠障碍组132例(79.52%),睡眠习惯平均得分为(49.39±5.37)分;睡眠正常组34 例(20.48%),睡眠习惯平均得分为(38.47±2.18)分。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疾病类型患儿的睡眠习惯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比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睡眠习惯得分较其他3类疾病患儿高(P<0.05),见表1。
表1 166例癌症患儿睡眠习惯情况
2.2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睡眠现状
2.2.1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睡眠时间现状参照美国睡眠医学会儿童青少年年龄划分[11],本研究中儿童癌症患者122 例、青少年癌症患者44 例。癌症患儿工作日及周末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30±1.28)h、(9.55±1.27)h。其中,儿童癌症患者工作日及周末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78±1.25)h、(10.00±1.13)h;青少年癌症患者工作日及周末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23±2.09)h、(9.72±1.88)h。癌症患儿工作日和周末就寝时间段、晨醒时间段详见表2。
表2 166例癌症患儿睡眠时间现状 [n(%)]
2.2.2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睡眠习惯得分比较癌症患儿的睡眠习惯总分为(47.15±6.58)分。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在睡眠习惯、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及睡眠焦虑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睡眠习惯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表3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睡眠习惯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项目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时间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程度儿童(n=122)10.63±2.71 1.49±0.65 4.93±1.33 5.56±2.02 3.70±1.04 7.15±1.35 3.20±0.72 11.67±2.66青少年(n=44)7.89±1.90 1.20±0.46 5.30±1.86 3.48±1.19 3.91±1.20 6.80±1.69 3.11±0.39 12.20±3.39 t值7.289 3.160-1.182 8.107-1.112 1.381 0.725-1.055 P值<0.001 0.002 0.242<0.001 0.268 0.169 0.470 0.293
3 讨论
3.1 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癌症患儿治疗期间常见且不容忽视的症状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症患儿睡眠习惯平均得分为(47.15±6.58)分,睡眠障碍发生率高达79.52%。这说明癌症患儿在治疗期间普遍存在睡眠障碍。Dupuis等[12]对158 例癌症患儿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超过41%的患儿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其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本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和纳入的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占比有关。与健康儿童和青少年相比,癌症患儿在白天嗜睡、睡眠焦虑、夜醒症状上明显表现出了更高的发生率[13]。Rosen等[14]研究发现,白天过度嗜睡是癌症患儿睡眠报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80%。患儿住院期间,夜间查房、输液、测量生命体征等行为及患儿出现自身的疾病困扰都会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15-16],进而导致患儿夜间睡眠不足、失眠或昼夜节律紊乱等。临床医护人员应鼓励患儿监护人记录患儿每日睡眠状况,并根据患儿病情、实际睡眠情况、患儿及其监护人的认知程度和知识需求制订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内容,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
3.2 儿童癌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更高保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对提高癌症患儿的长期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美国睡眠医学会建议学龄期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9~12 h、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为8~10 h[17]。研究显示,健康学龄期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9.47±0.58)h,其中工作日及周末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9.24±0.62)h、(10.03±0.94)h[18],健康青少年工作日及周末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少于8 h 的分别占比46.4%、7.6%[19]。这说明本研究儿童癌症患儿的睡眠时长达到了美国睡眠医学会建议的基本要求且与健康儿童睡眠时长基本持平,青少年癌症患儿睡眠时间较健康青少年长。但是,睡眠时长并不代表睡眠质量。表1 结果显示,年龄是癌症患儿睡眠习惯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表3 结果显示,儿童癌症患儿睡眠习惯得分和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及睡眠焦虑维度得分均较青少年高(P<0.05)。这提示儿童癌症患儿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更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满足患儿睡眠质量,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给予针对性的睡眠质量评估及干预指导。
3.3 不同疾病类型的肿瘤患儿治疗期间的睡眠状态存在差异疾病类型是影响癌症患儿睡眠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20]。表1 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睡眠习惯得分最高(P<0.05),而脑肿瘤患儿的睡眠习惯得分相对较低。也有研究表明,脑肿瘤患儿和其他肿瘤患儿相比,嗜睡程度更高、更疲乏且生活质量更低[21]。患儿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包括由疾病和/或中枢神经系统治疗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药物不良反应、疼痛、焦虑和药物使用等。例如,地塞米松对患儿睡眠状态的影响较泼尼松更为明显[22]。此外,环境及睡眠习惯的改变对住院患儿睡眠状态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3-24]。因此,建议护理人员根据癌症患儿疾病类型,结合疾病治疗过程,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及其监护人进行全程指导,保障患儿睡眠质量。
4 小结
癌症患儿治疗期间睡眠障碍问题较严重,年龄和疾病类型是癌症患儿睡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根据患儿监护人回忆填写的主观量表数据评估癌症患儿的睡眠时间及质量。未来可结合客观评估工具如体动记录仪等对患儿进行睡眠监测,使研究结果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