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海员子女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3-22卢达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对策

卢达成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至关重要。我国海员基数宏大,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海员的青少年子女常难以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和人道关怀。“双减”政策后,社会教育理念发生变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更加密切,部分海员家庭陷入困境。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海员子女的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应措施,对解决此类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首先需要明确何为困境,困境产生的原因,继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双减”政策;海员子女;教育困境;对策

一、“双减”政策的必要性与意义

2021年9月,“双减”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教育部颁布并开始实施。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前后开始逐年放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校外培训机构的兴起,一方面是资本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体现。人民要求学校教育从注重数量培养转变为注重质量培养,是中国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向高新产业转变的必然趋势。随着各阶段教育普及率逐年升高,教育资源增长却十分缓慢,导致每个学生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增大,部分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信奉教培机构的“超前教学”理念,带着学生纷纷涌入校外培训机构开始“抢跑”,接受培训的学生平均知识水平高于在校不参加培训的学生,在校教师得到班级整体水平提高的反馈,盲目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造成恶性循环。教育内卷日益严重,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比例常年呈现不乐观态势,家长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社会陷入到教育焦虑陷阱中。因此,“减负”政策实施刻不容缓,“双减”不仅仅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更是要从思想文化等方面疏导社会焦虑,引导教育回归本质。

二、海员子女的教育困境

(一)海员特殊的工作性质

海员是航行大海船只的工作人员的统称,一般分为高级海员和普通海员,其常年在海上工作(包括近海和远海)。海员工作性质较特殊,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单一是其最鲜明的标志。高强度的、单一的工作不仅使海员身体疲惫不堪,也对其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脾气暴躁、心情郁闷、与人疏远等。我国海员基数大,海员每年需要在海上工作至少6-7个月,且出海期间通讯不便,唯有在船只靠港期间可与亲友短暂联络。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海员与家庭联系甚少,尤其缺乏与子女的交流,这为海员的家庭教育状况埋下隐患。

(二)海员家庭内部的潜在矛盾

由于海员常年离家的工作特点,家中一般只有父亲或母亲陪伴孩子。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旧时农村的儿童玩伴早已被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墙替代,同龄玩伴的消失,父母一方角色扮演的缺席,加之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若缺乏有效且针对性的引导,该类青少年学生可能比同龄人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并由此产生诸多家庭内部矛盾,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的方向。与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类似,海员家庭常常在家庭教育和学生学习上捉襟见肘,家长工作忙没空陪孩子或请人代养,孩子从学校回来无人可以交流所见所闻,加之有的家长只关心成绩高低而缺少对孩子精神上的关怀。因此,孩子極容易对家庭产生疏离感。21世纪,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最核心的利益,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海员家庭亟需其他社会力量帮助分担教育压力。

(三)“双减”政策对海员家庭学生的影响

2021年9月,“双减”政策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并开始实施。“双减”政策旨在为学生与家长减轻部分学业负担,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该阶段的学生大多为儿童,心理发育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童年的经历可能影响一生。童年记忆中父母亲一方角色扮演的缺失可能导致儿童心理发展受阻。长此以往,不仅会破坏家庭内部和谐,更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双减”政策的提出,一方面政府加大力度管控校外培训,这减轻了海员家庭原本的课外辅导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学生可支配时间的增加,这对海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另外,“双减”政策实施后,反映了今后教育改革方向的各个方面,例如,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学校的课后服务,小初一贯的义务教育学制改革愿景,“中考分流”的职业教育改革等。

我国正值教育体系改革关键时期,政策的顺利实施需要社会各界合力。特别对于学生与家长、学校与教师、课外培训机构、社会舆论等直接政策响应者,必须从我国教育环境和教育制度中开创出新的视角,迎接可预见的挑战,制订出一套适合国情、学情的“双减”改革方案。

三、“双减”后海员子女的教育困境的解决方案

教育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不仅牵扯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协调,还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订教育方案。每个政策的实施,短期内必定会出现许多新的,甚至是尖锐的矛盾亟待解决。海员子女的社会属性独特,他们既是一般的学生,又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所以,其对政策的变动更为敏感。学校的改革方向具有普适性,对于学校来说,海员子女学生与其他学生无异。教师的工作灵活多变,因此,教师是帮助海员子女走出教育困境的主力之一。需要预测分析政策对学校和教师的影响,为新出现的挑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为家长和学生提出新的建议。

(一)学校

学校的改革方向具有普适性。对于学校来说,海员的子女与一般学生无异。

1.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

对于学校,“新”改革就是完善“旧”制度。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场所,也是家长与教师联系的渠道之一。“双减”实施后,学校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学校要坚持贯彻“双减”政策纲要,提高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有序开展课后服务,解决学生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难题”。协调管理、整合资源,为学生谋权利,为家长谋便利,为教师谋福利。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此次改革,在校教师工作负担增重,因此,学校应立足的创新点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教师是每个学校最富竞争力的资源,学校制度和系统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群体。学校若想提升竞争力,首先要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学校可通过课堂大练兵、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课例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反思能力,全方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更应保障教师权益,提高教师薪酬待遇,并通过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值班班次、重视并商讨教师所提建议、增加教师加班工资等措施,努力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力求打造一个令教师感到和谐有活力的工作环境。

3.开拓社会实践课程,有效联动周边社区

学生放学后的课余时间大大增加,学校作为社区治理的一部分,应积极投入到完善社区管理的行列中来。“双减”政策实施给予学生大量可支配的时间,学生不再是笼子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娇雀”;学生不再是游离在社会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群体。学校可作为组织者,利用社会资源,聯合周边社区或组织志愿者群体,为学生开展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尝试赋予学生一定权利,让学生获得辅助社区治理的参与感,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弥补在校课堂教学所欠缺的实践经验。学校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既有教学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4.新增生活教师职务为教学教师“减负”

当前教师工作内容分为两部分:面向学校的行政工作,面向家长和学生的教学工作。但如今诸多教师为应对大量与教学无关的杂事而心力交瘁,比如,部分教师需要担任班主任一职,每天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行政工作上(学生的保险、通知、回执等),再整理资料上交学校。教师下班后还要应对家长的私信沟通,导致专注提升教学能力的时间大打折扣。这大大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学校要为一线教师“减负”,重新定义教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尝试新聘生活教师等负责行政工作的新职务,使得教学岗位的教师能全心全意投入进教学活动。

(二)教师

海员子女家庭的具体情况一般由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知悉。教师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引导者和校园生活最亲近的陪伴者,教师的职业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工作是教育环节中最灵活变通的一环,“双减”政策下,教师工作的“新”体现在其教育理念的革新,教师教学目标和要求将会发生一些变化。“双减”取消或缩减了校外培训时间,学生放学后可留校参与课后服务,且规定禁止教师在课后服务期间额外授课,鼓励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将作业完成,不布置额外作业,力求做到“空手”回家。减少课后作业意味着加强课堂学习效率,教师需要合理规划课程,上好每一堂高质量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涵。另外,“双减”政策下的教育工作对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后服务不同于一般的托管服务,课后服务是学校内教学的一个环节,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细致地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业学习情况,特别是海员子女等特殊群体,需要教师的人道关怀。为了减轻海员家庭的课后压力,教师需要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精确指导每位学生的课后作业,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学情需要、班级进度等要素设计个性化的课后服务。

1.按需分配,杜绝“抢跑”

“双减”极大地限制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培训态势,校外“你追我赶”的现象将会大大得到缓解。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由学校内的教师来决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在校上课表现,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反馈来参考并改进先前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严格,提高教学效率,按照教考大纲进行授课,禁止提早教授超纲内容。教师工作还要平衡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差距。

2.改变策略,因材施教

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内容型策略、形式型策略、方法型策略、任务型策略、综合型策略等)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海员家庭大多内部关系紧张,学生若长期生活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学习态度也会受影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各异的学习心态,倾听学生诉求,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等。

3.精心设计,培养自主

教师需要更精心地设计课后作业。“减负”政策最直接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这就要求教师结束课程教学后谨慎安排课后作业,不能同之前一样宽泛布置。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选择作业内容,布置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课后作业,快速准确地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采用弹性的、分层的个性化作业,并从中得到反馈,进一步改善教学。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与时长,作业量的标准尽可能控制在学生能在课后服务时段完成的范围内,以便及时批改订正,充分利用服务时间,尽量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腾出时间来加强学生学科以外的教育,如德育、美育、劳育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4.及时汇报,精简反馈

“减负”不但要减轻学生负担,也要减轻家长负担,现阶段家长的焦虑情绪部分来源于“家校切不断的联系”。如今每个学校都提倡家校一体,这导致家长在外的工作刚结束就要开始盯着家长群“按部就班”,而教师则处于无边界的家校工作内,家长与学校及教师的关系在紧张而无边界的“合作”中日益疏远。因此,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应就事论事,及时反馈学生学业情况,达到家校沟通简单扼要,适时为家长提供具有针对性或时效性的讯息。特别对类似海员子女的家庭,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提出家庭教育的建议,帮助迷茫的家长从家庭教育困境中走出来。

5.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教师可以尝试开设课外实践活动课程。比如,创造性改良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并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通过教授他人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良好风气。

中国教育模式正在迈入新时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间接经验,也要带领学生体会课外实践,从中获得直接经验。教师可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以“走出校园”为形式的实践课,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另外,在校教师应仔细研读教考大纲,反思并改进以往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率;教师同事间应当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做好值班衔接工作,平衡心态,并且平时要做到爱护学生、耐心教导、维护师德。

6.师生交流,循循善诱

(1)教师应强化师生对话环节。教师仅从课堂和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不够的,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自主或系统地了解心理学知识,使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能“对症下药”。教师需要具备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所产生不良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心理状态。

(2)重点关心班级中特殊学生的学业情况。海员子女教育困境的形成在于其家庭成员工作的特殊性、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性等。海员子女是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虽然他们与其他学生并无太大区别,但他们大多缺少父母一方的关爱,导致学业吃力。海员家庭即便参与由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但毕竟教师资源有限,值班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之海员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排解开导,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每一个特点都会对教育产生制约。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特点,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从实际出发,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7.劳逸结合,升华理念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教师群体的负担相应加重,政策一经颁布,校外培训乱象受到打击,学校为家长提供课后服务,即学生放学后继续留在学校若干小时,由学校内教师负责辅导当天作业,达到“今日事今日毕”的目的。学生课余可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才能真正达到减负效果,然而,学校可能会出现师资不足的情况,教师需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压力。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提供在校的课后服务,放学下班后教师还需要备课、汇报反馈等。教师工作时间的延长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因此,教师需要平衡生活和工作,合理规划休息时间,劳逸结合,为了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肃正教学态度,不断精进学习,升华教育理念。

(三)给学生和家长的建议

1.给学生的建议

“双减”政策取消了大量的课外培训课程,这就要求今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每位学生要在课堂上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课后作业和考试的减少,意味着学生对自己学业水平的可视度降低,因此,学生要养成勤奋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学习方式应从被动灌输式学习向主动启发式学习转变。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知识来源不只是书本文字,还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来自于实践经验。因此,应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凸显,其表现为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青春期的学生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以获得自我同一性。海员子女应清楚自身在学校、社会、家庭中角色的不同,主动参与家庭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家庭分担压力等。

2.给家长的建议

由于家庭结构的特殊性,海员子女的成长极其缺乏家长的呵护和关心。海员长时间离家工作,亲子之间的沟通受到阻隔,父母一方的角色处于长期缺失状态,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十分不利。家长应科学分配劳逸时间,尽量留出时间放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上,重视家庭教育。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教育学生,家长与学生相处时更要以一个平等的朋友关系,而非从属关系;耐心聆听学生诉求,经常组织亲子活动,强化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只有家庭幸福美满、和谐有爱,学生的身心发展才能得到保障。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愉悦的心情,家长要相互缓解教育焦虑,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家长应充分信任教师的工作,全力配合教师。家长与教师携手教育学生,有利于缓和家校矛盾。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影响几代人的国家大事。因此,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国家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少数群体,海员子女未来的教育会跟着国家发展的脚步谨慎且有力地前行。“双减”政策任重道远,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同时,“双减”也蕴藏着改革中国教育制度的美好愿景。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全国人民的有序配合,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价值认同。为了下一代人的美好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落实“双减”,相信“双减”之后,中国教育将会开启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徐海.以课后服务助力“双减”[N].安徽日报,2021-09-07.

[2]汪莹.减负的关键是提质[N].嘉兴日报,2021-09-07.

[3]郑天虹,王鹏,吴晓颖等.快乐的運动场,“寂寞”的课桌椅[N].新华每日电讯,2021-09-07.

[4]陈鹏,褚思佳.“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21-09-06.

[5]杨朝清.减轻孩子学业负担离不开价值认同[N].珠海特区报,2021-09-06.

[6]樊未晨,苏菁菁.“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N].中国青年报,2021-09-06.

[7]张胜.“双减”之后家长对分数还执着吗[N].光明日报,2021-09-03.

[8]李浩瑄.“双减”能否减去家庭焦虑?[J].廉政瞭望,2021(16):27-29.

[9]刘蒙.个案工作介入海员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实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20.

[10]崔人达.海员青少年子女家庭疏离问题的个案介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赵双娟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对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