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庄子“心斋”“坐忘”对当代中国声乐演唱的启示

2022-03-23张菊

雨露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

摘要: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心斋”“坐忘”是指一种自身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排除对生死祸福得失的考虑的一种精神状态,就是要达到“无己”“丧我”的境界,从而就能实现对“道”的观照,游心于“道”。庄子的这种思想对后世的绘画、书法等艺术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当代声乐演唱具有一定的启发。该思想能指引演唱者摆脱自身得失、名利的束缚,使演唱者在台上心无旁骛、专心诠释作品。

关键词:心斋;坐忘;声乐演唱

一、庄子“心斋”“坐忘”的涵义

所谓心斋,是一种空虚的心境,内心没有杂念,是要人们排除自己内心的利害观念,是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境界就是实现对于“道”的观照,不考虑自身的祸福与生死,不因暂时取得的小成就而骄傲,也不为眼前遇到的小困难止步不前,不为自己平凡的出身感到自卑,也不因自己显赫的家世而炫耀,生而为人,一律平等,对待每个人应一视同仁,不应存有贵贱之分。与“无己”相对的是“有己”,所谓“有己”就是内心只有自己,总是计较生死、富贵、贫贱、得失、名誉等,所以普通人不能实现对“道”的关照,也就不能游心于“道”,这是普通人都存在的。何为“无己”呢?簡言之,就是没有自己,不考虑自身得失,财富,名誉等,也就是不为烦琐世事而忧心,抛弃个人得失,贫富等各种外在事物的计较,甚至连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达到这样的精神状态就是“无己”,庄子称其为“心斋”,也称之为“坐忘”。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说道:“庄子把这种‘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看作是人生的自由境界,这种以为在自己内心不考虑利害得失的状态就能达到人生的自由的观点是错误的,是走向宿命论的[1]。”当然,庄子确实也是一位宿命论者。但不能否定他的“心斋”“坐忘”这种精神境界有其合理之处。庄子的这一思想,影响了中国后代各个专业的艺术家,无论绘画,还是书法,甚至更多的艺术领域。

二、当代中国声乐演唱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艺术领域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艺考生选择学习声乐来跨进大学,因为声乐这门人声乐器相对于其他门类的乐器来说似乎不需要成本。这对于中国声乐发展来说无疑是朝着更好的方向在发展,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然而,在这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较为明显且不利于中国声乐演唱长远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急于求成,一味追求高音导致嗓子出现疾病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声乐学习者也追求一个“快”字,不从练习基础开始就想要快点唱难度较大的曲子,急于求成想要快点唱华丽高音的歌曲。有很多声乐学习、演唱者甚至是声乐教师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认为高音能唱上去就是厉害,唱难度系数高的曲子就会是成功者。殊不知,等待她们的将会是长时间持续用嗓带来的嗓子疾病,更严重的甚至不能医治,将会终身不能继续自己的演唱生涯。当今社会,不管是在艺考阶段,还是大学生期末考试,又或是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大家都选择的是音域宽而高的曲子,很多人所选的歌曲都超自己能力范围,是自己不能驾驭的作品。在学生琴房,听到的也是在练习突破高音,同学之间相互比高音。比如一首音域很高,需要高技巧炫技的歌曲,和一首音域较窄,平平无奇确饱含意境和内容的歌曲在大家眼中,前者更受欢迎,大多数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会选择前一首作品。当代声乐演唱学习中,学生们大多喜欢高难度的曲子,认为唱高音就是厉害,一味追求音高,而忽视作品本身的含义,在演唱过程中,大家大量运用高技巧进行炫技,很少注意到音乐本身。正因如此,嗓子几年后就不能运作了,这种对嗓子百害无一利的演唱方式是不行的但却随处可见。

(二)演唱时只注重声音而非作品本身,不能较准确诠释作品内涵

在大学里,越来越多的所谓“好嗓子”正在被发掘,拥有好嗓子的同学确实更受到老师们的青睐。无论是在参加比赛还是学业考试中,听到老师给学生们的评价,或者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更多的评价,都是说她拥有一副好嗓子,很少听到评价时把歌曲背后的意义诠释得很清楚,大家在听的似乎是声音,而不是音乐本身。每首曲子都是由无数的音符组成,作曲家在一度创作过程中所创造出的音符是抽象的、不生动的、不鲜明的、没有生命力的。演唱是赋予作曲家们创造出的音乐作品生命力的再创作,既二度创作。作品的谱面蕴含了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创作风格及作曲家内心所想,大脑所思,自身真情实感的表达,这就要求演唱者需要用正确的发声技术,较高的歌唱技巧,以及合适的情绪情感和肢体共同配合从而表现出每一个抽象音符的含义。真正诠释该作品,演唱者并不是只需要一副好嗓子就能达到效果,如果只是这样,那世间千千万万的好嗓子都是歌唱家了;如果只是这样,作曲家们根本不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需要写出较高音域的,难度大的音符组合,那世间千千万万的仅需略懂乐理知识的不都能成为作曲家了。所以,声乐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练习,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只想声音而不注重情感表达,更不能为了得到名利而一味追求高音。

三、“心斋”“坐忘”对当代中国声乐演唱的启发

王卓在《声乐审美观》一书中说到声乐这门演唱艺术,千百年来,不断延绵发展,这一艺术形式有着把对美的追求作为重要范畴的艺术共性,同时由于它是用人声加语言的方式而进行歌唱的一种艺术门类,其表“情”属性似乎更浓[2]。也就是说,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诠释和表达出作品的真情实感,表现出作曲家创作时的内心真实写照是很重要的,声音和情感一并激发,正确理解歌曲涵义和把握作品风格,从而配合与之相适合的声音,声情并茂才能达到真正的演唱效果。不能只是为了唱声音而歌唱,更不能为了得到暂时的“好”评价而不顾自身长远发展损害嗓子。

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这两个审美命题,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要人们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这时自己就不会受外界的任何事情的干扰,所有的权力、名誉、富贵,对自身而言都将不复存在。这也是继承并发展了春秋时期老子的“涤除玄鉴”理论而来。所谓“涤除”就是洗涤垢尘,就是洗掉人们内心的主观欲念和想法、成见及迷信,让脑子变得像镜子那样纯净又明亮。“玄鉴”指的就是对道的关照。我们只有内心保持虚静,才能实现对道的关照,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有一种空明的心境,作为演唱者才能进入专心演唱状态,不受外界干扰。说到这里,一个值得注意的词就是“审美心胸”,何为审美心胸?其是庄子将老子的“涤除玄鉴”命题,发展成为以上我们所介绍的“心斋”“坐忘”命题,而建立的一种关于审美的心胸的一种理论。在中国美学史上,审美心胸这个理论的影响较为深远。可以说老子的“涤除玄鉴”命题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关于审美心胸理论的一个发端,而经庄子继承并发展而来的“心斋”“坐忘”命题种论述的摆脱利害观念所引发的论述可以看作是审美心胸的真正体现。可以说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关于审美心胸的理论是由庄子建立起来的。这种审美的心胸指的是一种超脱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有了这种空明的心境,审美心胸就会变得阔达,从而自己胸中也会创造出审美意象,演唱时不再刻意追求音量的高低,音色的明亮以及高音是否达到,而是开始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谱面所要传达的内容,再深层次透过作品去理解与分析作品背后作曲家真正要表达的情绪与思想。最后在正确理解,合理分析,合适的唱腔,圆润的音色加上与之协调的肢体共同表达整首曲子的歌词内容和情绪情感。庄子的“心斋”“坐忘”可以使声乐演唱学习者忘记自我,为演唱者更加深入诠释作品背后的真实涵义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庄子认为一个人达到了“心斋”“坐忘”的境界,也就达到了“无己”的境界,这种境界能实现对“道”的关照,是“至美至乐”的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我们要心无旁骛,摆脱利害和欲望的观念,一心一意,最终达到忘我的境界。告诫我们在演唱过程中,不要因为人数多而感到紧张,惶恐,不要因为名次感到担忧,摆脱名利的束缚,不要存在必须拿奖的心理及想法,就只剩下纯粹的演唱歌曲,在台上的你不应存有任何拿第一的欲望,你不再是你,你只是作曲家诠释作品的传达者,这样就达到一种“无己”的精神境界,从而能够更好更全面地传达作曲家的所思所想。值得一提的是,庄子把“心斋”“坐忘”这种精神境界看成是人生自由的境界,这是错误的。就像演唱者在台上不能绝对自由发挥一样,还需根据作曲家规定的谱面要求进行演唱。

结合庄子“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存有任何的功利心理,声乐演唱者同样也是如此,切勿为了得到暂时的夸奖而一味飙高音,为了长远发展,需一步一个脚印,从简小的歌曲开始。在拿到谱子之前,需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清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而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时刻告诉自己不是唱声音,而是唱音乐,唱作品;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技巧而忽视作品涵义,这种华而不实的演唱并不能真正感染人,赢得的只是暂时的“好声音”评价,失去的却是后半生的嗓子。庄子“坐忘”的目的是达到物我两忘,而非作品音乐性与演唱技巧脱节。同时也是告诉世人只有摆脱利害观念,不为世事所困扰,才能潜心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才更加明白保护嗓子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自身长远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使得人心浮躁不安,仅有少数人是静下心来学音乐,打基础,更多的是急于求成,追求高音,疯狂炫技,大家对其音乐好听与否的衡量标准也倾向于是否飙高音。在这样一个艺术发展背景下,应该多读圣贤书,学习圣贤文化,不追求名利,不追求华而不实的演唱效果,不存在功利思想而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心胸,以此达到一种空明的心境,最后物我两忘达到庄子“心斋”“坐忘”的精神状态,只有做到“心斋”“坐忘”的境界才能使个人的演唱水平日渐提高,才会使演唱者的演唱生涯健康发展,进而当代中国声乐演唱艺术才能朝着更好更快发展的方向前进。

四、结语

当代中国声乐演唱艺术中,应该像庄子所说的那样摒弃利害观念,不为达到某种私利而不顾自身长远发展做出有损自己嗓子的练习,需时刻谨记万事不得急于求成,应脚踏实地学习,不为暂时的名利而追求无法达到的高技巧,不为炫技而歌唱,只有这样,演唱者才会得到真正提高,当代中国声乐演唱艺术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声乐艺术才会越来越繁荣多彩。

作者简介:张菊(1995—),女,黎族,贵州兴仁人,贵州师范大学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王卓.声乐审美观[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
谈歌唱的形象思维
心理状态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浅谈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演唱中的合作与艺术指导性
关于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训练与运用的有效思考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