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百年中西文化走廊

2022-03-23千红亮

同舟共进 2022年2期
关键词:香洲商埠国安

千红亮

珠海山水相拥,江海一脉,毗邻港澳,地接广州。自明清四百余年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海上走廊。

近代以来,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的孕育、本土文化与“欧风美雨”的碰撞,使得这片并不辽阔的土地,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文化解放的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比2010年上海世博会早150多年,一位广东人勇敢地迈出了走向世界的一大步,将世博会同中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徐荣村(1822—1873),广东香山北岭村(今珠海市北岭村)人,被誉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徐荣村年少跟随哥哥徐钰亭辗轉于东南沿海各个口岸,主要从事生丝生意。据史料记载,湖州的“辑里丝”,运到上海贩卖到洋行,几乎是三倍差价。他从乡下收购生丝,再转卖给洋行,自然获利甚巨。

当时,上海经营“辑里丝”的洋行有大大小小百余家,加上中国自己开设的丝绸行,数量更是不可计数,自然良莠不齐,以假乱真者有之,以次充好者有之。一时间,诟病华商者甚多。徐荣村却秉承“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的经营理念,坚持诚信经营,以商品信誉为第一。多年的生丝贸易,他练就了一眼就能分辨丝质优劣的能力,并亲自往返于上海与南浔,挑选和收购质量上乘的生丝。

在经营“湖丝”的同时,徐荣村尝试打造“湖丝”品牌。他的荣记湖丝店出售的湖丝,包装都会打上“蚕桑为记”的商标,并加印“仿帖”,上书“确鸡为记,亲自过目,拣选上上正路七里单片细经湖丝……恐有冒冲(充)本号招牌,特加此仿帖为记”云云,并按照丝质注明规格和等级。据《北岭徐氏宗谱》记载,徐荣村“不数年间,累业巨万,一时与君同为贾者,莫能及君万一”,成为闻名十里洋场的富商巨贾。

首届世博会的举办,让这位从珠海走出去的沪上丝商,在历史上得以扬名并流芳百世。中国,也因他而载入了世博会的史册。

19世纪中期的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已经跃居世界头号强国。时任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为了彰显国力,决定在首都伦敦举办一次盛大的博览会。那时,世博会还不叫世博会,而叫“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现在被公认为是第一届世博会。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的名义,通过外交渠道向全世界发出邀请,中国也在被邀之列。

尽管中国已经到了清咸丰初年,距离鸦片战争过去了近十个年头,但战败的梦魇依然环绕在国人的心头。加上国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对海外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茫然无知。当英国政府通过在华官方机构和洋行游说中国政府及商人参展时,要么得不到回音,要么被婉拒。

然而,当徐荣村从宝顺洋行得知这一消息时,商人的直觉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博览会万国列陈,背后的商机不可估量。他马上展开行动,挑选了12包上等“辑里丝”,贴上中英文的荣记商标,在上海登船,绕道非洲好望角,于博览会开幕三个多月之后,才匆匆赶到英国伦敦。

由于当时中国是弱国,加之“湖丝”包装简陋,仅用麻布包裹,在充斥新奇产品的博览会上毫不显眼,起初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长达几个月的展览里,“荣记湖丝”以优良的柔性和韧性赢得了博览会评委们的青睐。

据1852年英国皇家协会出版的《英国伦敦第一届世博会评奖委员会报告书》记载,评委们一致认定:“在中国展区,上海‘荣记’的丝绸样品充分显示了来自桑蚕原产国丝绸的优异品质”,因此“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荣记湖丝”自此一炮走红。

首届世博会设置了新发明和新技术奖、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纪念奖三种奖项,共计颁发各种奖牌2918枚,徐荣村的“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并赏赐“翼飞美人”执照一份,批准“湖丝”免检进入英国市场。

获奖后,徐荣村迅速将这一荣誉转化为商业资源。执照上“翼飞美人”的图案,被他延请画师描摹下来,用作“荣记湖丝”的新商标广为宣传,“荣记湖丝”很快享誉海内外,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品牌。

“荣记湖丝”在世博会上的精美亮相,也引发了新一波的生丝出口浪潮。中国近代第一家英文报纸《北华捷报》相关数据显示,1851年伦敦世博会当年,上海生丝出口量仅为20631包,第二年就飙升至54233包,1858年竟高达85970包,短短7年总量增长了3倍。

随着徐荣村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大,他将自己的侄子徐润带到了上海。徐润不负众望,将徐荣村的事业发扬光大,成为中国近代兴办民族工商业的杰出代表。

徐荣村以灵敏的商业嗅觉与卓越的商业智慧,开启了他和中国的一段世博史,也将中国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推入了世界近代文明的轨道中。

唐国安(1858—1913),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谈到唐国安,就要说到唐家湾。唐家湾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以前,明末清初走上兴盛之路,清末至民国则臻极一时。据说,那时远在异乡的人给家里写信,只要注明“中国唐家”便可送达,被称为“与近代文明伴生的南中国海第一湾”。

随着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大门的打开,作为珠江口近海地带的门户要隘,唐家湾自然首沐西风。舶来的欧风美雨与本土文化相互激越,形成了崇尚开放自由和兼容并包的唐家湾文化,唐家人的思想和视野,自然也要比内陆要超前和开阔。

唐国安就出生在这片面积不大但近代文明繁盛的土地上。

在家乡读私塾时,唐国安聪敏勤奋,学业极优。此时,恰逢幼童留美计划推动者容闳回香山招募留美幼童,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他入选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

归国后,百余名“留美幼童”被迅速填充到各行各业,成为“开民智之先”“起民主之首”的精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有“一詹二唐三梁”的说法,唐国安即是“二唐”之一。另一唐姓代表,即为同样出身于唐家湾的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

1907年,唐国安奉调进京,出任外务部翻译、候补主事。1909年召开的上海万国禁烟大会,是中国政府承办的第一次国际会议,美、英、法、日、德、俄等13个国家参加,也被视作国际多边禁毒的开端。会上,作为中国代表团发言人,唐国安凭借流利的外语、渊博的学识和缜密的逻辑,同各国代表展开针锋相对的辩驳和据理力争的磋商,并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长达约8000字的演讲,演讲数据翔实,论据充分,震惊了在场的各国代表。演讲的广为流传,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禁毒舆论环境。两年后,中英两国正式签署禁烟条约;1912年,首部国际禁毒公约《海牙鸦片公约》签署。

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的留美生,被迫中断留美生涯而学业未竟,成为唐国安心中毕生的遗憾。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他一直积极致力于留学活动。清政府组建游美学务处,任命唐国安为会办,实际主持日常主要工作,挑起了“庚款留美”事业的重担。

截至1918年,共计499名学生成为庚款留美生。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工业以及外交等方面的开拓者,如梅贻琦、蒋梦麟、胡适、赵元任、金岳霖、吴宓等。

1913年10月,唐国安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直至病逝。此后的百余年间,“清华学校”成了国内顶尖、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胡适,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语言学家赵元任等都自称是他的弟子;他的照片,被挂在清华大学校史陈列馆最为醒目的位置,供后世瞻仰和缅怀。他和“留学生之父”容闳齐名,名字被镌刻在清华大学工字厅门的东墙上。

在唐家湾鸡山村,唐国安生活的故居宛然而立。附近村民告知,这座将近150年的老房子,至今还有唐家的后人居住。驱车沿唐家湾镇风景秀丽的海岸线一路前行,在港湾大道转入大学路,红砖绿瓦的唐国安纪念馆就出现在眼前。逝世近百年,珠海唐家湾和清华大学以这种方式来纪念这位清华的缔造者。纪念馆内,一座唐国安塑像矗立中央,坚毅的目光直视远方……

诞生于珠海的一众杰出之士,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目光,栉风沐雨,砥砺歌行,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也反哺了桑梓之地,使家乡珠海自得中国社会风气进步之先。

晚清社会,风雨飘摇。香山一县,虽地处岭南,远离中枢,然与港澳为邻,中西文化交汇,商品经济发达,爱国华侨和士绅自主意识觉醒,深怀国家复兴之梦,试图以振兴商业为强国之基。于是,1909年的暮春时节,香山县最南面的“沙滩环”上,“香洲商埠”承载着时代的希望和情怀,应运而生。

20世纪初,开办商埠蔚成风气。从“五口通商”开始,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沿海共“约开商埠”一百余个。这些商埠多为中国沿海港口,依靠水运之利,迅速发展成为以进出口贸易为重心的近代商业性城市。继之而来的是“自开商埠”。

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时,朝廷就照准岳州、三都澳、秦皇岛三地自行开设商埠。此后,又陆续开设了12个“自开商埠”,在遏止列强谋求扩大侵略的同时,力求“振兴商务,扩充利源”。这些“自开商埠”,官商合办,多“以官力提倡”“靠官绅进行”,受到地方政府和工商界的热烈欢迎,一扫中国自明代以来“闭关锁国”的阴霾。香洲开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909年,在自开商埠与“商战挽利权”的呼声中,清政府批准了香山爱国士绅伍于政、王诜、戴国安、冯宪章等人的建议,准许他们在香山择地自开商埠,兴商务而裕民生的奏请。商埠原名“广东实业商埠”,选址于香山场与九洲洋之间的海港荒野“沙滩环”,面积约700余亩。后广东劝业道从两地地名中各取一字,定名为“香洲埠”,这是今日香洲地名的由来。

与全国其他“自开商埠”多为官办不同,香洲商埠完全由香山士绅等民间力量自办,经费则以招股募集形式自筹,具有浓重的商办色彩。商埠运作总成本100余万元,伍于政、王诜、戴国安、冯宪章等四人自备10万元,其余折合股份登报招股,爱国华人华侨、开明士绅踊跃入股,当日就募集了近50万元。

开工仪式之后,香洲商埠以迅猛之势平地而起。

根据《开辟香洲埠章程》中的蓝图设计,埠内建设仿照西方城市布局,临海的南环、北环及中区修建街市和墟场;配套建设警察局、邮政局、博物馆、公园、银行、医院等公共机构与设施;以电车道、马车道、东洋车道和人行道等组成四通八达的埠内路网。埠外,修筑一条广州至前山的铁路,打通通往前山、翠微、下栅、石岐的公路,以外畅的交通加强商埠同周边城乡之间的联系,以满足货物运输、人口流动的需要。

商埠实行民主管理,商民自治,共谋公益。以公所为议事场所,每月月初召开会议一次;公所设立正、副理为主席,办事员为议员,每一事需由半数及以上议员支持才能开议,半数及以上议员通过才能执行;星期日及重大节假日放假休息。

为招徕劳动力,香洲商埠专门建造了可供两户人家居住的“廉租房”,仅以每户月租1元的优惠价格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吸引了大量来自周围四邑和惠州、东莞、顺德、南海等附近的乡民迁来定居。一时间,商埠人口陡增,门庭若市。

这些开风气之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珠海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超越时代的民主意识,也掀起了穗港澳华侨华商及各地商贾纷纷前来投资的热潮,“挂号认建者络绎不绝”,香洲商埠迅速崛起。

自1909年8月正式开业,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埠内已拥有大小店铺一千六百余所,二层至三層的楼房逾百座,住家小屋几百间;街道十余条,两边不仅设计了绿化带,还安置了路灯,夜晚灯火通明,火树银花;码头两座,开辟了穗港澳航线;警察局、邮政局、学校、银行、医院、戏院、人寿保险等各业俱全,呈现出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当时的香洲埠,人气爆棚,不仅游人争相踏访,络绎不绝,也成为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埠内的日升酒楼、泉香酒楼、合栈茶居等商业场所天天宾客盈门。国人也对其大加赞赏,连晚清维新派领袖人物康有为都曾赋诗盛赞“香洲开埠”。

如今,知道香洲开埠历史的人并不多。珠海历史上的这次近代化尝试,成为万马齐喑的晚清社会难得的亮点。当年建埠公所所在地,现已成为珠海市红十字会的办公地。香埠路,因香洲开埠而得名,穿行其上,沿路几栋不起眼的老式骑楼、几棵枝繁叶茂的老榕树……依稀还能让我们领略到香洲商埠昔日的风采。

香洲开埠,凝聚的是珠海人一脉相承的开拓精神。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各地以“地方自治”为核心进行社会改革实验的活跃期,“模范”成为社会试验的代名词。

1925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陆海军大元帅府将他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四年之后,国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核准孙科、吴铁城等人的提请,确定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

1931年3月,唐绍仪兼任中山模范县县长之职。就职典礼上,他表示“誓当恪守总理遗教,依法定职权,本平生之微志,努力从事”,“以二十五年时间,把中山建设妥当”。短短数年,“中山县的治绩颇为卓著”。

唐家湾濒临珠江口西南部的金星门水道。金星门水道通达港澳,鸦片战争以后,是南粤中外交通的枢纽锚地和外洋贸易的重要通道。当年,孙中山就是借金星门水道乘船出海,到世界各地宣传革命,一生中与金星门结下了不解之缘。辛亥革命成功后,他曾在唐绍仪的陪同下考察了唐家湾,提出疏通附近水域,建设行驶万吨巨轮商港的构想,并被写进他的《建国方略》一书。

与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规划相比,唐绍仪的蓝图更为宏大,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山港建设运动。为就近开发建设中山港,中山县将治所从石岐迁至唐家湾。唐绍仪的国际视野,给中山港加持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为中山建设计,须要水陆并重”,“陆路交通,将来建成铁路,直达广州,接粤汉铁路,直通中国北部及东北部,可以联络西伯利亚到达欧洲。至于机场,将来亦有地点可以筑。”他力图通过海陆空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将中山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建成后的中山港,不仅仅单一发展航运业,而是要旅游业、工商业并举,以航运带动旅游、促进工商。

无疑,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规划引领。时至今日,当我们穿梭在珠海这座城市,会发现当年的很多设想已经变成了现实。行走在唐家湾,依然能够捕捉到昔日唐家新城的气息。当年修建的山房路和大同路,目前仍然是唐家湾市区繁忙的主干道路。遗留下来的城市排水设施,迄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窨井盖为防盗而铸有“盗买与盗卖,均罚五十元;报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赏”字样,现在读来仍令人忍俊不禁。

然而,随着唐绍仪的去职,中山县的治所重新搬回石岐,轰轰烈烈的中山港无税口岸计划和“唐家新城”建设也戛然而止。

其实,无论是香洲开埠,还是中山港无税口岸,都因缺乏国家的强力支持和稳定的发展环境,注定摆脱不了功败垂成的命运。但是,这些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性尝试,却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海特区精神高度契合。

多年以后,珠海跻身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筑起“一帶一路”开放新高地,广珠城轨全线通车,港珠澳大桥一桥连通三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空出世……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回应。

猜你喜欢

香洲商埠国安
香洲开埠:清季创设“无税口岸”的尝试
黄国安美术作品
黄国安 周仁伟美术作品
明清江苏运河名镇盛泽
完美抽象画
探寻“ 自开商埠”城市工商业组织发展的轨迹——读马德坤《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研究》
基于CVM的商埠文化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以济南市为例
胡国安的电商热忱
光耀扶轮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