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野下关于在高校音乐史教学中深化党史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2022-03-22孙嘉昕

大众文艺 2022年5期

孙嘉昕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加强和改进艺术学院新文科建设,培育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必须更加重视史学类课程创新性与融通性的建设与开发,更好地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互促。

一、在音乐史教学中深化党史学习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音乐史教学中,必须深刻领悟、认真践行这一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不断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在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壮大中国文艺新力量、培养中国文艺新人才作为根本工作方向和重要价值取向。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政治需要。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党中央决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音乐专业学习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寓教于史、寓教于乐,有助于结合实际完成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

二是贯彻课程思政要求的现实需要。音乐是社会意识的重要领域。建党以来,在革命浪潮的洗礼中诞生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感召性,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运用好百年党史中的音乐富矿,对提高学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方针的导向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必须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开展这个课程,就是要通过体验式、沉浸式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担当和能力。

四是总结音乐发展规律的历史需要。在当前的音乐史教育中,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占比较大,近现代音乐特别当代音乐史研究探索较少。如何进一步总结发现近百年来的中国音乐发展规律、音乐创作规律、音乐传播规律、音乐教学规律等,对高等教育艺术学院来说,是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五是提高音乐教育质效的工作需要。在为建党100周年文化献礼的活动浪潮中,各级始终对教学改革非常重视。作为高校教师,笔者积极响应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工作安排,以“音乐中的百年党史”为专题进行了教学方式改革的初步探究探索,先后举办了讲座、音乐会、读书分享会、作品展演等活动,受到师生的认可。笔者深深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结合学校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化探索。从实践成果看,将在音乐史中深化党史学习,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在音乐史教学中深化党史学习的路径思考和具体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教育战线自觉贯彻党中央的正确教育路线和方针,在探索党史学习与艺术课程深度融合上进行了大力探索实践,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成为我们学习借鉴的重要参考。同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艺术界、音乐界紧跟党的思想步伐,紧贴时代潮流,紧随重大任务,创造出许多具有伟大号召力、强大影响力、巨大传播力、重大凝聚力的优秀作品,成为宣扬革命理论、汇聚人民力量、激发斗争精神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在音乐史教学中,深化党史学习必须扭住着力重点、坚持基本原则、找准基本路径。

(一)深化党史学习的着力重点

一是着力增进对党的领导的认识理解。在音乐史教学中,要把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红线贯通起来,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在形式上以民间曲调“霸王鞭”旋律为基础,旋律轻快、直抒胸臆、引人注目;在内容上则唱出了共产党为人民创造出的伟大业绩,层层递进、相互支撑、令人信服,阐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必然性。再比如,党的七大召开之际,创作出的歌曲《东方红》,在形式上以陕北民歌歌调改编而成,旋律高亢、情感质朴;在内容上,使用“比兴”手法,将太阳比喻毛泽东和共产党,驱散黑暗、迎来光明,形成理论认同、历史认同基础上强烈的情感认同、心理认同。

二是着力增进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把音乐史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历史中去看待、思考、研究,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前进的必然性,不断增进历史自信、提振历史主动。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歌曲《一个都不能少》以民族风味浓郁的信天游曲调,开门点题“一个都不能少”,既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为服务人民、植根人民的初心本色,又表达出中国人民跟着共产党一起脱贫奔小康的坚定决心。

三是着力增进对音乐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通过贯通古今、对比中外,尤其要把百年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与音乐发展史联系起来,通过深刻学习理解百年党史四个阶段中音乐发展的时代主题、潮流动向、聚焦重点和重大成果,不断深化对音乐发展规律、创作规律、传播规律的理解领悟。

四是着力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认识。文艺作品特别是音乐作品直接反映时代精神。在音乐史教学中,要注重把音乐作品与精神谱系结合起来,深化理解精神谱系的鲜明特征、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实践要求。比如,可以从《长征组歌》中感悟长征精神、从《南泥湾》感悟延安精神,从《游击队之歌》感悟抗战精神,从《志愿军战歌》感悟抗美援朝精神,从《学习雷锋好榜样》感悟雷锋精神,从《祖国不会忘记》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从《春天的故事》感悟改革开放精神,从《强军战歌》感悟强军梦等等。

(二)深化党史学习的基本原则

统一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在施教筹划上,要通过音乐史课程教学这个纽带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联系起来。具体讲,一方面,音乐史施教人员具备扎实的音乐史功底、丰富的党史储备、高超的授课艺术;另一方面,授课方式要紧贴受教育者的思维层次、兴趣特点、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对接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在施教方式上,要通过音乐史课程教学这个桥梁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具体讲,一方面,要从音乐史演进变化中,总结归纳进而启发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另一方面,要从百年党史的伟大实践中反映音乐艺术发展规律、创作规律、传播规律。

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在施教内容上,要通过音乐史课程教学这个渠道把教知识和培养人联系起来。具体讲,一方面,要聚焦音乐史的重点内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作品,把基础知识、基本原则、基本观点讲清讲透;另一方面,要把着眼塑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立场、把正方向。

贯通审美情趣与政治情感。在施教目标上,要通过音乐史课程教学这个载体把赏析作品与改进思想联系起来。具体讲,一方面,要注重通过对高雅作品、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提高学生艺术上审美能力、音乐上的分析能力、文化上判断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主旋律作品、重大主题作品的深入讲解,不断增进学生的“四个自信”。

(三)深化党史学习的主要路径

突出百年党史这条主线。在教学实践中,要始终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突出出来,作为融合渗透的主线主脉,特别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做出的伟大贡献、宝贵经验、精神财富、优良传统等放在首位。要紧紧扭住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充分阐述、解读、弘扬音乐作品、音乐运动、音乐主题中透射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情愫,大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动、历史自觉和爱国情感。例如,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志愿军广大指战员在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作战中,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创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电影《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在被敌人包围的危急关头,对着步话机喊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电影主题歌《英雄赞歌》副歌部分用雄壮的大合唱呈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一问一答,刚毅坚定,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挖掘音乐历史这座富矿。中国音乐史特别是近现代音乐史,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息息相通。在浩若烟海的音乐中,要充分挖掘音乐史背后的历史主线、历史脉络、历史资源,找准主流、抓住重点,充分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文化运动、音乐运动,充分掌握领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方针、艺术政策,充分宣扬讲解红色民歌、战斗歌曲等。

用好指定材料这类资源。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明确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等为指定学习材料。这些指定材料是经过严密审定的重要材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准确性。在教学实践中,要时时处处与权威论述、提法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政治性错误和低级错误。

激发学习报国这种志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艺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使命重大。进入新时代的当代中国,具有无比壮丽的红色江山,具有无比远大的锦绣前程,具有无比伟大的劳动人民。艺术类院校音乐学生,具有发挥能力的空阔空间,具有创新创造的时代条件。在音乐史教学中,用好用足各类条件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以致用、文艺报国的正确志向,反映人民呼声、助推时代进步、服务国家发展。

三、在音乐史教学中深化党史学习的长效机制构想

当前,党史学习教育集中学习阶段告一段落,但党史学习是一个长期事业、长期过程,必须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学习动力、学习落实。在音乐史教学中,深化党史学习也要注重构建长效常态机制,融入日常、保持经常。主要考虑从四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构建师资队伍固强机制。教师是教学质量最关键因素,必须把提升专职教师队伍能力组织放在首位。

一是建设音乐史课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通过专题研讨、送学培训、在职学习、课题牵引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掌握层次。另一方面,要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素养,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和文艺思想,切实把正人才培养和教育授课的正确方向。

二是构建多维多层教师体系。层次丰富的教师体系,有助于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效。音乐史包括世界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可进一步优化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体系,充分发挥老专家经验丰富、中年教师功底扎实、青年教师思维灵活的优势,切实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合力。

三是推动学科交融、课程互融。音乐史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关系紧密,这方面具有很多的潜在交互点。比如,中国古代音乐史与中国政治思想史,新中国音乐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音乐史学与文学史、考古学、服饰学、军事学等。可以通过创新课程设置、建立协同组织、推进交叉融合等手段,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配合中提升授课层次、水平和效果。

(二)构建教学手段创新机制。教学手段是教学实践的具体载体,必须始终把创新手段放在重要位置。

一是增强授课感染力针对性。要搞好课程准备,搞清学生思想动态、关注热点,采取集体备课、协同备课、试讲备课等基本方法,不断完善改进授课提纲、要点、方式,把学习兴趣点与授课知识点链接起来,力争叫好又叫座,堂堂精彩、课课精品。

二是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现代传媒手段特别是自媒体发展迅速,短视频、超级网页、小程序等成为科技时代的潮流,开展音乐教育要这些新技术新科技作为手段创新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积极利用,充分发挥这些技术受众广、传播快、影响大的特点,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认知距离、情感距离、心理距离。

三是发挥音乐课程的现场体验特点。音乐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体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开始音乐史教学要注重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现场可感的特点,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互动频率、研讨次数,让学生在教学交互中深化认识、强化认知、增进认同。

四是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育体系。大学学子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具有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音乐作品、音乐历史、音乐传统,要探索建立大教育观、大音乐观,把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特点、地域特色联系起来,增进音乐史教学的亲和力、亲近度。

(三)构建教材体系衔接机制。音乐史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基本参考,必须适应时代特点不断改进。

一是构建大中小学一体的音乐教材体系。高等院校音乐课程的基础在中等教育、初级教育。应当整体筹划音乐史教材体系建设,实现在构架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层次上递进深入、在展现上契合实际,不断厚实全体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

二是持续修订大学教材,增加党史上音乐的比例。时代在变化、音乐也在发展,音乐史教材也应当及时修订完善。要提升教材内容的时代性,重点增加音乐发展的新动向、音乐研究的新成果;要提升教材形式的丰富性,重点增加教材的科技性、交互性,如二维码拓展试听、电子问卷等。

三是不断改进配套读物。音乐史一门具有很强扩展性的课程,需要精品的配套读物。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如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贴近时代等,在编写和改进配套读物上应当发挥更大作用,各级也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大胆创新和实践探索。

(四)构建教育改革支撑机制。提高音乐史教学质量,必须依托教育改革这个根本机制和重要动力。

一是完善政策机制,支持音乐史教学改革。音乐史既是核心课程,也是老课程,容易形成教学惯性、评价固化和路径依赖。要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完善政策制度,更好鼓励授课教师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二是走以实践成效检验教育效果的路子。音乐史学教育成效,最终要从学习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规律把握的深度、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来判断,避免由于评价指标过于单一、集中制约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是走教创结合的路子。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创造未来。要注重鼓励引导音乐学生把知行统一起来,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思维、价值,紧密联系时代潮流和现实环境,进行思考、探索、研究,创作更多新时代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