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创新背景下河南高校教师发展模式构建

2022-03-23孙敬霞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区域创新校企融合

摘 要:教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河南省推动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些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本研究在区域创新背景下,探索坚持新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引导、高校组织、企业参与、教师主动融入的教师发展促进联盟模式,构建体系化、制度化、开放共享的教师发展新模式,以期对河南高校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创新;校企融合;教师发展联盟

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实施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已进入“深水区”,教师发展和评价的理念、模式、支持体系等都面临深刻变革。尤其是在区域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更加凸显,高校教师发展和评价更需要融入区域创新理念,从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河南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创新驱动新阶段。2021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对河南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师发展也应适应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新挑战。近两年,河南省教育厅已批准20所高校设立教师发展示范中心,这对河南高校教师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教师发展模式也将从校园中心模式向联盟模式转变,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主动提升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国家自主示范区建设,服务出彩河南。因此,探索构建以创新能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师发展模式演变

高校教师发展起源于美国,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模式经历了从关注个体发展到关注组织发展再到制度化发展的过程。教师发展模式的演变反映出高校教师发展从自发、零散状态向组织化、整体化、系统化演变的趋势。

(一)模式初现,关注个体发展

高校教师发展最初提出是为应对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大规模扩招、学生多元化等问题。一方面,大批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进入高校;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如电视机、收音机、幻灯片等应用于教学,带来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给在职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自发提出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多元化学生教学的需要。比如,1962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成立教与学研究中心,聚焦于教师个体开展专门服务,教师自愿参与,以满足教师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

(二)从关注个体发展到关注组织发展

随着对教师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到70年代中期,学者发现组织需求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巨大,教师个体发展必须融于组织发展之中,与组织发展方向相一致。个人发展要和组织发展紧密关联,就需要高校从制度设计、教师评价、加强沟通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从为教师长远发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以提升教师个人价值,激发教师发展内在动力。

(三)教师发展模式的制度化、系统化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经历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各国、各地和各高校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端人才,并制定相应措施促进高校教师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综合竞争力,制度化的高校教师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我国关于教师发展的研究和实践起步于21世纪初,前10年以研究国外模式、经验为主。2012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推动高校普遍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国家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开始制度化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之后,高校教师发展迅速推进。河南省已批准建设20个教师发展示范中心,要求高校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和项目,支持教师发展。

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对高校的影响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是基于各地域资源的特色、稀缺性、不平衡性等特征而形成的区域之间开放、互补、共享、可持续的发展共同体。区域创新系统强调邻近、集群、知识生产、网络、交互学习与创新的重要性,认为不同创新主体如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高校等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并提出交互学习和社会网络比集群更能有效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这些对高校的发展及高校教师发展模式的创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作用更加突出。知识生产已经历从模式Ⅰ到模式Ⅲ的转变,其核心内涵主要是“构建集群、分形研究、创新网络、教育与创新生态系統”。高校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创新的主体,三螺旋模型应运而生(见图1)。其研究政府、企业和高校的互动关系,使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保持各自独立身份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密切合作、协同创新。新时代的创新活动越来越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学、产、政三螺旋相互作用成为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关键。

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经获批就成为河南区域高科技产业中心及河南省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其实施方案提出,要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作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郑州、洛阳、新乡三市合作共建,其他省辖市协调联动的运行机制。到2020年,经过5年的建设,自创区创新实力明显提升,培育、集聚了全省60%的国家级创新平台、61%的高新技术企业、50%的创新型龙头企业、2/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8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发展实力持续提升,各项创新指标领跑全省,已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河南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迅速提升,达到近年最高位次,至第17位。2020年8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公布,河南以郑洛新自创区建设为抓手,正在加速驶入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中,高等教育更需要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教师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更是合作的主体。教师发展将不再局限于校园,而要以区域经济创新发展需求为牵引,从主体思维转向客体思维,基于三螺旋模型,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加强政府引导,激励行业企业参与,鼓励教师主动融入,体现新发展理念,让高校走向社会,促进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互动的教师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三、河南高校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区域创新的大发展趋势不协调的是,河南高校教师发展存在较为严重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不消除,将会影响教师对地方经济社会区域创新的融入。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理念落后,新发展理念欠缺。10余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国建立了30个国家级教师发展示范中心。河南省政府于近年制定相关措施,在河南高校中遴选20个示范中心,颁布了《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但高校教师发展工作的运行仍不够理想,促进教师发展的环境还未形成,教师发展理念落后,部分高校及教育工作者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内容理解得不够深刻和全面,导致教师发展项目的设计局限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方法、师德师风等以教学发展、个人发展为主的基本要素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发展关照不足,如教师创新思维和能力、心理健康等,组织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呈“荒芜”状态,教师发展和高校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不够,缺乏新发展理念。

(二)政府导向弱,行业企业参与度低。高校教师要融入行业企业,不但需要教师个体有主动意识、高校有组织行动,还需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使得高校和企业关系疏离,加之高校引进教师多以应届博士研究生为主,他们与行业企业交流较少,因此,需要加强政府引导,激发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高校教师发展的积极性。调研发现,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与高校合作较少。在调研企业中,同高校有合作关系的不到三分之一,企业主动开展合作并且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占比为11%。由此可以看出,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与高校合作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师发展,尤其是创新发展的提升。

(三)教师发展项目局限于校园,且过程单一化、个体化。目前,河南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基本处于初建阶段,虽然近年省教育厅已批准设立20个高校教师发展示范中心,但主要开展的教师发展项目仍局限于校园,即基于学校特色、挖掘校内资源,开展教师发展服务,过程单一化、个体化。教师发展项目的开展主要在校内进行,并且学校层面与二级学院、系(专业教研室)的联合不够,没能形成相互融合、互相补充的有机整体。

(四)教师个体缺乏主动发展意识,被动依赖。教师发展根本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主体意识。教师主体意识的发挥对教师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增强教师发展的“内动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发展仍存在自上而下、依赖传统培训的现象,教师个体仍处于被动状态,自我导向发展意识不强。样本高校调研显示,主动参与教师发展项目的教师不足20%;主动参与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只有27%;对河南优先发展产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非常了解的教师只有13%,了解较少或基本不了解的占近40%;具有半年以上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占57%,但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比不足30%。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如果教师缺乏提升自身主体价值和能力的自觉性,会严重影响教师发展主动性的发挥,制约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区域创新发展背景下河南高校教师发展模式的构建

高校教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河南区域创新发展对高校教师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突破制约教师发展瓶颈带来了新机遇。在区域创新背景下,各高校应结合创新驱动三螺旋模型,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教师发展目标,探索政府引导、高校组织、企业参与、教师主动融入的教师发展促进联盟新模式(见图2)。

(一)确立新发展理念,加强政府引导

新发展理念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呈现,高校教师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借鉴区域创新驱动三螺旋模型,加强地方政府和高等教育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运用政策导向、督促检查等大力推动,营造有益于教师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高校要从发展模式、组织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引导,同时结合区域创新战略,系统思考和规划,将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组织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教师作为人的发展与作为教师职业的发展相统一,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文化与教师发展内容相融合,使学校的组织目标和教师学术职业发展规划目标相一致,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准入制度以及评估退出机制。一方面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如对校企合作项目给予支持鼓励政策等,另一方面激发教师个体发展的内需力,建立资格准入及退出机制等。

(二)强化高校组织设计,完善教师发展新机制

高校作为教师发展的基层实施单位,要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环境氛围,建立学习型校园。各高校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完善机构设置,设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教师发展工作;制订学校领导、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发展计划,统一学校领导层面对教师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让他们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系统思考;从国家战略、区域创新发展、学校组织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的多元化视角,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加大经费投入,改进教师评价,培养专职人员,改进教师发展工作,将教师发展模式从校园转向社会联盟;加强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沟通,形成有助于区域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融合一致的良好氛围。

(三)鼓励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加强社会网络互动

高校应根据三螺旋模型,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结合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激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如行业协会),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企业,结合社会需求、专业评估、学生质量等方面,积极、主动为高校反馈信息,以开展高校教师发展项目,如提供创新研究平台,设立教师发展基金等,鼓励教师参加。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探索校企融合的科技创新新机制,发挥教师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创新成果产出,高质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培养教师参与创新发展的主动性和热情,提升其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加其为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彰显自身价值。

(四)激励教师主动融入、自我发展的内动力

高校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理念,倡导行动学习、工作场所学习。同时,高校应明确学校、院系(部)等基层学术组织以及教师个体的职责,鼓励教师结合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学校特色和个人专长进行反思和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地府和学校相关政策,通过拓展合作单位、校友群等资源,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引导教师将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与区域创新相结合,进行再认识和重构,提升自我发展的自觉性。

构建以区域创新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需求为契机,加强政府引导、高校组织、企业参与、教师融入的教师发展促进联盟模式,不仅有利于河南高校教师个体的发展,化解教师发展在理念、导向、局域、动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也有利于河南高校融入地方经济区域创新,深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彦华,陈光.激发内生动力 促进自主发展:地方高校自我导向型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8(5).

[2]刘炯天.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4).

[3]黄利梅.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6).

[4]卢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

[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EB/OL].(2021-11-25).http://www.henan.gov.cn/2021/11-25/2354635.html.

[6]孙敬霞.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区域创新校企融合
校企融合 建设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郑州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
校企融合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式探究
第二课堂建设有效推进职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
郑州市各县(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基于GeoDa—GIS的区域创新水平空间结构演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