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看似”的主观否定倾向与逆转衔接功能*
——兼论“看似”与“貌似、像似、好似、疑似”的异同
2022-03-21张谊生
张谊生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上海 200234
提要 “看似”的隐性言者估测功用涉及到视觉化的揣测表述、主观化的情态评价与倾向化的否定预设。逆转的篇章衔接功能包括逆转性的语用倾向、对比性的表达模式、转折性的衔接功能。双向的演化途径体现为从趋势观感揣测到情态否定、篇章衔接到关联转折和对举表达到定型构式。“看似”与“貌似、疑似、好似、像似”的细微差异与独特功用体现为构词的理据侧重、相似的侧重差异与语篇逆转的强弱。总之,“看似”由于人际功能强化导致主观否定修正标记的成型,篇章功能强化导致逆转关联功能的定型。
1 引言
就当前通行的汉语虚词词典来看,几乎都没有收录副词“看似”,(1)曲阜师范大学编写组编《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侯学超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朱景松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7)均未收副词“看似”。常用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虽收录了“看似”一词,但均标注为动词,分别解释为“看上去好像”“从表面上看好像”。从CCL语料的统计来看,动词“看似”的用频现已很低了,(2)根据北大语料库CCL的语料统计,2100条左右的有效语料中,动词“看似”的用例,还不到十二分之一。当前“看似”所表示的主要是主观性估测与倾向性否定的副词评注性功用。随着临界语境中的高频共现与配合,“看似”现在不但已衍生出逆转性的衔接及其配合关联功能,而且还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对比性构式。
本文准备从四个角度展开研究。首先描写与分析“看似”隐性的否定情态表达功用;然后刻画与探讨“看似”逆转的篇章衔接功能;进而探索与揭示“看似”的双向发展途径、趋势及其演化机制;最后通过一组与“看似”相近的副词“貌似、像似、好似、疑似”的多维异同比较,以进一步辨析与揭示“看似”在情态化与衔接化等各方面的个性与特色。
本文例句引自于北大语料库CCL及网络报道与博客,例句全部注明出处。为了便于行文,本文在特定情况下统一用“X”来指代被“看似”修饰的各种词语尤其是谓词语及其小句。
2 隐性的言者估测功用
本节在分析动词“看似”的基础上,分析副词“看似”揣测性的情态化语义特征与主观化语用否定功用。
2.1 视觉化的揣测表述
动词性“看似”的揣测功用主要表示发话人对相关现象的观察感觉,还没有明显的否定隐含义,语义接近于“看上去/看样子/看起来有点像”。例如:
(1)奥林匹亚圣地就坐落在克洛诺斯山下,看似一个偌大的陵园,那些高低不齐的多立克式白色大理石圆柱,在树影婆娑的地中海松下和夹竹桃丛中不断隐现。(1996年6月《人民日报》)
(2)一次偶然的机会,谢铁骊导演从一本挂历中发现了周迅的照片,几经周折找到了这个看似有点神秘的大眼睛姑娘。(《鲁豫有约·红伶》)
(3)令人不解的是,女人一贯对于安全感的强烈要求为什么在她身上体现成了看似清高的信任和容忍。(新华社2004年9月《新闻报道》)
(4)一般游戏设计者都是尽可能地增加显示的信息量,以产生真实感:设计者却是在极力压缩信息量,以隐藏某种巨大的真实,就像那张看似空旷的天空照片。(刘慈欣《三体》)
在这类表述中,动词“看似”主要表达视觉感官的各种主观印象,尽管从上下文表述中也可以体会到一些隐含的否定义,但“客观情况并非如此的含义”还不太明显。例如:
(5)一种纠结于心的反思看似是一场浩劫:到底谁才是李可乐,是书中的小混混,还是这一表人才的我自己?(李承鹏《寻人启事》)
(6)如果这些消息是真的,那么张柏芝则是“艳照门”中涉及的明星中受害最大的一位,也可能因此会毁了他们这段看似美满的婚姻。(《鲁豫有约·红伶》)
(7)该片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一个看似荒诞的悲剧故事,一对新婚夫妇蜜月归来回到落实政策归还的大院后,怪事接连发生,妻子在被怀疑得了恐惧症后终于弄清这一切。(1994年《人民日报》)
(8)侯耀文先生突然离去,无语问苍天,到今天还是震惊大于悲痛,本周不再更新QQ,或许都应该平静一下,想想怎么珍视看似平常的每一天,侯耀文先生走好,德云各位节哀!(郭德纲《相声集》)
总之,发话人用动词“看似”在表达主观揣测的过程中,虽然言外之意已经是对相关的情形不能完全肯定而有所怀疑的,但对“浩劫、美满、荒诞、平常”并没直接加以否定。
2.2 主观化的情态评价
当“看似”的表达功用从观察估测进一步虚化,转向副词性的情态评判后,其主观性评价倾向就逐渐转向明显的不认可,发话人都会通过后面的追述来阐释实际情况。例如:
(9)30余平方米的小店,陈列着各种风格的油画,在主人看似不经心安排下,错落有致,显得空旷而大气。(新华社2001年10月《新闻报道》)
(10)这些往日看似木讷的小伙子、大姑娘,透过话筒,不敢相信自己的声音原来这么美妙动人。(1993年10月《人民日报》)
(11)杨母最后一句看似无意的提议,令汪森陷入紧张和不安之中。(刘慈欣《三体》)
(12)过去老师眼里一些尖子生,相继进入大学深造,最后竟都成了社会闲散人员;而看似不怎样的学生,有的顶替了父母,接了班,有的参了军,后来却成为单位的骨干。(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虽然后面具体阐释所涉及的对象可能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行为人也可以是相关者,但是都对“看似X”之X 所表述的性状、情况作了一定程度的纠正、补充与说明。再比如:
(13)年轻玩家没有能力和耐心透过它那看似平常的表层,发现其震撼人心的内幕。(刘慈欣《三体》)
(14)近几年活跃在文学界、哲学界的周国平,用他独具的细腻的散文笔调,在《只有一个人生》一书中,把许多看似深奥的哲学命题,轻松、明白地向读者娓娓道来。(1993年6月《人民日报》)
(15)舞台上的周立波巧妙地重新解构众生万象,把上海人看似淡忘的“腔调”从心里撩拨出来,让观众在解渴的回忆中收获满足和欢乐。(《鲁豫有约·开心果》)
(16)这些看似零碎的东西,从字里行间清晰地映现出那一幕幕震动世界的画面。(俱孟军《苏联解体之时的采访》)
总之,由于发话人用副词“看似”评注的现象基本上都已不是事实真相了,所以,其否定的隐含义会逐渐强化,即使脱离相应语境,隐性否定的语用倾向也仍然会存在。
2.3 倾向化的否定预设
随着表示否定性隐含义的“看似”在相应语境中的一再高频类推使用,“看似”的表达功用就逐渐成了对后面“X”进行预设否定的主观修正标记了。例如:
(17)一项项保持多年、看似难以动摇的女子中长跑世界纪录,竟轻而易举地在七运会田径赛场上被辽宁队小将连连刷新。(1993年9月《人民日报》)
(18)那种隐瞒毒品危害阴暗面的做法,看似对孩子们情深意重,很可能害了孩子。(1994年《报刊精选(10)》)
(19)下面,我们首先给出一批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读者不妨思考一下,看这些问题如何回答,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或本书的教学辅导书中给出参考答案。(《白银资本》)
(20)他那个连队过境质终日在大山里行军,到达一个指定阵地后又立即接到命令开往另一个集结点,行军时他们饱受越南人的冷枪袭击,进入一个山谷四面看似无人的苍郁大山中,会飞出一串串高射机枪子弹。(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显然,以上“看似X”小句后面的表述,都非常明确清晰否定了“X”基本的意义。再比如:
(21)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的事情仿佛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看似散漫的进程但一步一步又是那样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一步一步地把我们引到了床上去。(张贤亮《绿化树》)
(22)这边游泳池旁,竞是汤浚生陪着董础础,两个看似谈得投机,础础不时仰首大笑,她这个动作有种莫名的吸引力,或许直接点说,有种骚态,教人难忘。(梁凤仪《豪门惊梦》)
(23)那看似平静的水湾,幽深无底,……,把你一起拖下去,一起会见阎王!(高行健《灵山》)
(24)在一个看似并无心理深度的角色,作者避开了耸动诱人的大论述、也避开了喋喋不休的雄辩语体,这是台湾小说失去多年的神悟体验。(张大春《四喜忧国》)
总之,尽管隐性否定还不是“看似”的基本功用,但由于“只是看到表象而不一定确实”的特定隐含语义特征,副词“看似”的评注功能从情态揣测逐渐转向了特定的主观性否定。
3 逆转的篇章衔接功能
这一节主要描写副词“看似”的逆转性衔接功能与转折性关联功能的性质与特征。
3.1 逆转性的语用倾向
“看似”在特定的语境中,会随着篇章功能的强化开始转向表转折;一开始是由于发话人的不同认识,就会导致了后句出现一些具有逆转倾向的进一步明确表述。例如:
(25)这个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被“罗牛山”解开了。(1996年1月《人民日报》)
(26)我猜想当时的录音技术应该不是很好,所以杂音不少,可是每当我伴着琴声闭目沉思之际,那看似平实的旋律,汩汨然流入我的心田。(《读者》合订本)
(27)让我振奋的不是朱熹死后被朝廷所承认,而是他和他的学生面对磨难竟然能把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看似普通的称呼背后所蕴藏的职责和使命,表现得如此透彻,如此漂亮。(余秋雨《千年庭院》)
(28)农民兄弟多花了几个钱,农村市场的家用电器需求量连同销售量近来都增加了一些,这看似寻常的变化,实不寻常。(1994年《报刊精选(10)》)
而且,随着后项逆转说明的高频出现,发话人会经常采用“其实、实乃、实际上、事实上”等词语,来强化对具体事实的进一步逆转说明。例如:
(29)他不仅主张中西学问相通,新旧文明相益,而且在倡导西学、引进西技方面躬亲实践、殚精竭虑。看来把士大夫一概骂倒看似振聋发聩,其实也多偏颇。(当代CWACAHB0018)
(30)照片上的肉红白分明,看似不错,实乃下品,由此可见,李杰先生的摄影技艺何等高超。(陆步轩《屠夫看世界》)
(31)这种分配方式看似公平,实际上却仍难排除剥削的因素,因为一些劳动技能低下的人可能“搭便车”了,他们凭借自己劳动付出的机会多占了别人劳动成果。(当代CWACCIJ0174)
(32)中方学者以人权为例,说明在对人权概念有不同理解的文化体系中,某些看似纯文化的现象,事实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2000年《人民日报》)
显然,在上述各句中“看似”的逆转功能,还须要相应语境中与“其实、实乃”等评注性副词以及“实际上、事实上”等副词性话语标记配合、共现、对举而形成的语用衔接功能。不过,随着临界语篇中的高频类推,“看似”的这类逆转衔接的语用倾向正在逐步定型化了。
3.2 对比性的表达模式
另外,“看似”逆转表达形成之初,同时还形成了一类对比表达模式,那就是在“看似X”小句后面,后面再列出“其实/实际(上)X”等与之完全相反的实际情况。例如:
(33)商人看似灵活,其实比较愚笨,他们的交易方式就是物换钱,钱换物。这就像是单行道,而我是立交桥。(六六《蜗居》)
(34)倒是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这部长篇打破了她自身的写作模式,其叙述方式的变化所形成的“纪实”与“虚构”的两大新板块结构,看似很新,其实这种结构方式早已是西方新闻主义和新小说派中“评论小说”的过去时态了。(1994年《报刊精选》)
(35)十分羞愧,自知那一跌主观上是故意,看似不留神一滑,实际是想跑又觉得丢人干脆坐地上。(王朔《看上去很美》)
(36)世上事就是这么错综复杂变化万千,看似绝对的事,实际上不那么绝对。(王朔《枉然不供》)
在此基础上,逆转性关联副词“却”和连词“可”也逐渐开始在后分句中出现了。例如:
(37)《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看似浪漫的爱情诗歌,却在背后表达了一位王妃的远大胸襟和高尚的德行。(《梁冬对话曲黎美》)
(38)两个人就这么漫无边际地谈着,那话看似很家常、很随意,可句句都是事先考虑再三才说出来的。(李佩甫《羊的门》)
(39)极图看似简单,其内涵却博大精深,是对宇宙、物质、生命和精神世界本质的高度概括。(当代CWACALJ0044)
(40)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至今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不同专业的人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特点着眼,为生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当代CWACSCT0414)
总之,随着具有配合用法的逆转性副词和连词“却、可”等在后分句中的经常出现,“看似”的篇章逆转衔接功能就已逐渐趋向定型了。
3.3 转折性的衔接功能
按照韩礼德(2010[1994])的观点,篇章衔接(cohesion)逆转功能的表达,需要依靠特定语言环境的类推。但是,随着临界语境高频类推的不断发展,衔接逆转就会逐渐转向了无需语境类推的关联(relevance)转折,而且,后分句中会出现转折性的关联副词和转折连词。例如:
(41)倘若咱们坐视朝廷把朋友们各个击破,躲在商洛山中不敢动作,看似平安,反而是下下策,危险极大。(姚雪垠《李自成》)
(42)这一切看似平淡,但在天津菜价便宜的背后,是天津人近10年来的巨大投入和付出。(1994年《报刊精选(12)》)
(43)纸价略低于兄弟厂,账面上要少收入若干万元,看似吃了亏,但企业在用户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最终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说,这是一个有远见的决策。(1993年8月《人民日报》)
(44)在提高团体凝聚力的基础上再辅以严格的训练,每天训练都超过八小时。这种训练方法看似野蛮,但是却取得了真成效。(新华社2004年8月《新闻报道》)
这种配合的用法正进一步发展中,尤其在当代网络用语中,出现频率还相当地高。例如:
(45)这个方法看似有点荒谬,但其实是有据可循的。(《梁冬对话王东岳》)
(46)上述种种有关年龄的观点,看似偏颇,但是也不见得没有道理。否则,美国也没有必要制定《雇佣年龄歧视法》。(当代C000022)
(47)因此,党外人士担任部长看似“创举”,但从政策依据和地方的实践看,实属水到渠成。(当代CWACLCT0257)
(48)这样,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各展其长,各尽其力,管理者看似比较清闲,但却能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井井有条,取得最佳效果。(当代CWACCMB0187)
总之,尽管当代汉语“看似”目前正在由逆转衔接功能进一步向转折关联功能发展,不过,迄今为止“看似”的关联语法化还没彻底完成,还只是典型的衔接性评注副词。
4 双向的演化途径趋势
这一节主要探讨副词“看似”从近代晚期到当代汉语的发展演化过程与机制。根据韩礼德(2010[1994])的分析,在语言进化过程中人际功能的强化就会逐渐情态化,篇章功能的强化则会趋向关联化,而副词“看似”发展过程中正好依次向两个方向演化。
4.1 观感揣测到情态否定
人际功能强化导致“看似”由主观揣测转向情态否定,这类表示隐性用法,基本上都是在清末、民国初的小说、话本中开始出现的。例如:
(49)现今著落他要那逃走的人,你看似这般带累人家,我怎麽还敢留你们宿麽。(《老乞大新释》)
(50)惟是陈平智计有余,不能独任,周勃看似重厚朴实,然将来能安刘氏者,必是此人,可用之为太尉。(《西汉野史》20回)
(51)施公这一番话说得虽然婉转,外面看似代黄天霸分身,其实用的是激将法。(《施公案》)
(52)三姐笑了笑,也不分辩,因说:“这驾云之法,看似没甚高低,其实大有出入。似你学业渐精,将来难免邪魔侵袭。”(《八仙得道》16回)
在上述用例中,前人已不自觉地在后句用了逆转评注性副词“其实”。在此基础上,加上现代汉语时代这一百多年的进一步发展,“看似”的主观否定功用就更加明确了。例如:
(53)姑娘才说圣贤豪杰为什么不去修仙,这话看似有理,其实并未深知各教源流宗派和内容宗旨。(《八仙得道》63回)
(54)泰国队领先的局面一直持续到终场前,看似很有希望赢得这场荣誉之战,可惜天意弄人。(新华社2001年10月《新闻报道》)
(55)疑则如“尧舜汤禹所举何如”也,看似唐虞夏商,乃是《魏相传》书天子所服,谓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倪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事也。(赵翼《陔余丛考》)
(56)这种做法看似小题大做,实质上它是人民群众计量意识的觉醒和法律自卫意识的增强。(1994年《市场报》)
总之,“看似”由动词虚化为副词,转喻(metonymy)机制在演化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而由揣测演化为否定,人际表达构成中的主观化(subjectivism)机制,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
4.2 篇章衔接到关联配合
在表达隐性否定的过程中,后面分句中一旦后面出现衔接性副词“则、实则、却”等,“看似”的逆转性的篇章衔接功能也就基本形成了。例如:
(57)泰定帝至上都,从买奴之请,诛也先铁木儿等,看似锄凶罚恶,足快人心,实则仍为一己计,欲自免助逆之名,不得不讨除逆党。(《元史演义》36回)
(58)邻居老翁领他先经过门楼,这门楼看似平常,仅能遮风蔽日,等经过曲径,穿越小院,则其中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古今情海》卷9)
(59)这两事虽然看似寻常,却与大局很有关系,……这回出去,决计要实行的了!(《孽海花》18回)
(60)但银荷的死,看似平常,其实却有关台湾的存亡、景崧的成败。(《孽海花》32回)
从近代到现代,“看似”的逆转衔接功能又在进一步向配合式关联转折功能发展。例如:
(61)这三妇的德性,与曹大家相较,看似贵贱不同,行为互异;但试看古今妇女,能有几人懿言美行,得如三妇?(《后汉演义》39回)
(62)刘曜乘高候胜仗,进围洛阳,看似锋不可当,但孤思曜带甲十万,围攻一城,多日不克,势必懈怠。(《两晋演义》41回)
(63)他区区一泡尿,看似毫无力量,可是一触鬼身,已如火滚油烫,万难忍受得住。(《八仙得道》)
(64)一个村庄就是一个生命体,每个家庭的运动看似不相关联,但却都充满着张力和布局。(梁鸿《中国在梁庄》)
“看似”从逆转衔接到配合转折的发展,语境吸收(absorption of context)和类推(analogy)机制起来一定的作用。不过,虽然可以构成转折复句,可“看似”的基本功用还是衔接性转折为主,只是兼有配合关联功能,(3)现代汉语具有关联功能的典型的关联副词,一般都是与前面的关联连词配合使用的单音节常用副词。还没像“却、也、就、还”那样转化为纯表连接的关联副词。
4.3 对举逆转到定型构式
“看似”在主观化与关联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看似X,实则Y”对举表达式一再使用,逐渐形成了特定的互相配合的固化构式(construction)。例如:
(65)且太宗遥望昭陵,征独以献陵为请,未尝劝太宗回忆后言,看似为主劝孝,实则父子之亲,不及夫妇,后德可忘,而武氏即进,乱端生矣。(《唐史演义》17回)
(66)什么朵思大王,什么木鹿大王,什么祝融夫人,好像《封神传》《西游记》一般,看似五花八门,实则十虚九幻,不值识者一噱。(《后汉演义》92回)
(67)前半回叙述缘起,为全书之楔子,已将一部明史,笼罩在内;入后举元季衰乱情状,数行了之,看似太简,实则元事备见元史。(《明史演义》1回)
(68)是回叙事,看似拉杂写来,头绪纷繁,实则一线到底。(《明史演义》20回)
随着这一构式的进一步定型化,现代汉语已经发展成一个正反对举的紧缩格式了。例如:
(69)眼前的真实世界,像一幅看似繁复庞杂实则单薄表浅的《清明上河图》。(刘慈欣《三体》)
(70)一部市场经济史,就是名牌崛起和陨落的历史。初创名牌必须耐得寂寞。脚踏实地,看似慢实则快;急功近利,看似快实则慢。(1995年11月份《人民日报》)
而且,这一对举、配合构式在发展中还可略加改变,说成“看似X(,)实乃Y”。例如:
(71)他将抽象寓于具象之中,看似具象实乃抽象,看似抽象又总有物象的蛛丝马迹可寻。(1993年11月《人民日报》)
(72)他们走向反面原因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他们不愿明言但又挥之不去的看似有理实乃无理的“理由”,我贡献不小,辛苦不少,但得到不多。(1996年4月《人民日报》)
综上所述,“看似”从动词到评注性副词,进而多向演化的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看似”从动词到评注性副词的演化途径
5 感觉的相似评注功用
这一节主要辨析与比较“看似”与“貌似、疑似、好似、像似”的细微差异特征。
5.1 构词理据的侧重
就构词理据而言,这五个词虽然同样都表示相似,但表达依据侧重不同。由于汉语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看似”与其他“X似”相比,就重在“因看而感觉似”。比如“看似”和“貌似”都委婉暗示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如此,但表达的侧重有所不同。请比较:
(73)按照纯实力来说,法国人根本没有一分可能进入决赛,但是法国人取材了这个世界上最有效的一种斗争艺术——防守反击,将个个看似强大的敌人各个击败。(《如果法国夺冠,世界杯在倒退吗?》西祀胡同)
(74)人民的乐观主义就是对民族群体力量的强大自信,就是对于貌似强大的敌人的高度蔑视。(1995年7月《人民日报》)
(75)恐惧的是,如果没有人去收集这些看似不起眼其实蕴含着巨大文物、艺术价值的东西,那么这些宝贝会面临什么结果呢?估计会湮灭于垃圾堆中,消失于世了。(当代C000023)
(76)那时候那里二手家具市场很有规模,经常转悠的话可以遇到一些貌似不起眼其实品质不错的老家具;我运气比较好,某个周一的上午不想上班,就请病假跑去转悠了一圈,于是遇到了我的樟木床樟木衣柜和一个书柜。(《低价打造36平小窝》篱笆网)
由此可见,“看似”和“貌似”都重在“视觉印象”,只是“看似”以主体判断为依据,“貌似”以客体形象为依据,所以“貌似”揣测性相对客观一些。而比起“看似”来,“疑似”和“像似”分别侧重主观猜疑与主观比拟,所以“像似”比“疑似”更接近“看似”。例如:
(77)《唐诗三句半,看似有病,实则值得思考》(古诗文网2018-09-04)
(78)《李维嘉暴瘦成皮包骨疑似有病,何炅工作太拼因伤住院》(财富网2017-02-08)
(79)看似很好的朋友,一旦出了矛盾,反而不把你当回事,对你的态度也会越来越恶劣,……别人不把你当回事,怎么办?(《好朋友该怎么相处》交友网)
(80)如今拳坛有这么两位非常特别的女子拳击手,就是下图,乍一看像似很好的夫妻其实两人都是女子身,都是女子拳击手。(《两位特别的女拳手》荔枝网)
5.2 相似侧重的差异
从另一角度看,同样表达相似性,相似程度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
(81)小孩好动,特别是乡间的小孩,别看她们个子小小的,皮肤黝黑黝黑的,她们可是活力四射,貌似有用不完的力气,作为即兴的老师,我们就即兴地发挥自己应变能力。(《支教感想》新浪博客)
(82)青年人风华正茂,看似有用不完的力气,有着更多实现人生理想的可能,但他们难道就没有烦恼吗?(《健康养生·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83)每一个都看上去龙精虎猛的,好似有用不完的力气,他们眼中都闪动这光芒,看上去就像一头头小荒兽一般。(《洪荒殿》89章)
(84)炎炎烈日下,晶莹的汗液被阳光照耀得熠熠生辉,一遍遍地练着教官教的军体拳,已经第五遍了,像似有用不完的力气,跺脚声整齐响亮,我确实被震撼到了。(《军训的蜕变》博客网)
“貌似”重在“外貌像似”,“看似”重在“看来像似”,“貌似”的相似度略高一些,而“好似”重在“好像似”,“疑似”只是“怀疑似”,相似度显然都不如“看似”。再比如:
(85)“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道家的又一个貌似矛盾的说法。《老子》中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当代CWACAPB0050)
(86)资金、规模、人才既以名牌为起因,又以名牌为结果。两者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相辅相成,互为因果。(1995年11月《人民日报》)
(87)王公对学生的前后态度看上去像似矛盾,其实恰恰非常一致。(1998年《人民日报》)
(88)在听的过程中,要边听边观察边琢磨,听语音高低、用语连续、用情深浅等,可以边听边记录,特别是停顿、中断、前后疑似矛盾之处等,以便事后与其他面试官进行重点交流。(《聊天有技巧 人才谨慎挑》百度网)
显然,五个“X似”评注性副词的构词理据互不一致,所以,各词主观评注的侧重点与相似度必然会存在细微的差异,其表达的相似性,大致可以排列为:貌似>看似>像似>好似>疑似。
5.3 语篇逆转的强弱
虽然都可以表示相似性,但“看似、貌似”已衍生出成熟的篇章逆转功能,而且也发展出由衔接到关联的转折功能,但“像似、疑似”现在主要还只能表达语义的逆转性。例如:
(89)尤其可怕的是这种普遍的“不对劲”造成的后果往往看似有问题,却找不出具体的责任者。(1994年《报刊精选(12)》)
(90)那些涂满画面、精心雕琢而忽视了书写的画,貌似有气势,但缺乏趣味,感情不真切,不耐看。(2000年《人民日报》)
(91)我最近3个月,脑盖痛,像似有东西压着一样,有时两遍太阳穴痛,身体乏力,怎么回事啊,做了CT 脑C化验了血 都没问题,可就是痛啊。(寻医问药2013-09-15)
(92)根据“基准”对武器使用所做的“三阶段”规定,自卫队队员对疑似有恐怖行为者,首先发出口头警告,若对方无视警告,可举枪进行威吓。(2003年11月《新闻报道》)
再比如,同样都是充当新闻标题,到当代汉语的“看似X”与“貌似X”“疑似X”“好似X”,现在都已经可以跟“实则Y”配合形成相应逆转构式了,但“像似X”还没有这样的用法。(4)网上只有一个用例:《捷克Vz58突击步枪,像似AK实则原理结构大不相同!》(凤凰网2017-11-29)。例如:
(93)《“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都有哪些?》(百家文库)
(94)《似雪非雪,四月满天飞,貌似可爱,实则危害极大》(百家号)
(95)《唐嫣罗晋两人冷漠疑似分手?实则婚期已定!》(百家号)
(96)《好似山穷水尽,实则柳暗花明——浅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百度文库)
总而言之,通过与相近的“X似”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主观的否定性评注功用,还是篇章衔接性逆转功能,“看似”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现代汉语评注性副词。
6 结语
综上所述,归纳如下:
1)“看似”的隐性言者估测功用涉及到视觉化的揣测表述、主观化的情态评价与倾向化的否定预设。
2)“看似”的逆转的篇章衔接功能包括逆转性的语用倾向、对比性的表达模式、转折性的衔接功能。再次,“看似”的双向的演化途径体现为趋势观感揣测到情态否定、篇章衔接到关联转折和对举表达到定型构式。
3)“看似”与“貌似、疑似、好似、像似”之间的细微差异,及其独特的评注功用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各个“X似”构词的理据侧重、相似的侧重差异以及语篇逆转的强弱。
韩礼德(2010[1994])曾经认为,人们将经验分为外部世界经验和内在世界经验。外部世界经验包括事情的发生、人和其他行为者的活动促使事情的发生;内在世界经验一方面是人对外在世界经验的再现、记录、反应或反思,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存在状态的意识。语言让人类构拟现实的心理图景,了解身边和内心发生的事情。人们的经验包含各种“事件”:发生、做、感知、意指以及“是”和“变成”,所有这些事态都在小句语法中得到分类和整理。(5)韩礼德的表述为英文,中文译文主要参考了高彦梅(2015)。通过对副词“看似”的主观化与关联化研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由于汉语独特的没有形态变化的类型学特点,所以,研究汉语各种语言现象及其发展与演化,既要突破印欧语语法的各种规则限制,深刻认识汉语发展演化的规律与特点,又要借鉴普通语言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看清汉语表层结构后面的演化趋势与发展动因,才能揭示出汉语表达方式内在规律及其演化方式的相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