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开出“柔柔的花儿”
2022-03-22文|赵娜
文|赵 娜
偶有一日,走进一堂普普通通的语文课堂,执教者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讲述的是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课堂不温不火,如同波澜不惊的一泓泉,缓缓地流淌着。女教师的声音一点也不高,也没有丝毫的严厉,但同学们很是配合,或朗读,或批注,或分享,一切是那么井井有条,而又游刃有余。
课堂刚刚结束,众听课老师们便赞叹不已,“这样的语文课,听起来真舒服”,“和谐与融洽的课堂,莫过如此”,“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就像开了一朵花”……久久地回味着大家的赞赏,不禁沉思:这样的课堂,究竟开出了怎样的一朵花?这花儿一点也不浓烈,因为课堂没有刻意的特别之处;这花一点也不明艳,因为课堂没有过多的渲染之处。不,这花儿倒是很娇柔,柔到思维的深处,让学生跟随文本“触摸自然的心跳”,柔到思想的深处,让学生跟随作者“感悟人生的豁达”。恍然发现,“柔”乃课堂之精髓,教育之秘诀。
课堂之“柔”,细致入微,充盈力量。《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原来,看似柔弱的事物,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教育亦是如此,课堂亦是如此,正如《丁香结》这节课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轻柔的,温婉简练但指向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轻柔的,细细地读,默默地想,悄悄地写,缓缓地说,如同暖阳照耀,如同清风掠过,但内心已经在饱受语文的滋养。谁说“柔”是“柔弱”,分明是更有内涵,更入人心,在润物无声之间,在潜移默化之间,学生习得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哲理思辨之妙,领略文化意蕴之深,可谓是愈“柔”愈显风采,愈“柔”愈有力量。
课堂之“柔”,因势而变,包容万千。没有平铺直叙,有的是曲折迂回,这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必经之道。《丁香结》一课中,同学们对古人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狱中愁”的诗句很是不解,本以为丁香花灵动优雅、洁白无暇、可爱芬芳,怎么会赋予如此的惆怅和忧思呢?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将数首描述丁香结的故事轻吟而诵,并配以形象的画面烘托,触景生情,品悟鉴赏,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古诗词里的丁香结”,淡淡愁思与缕缕落寞,依然无法改变作者宗璞先生的积极豁达,“结,是解不完的”,正是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儿,人生才充满乐趣,生活才别有滋味。课堂有了“柔”,便如水一般灵活变通,以学生的思维视角“广积泉”,从而永不停息地奔流向前,使得课堂是自主的,是鲜活的,是飞扬的,润泽着童心,绽放着光芒。
真好,让课堂开出“柔柔的花儿”,哪怕是淡淡地开放在阳光下,也能留下一袭芳香,让每个师生心有繁花地享受其间,云淡风轻地智慧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