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代中西方婚姻观念的不同

2022-03-23杨紫薇

雨露风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情观

摘要:由于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等发展的不同,古代中西方夫妻相处模式、婚姻观念和女性在婚姻爱情中所处的地位也有着较大的差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科技迅速发展,虽然现今的中西方婚姻观念中都讲究男女平等,但古代根深蒂固的思想仍被掺杂在其中,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影响。五代画家卫贤的《高士图》描绘的是夫妻间“举案齐眉”的爱情,与之不同的是尼德兰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画中则赋予了爱情神圣的含义,更加强调夫妻心灵间的结合。在中外绘画史中以婚姻爱情为主题进行绘画的作品其实并不太常见。这两幅画作是为数不多的均以婚姻爱情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文章对两幅作品中所描绘的夫妻间不同的相处模式进行分析,来揭示古代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以及女性在婚姻爱情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关键词:高士图;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爱情观

在15世纪到16世纪间,尼德兰的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意大利,其当时城市的经济文化尤为繁荣。因此,人们的世界观逐渐由旧的中世纪传统观念转变为新的人文主义观念,而这种观念的转变也被画家表达在其画面之中。扬·凡·艾克是早期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15世纪北欧后哥特式绘画的创始人,尤其是他在油画艺术技巧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后人称为“油画之父”。尼德兰这时所追求的是对自然和生活进行高度精致的描绘,而扬·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这幅作品则极致地突出了这一点,而他又为教会提供阶层服务,所以其画中可以明显看出带有浓烈的天主教色彩。

卫贤是五代南唐的宫廷画家,其所处的时期是中国画从唐朝人物画转向北宋山水画的重要转折时期。他的思想和风格深受尹继昭和吴道子的影响,有着高超的画功,擅长画界画兼工山水,用笔浑厚而不老。他唯一流传至今的《高士图》看似是一幅山水画,实则是一幅具有叙事结构的作品。画中描绘的是梁鸿与孟光夫妻间“举案齐眉”的爱情故事。而梁鸿字伯鸾,所以《高士图》又名《梁伯鸾图》。

这两幅画中所描绘的都是夫妻间的相处之事,一幅描写夫妻的日常生活,一幅描写婚礼的场景,但两者所想表达的婚姻爱情观念则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尤其在夫妻婚姻关系和女子地位上有着巨大差异。

一、卫贤《高士图》中夫妻间“举案齐眉”的爱情

《高士图》中所描绘的是东汉的高士梁鸿和妻子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每天丈夫归来之时,孟光都会为他备好食物,来表示自己对丈夫的敬爱之情。“举案齐眉”表示尊敬,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而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1]。梁鸿因其品节高尚,从而得到了很多女子的青睐,但他看中了相貌丑陋却有修养贤德的孟光,随后夫妻二人隐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过上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之后皇帝听闻他的名声想召见他,为了躲避召见,夫妻二人从此隐姓埋名甘愿为府中的佣人。

该画从整体构图来看,运用了郭熙《林泉高致》中所提出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同时运用了全景式构图,将整幅画面分为三部分:近景、中景、远景。远景中山石用墨色由淡至深层层烘染显得山峰雄浑壮阔,近景则使用柔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潺潺流淌的溪水,蜿蜒曲折,密林,山石,小溪等景物的描绘疏密有致。画中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在画面的近景与中景之间,位于左侧简陋的凉亭中,而所处之地的简陋也显示出他们当时佣人的身份。作者对人物和周围景物刻画尤为入微,从而突出这里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将梁鸿夫妇安排在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之中,是为了突出他们甘愿隐居山林,超越世俗的高尚品德,也表示出他们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凉亭中梁鸿端坐于桌案前,微微低头阅读着桌上的书籍,突出他高人隐士的境界。而孟光跪于其前,双手举着装有食物的托盘,举过头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她的目光是平行于托盘的,但不敢与丈夫对视,以此来表示自己对丈夫的尊重。从那之后人们以“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来形容夫妻间的相互敬爱。从这个场景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妻子举过头顶的托盘被赋予红黑两色,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而为之,是想突出“举案齐眉”这个动作,以此来点明主题,彰显他们间美好的爱情。但这真的是夫妻间相互敬爱吗?“举案齐眉”又真的是美好的爱情吗?文中在这里用了“不敢对视”。《孟子·公孙丑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於王前”[2]。由此可以解释“不敢”是指没有胆量或没有勇气做某事,既然是相互敬爱的夫妻,那为何妻子连与丈夫对视都不敢或者害怕呢?孟子曾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道德观念,董仲舒也曾说过“贵阳而贱阴”“夫为主,妻为从”“夫为妻纲”,由此大致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夫妻间一切都要以丈夫为主,女性则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儒家思想也表明出類似的观念,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要贤惠等。这可能是画中妻子孟光“不敢”与梁鸿对视的原因之一。那么又何来夫妻间相互敬爱一说呢?虽然可以看出孟光对丈夫的敬爱之情,但却很难从中看出丈夫对妻子的敬爱之情,也许只是这个场景没有表现出来,也许是这幅画没有表现出来,但由此称之为美好的爱情,我觉得不然。

二、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爱情观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则与《高士图》夫坐妻跪的场景截然相反,将人物置于室内,描绘的是阿尔诺芬尼正彬彬有礼地和他新婚妻子在洞房中迎接贵客的场景。画家扬·凡·艾克突破了传统的技法,尤其突出对人物内心和性格的描绘,善于通过写实的手法来描绘画面,他突破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而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推崇的人文主义观念。

画中室内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物品,咖色的长毛狗、随意摆放在地上的拖鞋、念珠、蜡烛、镜子等众多生活物品,不仅使整个画面显得很饱满,更让画中的人物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些小事物都有着各自的含义,并不是随意被画家置于画面中的。例如小狗代表着忠诚,妻子头上的洁白头巾则意味着贞洁,身穿的绿色裙子代表着健康、希望,是生命的象征,而身后的红色则代表着夫妻间的和谐,同时也表达新婚的喜悦之情。画面整体呈平衡式的构图,阿尔诺芬尼夫妇拉着对方的手站在画面两侧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画面中心是一面小镜子,镜子里我们可以看见两个人,他们可能是婚礼的见证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镜子四周是表现耶稣受难的十种事迹的图案,暗示着他们的婚姻带有宗教意味。丈夫神色庄重地托着妻子的手,而不是抓住妻子的手,这里的“托”表达出丈夫对妻子的呵护与尊重之情。而右手的祈祷之势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诚和对妻子的许诺。妻子手掌摊开表示对丈夫的尊重和顺从之意,左手轻抚着小腹,表现出对生育的期待,微微低头,穿着臃肿的衣服看似已怀孕,实则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左下角的男鞋和画面中心椅子下的红色女鞋,表示他们共同赤脚步入这片土地的圣洁之意。在天主教婚姻观概论里曾论述过:“天主教的婚姻观可以概述为:婚姻是神创的,象征着神的爱护和祝福,是美好而神圣的;婚姻是单一的,一夫一妻是本质,要求两个人的生命结合为一;婚姻不解除,代表基督对教会的爱”[3]。天主教的婚姻观引导着夫妻二人对待婚姻要忠诚,要相互依存。

三、古代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夫妻二人都是站立的姿势,而《高士图》中却是丈夫坐于桌前,妻子跪于桌前,两幅图中夫妻呈现的姿势截然不同,前者表现出夫妻二人平等的地位,而后者则恰恰相反,这也体现出了中西方婚姻观的最大差异之处体现在女性的地位上。在中国古代的婚姻里,由于古代社会的开放程度不高,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都有着较深的封建思维,男子可以拥有求学求知的权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全家人的“顶梁柱”。儒家思想中认为“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事,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4]把“女子”与“小人”放在一个层面上来论述。而《礼记》中提倡女子要“三从四德”,不仅婚配前要恪守本分,深居闺阁,婚后也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只能在家管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物,一生都为家庭奉献自己,照顾公婆,相夫教子。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因为没有经济独立,一切都只能依赖其丈夫,最后的结果就是女子的地位愈加低下。这样看似合理的分工,实际上就是对妻子的一种不公平待遇。而在西方则认为在婚姻中男女应处于平等的位置,夫妻间应共同管理家中事物,共同养育孩子,这是夫妻共同的责任。

其次,在中国古代婚姻里讲求的是夫妻双方要“门当户对”,女子讲究是否贤良淑德,所谓“门当户对”即男女双方具有相当的身份地位和经济能力。古代的“门当户对”本质是一种婚姻的交换论。“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是封建主义的一句老话,由此也可以看出女性地位的低下。男子则讲究是否有才学功名,就像《高士图》中孟光的贤良淑德和梁鸿的才学渊博,不一定是单纯因爱而结合,有可能是带有某种目的性的婚姻,《礼记·昏义》里说过:“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5]。意思是说两性结婚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其一是为了两家交好而进行的政治联姻,其中带有浓厚的政治因素,或是为了两大家族联盟而进行的联姻,又或是为巩固政治地位或者统治而产生的婚姻。例如古代皇帝为了避免战争,为了两国的和平建交而送公主去和亲,但连面都没有见过又何谈情呢?其二是为了家族的传宗接代,其中“合二性”不仅是两个人简单的结合,它同时承载着一份义务。不仅要为男子家族繁衍其后代子嗣,还要把祖先光荣的美德、家风、家道、家规、家业一起传承下来,传给子孙后代进行发扬。由此看来,女子在古代婚姻中的角色用如今网络流行语“工具人”一词来形容显得尤为恰当。而在西方则与之不同,从《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丈夫轻托着妻子的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区别。这些相处方式都表明夫妻双方的婚姻是相互的,也许有一定的政治、功利性因素在其中,但他们更多的是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讲求二人心灵间的结合,注重两个人的相互契合。

四、结语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封闭狀态,因此逐步形成了相对封建的思想,加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至于人们对婚姻观念较为保守。而在古代西方国家信奉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倡导的是双方之间需互相尊重、彼此相爱,赋予了爱情神圣而庄严的含义。正因古代中西方文化、政治、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所以古代中西方的婚姻观念和女子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和判断的标准,而存在即为合理,不能仅因一种文化所存在的弊端就全盘否定它,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正因这种文化差异才能看到《高士图》和《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完全不同的婚姻观念,才能看到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作品的产生和发展。

作者简介:杨紫薇(199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水彩画。

参考文献:

〔1〕范晔等.后汉书:卷八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2〕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3〕周兰兰.天主教的婚姻观概论[J].中国天主教, 2012(3):14-18.

〔4〕孔子.论语:第十七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

〔5〕戴圣.礼记:昏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7.

猜你喜欢

爱情观
从《寡妇春怨》与《孤雁儿》对比中看中西爱情观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Sonnet 116
试论《爱弥儿》中的爱情观教育思想
浅析约翰·邓恩对柏拉图式爱情观的继承和发展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古典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