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小学教材编辑的责任担当

2022-03-23董秀敏

出版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编写组课程标准教材

文|董秀敏

中小学教材所担负的文化教育和传承的责任远超一般图书,其责任编辑所承担的责任和角色也相应有更丰富的内容。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阶段各学科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并于2019 年9 月在全国开始陆续使用新教材。

作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责任编辑,经历了新一轮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对编辑工作的责任担当与角色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准确的定位和更高标准的要求。

首先,保证教材质量是教材编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重要的角色价值。

在教材建设的具体工作中,编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总结编写经验、反复研讨论证、制订详细计划是保障教材内容质量的有效措施。以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为例,教材编辑除了编辑的本职工作外,其工作内容还包括组建团队、专家引领、广泛调研、精选素材、科学管理、多次审读、局部试教等。

其一,组建编写团队,认真学习。主编是教材的灵魂,编写人员对编写理念与要求的把握对教材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适应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组建一个高效率的作者团队是教材编写的第一步。以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写为例,教材编辑协助教材编写组对第一次编写的专家进行遴选,在保证覆盖通用技术各领域研究和对通用技术课改有深度研究的专家基础上,更侧重于遴选在2004 年至2017 年从事学术研究和一线教学的教师与教研人员。

团队建立后,教材编辑组织团队成员认真学习、研读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学习内容包括技术哲学著作、古今科学技术史、课程与教材的理论、国内外各种高中技术教材、近10 年来各中学技术及技术教育刊物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论文、近10 年全国及各省高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教案、特级教师的教学经验等,这些举措确保了作者团队的专业性和凝聚力,为教材编写与修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坚持专家引领,把准方向。中小学教材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着国家意志,不仅国家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社会各界也有热切的期盼与监督,这就要求编者不能随心所欲,而要认真对待教材中的每一个素材、每一个案例和每一道练习题,精编细选、精益求精、科学严谨,凸显主流价值观,搭配好精神食粮,提供更多正能量。

以高中通用技术教材为例,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专业性较强,作者和编辑都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走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编辑协助教材编写组邀请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等介绍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编制思想、结构体系,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策略,核心素养的分级与评价等,及他们对教材的期待与建议,提高教材编写者与编辑的学科素养。教材编辑也邀请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从认知心理学、技术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学术指导,使编写人员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有了充分认识。最后,教材编辑还邀请了技术教育研究工作者从现代技术发展、技术教育本质、对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的期待等角度给予指导,并请他们审核教材初稿,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

其三,广泛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在教材编写和修订之前,教材编辑协助教材编写组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广泛征求一线教师、相关专家对原教材的意见,重点是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们除了对教学内容、内容顺序、编排方式提出很多建议外,也对原教材中整体设计、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和一些具体的细节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编写组在制订教材修订方案时充分吸纳了这些建议。

其四,多维收集资源,精选素材。教材编辑组织编写人员查阅大量资料,丰富编写资源,拓展编写视角。一是对原教材的素材选择、呈现方式进行评价,以确定修订时的定位;二是搜集杂志、网络上关于本教材的评论文章、教师使用的体会文章、基于本教材的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对本教材一些栏目的评价文章等,组织编写组成员认真学习、研究,在充分认识原教材的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提出修订要求;三是查阅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史实资料,适当运用到教材中,或促进编写者的深刻认识,提高内容设计的科学性、生动性、现实性和可读性。

其五,加强科学管理,分册把关。由于通用技术学科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共13 个模块,也就是13 个领域,核心编写人员多达60 余人,参与讨论和操作演示的教师有30 余人,如此庞大的作者团队如果没有合理的分工和统筹的协调,是很难高效运转的。为此,教材编辑协助主编根据模块需要,分别设立核心编写组、分册编写组、讨论组,并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核心编写组根据编写指导思想、目标要求,确定评价标准,对分册具体编写人员的初稿对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作出评判。教材讨论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修改意见,或直接否定,让编写者重新出方案。

其六,组织审读研判,精益求精。教材编写组形成初稿方案后,教材编辑不仅要通读稿件提出修改建议,还要组织审稿大会,邀请编写者、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多个角度对初稿进行推敲和打磨,往往至少经历三次讨论和修改才能形成初定稿。

其七,开展局部试教、微型实验。对于一些教学与学习比较困难的内容,教材编辑协助编写组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由不同的教师进行试教、局部实验,以同课异构课、专题研讨等方式进行实验,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设计方案来探索一个内容的教学。教材编辑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修订教材。

此外,打造精品教材是对教材编辑融合发展创新的更高要求和价值期待。

其一,建立教材专家库,培育优秀作者。长期稳定、优秀的教材编写队伍是教材建设的利器。教材编辑不仅要挖掘和邀请学科专家,还要引领和培育作者队伍,打造专业的编写团队。以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为例,教材主编及核心编写人员,长期致力于技术教育、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编写组核心成员先后承担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以及相关国家课程文件的起草和修订工作,课程理念先进、课程资源丰富,走在课程改革的时代前沿。编写组还承担多个劳动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部国家级课题。教材编写组近20年的课题研究经验,培养正高级教师6 位、国家级名师3 位、年轻骨干教师数百位,建设了各地实验学校近百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优秀的编写团队和不断成长的作者队伍,教材的稳定发展和不断创新才得以保证。

其二,打造数字化教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出版业务融合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小学教材建设也深受其影响。2016 年华南师范大学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90.48%的学生接受数字教材。从学生的角度看,数字教材具有媒体性和交互性,有视频和交互习题、游戏等设计,比纸质教材更具吸引力。对教师来说,数字教材能够容纳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部分解决了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

数字化教材的发展趋势,不仅对中小学教材编写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教材编辑也提出了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阶段,中小学教材还是以纸质教材的形式出现,2020 年上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部教材局已经部署各家出版社提供纸质教材的电子版,供师生在家上网课时使用,满足了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中小学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成为一种趋势,未来将极大地推动教材的发展,甚至可能改变教材的生态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的生态,编辑必须抓住机遇,为下一次教材改革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三,线上线下教材培训联动。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基于新课程标准修订后的教材,其编写理念、体例结构、实施方案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教材培训必须做到培训内容更加全面精准、培训专家答疑解惑更加权威、培训方式更加灵活有效,为新教材顺利投入使用、一线老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理念和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特色,提供有力的帮助。

责任编辑是教材编写组和一线教师的纽带,要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在确定培训内容方面,针对一线教师的要求,使培训的内容尽量精准且充足,突出教材中呈现的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在选择培训形式上,可设计线下培训、学期中回访、实验区交流研讨会、教学课题研究与指导、定期调研等,根据教材使用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可以更加开放多元,如直播和录播相结合,还可利用网站、媒体等进行教材重难点的分析、教材内容的研讨等小型交流会,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编写组课程标准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Close Critical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the Immigrants and De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cein Under the Skin(Glazer 2013)
用发散思维巧解高考题
上海推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