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2022-03-22文|赵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板书古诗词班级

文|赵 靖

一、基本理念:信息技术活化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由于古诗所反映的文化、生活与现代较远,以及其语言的陌生等原因,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也是当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大障碍。除此之外,朗读、翻译、背诵等讲授模式至今依然是古诗词课堂的主流模式,课堂呈现出低趣、低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

古诗词信息化教学通过超链接、跨媒介、诗文图像化等多种形式,将教学内容的呈现集声、色、画、乐于一体,将学生置于古人的生活场景中,实现古今对话,实现丰富的信息补充与互动,增加学生对具体文章的理解与分析,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出发点:以学定教

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育健康智慧的人,因此,立足学情是古诗词教学的出发点。信息化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让信息技术走进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能获取学习资料,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还能帮学生建构起学习框架,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减少课堂教学的低效时长,提高教学效率。

1.信息技术与前置性学习

对于一堂高效课堂的设计,并不是从上课铃响的那一刻开始的,而是应当从被很多教师忽略的前置性学习开始。“双减”背景下,学生在家完成的学习任务应当是目标明晰,量少质优。教师应精心设计前置性学习单,让学生带着疑问“有备而学”,教师“有备而教”。

如在四年级上册《出塞》的教学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与前置性学习相结合。学生因为个体差异,语感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将一首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所需要的时长不等。教师可提前将名家朗读音频或教师范读音频发在班级群中,供学生听读、跟读、模仿读,并将诗人王昌龄的生平简介和诗歌创作背景有针对性地制作成微课,发在班级群中供学生直接观看学习(古诗范读音频可融入微课中)。

学生初步预学完成后,教师可用软件中的班级小助手搜集反馈——将不理解的字词或诗句写在横线上。教师收到反馈后对本课进行二次备课,适时调整和改进已有的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顺利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板书

板书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基本教学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板书书写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在教学中,除了必须要完成的课题板书、书写总结性词语、画情节曲线图之外,其他内容的呈现可运用多媒体,既节省了书写板书占用的时间,又能让课堂环节更加流畅。如教学“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时,教师要对“桃符”进行解释: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于门前,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这么一长段解说写在黑板上会占用很多时间,所以教师就可以用课件出示桃符的解释和图片,加深学生对桃符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语文课离不开识字认字。在传统的课堂中,识字由教师一笔一画书写来完成。现在可以在备课环节就将需要教学的生字提前插入课件中,教学该字时直接出示课件,学生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字的书写笔顺,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情需要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既直观,又便捷。

三、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路径:以情境促进理解

古诗词所展现的生活场景距现在的生活较为久远,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阅历和经验,很难理解诗人所描述的景象,也就无法深刻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与情绪活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以交互式白板为媒介的信息化教学,就是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于一体,将诗歌情境立体地展现出来,引学生入诗境,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有些诗句情景描绘得较具体形象,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将其再现出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可出示多媒体中的画面:香炉峰高耸入云,草木丰茂,一团团水汽从山顶蒸腾而起,在明朗日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宛如仙境。有些诗词作者的视角常有转换,教师利用多媒体可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如《咏鹅》写鹅的顺序是由声到形,由上到下,展示时若先闻鹅声,再见鹅形,先聚焦于脖子,再转向全身,再转向腿脚,就会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描写的顺序。

在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为了让诗词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经典咏流传》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进行融合,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学唱,如歌曲《墨梅》《登鹳雀楼》《春夜喜雨》等。

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有的诗词还被拍成了动画短片,增加了趣味性。如《元日》,不仅可以看到诗词中提到的燃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还可以看到春节中其他受学生喜爱的有趣习俗,如吃冰糖葫芦、吹糖人、画糖画、看花灯、舞巨龙、放烟花等,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学生不仅可以学唱古诗,还跟着短片一起了解了更多关于春节的风土人情。

四、古诗词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提升体悟性理解,实现减负增效

教育的技术化并非为技术而用技术,终极目的在于减负增效,更好地使信息技术服务于教书育人。“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少而精。而课后作业既可以是学习之前的前置性作业,也可以是学完一课之后的巩固性、拓展延伸性作业。针对古诗词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生作业。

1.利用微视频进行预习。教师可将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制作成微课,发在班级群内供学生学习参考。

2.利用软件进行听读、跟读。如运用喜马拉雅App,将名师的诵读音频发在班级群内,方便学生诵读模仿。

3.班级群内使用语音或音频诵读打卡,微信内也有诵读打卡的小程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读(自读、跟读)、课堂上齐读、展示读、边理解边诵读等方式,有了诵读的良好基础及情感体验,教师可在课后安排学生诵读,一是检验教学效果,二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教师还可让学生将诵读成果发送在班级群,激励学生赛读。

4.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如教学完王翰的《凉州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王之涣的《凉州词》进行对比学习。再如教学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可以让学生上网搜集和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有关的诗词,积累文学常识。

5.微课拓展学习。微课因其短小精悍、生动直观的特点,成为了现代教学的辅助资料,且不限制播放次数,学生在家用手机和电脑就可以随时观看学习。因此,教师可将拓展学习资源制作成微课。

6.利用大数据进行作业评价。大数据是作业改革评价的一个突破口,有的教育类App 教师不仅可以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帮助教师轻松掌握学生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等情况。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积分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化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关注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关于古诗词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开发和研究,也是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板书古诗词班级
踏青古诗词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中的新年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