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研究*
2022-03-22王雪飞
王雪飞
(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1167)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融合媒体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构建一套符合社会发展新需求、新挑战的全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00后”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而受到生活环境、受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等都展现出一系列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独特之处。当前新媒体时代之下,传统媒体正在以多种途径和和网络媒体相融合,这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客观上来说,官方媒体在目前的高校网络文化中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广受关注的前沿研究方向。这种情况之下,如何以全媒体时代背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应有的题中之意。
一、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当下,信息时代早已到来,新兴媒体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这为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看法,对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论述。
1.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的机遇
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带来了创新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增强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思政理论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在思政理论课堂中,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也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而全媒体以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优势,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这对于思政理论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2)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了创新的教学方式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客观上为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变化提供了支持,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有效地提升课课程的传播效率、效果。教育者完全可以借助全媒体时代的大数据技术,深入而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实现精准化教学。这对于思政课改革和创新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3)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阶段,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沟通和交流的主流平台,因此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帮助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而通过针对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即可更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群体加以引导,强化交流效率,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持。
2.全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的挑战
在带来巨大的机遇的同时,全媒体也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有学生层面的,冲击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缺乏足够的专注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判断力;也有教师层面的,对教师信息网络应用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全媒体冲击了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对于思政理论课缺乏足够的专注力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本文中所重点讨论的全媒体具有普遍性、多元性等鲜明的特点,而且在信息资源的共享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也在客观上使得知识变得更为宽泛,不利于保证思政教育的深刻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行选择内容进行学习,这对于思政知识影响力的提升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使部分同学主动去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也仅仅是简单的阅读,由于无法联系实际生活而难以影响到其观念和行为。而本文中所重点讨论的全媒体则不然,全媒体背景下的视频信息更好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碎片化特征。事实上,如果我们的思政教育继续坚持传统的大篇幅理论灌输,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借助现代化的方式、方法来推动思政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值得我们给以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2)全媒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判断力
当前市场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之后,全媒体已经在客观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交互性信息、多元化信息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各种复杂的意识形态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不利于他们自我约束力的提升。而虚拟世界中多种思想的碰撞,虽然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但是也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却是不可避免的,严重影响着学生们的判断力。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要深入摸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走向,采取更为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深化思政教育活动。
(3)全媒体对教师信息网络应用技术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数字化程度不断加大,新技术和海量数据的大量应用,使得部分教师没有及时适应。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能够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制作课件,但是缺乏较强的信息素养和主动获取新技术的意识,缺乏互联网思维,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相对存在着“跟不上学生节奏”的情况。
二、全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需要不断提升任课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与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积极借助全媒体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搭建和拓宽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内校外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
1.不断提升任课教师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与网络意识形态能力
在全媒体背景下,网络信息是一座富矿,期容量、种类、传输速度都在不断增加,而我们所面对的“00后”学生又是极具有信息敏感性的青年人,他们求新、求异,他们思想前卫,对任何事物都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在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则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和时代的需要。为此,作为思政教师而言,必须要不断提升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跟得上学生的变化。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积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对于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第二,打造网络平台,将优秀课件、优秀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由教师随时调用;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意识形态,在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主流价值观。
2.积极借助全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学谷草中,教师应该以全媒体为载体,积极借助全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为高校思政教育主阵地的建设提供平台,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全面、深入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借助全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第一,在校园中,积极发挥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并且将以互联网、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引入课堂之中,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学习强国等网站、微信公众号,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加主动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以学习。
第三,利用微信群、微博、QQ群等加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举例,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接地气,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敞开心扉。
3.不断搭建和拓宽网络教学平台
高校思政课在当前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要从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灵活运用包括慕课联盟、学习通等线上平台,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借助网络构建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所在。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还要从实际教学需求角度出发,探索微博、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思政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辅助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线思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借助国内外的时政新闻来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有必要借助网络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和学生之间深入、有效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其思想动态,积极对其生活态度、情感导向加以引导。除此之外,网络平台的搭建,也为高校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平台支持,成为高校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前沿阵地。
4.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内校外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全媒体视域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形式,而且也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搭建,为传统课程教学中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全媒体建设工作应充分融合课程建设,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创建、分享各种课程教学。同时,还要教师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情景微型教学、现场体验教学等等,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实践。网络实践课程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建立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更为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借助网络为学生提供指导,这不仅提升了教育的实践性,而且也为全媒体视域下的思政课程教育体系的搭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
本文中所重点讨论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媒体加以认知、利用、判断的能力和态度。当前信息时代下,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各种媒体所包围,每天都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无论是思想、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必然受到其影响。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认识媒体的作用并善加利用,成为当代大学生所不能回避的问题。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引入传媒素养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海量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且对于他们建立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所以,传媒素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将传媒素养培养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加强大学生媒体道德、媒体法制观念,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丰富自己、强大自己。
6.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事业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愿望的体现,更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受教育需求。也就是说,要在充分凸显教师主导性的同时,兼顾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受教育需求的满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支持,这对于在高校思政课中更好地体现学生主体性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目前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因教师放弃了主导地位而出现的娱乐化问题。实际上,大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都尚不成熟,并且处于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必须得到应有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以,我们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决不能他们想听什么就讲什么、他们想要什么就做什么。只有保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有机的融合起来,并保持高度的统一,才能够确保思政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前进下去。我们的一线思政教师在全媒体时代,要以学生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思想问题,用辩证统一的形式化、抽象化、形象化、思辨化的话语体系,帮助大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在思政课堂上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精神养料。
结语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作为高校教育者来说,应该认识到全媒体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辅助性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与网络意识形态能力,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媒体环境,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率,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