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语表达能力在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2022-03-22袁璇
袁璇
【摘要】在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制造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语言;要善于运用有效的句式,帮助学生实现口语表达;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口语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口语表达欲望;口语表达能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本应该是活泼、多言的。可是,最近常听见身边的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呀,上课越来越不爱发言了,搞得整堂课好像都是我一个人在讲。”的确,被动的课堂学习往往会导致令人尴尬的局面。看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限,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就更有限了。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培养学生爱交流,善表达,直至爱学语文呢?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低年段语文课本中其实是隐藏着许多和口语表达相关的训练点的。善于规划训练点,并与课文内容有机整合,对于激发低年段小學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给学生打开“语言的大门”
“语言的大门”就是话题。当一群人聚在一起而没有话题,就会陷于沉默的尴尬,这种情况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样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制造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中要求“我会认”二类字“静”。在学生早已学会利用“青+争=静”的部件相加法识字的基础上,笔者提问:课文中用“静”字组了个什么词?(安安静静)“安安静静地睡觉了”是什么意思?(指的是睡觉时不发出一点儿声音)为什么睡觉要安安静静的?(因为只有安安静静的,才不会吵着别人)除了睡觉以外,你认为我们的生活中,在做哪些事情时也要保持安静呀?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图书馆里,有的说是医院的病房里,有的说是电影院里,还有的说在教室里……笔者紧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这么认为呢?没想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回答这么精彩:因为在图书馆里,大家都在埋头看书,你要安静,不能去打扰别人;病房里的病人需要好好休息,所以要保持安静;电影院里,每个人都在安静地看电影,如果旁边有人吵着,大家都会觉得很烦……通过以上的发言,不难看出其实他们是关心社会生活的。这些发言的内容,有的来自于平日里家长的教导,也有的来自于学生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所以,当教师找对了话题,学生们的童声童语就会犹如天籁般响起。
二、联系现实,扩展话题
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语言。例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一课中要求“我会认”二类字“根”。在教学时,学生首先借助相关的课件理解到一根柱子的“根”在此处是作为一个量词,用于长条的东西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一根”还能指哪些东西呢?通过集体讨论,学生们发现“一根”在生活中用得很广泛,比如:一根小草、一根头发、一根绳子、一根电线、一根手指、一根筷子……当有个学生说出“一根蛇”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大家发现蛇这种动物虽然从形体上看是又细又长的,但我们平时只会说“一条蛇”,因为蛇是活物,能自行游走。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广泛地说、大胆地说、正确地说,从而使学生渐渐明确了“一根”在生活中的具体用法,也使得“一根——”真正成为了学生能自主应用的生活语言。
又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雪孩子》一课中要求“我会认”二类字“渐”。文中“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联系上文,学生初步感知“渐渐”一词表达的是一种在变化中的动态趋势,它与“乌龟慢慢地往前爬”中的“慢慢”所表达的“平稳”态势是有所区别的。怎样巩固学生对于“渐渐”一词的认知,进而能准确掌握“渐渐”一词的用法呢?通过思考,笔者发现在此处如果加入反义词的概念,能更顺利地引导学生练习说句子。笔者先引导学生将课文中出现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中的“暖和”改为它的反义词,再将此句改为“屋子里渐渐冰冷了”。接着,笔者又出示以下句子:“天色渐渐暗了。”“夏天到了,蚊子渐渐多了。”“我渐渐长胖了。”让学生快速地反说句子。由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改起句子来,没有什么难度,也逐渐通过这一系列的反说句子,深入体会到了“渐渐”一词所表达的一种在变化中的动态趋势。这样的句式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相关的事例,大胆地练习说话,也令到“——渐渐——”句式的运用日臻成熟。
三、巧用句式,灵活表达
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句式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实现口语表达。比如,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时,笔者把老牛说的话和野鸭说的话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学生通过品读发现:老牛和野鸭说的话,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泥塘的优点,第二层意思是说泥塘的缺点。这两层意思,分别用“不过”“就是”连接了起来。接着我把这两个句式互换,让学生对比并读一读。
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周围的草太少了。”
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片草地嘛,在里面散散步、捉捉虫倒挺不错。不过,要是塘里有些水就更好了。”
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这两种句式表达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读第十自然段。首先让学生找出青蛙的吆喝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和小狐狸,共5种小动物。其中,4种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概括,没有一一呈现,小狐狸说的话,课文用“……”省略了。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文中泡泡的提示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模仿前面老牛和野鸭的句式,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通过运用有效的句式,角色扮演的学生很快就将心里想的话顺利、流畅地说了出来。
四、时间充裕,畅所欲言
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口语交流。课堂上的举手发言毕竟属于学生的个体行为。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发言不可能做到人人参与。所以,适时的学生交流应该是个很好的补充。“一分钟交流”现在已成为学生喜欢并极为适应的教学环节。通过从旁观察,笔者发现就算是平常个性内向、从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也并不排斥和同学聊一聊有趣的话题。再看看那些平时就爱说好讲的学生,说到兴奋处,更是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
听听别人的故事,说说自己的生活;依据真实的生活,说出自己的认知;集合众人的认知,增长自己的见识。就在这些看似零零碎碎的、“一分钟交流”的时刻,口语表达的大门已经敞开,学生再轻松愉快地用口语描述他们童真的世界,也使得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美好。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