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主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2022-03-22王志鹏
王志鹏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高校和青年大学生近距离接触,这表明了习近平同志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高度重视。除此外还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了重要讲话,这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在十九大的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人才,这一理念是对新时代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人才问题最好的答案。之后国务院发布了指示,指示中明确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在“主体性”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精神力。对大学生进行“基础+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对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础+主题”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要以创新教育理念、学生“主体性”和教育思维,在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的确立以及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学都要坚持将大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大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尊重大学生、理解大学生以及帮助大学生。使学生接受“基础+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入社会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在高校能够贯彻落实。
一、“基础+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时代背景
(一)多变的国际形势
经济和文化“全球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科技各个国家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往来日益密切,科技的进步让现代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便捷。经济全球一体化给人带来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价值观不断变得更加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包容性越来越强,同时接触到的多样化文化也越来越多,这些文化不管是优异的还是有弊的都融合在一起,不断地进行碰撞。一些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等掺杂在各种文化表皮下暗流涌动,各种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很深。
(二)中国的实际国情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物质生活满足带来的是文化生活的多元发展。中华民族也在这一时期不仅富起来了,在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上也“站起来”了,这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发展起来的中国就是大学生最坚强的后盾。但在国家日益强大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矛盾不断地叠加在一起,国家的领土完整不断受到他人质疑的挑衅和国家机密也被他人“虎视眈眈”这些都是新时代的威胁。在经济日益富足的情况下一些腐朽思想也悄然而至,拜金主义、理想信念淡化、传统文化被忽略以及道德素质滑坡等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都有不小的冲击,在社会安全和稳定体系中这些不良因素都需要进行清除。
(三)这是新时代大学生要肩负的责任
青年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是紧紧关联的,只有中坚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国家才能更有力量的前进。作为中华儿女、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的努力方向和人生最高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学作为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这一历史责任责无旁贷地要揽在每一个青年身上。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可以使国家的发展也更加有生机,在青年的影响下国家发展必会像春天一般生机盎然,为此青年要坚定信念,以朝气的面庞融入国家发展大任中。在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就在报告中阐述到一代一代的青年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完成“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再只是一个缥缈的理想,总有一天会在青年的手中变为实际存在的客观现象。所以广大青年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在社会的改革中用于向前,做社会的先锋。现在的学生是在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的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又见证了“全球化”的发展,开放的社会和多元的文化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在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维可塑性更强。但现在社会思潮鱼龙混杂,大学生的思维尽管已经较为成熟但还是会受到迷惑,部分青年出现不思进取、沉迷网络、只重视外来文化忽略本国文化、盲目追求物质等情况。这些思想都是不成熟以及不理性的,所以高校需要将学生往正确方向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工与社会稳定紧紧相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指出党的前途命运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构建。不仅如此社会意识形态还与国家安全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有重要关系。青少年是国家人才的重要储备资源,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荣光属于青年的同时青年也要主动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建设者之一与见证者,要充满担当和理想,这样民族才会有前途和希望。
二、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进行“基础+主题”教育价值
(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涵
在大学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育人,高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社会生存技能还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不是最显眼的,但却是最不能忽略和最基础的,必须要落实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高效的达到教育目标对大学生进行“基础+主题”教育不仅可以对思想素质进行内化,还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放在“成才”“成功”以及“成长”上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目标。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在素质教育发展下,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二)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就必须选择“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
目前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时代的作用下在不断更新拓展,这对教育改革的推进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社会形态也给文化、民主等多方面带来了挑战。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生活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落实大学生受教育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也能得到丰富的体现。
三、“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蕴含了多元因素的系统。“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中国社会的时代精神以及实情还要继承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这是新金平总书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阐述。近年来,“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青年讨论的热点与核心词,并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中学阶段教育教学的重点,二者所持有的内涵十分广泛与深远,比如“法治思维”“政治格局”“全球意识”“道德理念”“思想品质”等等,这些内涵都是新时代人群必备的素质与素养,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结合这两个理念思考现阶段的思政教育。
(一)要进行“基础+中国梦”的主题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内涵展开了深层地剖析,并针对此展开了多次重要讲话。青年要使自己的奋斗目标紧扣“实现中国梦”这一主题,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终身学习。因为要想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党的经验、政策、方针不断深化、总结中形成的,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更反映了青年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要将“实现中国梦”这一主题作为人生信念,若青年没有理想信念就会让精神像贫瘠的土地那样匮乏,所以青年学生一定要坚定并坚守“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就如同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一般,在这条道路上发光发彩,寻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释放自己的青春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二)对学生进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最深层和最持久的力量不仅仅是经济,更重要的是信念和凝聚力。共产党将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使命浓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词,这个词汇中包含了一个时代下国家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对社会构建规则的追求、人们对未来憧憬的向往。青年的价值取向其实就会引导国家未来的价值取向,因为青年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成立但还有很大的塑造空间,教师要利用大学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完善。如果将“思想政治的形成”比喻成系扣子的话,第一颗系错了,那么剩下的纽扣都会扣错这样穿上的衣服是不符合标准的甚至是“扭曲的”。所以大学生的人生就像这枚“纽扣”从第一颗开始就要遵循规律扣好,这样后面的道路才是顺畅又平整的。
纵观国家未来发展及大学生个人成长等两个层面,都表明教师需要逐层引导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迁移运用于具体的实际行动中,形成个人品格及修养。因此,高校就可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慎思”“笃行”“勤学”“明辨”“知世”“修德”等,这些要求不仅是党中央希望青年能做到,也是社会全国人民都希望青年能做到。这六点期望也为端正大学生的思想做出了准确指导。
(三)对学生进行“基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
引经据典是传统文化的表现、文化自信是中国智慧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述了“传统文化”对国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新时代各种文化都涌入国内,思想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性使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不移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永远地徜徉在时代的长河中,稳固传统文化的“魂”与“根”,以此来涵养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如果没了文化,整个国家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没有历史、没有底蕴、没有根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育德哲理以及思想精华,高校教师应该将这两部分内容与大学生“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融合。大学生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观以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指示下,去除不好的文化,提炼文化精华,坚持创新,这样才能让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俱进,契合时代标准,有创造性地发展。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追求守道德、讲道德,让全国十几亿人民都遵守中华传统美德,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了达到这一伟大目标大学生要在政治教育引导下,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因素,从优良“营养”中形成良好的个人私德以及社会公德,在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同时还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四)要做好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思想教育
“依法治国”,这不仅是党中央治理国家的依据和保障同时也是大学生“基础+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十八大以后,党中央领导将“依法治国”的重视程度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在高等学校教师要将法制宣传教育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全体人民尤其是大学生要遵守法律,遇到问题时要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当青年进入社会后,再将这种良好的思想渗透到社会意识形态中。
为此教师在教育青年时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观”的作用,使青年对我国的法律充满敬畏的心理,以法律为信仰,建设法治思维,树德守礼。在以“依法治国”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大学生“知法”“学法”以及“懂法”“用法”,优化并提升法治思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奠定基础。
(五)对学生进行“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同志多次在国外演讲中讲到了青年与国际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及青年对国际交往的意义。随着社会的逐渐开放,我国许多大学生选择在国外进行深造同时也有很多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大学生来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新一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所以各个国家的青年应该形成一种“共鉴文化、共赏文化、交流分享”的观点共识,以一种和谐、包容、平等的观点去审视整个世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样可以使全世界不同的文化之间和谐共生、相互交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应该把全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为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让青年能够以更加自信的风貌见证新时代,给新时代构建更加伟大的未来蓝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导下,青年要肩负时代的使命,努力开创新时代风雨无阻、坚定不移的进行新时代建设。为了达成这一伟大目标,青年应该将理论基础逐渐进行实践,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基础+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中华优秀文化基础上,根据目前变化多端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环境创新发展的教育形式。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学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定了科学的前进方向,要在党中央的具体要求下增强对学生的文化自信,使青年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基础+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都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展开的,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内在统一。党中央领导对青年在新时代的共同责任、历史地位以及时代特征的论述中,蕴含了青年“成长”“成才”以及“成功”的整体方法论,这是引导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作用、实现全面发展以及不辱时代使命的保障和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基础的、科学的理论,是贯穿于思政教育始终的。这样才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崭新的社会背景中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重要论述并对重大问题进行了诠释。在实现这一教育工作时,中国共产党青年理论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进度同时这一教育理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传承。进行“基础+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利于从战略角度和全局角度完善大学生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格局,大学生在国家的支持中、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远大理想,争取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负担起民族复兴、国家兴旺的重任。由此观之,青年身上有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大学生作为青年代表,更应该深化思想政治学习,引领中国梦,创造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