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云门舞集现代舞剧服装造型中的东方风格
2022-03-22王希
王 希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一、现代舞概述
19世纪末,过于程式化的动作和陋习使人们开始对芭蕾舞产生厌倦。先锋舞蹈家们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肢体动作配合与时俱进的现代服装,自由地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要融入大众,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上流社会的“玩物”。
现代舞对于服装上的要求并没有其他舞种和舞台剧那么具体和明确。现代舞服装多源于生活,不受年代、身份地位、季节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现代舞的先驱邓肯主张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化中获取灵感,她抛弃了古典芭蕾的紧身衣和脚鞋,改穿宽松裙袍,赤足登台,以古希腊为蓝本的图尼克衫一直是邓肯舞蹈独特的标志之一。现代舞这种推崇自然,解放人性,寻求人的本心的精神与老子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所以在现代舞的发展历程中太极、拳法动作等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现代舞大师所借鉴采纳,推动了现代舞的发展。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内地对现代舞这种西方产物趋之若鹜,但在香港和台湾却蓬勃发展。云门舞集作为台湾乃至整个中国第一个职业现代舞团,无疑成为这个时期独领风骚的生力军。而林怀民多次参与云门舞作的服装设计,秉承崇尚自然、回归本心的原则将东方文化提炼、精简再通过舞台呈现给观众。
二、云门舞集及其服装风格
1.云门的发展历程对其服装风格的影响
据载,“云门”是中国最古老的舞蹈,始于五千年前,关于“云门”的舞容舞步早已失传,只留下这个美丽的名字。1973年林怀民以“云门”作为舞团的名称,创办云门舞集。
1974年,云门舞集推出第一部作品《寒食》,出乎所有人意料,首演大获成功,林怀民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得到了大众的关注和肯定。随后林怀民相继创作了《白蛇传》《红楼梦》等作品,以现代舞蹈艺术的呈现方式,表达出其强烈的个人意识以及看待东方传统文化的独到观点。
1988年,云门发展遭遇低谷,林怀民关停舞团,开始文化沉淀之旅。1991年,经历了涅槃重生的云门重新回归舞台,复出后的云门相比较之前有了明显的不同。在这之前,由于舞团资金的限制,云门也只是短线的发展规划,对长远无暇顾及。经历“低谷”后的林怀民反而像积累了“财富”一般,希望云门能够长长久久地发展下去。在云门停办的三年时间里,林怀民游历各国,在行走中找寻自我的同时,也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涵养,积蓄创作的灵感。从印度回来后,林怀民创作了《流浪者之歌》,这是一出关于当下、关于追寻内心的舞蹈作品。舞蹈编排的整体节奏相较云门之前的作品都显得异常的缓慢。林怀民希望,在越来越混乱纷杂的时局中,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生活里,人们可以去找寻那样的一个平静。
云门舞集这三年的空缺成为其发展的分水岭,从前期的《寒食》《白蛇传》到复出后的《水月》《行草》,这其中变化在服装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云门早期作品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叙事色彩,舞台服装造型也较为写实,服装式样多是在传统戏服的基础上做减法,更多的是体现人物角色,为人物而服务。而舞蹈恰恰是拙于叙事的,所以在云门暂停活动的三年中,林怀民周游各国,为洗去文字的牵挂而做了不懈努力。云门复出之后的作品在编舞上日渐成熟,舞者不必再为特定角色服务,舞蹈动作繁复了,内涵也深厚了。但在舞台服装方面越发的简练、写意,使得舞台服装和舞台背景相得益彰,共同为舞台服务。
2.云门舞集服装造型中的东方文化
《水月》是云门的代表作之一。1995年后,云门的舞者开始接受太极专家熊卫所发展出来的“太极引导”训练,身体由西方技术的紧张逐渐放松,动作也日趋缓慢,动静之间,充满了呼吸的感觉。《水月》这出作品从动作、服装到舞台设计,都将“镜花水月皆成空”句子中隐喻的“虚与实”的关系充分表达出来。
服装方面,首先尽可能地弱化了舞者性别。全体舞者穿着白色宽松长裤,女舞者上半身着肉色吊带紧身衣掩体,远远从台下看过去,难辨雄雌;其次,舞台上方所悬挂的镜子,以及从后台地面流出而泛满舞台的水,更将舞者在水面上的倒影,再度反射到镜子上,产生三层虚虚实实的影像。如此丰富的舞台效果,就需要服装作出让步,尽可能地统一、简练。所以皎月白色的薄纱阔腿裤就成为最好的选择,宽大的裤腿给舞者带来自由的活动空间,宽松舒适的阔腿裤有着平静自如、张弛有力的态度,让人浮躁的心境慢慢沉淀安静。面料轻薄垂顺,自然流畅的线条大气简练,门襟处叠量的设计使得平凡的阔腿裤变得内敛又雅致。宽大的裤管随着舞者的肢体动作时而似满月时而似残月,被水打湿后随着面料甩溅出去的水滴又呈现出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饶富韵味。虽然只是简单的白色长裤,却发挥出从无到有、以简驭繁的巨大能量。这出《水月》开启了林怀民更加抽象凝练的东方舞蹈风格,被誉为是“二十世纪当代舞蹈的里程碑”。
1974年,林怀民到日本、韩国考察,在汉城,随一位“人间文化财”习韩国“僧舞”;到日本,拜访雅乐会,学习《兰陵王入阵曲》,学习的过程中林怀民感悟到《兰陵王入阵曲》的舞不是用肢体去跳,而是用“心”去舞,必须在舞蹈中呈现舞者胸中静定的涵养。渐渐找到东方与西方舞蹈本质中的不同。随后林怀民的编舞开始汲取东方各国舞蹈技巧与中国传统的京剧、太极、拳术等动作相结合,这种结合不在于取形,而是取意。反映在服装上,取意而忘形,求的是“意境”而非“实在”,以最简单的舞台传达最繁复的内容。在依从现代舞服装解放身体、摆脱束缚的原则下表现出东方传统哲学的意境。
三、云门舞集系列舞剧服装造型设计分析
1.对中国传统服装的简化
云门舞集大部分的现代舞作在舞台效果上往往寻求抽象的意境美。早期作品中,在服装造型方面设计师往往采用忽略服装形制的手法,对其服装进行简化,保留一些传统服装造型中相对具体的服装制式,使得服装更加简洁,更方便舞蹈演员去表现肢体动作。
《白蛇传》是云门在1975年首演的中国传统题材舞蹈作品。其中白蛇、青蛇等角色构架基本遵循传统设定。林怀民在编舞上将京剧的甩发、旋子等身段和现代舞的舞蹈动作相融合,演绎了一出全新的《白蛇传》。
剧中白蛇的服装式样基本属于中国传统的小袖短襦加曳地长裙,颜色也选择的大众广为人知的白色。而青蛇的服装更像是传统戏剧中“丫鬟”类角色的装扮,将长裙改为长裤来区分青蛇与白蛇的身份。小青的颜色选用了更加活泼的草绿色,与以往作品里的阴郁青色有所区分。在服装造型上相对于戏曲、电视剧等其他版本,云门舞集的《白蛇传》在服装造型上更加简洁,舍弃了古代女子的大袖,飘带等反复的服装结构,服装整体保持单色,采用腰间配饰来丰富服装,使得人物角色更加鲜明,突出。
《红楼梦》是1983年为庆祝云门成立十周年纪念之作,剧中没有具体人物角色,十二名舞者身穿绘有十二种花卉图案的披风借以象征十二金钗。该剧在服装造型方面做了极大地简化,采用披风的形式,完全摒弃了传统服装制式的约束。披风具有强烈的形式感与可舞性,演员在舞动披风时使观众能感受到眼前一幅幅绚丽的古风视觉盛宴。服装不再是单纯的服装,而是成了舞台的一部分,是渲染舞台气氛有力的手段。
除以简驭繁的女性服装之外,男主宝玉仅身着一条草绿色紧身短裤,在服装的体量上与夸张的大披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宝玉的一枝独秀,起到了塑造宝玉这个角色的作用。在现代舞服装中经常会看到赤足或基本裸身的造型,如云门舞集中的《水月》《行草》等。舞者可以不受外来因素的束缚自由地发挥肢体动作表现舞剧的内容,虽然着装很少,却不失为一种现代舞服装的造型形式。
2.对西方元素的应用
林怀民在采访中曾说过他对中西方的东西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云门在舞台上的创新并非一种艺术上的策略,而是认为合适才会用到创作中来,一切都是为作品服务。因此在云门的舞台服装中常常会出现西方服装元素。为了更方便舞蹈演员的肢体表演经常会使用西方的剪裁方式使得服装更加贴合身体。《九歌》于1993年首演,是以屈原的原作作为想象力呈现出的一场剧场仪式。尽管是借古说今,却没有追寻原楚舞服饰,而是采用了大胆的的、具有新意的服装组合。
开篇《迎神》中女巫的装束与众生的装束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幕中的女巫所穿着的服装是一条西式剪裁的红色长裙,为保证流线型服装采用了单肩非对称的结构,给人一种向上走的可通天灵的神秘感。而众生的服装则是中国传统的素色广袖深衣,为古代传统服装的象征,腰间系绳带,方便将上衣褪下悬挂于腰间。虽然《九歌》的表现形式是东方意境的现代舞,但是西方元素的融入却给人一种不易察觉的和谐,强化了舞台的神秘气氛,这与服装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剧中还出现了穿西装,打领带,手提行李箱的旅人,这种完全西式装扮看似突兀的人物仿佛穿越般出现在古代,体现出戏剧冲突和对比。这在那个年代其他舞台剧中是不可想象的,服装都要遵循特定的时代。为了给舞台视觉上营造一种戏剧性的冲突而不拘泥于一种造型形式,这也是现代舞服装的特点之。
3.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夸张运用
现代舞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想要普罗大众接受并理解,在舞台的视觉效果上必定要融入观众熟悉的元素。除了在编舞上借鉴吸收传统文化元素,林怀民也在舞台效果和服装造型上一直追求传统的元素和符号,可以说在云门舞集的舞作中,传统元素无处不在。采用传统元素而非对传统服装的直接套用,大部分是采用一种抽象的表现手法。这些元素符号都是中国自古以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只是随着云门舞集的成长林怀民把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理解通过更加凝练、抽象的方式展现出来。
《九歌》中的服装设计最突出的就是强烈的色彩对比和传统元素的广泛应用。忽略服装具体造型而突出人物的色彩关系,真正做到“形减而神不减”。开篇《迎神》中服装的红与白将女巫与众生区分开来,在民间常有“红白喜事”的说法,隐喻了一种庆祝或祭奠。舞台效果上在一群白衣众生的衬托下再加上幽静的舞台背景整个突出了女巫这一鲜活的角色,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将迎神祭祀这一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行草㈡》林怀民又一次运用色彩元素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男女舞者身着黑、白两色宽松长裤,女性上身穿肉色紧身吊带。服装颜色极其单纯,黑、白两色从表象上来看直接体现了“行草”这一主题,黑色为墨,白色为留白。而道教中也常用黑白两色寓意“阴阳互补”“日月更替”。把具有传统象征意义的色彩组合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来,使得舞台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云门舞集的《红楼梦》在舞台服装设计上采用了比较极端的设计手法,将传统花卉图案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服装造型方面,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纹样元素,不仅在女舞蹈演员的大披风上绘有牡丹、梅、兰、竹、菊等极具特色的纹样,就连宝玉的紧身短裤上也装饰有云纹图案,以此来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取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
林怀民在云门早期的作品中常常使用水袖,水袖从戏曲中演化而来,是极具传统特点的服装元素。在《行草》中,舞台布景精简到一张张悬挂的宣纸和寥寥数笔的墨痕,舞台上只有黑白两色,服装式样也相当简练,由水袖独舞比喻毛笔在空中挥洒,长长的水袖再配以似是而非的武术动作和书法线条,可谓将中国传统书法元素通过极简抽象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犹如“神来之笔”。在丰富了舞蹈层次的同时,也营造出了“意境”美。所以,云门舞集在舞台上追求的是一种境界,是不受限制,打破人们观念中的常规,这与现代舞本身的特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四、展望云门舞集现代舞剧服装造型的未来与发展
林怀民曾在著作中表示年轻时钟爱厚重的青铜器,而现在则更爱温婉内敛的宋瓷。青铜器富有装饰性,而宋瓷则更符合“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美学境界,这与云门舞集的美学走向不谋而合。随着云门舞集的舞台风格愈发的简练抽象,舞台服装造型在其中就变得越发重要。云门历年来的舞蹈作品清晰地勾勒出了云门舞集的舞台风格和审美取向,通过编舞和舞台风格的转变,服装造型更加凝练,舞台风格更加抽象。林怀民对自然与人本心的回归以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回归的这种主张就表现得越来越淋漓尽致。在云门舞集的舞作中东方风格被重新定义,被外界提起时不再单单停留在“黄袍加身,龙凤呈祥”这样浅显表层上。
云门舞集让中国观众更好地认识理解了现代舞,又让世界深入了解了东方文化。西方媒体对云门舞集作出高度的评价,认为它是“亚洲第一当代舞蹈团”“世界一流舞团”,西方舞评认为“云门找到了一种新的动作语言”。而林怀民认为,云门只是通过塑造新的身体,来找寻一种精神和气质——内敛、沉稳、自信,希望能创造一种崭新的中国舞蹈的定义。云门是在“传统”的肩膀上走出了这一步,所以云门与西方的东西不相同,与中国传统的东西亦不相同。
云门创立初始并没有想到享誉国际,只是单纯地想要为基层的民众来演出,为学校的学生来演出,为更多的不认识现代舞的人来演出。虽然云门现在已经走上了国际顶尖舞台,但是对于林怀民来说,那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让更多的观众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现代舞的一种手段。为普罗大众服务,才是云门未来一直要坚持的一个重要精神。
结语
云门舞集成立以来专注于把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舞相融合。从世界各地获得的反响来看,可以说他们的尝试是成功的。云门竭尽全力使西方社会改变对中国舞蹈艺术的看法,也使越来越多的国人主动走近剧场去了解和欣赏现代舞。随着越来越多中国舞者的奋斗与尝试,东方传统文化在现代舞的舞台上得到了再次的延续与发展。
本文从云门舞集各个时期的代表作着手,浅析这些成功案例中服装造型设计的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东方传统文化。探讨服装设计者是怎样将舞台服装与现代舞的肢体语言融为一体,营造出令人瞩目的舞台效果。
云门舞集通过编舞、舞台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向观众展现出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底蕴,开辟了一种全新的东方风格的现代舞形式,也树立了一种新的现代舞剧服装造型风格。可以说现代舞的“回归自然、率性而为”并非在服装造型等方面不作为,作为舞台表演的一部分,服装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恰恰在现代舞这种更为抽象的舞台表演形式中服装的存在可以更好地辅助舞者表现舞蹈内容,东方文化风格的服装造型也会为舞台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