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3-22尉海军王琳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尉海军 王琳

摘 要:人才培养乃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为引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科研、教学和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强化“强国一刻钟”学习活动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形成了一套可示范推广的多位一体的育人长效机制,形成了“科教相融相促”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科教相融相促;“三全育人”;“强国一刻钟”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坚持“三全育人”的要求。[1]“三全育人”的提出为高校教育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当今时代对于人才需求日益强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且还需要有爱国情感、强国意志、奋斗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厚植学生爱国情怀尤为重要,因此亟须探索建立以思想为载体,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培养的育人模式。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必要性

1.“三全育人”的内涵

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就要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培养卓越人才。“三全育人”举措,是高校育人体系构建的有力抓手。“三全育人”将育人过程中的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要素有机结合,统筹、发挥各方面优势。“全员”体现参与育人的人员范围;“全过程”体现育人时间持续性,贯穿于学生成长与成才全过程;“全方位”体现育人维度保障。[2]

2.构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三全育人”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三全育人”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能够强化高校的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及引领作用,统筹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形成育人强大合力;以德育为核心的育人模式,能够促进培养建设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四有好老师”队伍;通过理论灌输和引导有机结合,将思政融入教学方方面面,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以德育教育为核心的“三全育人”模式面临的挑战

1.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面临严峻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三全育人”协同联动机制未建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来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德育教育专职教师承担,其他岗位教师参与较少,各个岗位教师缺乏合作。二是“三全育人”考核评价机制亟待健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考核,仅依靠德育工作者主观判断,评价不科学且片面,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好。

2.以德育为核心的“三全育人”方式方法欠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缺乏创新,主要以理论灌輸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理论讲授的知识内容抽象、空洞,与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联系不够紧密,与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情感、家庭等联系很少,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讲解介绍得不够,难以让学生理解、接受和认同,学生无法真正内化并为己所用;专业文化知识讲授十分僵硬穿插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现专业文化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使德育没有感染力、说服力。

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科教相融相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当前高校德育与专业文化教育存在“两张皮”的难题,基于大学核心工作是立德树人,秉持“德育为先”、“育人”先“育德”教育理念,北京工业大学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了以“强国一刻钟”主题教育活动为思想价值引领,思想教育贯穿于科研、教学、实践教育全过程的“科教相融相促”的可示范可推广的人才培养范式。在探索建设中,研究团队结合目前培养“90后”学生的特点,即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是价值取向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强国一刻钟”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强国一刻钟”主题教育活动,分别在“课堂思政”“梯次团队建设”“国际化育人”“文化和管理”育人方面开展工作,工作成效显著,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让学生不仅要成才,更要成人(见图1)。

1.“强国一刻钟”思想教育活动引领,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梯次团队建设,提升师德师风,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3]先进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是一支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带头人,“80后”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梯次队伍,团队教师们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正确“三观”引导学生、用心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关爱学生、教育引导学生为主线,将德育融入学生培养的各项工作,全面塑造学生的价值体系。

图1  以德育为核心的科教相融相促

“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强国一刻钟”主题教育活动是团队探索的思政教育的新制式,即在每月科研研讨会前15分钟,由团队成员对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剖析讲解,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学生成长和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以“华为事件”“正确认识香港问题”“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疫情下的科研精神”“传承‘五四’精神”“破五唯—让科研回归本质”等主题开展的“强国一刻钟”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影响着团队的所有成员。它让教师深刻体会到科研、教学与思政教育是相融相促的,要围绕国家战略发展、方针政策开展教学、研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差距,增强了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刻苦钻研精神,坚定了要为祖国的强大不懈奋斗的努力目标。

2. “强国一刻钟”思想教育活动推动“课程思政”制度化

坚持“育人本位”教育,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让思政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调味剂”,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做到既传授学科专业知识,也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实现“育人”和“育德”相统一,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引领的有效结合,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设计上充分彰显了课程内容的价值观塑造功能,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3.“强国一刻钟”思想教育活动引领,推进科研育人

在“强国一刻钟”思想教育活动引领下,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讓学生目标明确开展科学研究,不盲目跟从。团队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挖掘实验现象隐藏的科学原理,结合多种分析表征手段检验科学预测的合理性,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提高创新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构建“能力梯度”培养模式,形成以“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梯次衔接“传帮带”模式,密切合作共克难题,实现全员共同进步。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树立“榜样”,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奋进,在学生心中根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奋斗火种,坚定科研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

4.“强国一刻钟”思想教育活动引领,促进实践育人,推动育人国际化

通过学术讲座、科研宣讲以及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参观交流,提升学生的学科观念和科学综合能力,并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课程,让学生多方位了解所学知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机会。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学习,与企业深入交流、合作,让科研有的放矢,激发创新灵感,不盲目跟从。

注重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通过“合作育人”切实解决科研工作困惑,感受学习专家学者身上的奋斗激情与热情。与国外院士团队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共同培养研究生;派遣博士后和博士生赴国外学习、交流。注重“中巴之间友谊源远流长”,已培养三位巴基斯坦博士留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而且也促进国际间合作。此外,多次举办国际/国内研讨会,推动育人国际化进程。

5.“强国一刻钟”思想教育活动引领,实现教学、科研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即“以人为本”。导师既是学生教育者,又是思想引导者、生活管理者。[4]关注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以较丰富的人生积淀与阅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与专业方面引领和指导,以自身人格魅力、学术涵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培育、管理,从学生入学之初,实施思想、文化与安全教育;到学生正式开始学习、科研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系统梳理教授、心理疏导及行为习惯引导;到学生毕业后回访,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意识形态问题,全程助力学生成长与成才,为国家输送有见地、专业知识扎实、技术能力较强的人才。

总之,人才培养是整体育人过程。以“强国一刻钟”为德育引领的“科教相融相促”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新型育人模式的探索,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促进了学生学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的重要途径,实现了高校育人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范式,把“三全育人”落到实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继续不断研究探索育人模式与保障机制,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1-12-24]. 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朱平. 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 思想理论教育,2019(2):96-101.

[3]叶佳. 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研究[J]. 高教学刊,2019(15):46-48

[4]岳慧君, 李发国. 高校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制度支持体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19(33):161-163.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

sdjzdx202203231314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