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选穴规律分析
2022-03-23李昕忆王恩龙
李昕忆,王恩龙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
脑卒中后失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优势侧大脑半球言语功能区及相关脑组织器质性病变,进而使患者言语功能残缺或丧失的一种病症。表现为意识清楚﹑视觉听觉正常﹑无发音器官障碍前提下,听不懂对方讲话内容,自觉言语有错词但纠正困难,复述障碍或朗读正确但不能理解,命名和书写障碍等[1-2]。据数据统计[3],脑卒中后遗症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达20%~30%,且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且严重影响日常交流。大量数据显示,祖国医学治疗中风后遗症优势显著,针灸作为其最常用方法,成本低﹑副作用少﹑疗效高,但临床中众医家选穴各不相同,故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近十年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服务平台等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以“针灸”“针刺”and“脑卒中”“卒中”“脑梗死”“中风”and“失语”“语言障碍”等组合组题词进行检索。
2 纳入﹑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符合卒中后失语诊断标准;具有完整的腧穴处方;文献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且样本量不少于30例。
2.2 排除标准 动物实验﹑文献综述﹑学术经验等文献;重复发表及内容不完全文献;耳针﹑眼针﹑腕踝针等微针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特色疗法;伴随其他中风后遗症。
3 文献的筛选与处理
对检索到的文献先进行题目的筛选,按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初步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再进行文献摘要的阅读,排除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对剩下的文献进行全文细致地阅读,进行文章最后筛选。提取筛选后的文献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卒中后失语处方”数据库,录入题名﹑作者﹑来源﹑腧穴﹑针刺方法等信息,参考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经络腧穴学》[4]对处方中的腧穴进行规范化处理。
4 统计学方法
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 软件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
结 果
1 描述性分析
1.1 腧穴频次分析 初始检索临床文献825篇,按其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665篇,最终纳入文献160篇。对纳入的160条针灸处方进行腧穴分析(表1),共涉及穴位118个,腧穴总使用频次1242次,使用频次>20的腧穴有17个,占总频次的62.08%(771/1242),使用频次前五的穴位依次为廉泉﹑金津﹑玉液﹑百会﹑通里。
表1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选用穴位频次统计表
1.2 经脉频次分析 腧穴归经统计分析显示(表2),涉及全部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十四经穴102个,经外奇穴16个,其中使用的频率最高的为经外奇穴,占总频次的18.03%(224/1242),十四经脉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督脉,占总频次15.54%(193/1242),涉及穴位最多的为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为18个。
表2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经脉频次分析表
1.3 腧穴部位分布分析 腧穴部位分布统计显示(表3),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选用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和使用腧穴个数最多的部位皆为头面颈项部,包含腧穴个数43个,占总穴位个数的36.44%,使用频次617次,占总频次49.68%。
表3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选用腧穴部位分布统计表
1.4 特定穴运用分析 特定穴运用分析显示(表4),共使用特定穴874次,占总频次70.37%,特定穴使用个数最多的为五腧穴,为29个,占总个数的24.58%。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类型为交会穴,使用频次为209次,占总频次32.93%。
表4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特定穴运用统计表
2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SPSS Modeler18.0软件对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表5﹑图1),设置支持度最低为15%,置信度最低为80%,设置最大前项数为2,共输出12条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是“玉液→金津”,为42.5%,置信度为100%的腧穴组合有6条,分别为玉液→金津;玉液﹑廉泉→金津;通里﹑玉液→金津;百会﹑玉液→金津;风池﹑玉液→金津;哑门﹑玉液→金津。
图1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腧穴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5 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穴位关联规则分析统计表
3 聚类分析
使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使用频次大于20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树状图结果显示(图2),可将腧穴分为四大类,金津-玉液-廉泉-通里为第一类,哑门-风府-百会为第二类,内关-三阴交-水沟为第三类,丰隆-太溪-太冲-合谷-曲池-足三里-风池为第四类。
图2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
结 论
卒中后失语是大脑皮层言语功能代表区在发生损伤或生理过程失调时,言语组合出现障碍的临床症候群。西医学中认为失语发病主要为优势侧大脑半球言语中枢及相关脑组织器质性病变而导致,治疗多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电刺激和服用神经类药物等。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风喑”“舌强”等范畴[5],最早的记载于《素问·脉解》“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认为肾虚导致舌喑不能言,足痿不能用。唐宋时期医家提出失语由风邪入于心肝脾所致,如《外台秘要》云“肝风其口不能言, 脾风其声不出。”明清则认为风火痰瘀四邪伤及心肝脾肾四脏脏而导致的失语。现代中医学家多认为,风﹑痰﹑瘀为中风后失语的主要治病因素,痰郁日久,化火生风,痰随风动,升降无常,流窜经络,蒙蔽清窍,阻于经络而发瘀,血瘀脉阻,脑失所养,神昏失语[6-7]。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经脉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督脉,其次为足少阳胆经和任脉。督脉为奇经八脉,又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其循行路线—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与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少腹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从其循行可见督脉联系人体器官,以脑﹑肾﹑心为其要。而中风病位在脑,故通过针刺督脉穴位,即能够直达中风之病所,亦可沟通脑﹑心﹑肾,起到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以阻断中风的发生及发展[8]。任脉“上关元,至咽喉”,“一源而三岐”督脉﹑任脉皆于胞中,二经循行皆贯注于心,至咽喉,与心有直接联系,心主血脉藏神,针刺相关腧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开窍醒神,利咽通音[9]。临床也有研究表明针刺督脉与任脉腧穴可治疗头颈部疾病,减轻脑缺血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言语﹑运动等多种功能[10-11]。足少阳之脉与督脉交于巅顶,与脑相联系,其经别“入季肋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肝上,贯心,以上挟咽” 与舌咽等器官相联系,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
从腧穴使用统计分析得出,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选用的腧穴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为廉泉﹑金津﹑玉液﹑百会﹑通里。廉泉穴是任脉﹑阴维脉之交会穴,位于颈咽部,其下浅层有颈横神经和颈横神经分布,颈支与耳大神经及颈横神经交通形成神经袢;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三叉神经的分支及迷走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分布。广泛的神经及肌群分布是构成廉泉穴为治疗中风后失语主要穴位的基础。研究显示[12-13]针刺廉泉穴刺激末梢神经反射性地增强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反复刺激改变反应阈值增加神经纤维的激活数量,形成反射,从而对语言中枢受损变性的细胞进行调节,使周围未受损变性的大脑皮层功能进行弥补代偿,重建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使患者言语功能得以恢复。金津﹑玉液均为经外奇穴[14],《针灸大成》载“左金津右玉液二穴,在舌下两旁,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舌肿痛﹑喉闭。”有利舌洪音,清热解毒的作用。廉泉﹑金津﹑玉液三穴均位于舌咽部,体现了近部选穴的选穴原则,“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就近取穴更直接作用于颈咽部神经与肌肉,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百会穴归属督脉,是督脉与六阳经之交会穴,总督一身阳经和经脉气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不能正常敷布以濡养躯体筋肉骨节,则出现瘫痪﹑肌肉萎缩等症状;全身经脉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导致躯体运动功能障碍。故选用督脉穴位百会以升提阳气,醒脑开窍。通里为手少阴心经络穴,其脉上夹咽,善治失音之疾,可宣散经脉气血﹑通窍发音。如《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载“通里腕侧后, 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暴喑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 方信有神功”。从腧穴所在部位分布统计得出,治疗卒中后失语主要选用头面颈项部腧穴,体现了就近选穴原则。特定穴运用最多的为交会穴,交会穴是经脉之间交叉汇合之穴,可使脉气相通,扩大了单穴的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前三的穴位组合依次为玉液→金津,通里→廉泉,玉液﹑廉泉→金津,提示玉液﹑金津﹑通里﹑廉泉在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中具有强关联性。张定戎等[15]研究显示,针刺金律玉液可降低ET含量,减少局部血管和神经元的损害,同时使CGRP含量升高,舒张血管,改善血管缺氧状态。研究表明[16-18],针刺通里穴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善脑内动脉血流量,提高脑组织兴奋性,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言语功能。针刺廉泉穴可以改善咽喉部组织血液循环,刺激咽喉部肌肉和神经,调整神经核功能,从而促进言语功能的恢复[19]。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腧穴分为四大类。第一聚类为金津-玉液-廉泉-通里,其关联分析显示关联性最强的腧穴也为该四个穴位,提示玉液﹑金津﹑通里﹑廉泉为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核心穴位,共奏开窍利咽,通经活络之功。第二聚类为哑门-风府-百会,该三个穴位皆位于督脉,督脉痹阻则脏腑阳气阴虚,进一步导致躯体骨节﹑筋肉缺乏阳气调养而导致萎缩﹑偏瘫,脑髓需后天用气血滋养,如脏腑阳气阴虚则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则功能失常,导致神机失用。可醒脑启闭,通经活络。其哑门与廉泉又为前后配穴,疏通局部气机。第三类为内关-三阴交-水沟,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属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可疏通气血,养心安神。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有补肾滋阴生髓之效,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脑神充沛。水沟穴属督脉,可调阳脉,开窍通闭而复神明。第四类为丰隆-太溪-太冲-合谷-曲池-足三里-风池,这类多作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配穴加减使用。如太冲为肝经原穴,肝经上巅,泻太冲可平上亢之风阳。合谷为大肠经原穴,与太冲合称为四关,二者合用原原相配,解郁利窍,疏调一身气机,可用于肝阳上亢型患者[20]。丰隆为治痰要穴,多用于肝郁痰阻患者者,太溪可滋阴降火,多为阴虚火旺症选用。在主穴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根据临床症状合理选用配穴,可起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疏通气血之功,对气虚﹑血瘀﹑痰湿等因素可起针对性治疗以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卒中后失语的临床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以玉液﹑金津﹑通里﹑廉泉为核心腧穴,多选用经外奇穴及督脉穴位,选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充分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原则,重视交会穴的使用,发挥穴精效宏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