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其书,读其人
——谈龚曙光的三本书

2022-03-23王建辉

出版人 2022年3期
关键词:曙光历史企业

文|王建辉

2021 年将近年末,我到湖南老家省亲,后半程特地前往长沙,偕友人一起去拜会龚曙光。说起来,我与龚的认识,算是不早不晚;与龚的交往,原也在不深不浅之间。不深,是实际交往有限;不浅,是曾同为中部一个出版集团的掌门人,自有一种缘分。我偶见过他给别人的一封信,信里说:他出道比我晚,写文章是后来的事,也许在最初我还不以他为然。其实我并未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我明白他写这些话很巧妙。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伸过援手,给过不大也不小的精神帮助,我自然很是感激。我去拜访时,龚刚退居二线,大约是在省参事室有个头衔。在普瑞大酒店的会客室,一见面,他赠给我两本有他题签的著作,《日子疯长》和《满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于2018 年和2019 年)。漫谈天南海北,持续约两小时。起坐离开时,我见会客室里陈列有他的《宽度深度》(商务印书馆,2012年)一书,便讨了来。这样,从龚处得到的书,共计有三本,都是制作精良的精装本。

归来忙乎了一段时间,抽出空后便阅读他的书。龚曙光早年是大学里的老师,后来在酒店业也拼搏过。转到新闻出版业则以创办《潇湘晨报》起家,让该报纸成了湖南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凭着这一番骄人的业绩,他接任湖南出版集团主职,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湖南出版集团又大大地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我钦佩他大有事功。现在来读我过去不知的他的文字,虽是两三年前的作品,还真是别有一番新滋味。

这是第一次接触龚的文字,先粗略地将三本书翻阅一过。三本书的格局很有意思,两本是文学作品,一本是企业管理演讲,似乎是两个方向跑的车,不是一个人做的事。而两本文学书,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题材,一个点与一个宏观。《日子疯长》是故乡的一个点,《满世界》是广大的世界。而《宽度深度》一书,或许可以说是一个中观地带。粗览之下,最明显的感觉是,一个熟悉又不熟悉的龚曙光站在眼前,我既惊异其文字的老到(龚曙光很健谈,常常滔滔不绝,现在看来他的文字其实比口才更好),又诧异龚满嘴里可以跑火车,而笔下却十分谦抑。韩少功在给龚的一本书写的序言里的一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注意到龚的这种反差,“他自称为一个浑身铜臭的商人,成天只会算钱。读此书,读者们其实可以感其胸臆间一片冰心万潮奔涌”。我想这大约是,文字更能蕴含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感悟在其中的缘故吧。

现在来细读这三本书了。

1

《日子疯长》出版在前,先读了。这是一本散文集,计有14 篇。作者说,这是他“无心插柳”的文字。白先勇的序言说,这本书是一种乡愁的书写。显然,作者与作序者都将这部作品看作一部散文体裁的文学作品,也确实很有文学意味,书写了文学的乡愁,或者还有青春的记忆。由此说龚曙光是一位名正言顺的作家。

但我更愿意将这本书看作历史,一个时代的历史;看作作者的心史,一位出版企业家的心灵史。这可能是我看龚曙光的眼光以及学历史的出身,还带有惯性思维。但是,我从中看到的确实是龚作为出版企业家之所以由来。因为他写了自己的根。我从他写人更胜于写事这一点,更坐实了我的这种看法。他有一双善于察人的眼睛,何况对象是自己的亲人和友人。这本书里写人都很传神,能够扣住人物命运的那根弦,通过时代命运与个人命运的结合来深掘,所写的几人如母亲、三婶、大姑和父亲,乃至芸芸众生的梅大伯、吴卵泡等,都不是平面的,读一遍就能留下深刻印象,描写中警句迭出的地方,更凸显了时代与历史。如写母亲的一篇里的语句,我很欣赏,“母亲叛逆过一种制度,却未能被自己向往的另一种制度所包容”。写父亲的聚焦点在:“算账是父亲的喜好,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特殊武器,他是靠了盘算把自己的生命延续下来,也是靠了盘算把这个家庭支撑下来的。我相信,只要父亲还在盘算,他的生命就有未来。” 我想,龚的父亲作为一名教师,怎么会有盘算这么一个行为特征,不正是那个时代给予的岁月沧桑吗?作者这样的观察,独到且深刻得很,是一种个人的很历史的观察和记忆,无心插柳的文字里便有真历史。

至少,在我是把这本书当历史来读的。我琢磨,因为龚曙光近20 年的出版经营业绩是一个实际的存在,龚在当代中国的出版史上,应该是一个值得一写的人,假若将来有人要研究龚的事业,那么这本书或将是有关他成长期的很好的参考资料。

2

《满世界》是部什么作品呢?是作者在世界各地跑的纪游文字,也是14篇。读龚的自序,有两句话引起我特别的注意:“我对于满世界的向往,则是先生(引注:指康有为)用旅行文字诱生的。”“只有你身体抵达过的地方,才是你的世界;只有你灵魂纠缠过的人事,才是你的历史。”这两句话可以看作本书的主旨与题解,后一句也是帮助我们读前一本书的很好的注释。作者对这本书颇有一点期许,在他自序的最后一段表达了这一层意思,我不引用了。说实话,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前一本书,不是因为这本游记里的国家离我太远或者说太近,而是因为那一本书体认的人心与局部世界,更深沉凝厚一些。不过,这本书还是给我以强烈的拉引。

一是作者对外国历史以及历史与艺术的感知的穿透力。出国考察,多少要知道一点该国的历史才有效果,知道得多,效果会更好。这样做不难,只要做足功课即可。作者在书里讲了许多他国的历史,以及他对那些历史的感兴,还有面对历史的发问。但他的优势在于能够把历史与艺术整合到一起。他在巴黎卢浮宫前发出过内心的疑惑:“艺术,真是一部演进的历史吗?”这是一种自问自答,不需要别人来作答的。他又说:“因为贝聿铭的华裔身份,大体走到这里的华人,都会心怀自豪。虽然宫中藏有的中国珍宝,大多来路不正,隐约包含了民族的屈辱感。有了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便对这些历史的辛酸有了几分释然。”(《历史的调色板》)如他所说,“每个人都是历史色彩的调和者”。但是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角色意识,更不都具备历史与艺术的整合力。我尤其认同作者对于历史与艺术的这样一种表达:“于我而言,历史首先是一种情感而非一筐史料,艺术首先是一种生命而非一堆符号。”(《机车与玫瑰》)龚这种与众不同的历史与艺术的整合力,应该来自作者作为文学研究生出身的学养的深厚。

二是作者对于世界与出版行业的关联的理解力。在他的纪游文字里,读者随时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出版行业大佬的行程,这不是作者自诩的,因为作者的出访考察大多是在出版集团老总的位置上进行的,语态不言而喻,难得的是通过文中思想内容折射出来对出版业的在场思考。这大概也是考察要达到的目的。如作者选择葡萄牙的考察,就是为了书店,试图借书店出海。我对书里从眼前事物比对到出版行业的话更是欣赏,如《欲望花园》篇里说的:“对于出版,从内文到装帧,时装都是一个可靠的风向标。所谓畅销书,其实就是书业的时装爆款。如何做常销书,跟着巴黎学;如何做畅销书,则要跟着米兰学。”我不知道作者如何做出这样奇特美妙的联想。大约只能说,这来自他的出版企业老总的职业的敏感。他入行并不十分久远,但其行业领悟力却是十分突出的。

三是作者有许多精彩独到的议论。作者善于发议论,精彩而独到的议论随处可见,这也是吸引人的地方。发议论容易,但吸引人不易,因为要有思想的张力。仅以《灰度》一篇为例,作者发议论很是拿手。“美国就是一个杂色拼盘。各种颜色搅和在一起,便成了灰色。美国的本色是灰色。”“美国人拿着电影玩资本,法国人拿着电影玩艺术,印度人拿着电影玩文化,伊朗人拿着电影玩信仰,中国人拿着电影玩什么,似乎还没有想清楚,又似乎什么都玩过了头。”“我们与美国的冲突,不仅在国家利益上,文化观念上的差异影响更为深远。我们要刚性,他们要柔性;我们要直线,他们要曲线;我们要立定,他们要摇摆;我们要理想,他们要实用。归根结底,我们要的是纯度,他们要的是灰度。”这样精彩的议论,既是全篇点题点睛之笔,更会让读者不忍释手。比《灰度》更精彩的,可能还是《复活的暗黑大地》一篇,乃俄罗斯纪游,此不赘述,读者可以直接去看。这些议论,往高里说一点,或许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星星点点的思想资源。

这两本书的书名,都有点费解。如果我要说,它们都是道地的湖南式的书名,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有点胡来。但确实,倘若用湖南话念这两个书名,实在是更为妥帖的。这两个书名,初看之下委实不好懂,想过之后才明白:原来如此。第一个书名,他的自序有交代,来自祖母的一句湖南话:“日子,慌乱仓皇得像一把疯长的稻草。”后一个书名,我想来自湖南俗语,是“满世界跑”的意思,其书是满世界跑的纪游文字,而实在又是满世界的眼光与胸襟。这两本书使作者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充分显现出来。这样的两本书,加深了我对龚曙光的了解。当然,读文学与读人还是有差别的,何况文学的评论不是我的事,我只是谈一点读感。

那接下去该读剩下的那一本了。

3

《宽度深度》有一个副题,是“我的企业管理演讲”。全书有6 个分主题,共48 次演讲。相对于前两本书,这本书是他的职业作品。副题揭明系演讲,具体而言,本书的内容是他管理湖南出版集团的演讲与心得。这又发挥了他的口才的优长,更准确地说,这本书是他口才与思想结合的产物。那么,何谓宽度与深度,在文内的演讲中他或有不同的表达和阐释,但龚在前言里用几个排比句作了阐释说明。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企业家的管理宽度与深度。他说,“将这种宽度与深度平衡于心,协调于管理,则是我一直的向往与追求”。宽度与深度,既是一个好命题,也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企业管理的纵横坐标。而这种向往与追求很重要,决定了企业和企业家的登高与行远。

对于这本书,作者的期望似乎不高,前言里说,“与时下受到追捧的管理学经典和企业家传记相比,本书既没有完整的学术框架,也缺乏传奇的商业案例。一本只是记录企业家与企业命运彼此纠缠、生命共同涅槃的书,有意愿阅读并有耐心读完的人理当不多”,我以为这是谦抑之言吧。我读了这本书,感觉有四条要读它的理由:

一是有真知灼见。真知与灼见通常是由许多东西叠加起来的,真知灼见已然不易,还要敢于表达,龚就是这样一个富有真知灼见而又敢于表达的人。我特别注意他关于管理者本身与员工问题的见解。他说,管理者的第一种责任,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员工的衣食父母,对被管理者的这种责任是管理者最大的责任。那么对于员工,他在第一篇里就说:“我评价一个员工是不是可替代,一般以五年作为一个周期,看这个员工五年之后,他的岗位是否有人能替代。这是职业生涯的最高状态。”这是他基于集团内年轻员工太少而说的一番话。故而他提出用五年时间储备一代不可替代的人。他说,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两不欠。他把这个观点引入企业管理,是员工与企业的两不欠,是经营者与企业以及企业员工的两不欠。“希望你们能用业绩来让我欠你们的,然后我用更大的事业平台和优渥的薪酬回报你们。”还有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就是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不是企业的主人的问题,龚这样说,我们员工都是国家的主人,但不是企业的主人。“不能简单认为,我是国家的主人,我就是企业的主人。”对于出版行业关键环节的编辑,他又有什么见解呢?他提出,考核“要从绩效责任制转变成品牌责任制”。对于编辑行当,作者在不同的演讲里还说到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批评:“我们这些传统的出版人,站在传统出版资源的基础上,对作者资源掌控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所服务的受众的关注和研究,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们的出版资源,而出版资源的导向常常误导了我们的产品的走向。”另一方面又是启发:“编辑是图书产品的设计者,要能与作者平等对话,让作者的理念和表述为我所用,并在我的设计下提供文本。”龚本人似乎没有做过具体的编辑工作,但对于编辑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番论述,还是很到位而深刻的。

二是有雄心壮志。做企业要有雄心壮志。有雄心壮志,就能催生远大目标。企业家无疑要用雄心壮志来激励自己和员工。对龚曙光来说,他的雄心壮志与远大目标就是“缔造一个中国全媒体股”,或者说“缔造一个综合型的传媒集团”是他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他又做了一个“多介质媒体全流程出版”的上市概念,应该说他达到了自己的雄心。或许他还有更为远大的目标,他前瞻性地提出,要“让文化与资本同步增值”,“以资本打造传媒帝国”,要“打造出版传媒集团旗舰,打造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航母编队”。他的思考与实践,确然在出版业与读书界刮起了一股中南传媒的旋风。

三是有激情真心。作者本人很看重这一分激情与真心。作者说,做企业“没有十二分的激情,十二分的才情,没有十二分的豪情”,是不行的。又说,“最重要的是真心”。作者本是性情中人,他把这种性情带入企业管理,转化为激情与真心。他在前言里就流露出了这种情感。他说,他把出版比作一个植物园,“作为植物园的继任园长,我既要有治虫整枝、浇水施肥的传统管理,更要有开山填海、拓渠引流的战略突围,为园区创造一种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的良性生态”。园丁,对于园里的一草一木是钟爱的,作为园丁总头目的园长,更会对整个园子充满感情。有真情实感才能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工作。真情实感的根基在性情坦荡自然流露。他在演讲中常常直抒胸臆:“我是一个很悲观的人,我对我们集团前景的把握可能比在座各位都要悲观,我对中国出版业的评估比很多业界人士都悲观。”“因为悲观,我就会对一个事情更多地去思考。”这种真情实感来自于他的真性情和真心。他设置了一个集团的最高奖,他说:“颁奖词都是我自己写的,每一个字都流露出我的真情,不管大家是不是认可这个奖的分量,作为董事长,我是用心在奖。”他说,“一个企业的领导或许只有燃烧自己的心灵,才能把你的队伍带出去”。诚然,真性情与真心,是企业管理者管理企业的金不换。

四是有逻辑思辨。逻辑思辨是哲学。龚曙光常有这样的感觉,社会和他的企业哲学氛围不够浓厚,“哲学现在大家都不大谈了”“不论是你的下属,还是你的上司,都是单向思维的时候多”。因此,他特别希望,谈管理“从技术入手,最后都能归结到一个哲学命题”。他说管理的起点就是管自己,也存在古语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他把管理不仅视为一种技术、一种艺术,更视为一门哲学。作者充满思辨的文字并不是只言片语,而是骨子里的漫布于全书的,读者都能感受得到。企业家必须有哲学的头脑,这是成功的高地。

可能还有N 条阅读理由,我都不去谈了。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就是企业家的思想能有多少贯彻到他的企业的经营中,是企业家对企业的掌控力的重要体现,从湖南出版集团那些年的发展来看,作者的思想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践。因此,这本书也可以看作一个出版企业家经营出版企业的一份成功而真实的记录,毫无疑问也是解密湖南出版现象的钥匙。

冬夜绵长,读书待晓,在这样的状态中我的这番阅读,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翻阅与细读之后,我觉得对这三本书的总体印象,用三句话可以概括:丰富的阅历,老到的文字,深刻的思想。本来想用这三句话作为本文的标题,但嫌太长。或许用“这样子的龚曙光”也可以,我在想,这样的三本书,会不会就是一个较为完全的龚曙光呢?我也不敢肯定,或许我可以大胆地预测一下,龚曙光又或许可以成为当代中国出版界的一个较为异类的准现象。这也可能说不准,那就不去多想了,还是用既体现湖南人个性又简单明了的吧。读其书,读其人,读到这里,写到这里,临到搁笔了,我想给读者再提出一点建议,大凡做出版的人尤其是后来将要做出版管理者的老总们,要想多有一点文化内涵与实战经验,不能不读一回龚曙光的这三本书。■

猜你喜欢

曙光历史企业
曙光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杨曙光作品
曙光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