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及布局优化
2022-03-23李帅张晓平阙海彬
李帅 张晓平 阙海彬
摘 要:从地域空间“三生”功能视角探索农村居民点适宜性。从地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大余县浮江乡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并提出了布局优化对策。结果表明,浮江乡高度适宜、比较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农村居民点面积比例分别为3.83%、26.90%、29.91%、30.72%和10.64%。高度适宜、比较适宜农村居民点多位于南部与中部地区,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于地形起伏较大、分布有多个矿区的东部和北部。依据适宜性,可将大余县浮江乡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保持发展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3类,针对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宜采取差异化优化策略,以实现乡镇全域农村居民点布局整体优化。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适宜性;三生功能;赣南丘陵区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2.03.011
Suitability and Layout Optimiz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Hilly Areas of Southern Jiangxi :Take Fujiang Township of Dayu County As An Example
LI Shuai, ZHANG Xiaoping, QUE Haibin
(Schoo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living" function of regional space.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spatial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nalyzed the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Fujiang Township, Dayu County, and put forward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with suitable height, relatively suitable, generally suitable, less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were 3.83%, 26.90%, 29.91%, 30.72% and 10.64% respectively. Highly suitable and relatively suitable rural settlements we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hile less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rural settlement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with large topographic fluctuations and multiple mining areas. According to the suitability, the rural settlements in Fujiang Township, Dayucoun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gglomeration and upgrading villages,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villages and relocation and merger villages. For each type of rural settlements, differentiate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to realize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the layout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whole Township
Key words: rural settlements; suitability; production-living-ecological function;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Jiangxi
黨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以乡村规划、居民点布局优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的乡村建设成为落实乡村战略的重要抓手[1-2]。由于农村居民点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治,致使大量土地被闲置浪费。实施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而科学的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的前提和基础[3-5]。
近年来,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于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演变规律、适宜性、整治潜力、优化模式等方面,国内外学界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农村居民点适宜性主要考虑地形条件、区位条件、规模等因素[6-7],也有的关注了生态敏感性和农业生产便利性[8]。通常,同一地域空间具有多种功能[9],农村居民点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既能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又要求生产便利及生态宜居。农村居民点“三生”功能被广泛认同[10-11],但从“三生”视角分析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的文献还比较缺乏。赣南丘陵地区钨、锡、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经长期开采,矿山环境问题突出,其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尤其不能忽视矿区开采带来的生态影响。为此,研究以大余县浮江乡为研究区,从地域空间“三生”功能视角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农村居民点适宜性,以期为赣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浮江乡位于大余县西北部,东邻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矿区,西北接南安镇和崇义县,南连着吉村镇。乡政府驻地浮江圩距大余县城区约8.5 km。浮江乡地处赣南低山丘陵岗地,西北为山地,章水两岸为平地,高程一般为180~400 m,地势由北向东,由西、北向中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西北部地势较高,高峰林立,西部地势较低,章水横贯。浮江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浮江乡地处丘陵和山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但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林地、山地、牧草地和水域多,境内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林业、果业的种植发展较好。浮江乡具有赣南丘陵区典型特征,以丘陵地貌为主,地表起伏较大,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境东的西华山钨业有限公司矿区,境西北洪水寨、九龙脑、生龙口等地有钨、钼、锡矿藏量大、品质高(图1)。
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其他基础数据。DEM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http: //www.gscloud.cn),栅格精度为30 m,使用ArcGIS10.2 表面分析提取坡度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来自大余县自然资源局2017年大余县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其他基础数据来源于当地政府信息公开网中的统计年鉴,主要有村庄人口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于大余县自然资源局202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并从中提取农村居民点、道路、河流、集镇和耕地。地质灾害数据来源于大余县自然资源局的大余县地质灾害隐患调查统计成果。
2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2.1 指标体系
土地功能包括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种功能类型,涵盖生物物理过程、直接和间接生产以及精神、文化、休闲、美学的需求满足等,是自然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同耦合的产物[12-14]。农村居民点既关系到村民的生活和生产保障,又关系到自然生态保护,因此从生产保障、生活便利、生态环境3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生产保障因素选取了耕种半径及人均耕地面积两个指标,该指标参考了黄长江和邓凯的关于舒城县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分析一文。耕作半径是指居民点中心距离耕地中心的距离,通常它能够反映出居民耕种生产的便捷性。人均耕地面积以村域耕地面积除以户籍人口值计算,通常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其生产保障性越高。生活便利因素选取了距离公共服务便利水平、交通便捷性、城镇辐射和与水源距离四个指标,生活便利因素四个指标主要参考了杨学龙、叶秀英和赵小敏的对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及其布局优化对策一文和朱传华、李殷娜的大别山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分析和选址优化—以金寨县青山镇为例一文。其中,公共服务便利水平指标为农村居民点距离中小学、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直线距离,交通通达性以农村居民点与国道、省道或县道的距离来表示,城镇辐射系农村居民点距离城镇的直线距离,与水源距离用农村居民点与河流水系距离表现[15]。
地质灾害是影响农村居民点限制性因素,浮江乡地处大余县北部,山地居多,地质灾害易发,类型主要有泥石流、崩塌和滑塌。当地矿产资源丰富,且矿区被长期开采,矿产资源开采可能造成地面坍塌,对建筑、耕地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矿区附近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废水侵蚀,部分河段被尾砂、废石所填充,导致矿区附近土壤中重金属污染[16]。因此,地质灾害及矿区开采影响是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浮江乡实际情况对生态环境因素选取了坡度、地质灾害危险性以及矿区影响3个指标。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采用评价单元与地质灾害易发点的距离进行量化,离地质灾害易发点越近,其居住适宜性越低。矿区影响以农村居民点距矿区距离表征。
2.2 评价模型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對各指标赋予权重,通过构建有层次化的结构模型,各指标两两比较构建判别矩阵,根据科学有效的决策,可得到准确的因子权重[17]。指标分级及权重如表1所示。
首先对单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将其分作1~5级,5级为高度适宜,4级为比较适宜,3级为一般适宜,2级为较不适宜,1级不适宜,并转换为栅格数据,然后进行栅格加权叠加运算,最后将数据重新分为1~5级,从而得到农村居民点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对于处理好的各个评价因子的分值及权重,将每个评价单元的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处理,计算得到每个村的综合评价分值。其表达公式为:
S=Fi×Wi
式中,S为评价单元的最终评价总分值;Fi表示评价单元第i个指标的分值大小;Wi表示评价单元第i个指标的权重大小;n表示总评价指标的数量。
2.3 结果分析
2.3.1 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分析 浮江乡土地总面积14 303.15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121.57 hm2,占全域国土面积8.5%,大部分位于南部的浮江村、竹木村和车里村。农村居民点共有448个图斑,其中最大图斑面积为8.30 hm2,最小图斑面积为0.02 hm2。通过对所选取因素及指标单因子评价及加权综合分析,得到浮江乡农村居民点生产便利性、生活保障性、生态安全性及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图2)。
对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浮江乡高度适宜面积为547.52 hm2,占乡域总面积的3.83%,比较适宜面积为3 847.71 hm2,占乡域总面积的26.90%,一般适宜面积为3 991.71 hm2,占乡域总面积的27.91%,较不适宜面积为4 394.19 hm2,占乡域总面积的30.72%,不适宜面积为1 522.01 hm2,占乡域总面积的10.64%。农村居民点生态适宜性总体呈南高东低的特征,空间连通性较差。主要是因为西华山钨矿和烂径造林场位于浮江乡北部洪水寨和东部竹木村,地质条件脆弱,受矿区开采影响严重,因此其用地适宜性较差。
高度适宜用地主要集中在浮江乡竹木村、车里村与浮江村,沿着G220国道分布,此地为浮江乡乡政府驻地所在,居民点规模较大,聚集性强、地势平坦、距离水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远离矿区与地质灾害易发点,适宜人们生活居住与从事生产活动。比较适宜用地在竹木村、洪水寨分布比例较大,主要集中在浮江乡南部与中部,分布于浮江乡的主要河流及道路附近,该区域距离水系近,交通便捷。一般适宜用地主要分布于浮江乡山南村与烂泥迳林场(洪水寨)与双田村。较不适宜用地占比最大,主要分布于浮江乡山南村与烂泥迳林场,此区域多为高山与矿区,地形因素与地质灾害对其用地适宜性影响较大。不适宜面积用地主要分布于山地与矿区—浮江乡双田村与烂泥迳林场(洪水寨),该地区大部分为林场与矿区,受地形与地质条件影响较大,且该区域坡度起伏较大、交通便捷性差,不适宜耕种与居住。
2.3.2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 以适宜性为依据,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3种布局优化类型,即集聚提升类村庄、保持发展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将农村居民点现状数据与适宜性结果叠加分析,处于比较适宜与高度适宜区域的居民点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该类村庄生产保障性、生活便利与生态环境好,且聚集度高,该类村庄共27个,多位于浮江乡南部地区,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生活条件好,公共基础实施齐全,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将处于一般适宜区域的居民点划分为保持发展类村庄,该类村庄共12个,多位于浮江乡中部区域,其生产、生活、生态环境适中;将处于不适宜与较不适宜区域的居民点划分为迁移型村庄,该类村庄共3个,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交通可达性差(图3,表3)。
为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构建人与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格局。针对集聚提升类村庄、保持发展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可采取不同优化对策。对于集聚提升类村庄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发展其优势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村庄格局。例如大力发展西华山矿山优势,虽然其矿产资源已枯竭,但其仍是“世界钨都”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积淀让钨矿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且于2017年12月,分别被工信部、国土资源部评定为全国首批工业遗址、国家级矿山公园,旅游优势较强。对于保持发展类村庄不应盲目向外扩展,发展基础设施,同时结合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原生态之乡”优势,例如洪水寨村可以发展其森林资源丰富优势-三江口皮原始森林,发展其特色旅游。对于搬迁撤并类村庄,该类型村落分散,自由发展将破坏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建设,可通过实施村庄搬迁撤并,与其他交通方便、人口较集中的村合并成点,合并成规模较大的村,原址可保留部分建筑供林业基地使用,其余可就地拆除进行还林。例如山南村,该村交通便捷度低,且村庄分布距离较远,不适宜居住,但其森林资源丰富且多为人工商品林,可形成以山南村为中心的發展林业基地。
3 结论与讨论
从地域空间“三生”功能视角探索农村居民点适宜性,是农村居民点存在的本质属性的回归,即满足人类乡村空间需求,具备相应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大余县浮江乡农村居民点适宜性。大余县浮江乡东南部农村居民点适宜性水平较高,北部及西部适宜性较低,与现有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总体空间布局基本吻合。值得留意的是,大余县浮江乡用地较不适宜及不适宜比例达到41.36%,主要分布于山南村、双田村和烂泥迳林场,此区域多为山区,分布有多个矿区,受地形与地质条件影响较大,公共服务及交通便捷性差、耕作成本高且地质灾害易发,同时还受矿区开采影响,存在一定生态安全威胁。
依据适宜性,将大余县浮江乡农村居民点划分为集聚提升类、保持发展类、搬迁撤并类。集聚提升类农村居民点大多位于浮江乡南部地区,保持发展类主要位于乡域中部区域,搬迁撤并类基本位于乡域北部。应从乡域整体层面,谋划全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针对各类型农村居民点宜采取差异化优化策略,既达到总体上的用地集约高效要求,又满足宜居宜业需求,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另外,村庄的布局优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若能在进一步研究中将人口结构现状和流动态势纳入,必将对农村居民布局优化具有更大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静, 张平宇, 郭蒙. 吉林省村域尺度下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重组模式[J]. 地理科学, 2021, 41(5): 842-850.
[2] 杨学龙, 叶秀英, 赵小敏. 鄱阳县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及其布局优化对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 20(1): 245-255.
[3] ZHANG Z F, ZHAO W, GU X K. Changes resultingfrom a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LCP)and its resource-environment effects: a case study in Tianmen City of Hubei Province,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14, 40: 74-82.
[4] 孔雪松, 刘耀林, 邓宣凯, 等. 村镇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规划[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18): 215-222.
[5] 傅新, 梁柏柳, 韩荣青, 等.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3): 87-91.
[6] 邹利林, 王建英. 山区农村居民点区位影响因素识别与测度——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镇为例[J]. 资源科学, 2015, 37(2): 265-271.
[7] 曲衍波, 张凤荣, 宋伟, 等.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4): 490-503.
[8] 匡垚瑶, 杨庆媛, 王兆林, 等. 低山丘陵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古路镇为例[J]. 山地学报, 2017, 35(3): 399-411.
[9] 汪什豪, 李全, 邓少华, 等. 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分析的农村居民点评价与优化——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38(3): 27-35.
[10] 迪力沙提·亚库甫. 严金明,李强.基于生态导向与自然条件约束的青海省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9, 35(3): 94-98, 111.
[11] 韩青, 孙中原, 孙成苗, 等. 基于自然资源本底的国土空间规划现状一张图构建及应用——以青岛市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2150-2162.
[12] 崔家興, 顾江, 孙建伟, 等. 湖北省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8): 67-73.
[13] 李广东, 方创琳. 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 49-65.
[14] 张路路, 郑新奇, 孟超, 等. 湖南省土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 33(3): 85-94.
[15] 和娟, 师学义, 付扬军, 等. 汾河源头区域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的多情景模拟[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5): 250-258.
[16] 张煜, 胡俊良, 刘劲松, 等. 湖南香花岭某钨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8, 25(3): 117-124.
[17] 张鹏, 李世峰, 刘瑶瑶. 基于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平原煤矿县生态空间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19): 27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