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积累 发展语言

2022-03-22徐晓凡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语感语言表达经验

文|徐晓凡

丰富词汇,增加语言积累,是提升学生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的最佳路径。有学者在对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样本分析调查中发现:高水平的习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词汇的使用量超过200 多个,而中下等水平的习作,运用的词汇往往只有100 个左右。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阅读与习作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他们的语言经验,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话题。

一、主动积累习惯的培养

每一篇课文都会出现学生熟悉的和不熟悉的词语。对于熟悉的,教师往往会主动屏蔽;不熟悉的,则习惯于从音、形、义方面指导、学生会认、会写。这其实才是开始。课堂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陌生的字词,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并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日后的表达做准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所倡导的“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就是指向运用层面的有效积累。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匹出色的马》时,敏锐地发现文中使用了丰富的量词和叠词。因此,在教学时,她从生字“匹”的字音、字形、书写教学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积累了“一匹马”“一匹布”“马匹”“布匹”等语汇,而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完成量词的填空练习。学生在阅读文字、提取信息中,积累到“一个傍晚”“一家人”“一条小河”“一层层波纹”“一片田野”“一片绿毯”“一株柳树”“一根枝条”这些数量词。当然,这位老师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些数量词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根据这些短语,你能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吗?”由此,让学生在回忆、复述课文中,学习语言的表达。

在读“河水碧绿碧绿的”这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该句与“河水碧绿的”做比较,学生在反复朗读、对比中发现:“碧绿碧绿”让人感觉河水更绿了,还带着作者喜爱的感情。教师再以“田野葱绿葱绿的”为例,放手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理解、积累。

这一实践环节结束后,教师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在读课文时,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这样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在互相讨论、交流中,得出“充分关注”“及时积累”“分类积累”等结论。

这样的层层推进,学生在阅读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能认会读、会写生字新词,还有对词汇的生动领悟,以及有意识地主动积累好词佳句。长此以往,学生阅读时对文字的有意注意和主动积累意识定然能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重视语感形成与发展

语感培养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在阅读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大白话的口语表达到意蕴丰富的书面表达,从简单的表意走向规范、高雅、唯美的语言表达。

在进行语言品悟、促进语感提升教学时,我们可以从词语的运用入手。如《一匹出色的马》中的“却还恋恋不舍,不想回去”,让学生联系下文的“不想回去”说说“恋恋不舍”的意思,自己平时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感觉,试着把这种感觉说具体。在读“爸爸松开手”“拾起枝条”“递给妹妹”这样的连续性动作描写语句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在动作演示中感受语言描写的细致性。而后,教师演示一组动作,让一位学生站起来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试着用一组动词进行描述。这样就能由课文语境体会到联系实际表达,学生也能在由此及彼中触类旁通,培养语感,积累语言表达形式。

母语是有温度的。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温度,对于他们语感的形成和发展大有裨益。如读“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这一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此句与“妹妹奔向前去”比较着读,在比较中发现语言的情感,在朗读中沉淀这样的表达。而后,试着对“妹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的画面进行想象,通过扩句,将妹妹的心情表达出来。学生有了前面的体验作支架,表达起来就会丰富多彩。而且,在情感扩充中,学生对人物情感变化的体验也更深刻,更丰富,更有个性。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秘妙,解码语言表达的形式,这也是学生品味语言、形成语感的重要方式。如“路的一边是田野,葱绿葱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一句,写出了春天的田野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景象。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对形式的理解和模仿中,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和表达经验。教学此课,我从缩句“田野葱绿葱绿的”呈现开始,让学生比较两句话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指导他们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有画面的课文原句,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课文例子的引领示范作用,给学生最直观的语感体验。接着,我出示“天上的云_______的,漂亮极了,好像______”,让学生尝试填空,并有感情地读出来。然后,出示一棵大树、一丛桃花、一轮圆月,让学生自主选择,自由练说,真情朗读。学生在老师热情的肯定声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功喜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认为,培养学生语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的课文片段甚至全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验,美美地读,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他说:“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朗读追求应该是读正确、读流利,特别是读熟、读流利。读熟了才能积累语言经验,才能获得语感,这是硬道理。”

三、促进语言经验的丰富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应该在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中进行,就如学游泳就要进入水中游起来一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添砖加瓦。

首先,对于单元习作,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联系所在单元的课文表达,或者教师事先选好的语言片段,让学生在参照、对比中学习、品悟,从而改善自己的表达。如一学生想象写“小蚂蚁、小虫子、蝴蝶用蛋壳做了哪些事情”时,自然而然地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对于这些昆虫的表现也是三言两语。对此,我相机出示课文中拟人的对话,生动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让学生在再读中复习、回忆、迁移表达。这样的语言经验积累,对于学生书面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们要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在语言实践、表达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维火花,教师要善于发现,热情肯定,以让这星星之火在学生的心中不断放大、变亮,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内在的表达潜能,生成表达自信。

再次,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需要教师在他们认知和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老师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要将人物写具体、生动、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去写,但到写作的时候,学生仍然难以做到。这样的学、做两张皮,原因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永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上。当然,不可否认,教师对语言表达方面的解说定然是正确的、深刻的,但是,这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品悟和理解,很多时候,教师的讲解会游离于学生的理解之外,甚至还会产生“你不讲我能读懂,你越讲我倒越不明白”的尴尬。因此,在指导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时候,我们眼中看到的,不能仅仅是学生没有做到什么,还缺少什么,而要更进一步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写,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学生写得更好。如此,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语言表达经验,并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语用能力。

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离不开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良好语感的形成,也离不开丰富的语言材料和经验累积。我们应从这些方面去思考、研究、探索,围绕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探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路径,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感语言表达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