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模糊语探析

2022-03-23张莹萍

雨露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合作原则成因分析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作为霍达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在文坛引起轰动。小说中的穆斯林习俗及人物之间的爱情悲剧吸引学者们的关注,但文中的模糊语却鲜有学者注意。本文从语义学视角出发并结合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旨在探讨小说中的模糊语现象及其成因,并试图证明模糊语对小说内容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希望能为该小说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促进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的研究。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模糊语;成因分析;合作原则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编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主要描述了一个穆斯林家庭中两代人的爱情悲剧,在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讲述了三代人的人生历程,人物形象也在富有冲突和张力的情景及对话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小说的点睛之笔是作者运用玉和月两个意象,如同针线一般将整篇小说串起来,让小说在交叉的叙事手法下为读者展现两代人的悲欢离合。这部作品的成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他们大多从人物形象、主题、意象等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然而,很少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入手研究该小说的语言魅力。

一、模糊语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模糊语现象随处可见。无论是在日常对话、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中,模糊语在语言表达中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伍铁平曾在他的专著中论述到,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模糊词语,便没有人类的自然语言,更不会有文学作品[1]。另外,何自然教授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2]。王寅教授在其专著中从定义、特征、成因及意义理解等方面,对模糊语义学进行了分类介绍,将语言模糊现象的成因归为主观原因和语言因素。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创造了各种修辞及赋予了语言很多隐喻性的表达,势必会给语言的准确性带来影响,所以语言模糊现象是无法避免的[3]271-291。本文将根据小说的特点,分析出更加具体的模糊语成因。

语言的模糊性随处可见,很多学者们将语言的模糊性与其他主题相结合,比如从法律语言、翻译策略、外交语言及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其中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研究也占了一定比例。但是大部分学者只是宏观地论述了文学作品中模糊语的文学属性[4]及翻译研究[5],但他们很少具体到对某一特定的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个案分析。冯莉在其《〈雷雨〉中模糊语言探析》一文中分析了模糊语对人物塑造、戏剧情节安排都起了很大的作用[6];朱海燕探讨了《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印证了模糊语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艺术表现手法[7];还有学者从模糊语的角度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8]6;有一些学者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了《傲慢与偏见》中的模糊语[9]。虽然他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将模糊语和具体的文学作品联系起来,但是绝大部分研究缺少分析小说中模糊语的成因,没有挖掘到模糊语在小说中的本质。故而,本文以《穆斯林的葬礼》为语料,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模糊语及其成因,以更好地阐释模糊语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

二、模糊语在小说中的体现

模糊性是语言使用中的必然现象,不仅在日常对话中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在文学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在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大量的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在角色渲染及场景烘托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语义模糊

语义模糊包括的范围很广,在语音、词语、句子、语篇和语法层面都涉及语义模糊[3]271-281。下面主要从小说的基本元素入手,如场景描写、人物描写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对小说语句中的语义模糊进行分析,其中涉及具体的模糊词、修辞格及模糊限定词,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及语言的朦胧美。

1.场景描写中的模糊语现象

在小说中,场景描写涉及景色描写和事件描写,读者从中能感受到小说中的语言美及穆斯林的一些民俗风情,小说的情景描写及人物表达有着铺垫作用。而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大多会采用模糊修辞格,比如比喻、婉曲、借代等等。模糊的修辞格是表达文学作品模糊美、含蓄美的重要手段[10]。

例一:

仿佛从遥远的天际,隐隐传来几声“叮咚”,几声鸣啭,随之,一个悠长徐缓的声音出现了,像舒卷的轻纱,像幽咽的泉流,像春蚕倾吐着缠绵不尽的丝丝缕缕……[11]434

该语句描绘的是楚老师为在住院的新月送去的新年礼物——留声机播放出《梁祝》的音乐片段的场景。整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找到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模糊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界限,便于描绘出该音乐的美感。用“轻纱”“泉流”“蚕丝”等几个意象,将意蕴模糊、朦胧的琴声中的舒缓,柔软的特质具象化了,让整个场景都处在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之中,增添了小说的画面感。

2.人物描写中的模糊语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常常采用外貌描写来衬托人物形象,而不同的读者对同样的人物描写会在大脑中构建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作者往往在人物描写中會采用模糊语的形式来刻画人物,为读者展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例二:

他常常是垂着头,坐在椅子上,两只瘦骨嶙峋的大手捂住脸,好像要避开一切纷扰,或者倒背着手站在那儿,两眼失神的望着顶棚,老半天一动也不动,黧黑的额头上泛着青光……[11]27

这个场景描写的是韩子奇和韩太太吵架时韩子奇的状态。句中用了几个模糊词,比如形容人状态的词语“瘦骨嶙峋”,究竟是瘦到哪种程度;“两眼失神”又达到了哪种无神的地步;时间上的模糊“老半天”究竟指的是多久;描写颜色的词语“黧黑”和“青光”等等,这些通通都是模糊语的表现。这些模糊语的描写,既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也刻画出一个苍老无神的韩子奇形象,同时也表现出他无奈和悲凉的心境。

3.心理描写中的模糊语现象

心理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用来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境,有愉悦、伤感、憧憬等等,而模糊语的运用更能渲染出人物复杂朦胧的心理状态。

例三:

在她的心目中,爱情,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字眼儿,她憧憬过,她向往过,她思索过,但还没有去寻找过,十八岁的年龄,她还没有能力清晰地认识爱情,那是一个缥缈的梦,一团朦胧的光,一首无字之歌,一条通往天际的路,一座遥远的不可企及的宫殿……[11]437

这段心理描写发生在楚雁潮老师对新月表白后,新月的心理状态。新月是一个18岁且没有恋爱过的单纯少女,加之又患上心脏病住院,她从未奢望拥有爱情。可是,楚雁潮老师却表明了对新月的爱意,这无疑为绝望的新月带来一丝生机。在这句话中用了隐喻,将爱情视为始源域并投射到目标域的意象中,比如“梦”“光”“歌”“路”和“宫殿”。爱情本身是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在新月的认知中,爱情可能如梦般遥不可及,但是她也如常人一样向往。另外,隐喻机制将爱情的抽象性和隐晦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十分巧妙地表现出了爱情的朦胧美及新月内心的自卑。

(二)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主要指的是在小说的人物对话中的语言模糊现象,具有动态性。在对话过程中,格莱斯发现人们通常会遵守合作原则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其中,合作原则包括四个准则:质量原则、数量原则,关联原则与方式原则[12]。但是人们出于某种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违背合作原则,而模糊语的运用就势必意味着违反其中的方式原则以达到特定的会话效果。下面将分析对话中的模糊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便更好地利用语用机制解释模糊语在对话中的作用。

例四:

“新月,你身体不好,怎么还能去操劳那些事情呢?恐怕这次……感冒,就是累的!”楚雁潮不能不埋怨她,“下次,下次可不许……”

“下次,没有下次了,我只有一个哥哥,家里难得热闹这么一次,以后我还能再为谁奔忙呢”新月喃喃地说。[11]351

这段对话是新月在哥哥天星婚礼后又发烧住院,楚雁潮去医院探望她的时候。楚雁潮得知新月发烧的严重后果却不能告诉她的真实病情。在他说出模糊语“恐怕这次”后有些许停顿,他当时在纠结是否告诉新月实情:她的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她可能无法出院正常学习了。可是,他还是忍住了,并说了假话把这次感冒发烧归结于劳累,他明知道这次的感冒不仅仅是累的。在这里,他既用了模糊语“恐怕这次”违反了方式原则,同时善意的谎言也打破了质量原则,其目的是让新月安心养病。也可以看出楚雁潮內心的挣扎和纠结、他的善良及对新月的爱。

三、小说中模糊语的成因分析

本文节选了部分模糊语,然而,小说中有大量的模糊语存在,究其原因,从主观上来讲,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还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追根溯源,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认知程度的差异性。作者通过文字传达自己的认知及情感,但文字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局部的,因此造成了文学语言的模糊性。另外,从文学作品语言内部来看,模糊语的运用受到环境及人物性格的影响,所以语言均不可能像科学用语那般准确。若如此,便减少了小说的语言朦胧美及创造性的表现力,降低了对环境和人物的衬托和渲染,失去了文学作品的魅力。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创作风格是其在认知方面的体现。霍达谈到她无意故用写作技巧,只源于故事角色的需要。但从读者的视角及她的谋篇布局,从把玉和月作为全文线索,到韩子奇和韩新月的人物经历互相交错行文,场景跳跃,确实在时间和空间上给读者的理解造成了模糊性。加之她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穆斯林习俗的相关习语,如“古瓦西”“放小订”“送亲太太”“经礼”“旱托”以及“拉赫”等等,这些用语虽是无可避免地,但给非穆斯林读者的认知解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造成语言模糊。就小说内容而言,其环境因素和人物性格作为小说的基本两大元素,是导致作者使用模糊语的决定性原因,对人物的塑造及环境的渲染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如例句分析,人物及环境的朦胧美均来自模糊语的运用。其成因分析可通过图1得到更好的理解。

四、结语

在《穆斯林的葬礼》这部作品中有大量的模糊语,通过从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两个视角对小说中的模糊语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小说中的语义模糊语有模糊词、模糊修辞格及模糊限定词三大类;至于语用模糊,小说中的人物主要通过对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原则和方式原则的违反来实现模糊语的表达。另外,模糊语的形成原因从内部看是作者与读者认知差异的结果;从小说内部来看,主要与环境因素及人物性格息息相关,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证明了模糊语对小说的场景渲染、人物性格凸显和语言刻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对小说的构建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张莹萍(1997—),研究生在读,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何自然.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5(05):29-33.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8.

〔4〕王金安.论模糊语的文体功能[J].外语学刊, 2008(03):79-81.

〔5〕郭亚银.论文学作品中的语用模糊及其翻译[D].兰州大学,2011.

〔6〕冯莉.《雷雨》中模糊语言探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06):118-121.

〔7〕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1):112-116.

〔8〕戴婷婷.从模糊语言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D].合肥:安徽大学,2012.

〔9〕周梅.从语用学视角研究《傲慢与偏见》中的模糊语言[D].合肥:安徽大学,2012.

〔10〕苏远连.论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文体功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02):149-153.

〔11〕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

〔12〕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Paper presented at the William James Lectures,American,Massachusetts[D].Harvard University,1967.

猜你喜欢

合作原则成因分析
英语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分析
会话含义在广告语中的体现
合作原则下的《老友记》语言幽默分析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分析网红papi酱的语言风格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
从合作原则看言语幽默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