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年级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有效途径
2022-03-22杨淑清
文|李 瑛 杨淑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三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提出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要求,即高年级学生在习作训练中,还需要掌握自主修改习作内容的方法,并积极参与他人的习作修改活动。根据这个要求,教师要摒弃“一手包办”的老套做法,应抓住修改习作这一契机,优化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掌握自主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讲述推敲故事,增强习作修改意识
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中写的两句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讲述了作诗的态度:为了选好一个字要思索很久,甚至捻断好几根胡须。由此可见作诗炼句之苦。同样,学生在课堂习作中,由于知识范围的局限、习作时间的仓促、构思能力的欠缺,所写的作文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及时找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修改,也是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低中年级的写话、习作教学中,往往都是由教师批改习作。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阅读学生的习作,从是否存在错别字、语句意思是否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合适等方面进行批阅,用红笔做上批改符号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学生习惯于教师批改习作的做法,以为写完习作即可,至于修改,那就是教师的事了,因而就会导致教师辛辛苦苦批改一篇篇习作,而学生只是几秒钟就看完修改意见的现象,至于教师为什么会这么修改,就很少有学生再去仔细思考。几年下来,学生对于怎样写好习作还是很迷茫,遇到习作课,为了完成任务就硬着头皮胡乱写一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感到习作难写,老师感到习作难批的恶性循环。因此,增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就很有必要。古时候,关于修改文章的故事有很多。如关于贾岛的《推敲》故事,就很生动地说明了修改文章的作用。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这个故事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一说“僧敲月下门”与“僧推月下门”之间的差别,理解贾岛把“推”字改为“敲”字的妙处,再谈一谈贾岛这样修改以后的意义。再如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的时候,其中的“绿”字是通过修改了十多次以后才定下来的。这些诗句至今仍然让人过目难忘,其成为千古绝句散发出来的魅力正是由于他们善于修改的缘故。
通过讲述古代诗人善于推敲字词的故事,学生明白了“好作文”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修改出来的,也就悟出了在习作以后还需要反复地阅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的意思推敲其中字词句的用法并修改,使自己的作文尽量变得完美一些。
二、结合阅读教学,打好习作修改基础
习作都是由一个个字词组成句子,字词的准确使用决定着习作的质量,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需要教师结合平常的阅读教学,从所学课文的字词句入手,提升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打好自主修改习作的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从字词句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如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就是学习遣词造句的好材料。作者老舍的文风朴实,于平淡中见真情。在写草地的时候用“一碧千里”来形容。“一碧千里”的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那么草原碧绿的范围有多大?颜色有多绿?为了把这个词的意思说清楚,作者就用“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来阐述,使人读了以后犹如身临其境,看到了草原上的绿高高低低,富有动感。作者还用“渲染”一词描绘草原上小丘的绿,“渲染”原本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是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在文中,草原就变成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课文中还有一幅很大的插图,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这里绿的颜色的种类,有黄绿色、橄榄绿、浅绿、中绿、墨绿色等。各种各样的绿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中国画。在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或者死记硬背,把这个段落记下来,那么学生只会机械记忆,而不会真正运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方法和目的,对作者的写法进行评价。多次练习以后,学生在自己习作的时候就会主动地审视自己的习作内容,思考自己所用的字词是否合理,是否用得恰当,是否还能用更好的词语来表示。如描写一件快乐的事情,有些学生为了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反复用上“真开心”“高兴极了”等,那是不是还可以用别的词语来表现自己的心情。与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想到描写天气格外晴朗也能够衬托自己的高兴心情,描写小鸟在枝头唱歌、花儿在风中点头,这也是快乐心情的一种体现,还可以用“兴高采烈”“眉开眼笑”“心花怒放”等词语来表示愉悦的心情。运用丰富的词汇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有趣,让人读了以后产生同感。
对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在修改作文时就有了依据,就能够对所写内容提出更为恰当的意见。遣词造句是学生习作的基本功,正确使用词语、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决定了习作的质量。因此在习作训练的时候,通过修改习作,学生就会提高运用词汇的能力。
三、设置修改标准,掌握习作修改技巧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习作,就要教会学生修改的技巧。教师除了示范批改习作,讲解修改作文的过程、如此修改的原因以外,还应让学生掌握修改的符号、修改的标准,学生掌握了修改的技巧以后,如同拿到了一把钥匙,顺利地打开修改习作之门,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修改习作的本领,找准修改的方向和目标。
修改习作的标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第一是查看写作的主题是否与本次作文要求相符。比如写《春游》这篇作文,重点应该放在春游的过程中,写一写浏览到的美丽景色,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春游过程中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等。如果把笔墨重点放在怎样等候车子,具体描写去的路上的过程,而略写后面春游的过程,那么这篇习作的主次就颠倒了,应该予以纠正,把重点部分放在写春游的过程,把去的路上的过程略写。第二是检查是否有错别字。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区分字词的细微差别。如“漂浮”与“飘浮”,这两个词的读音一样,但是适用的范围有区别。“飘浮”一般指在空中浮动,而“漂浮”则是指在液体中浮动的意思。辨别以后,学生就会根据作文的具体场景确定到底选用“飘浮”还是“漂浮”。第三是要检查句子有没有语病。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写自己的事情,所以运用的都是口头语,忘了交代是谁在参加活动,也没有把事情写具体,因而也需要着重考虑把习作的内容写得通顺流畅。第四是要求学生对写作的质量进行整体审视。如书写字迹是否工整,每个字是否位于格子的中间;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每个小节前面是否空了两格;书写的页面是否整洁;最后通读全文,看看是否还有提高之处,看看能不能在某一处写得平淡的地方加上一个成语或者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形象生动一些,能否加入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使习作变得立体、形象;习作是否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等。
接着,教师还应把修改的标准进行细化,在修改习作的时候用多媒体出示这些具体的修改细则,学生就会根据这些要求有目的地阅读自己或他人的习作,提出相应的意见,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通过多次的练习以后,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在修改中得到飞速进步。
当然,让学生修改习作,教师也不是任由学生自由修改,要巡回指导,根据学情适时提出新的要求,还要提醒学生进行反思,把修改前的习作与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对比,体会修改习作的好处,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推敲字词的能力,逐步掌握习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