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简约而丰满的阅读教学
——《爬山虎的脚》说课与点评

2022-03-22说课点评黄百严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12期

说课|杨 雪 点评|黄百严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培养学生连续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观察仔细,遣词造句生动传神,充分体现了叶圣陶“优秀语言艺术家”的语言风格。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色及学情,我提出以下第2 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爬山虎的特点,通过品读辨析比较,学习作者观察仔细、用词生动的方法,陶冶情操。

3.迁移运用写法描写吊兰,培养语用能力。

“目标2”是本课教学重点,“目标3”是教学难点。

三、说过程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老师提出“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他曾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提倡语文教学合理取舍,紧扣“教学文眼”,确立简约的教学内容,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本课实践了这一教学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1.复习巩固,直奔重点

教学伊始,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板书:叶、脚。

这节课,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去观赏爬山虎,感受叶圣陶爷爷的语言文字魅力。

2.品悟语言,揣摩表达

本课主要从爬山虎的叶、脚的样子和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等方面描写爬山虎。我没有面面俱到,均匀用力,而是选取关键的语句,让学生重点品读描写叶子和爬的内容,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简约。幻灯出示:默读课文,想一想爬山虎有哪些特点。圈画关键词句。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之后全班交流。这部分我从两个层面引导。

(1)品读文字,感悟叶的特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之一就是重感悟。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首先,出示:“默读第2 自然段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绿得新鲜”“看着舒服”“铺得均匀”“好看得很”等词语体会,归纳并板书叶的特点:绿、均匀、美。其次,出示叶的图片、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叶的绿、均匀、美,深化阅读感悟。然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在深化认知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最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描写叶子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抓住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这样的阅读,读出了层次,读出了内涵,读出了深度,提升了阅读教学的品位。

(2)比较辨析,感悟爬的奇妙。

首先让学生阅读描写爬山虎的脚爬的语句,圈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触”“巴”“拉”“贴”。接着,出示课文原句和调整动词顺序的语句,品读比较:修改后的句子和课文原句哪个好?为什么?通过一番比较辨析,学生发现“触”“巴”“贴”三字写出了爬山虎的脚与墙壁逐步贴紧,最后牢牢贴在墙上的过程。

学生深刻感悟了文字的内涵,更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不仅体会到“写什么”,还懂得了“怎么写”,不仅关注了言语内涵,更关注了言语形式,实现了言意兼得。学生也真切感受到叶圣陶爷爷观察仔细、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的语言风格。

3.学习写法,迁移运用

注重语言文字运用是2022年版课标凸显的一个教学理念。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就强调了重迁移。如何实践这一理念?我充分挖掘本课最为精华的言语形式,有针对性地设计迁移训练。

首先让学生观察吊兰,通过看、摸、闻等多种感官观察体验,获取直观形象的认知。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静态和动态的吊兰,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按照由说到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动静结合描写吊兰的写作手法,最后师生共评,修改完善。充分抓住课文的言语训练点,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

4.推荐读物,拓展阅读

最后的作业,我推荐学生阅读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四、说板书

出示板书:

板书就应当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

本课教学,我努力追求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追求简约而丰满的阅读教学愿景,努力让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

【点评】

本节说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简约而丰满

本节说课体现了简约而丰满的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简明。教学目标从两方面确定,一是阅读目标:品读感悟文字,领悟文字内涵。这是关注“写什么”,是从言语形式到言语内涵,具体为“目标1”和“目标2”。二是语用目标:揣摩言语形式,迁移运用写法。这是关注“怎么写”,是从言语内涵回归言语形式,具体为“目标3”。这两方面的目标,也体现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2.教学内容简约。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是舍弃的智慧。舍弃一些课文内容才能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阅读训练。本课主要选取了三方面的教学内容:抓住描写爬山虎“叶”和“爬”的内容阅读感悟、开发课外教学资源(吊兰)迁移仿写,其他的如描写爬山虎的脚等内容便舍弃了,正是“牵住了牛鼻子”,做到了教学内容的简约。

3.教学环节简化。本课共安排四大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复习巩固,直奔重点;第二个环节是品悟语言,揣摩表达;第三个环节是学习写法,迁移运用;第四个环节是推荐读物,拓展阅读。重点是第二和第三环节,可以概括为“两品一仿”:品读描写叶子的文字,感悟叶的特点;品读描写爬山虎爬的内容,比较辨析,感悟爬的奇妙;学习写法,迁移运用。整堂课教学环节简洁明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4.教学方法简便。本堂课教学遵循“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的理念,主要采取品读感悟、感情朗读、比较辨析、观察、表达、交流讨论等最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同时也适当运用多媒体、幻灯、图片以及吊兰等实物教具,低成本,高效率。

外在的简约藏不住内在的丰满,尤其体现在重点部分“两品一仿”。在品读描写叶子的教学部分,首先让学生品读感悟文字、看图深化体验、朗读深化感悟等,这是由文字到内涵的阅读层面。然后引导学生回归言语形式,揣摩作者是怎么描写叶子的,这是由言语内涵到言语形式写法层面。多种方式、多层次的阅读,使学生得意得言,言意共生。品读描写“爬山虎爬”的内容,采取换词比较法,融感悟文字内涵与表达形式于一体,学生既深刻感悟了语言,又领悟到作者言语表达的生动准确。

“学习写法,迁移运用”的教学是语用训练,运用本课最精华的言语形式,巧妙地设计观察吊兰,调动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深切体验,相机运用写法及时引导学生迁移仿写。这样的教学得言得意得法,既有深度,又有厚度,丰满而鲜活。

二、凸显教学理念

众所周知,说课一般有两个层次:一是只谈怎么做,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法,只有实践,缺乏理论;二是不仅讲怎么做,还讲为什么这样做,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我们一般认为好的说课就是第二种层次,有理论有实践。

反观这篇说课稿,体现出了另一个层次:不仅讲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更体现出一种教学的理念:追求简约而丰满的教学。这是教学理念的层次。教学理念体现出设计者对语文教学的思想认识,因此更具高度,更有新意。

三、突出关键环节

说课的一般环节大概为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教法、说过程、说板书等环节,最关键的一环是说过程,这也是评委们最关注的地方。那么,在较短时间内,务必突出关键环节——具体阐述教学过程,其他环节要相对简略地讲。许多说课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头大”,即一开头的“说教材”讲得太多。本节课说教材部分处理得很简洁,尤其突出了对教材特色的解读,避免了冗杂繁琐的教材分析,颇有亮点,也更好地突出了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