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2-03-21黄虹
黄虹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积极主动参与、高度投入的学习过程,并且能进行深度思维,与浅层学习相对应。能融合原有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实现高阶思维。
一、深度学习的价值
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觉得枯燥无味,没有信心,缺少联结新旧知识的能力,而且抽象概括、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以上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知识浅层,未领悟数学的本质。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深度学习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本质,感受深层的结构,理解学习过程,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要想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助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发现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使其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提高数学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本文结合笔者在一线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几点教学策略。
(一)巧设问题情境
要想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课堂上巧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探究还是模型的建立,都是将新旧知识进行碰撞、纳入、再构建的过程。所以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土壤”,促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深入课堂,将自己融入其相关联的特定情境。
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在黑板上画两个点,并在两个点上分别固定一条绑着粉笔的线(有固定的线、可伸缩的线),学生选出班上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同学上台和教师进行画圆比赛,画得又快又好的胜出。教师故意让学生先画,而后才动笔,最终,教师获胜,学生则耗费大量的时间却无法画出正圆。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想探究其间的奥秘。教师趁热打铁:“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学生选的线是可以伸缩的,而教师的则相反。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潜伏着数学本质——在同一个圆内 ,半径相等。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这样学生对于理解圆的本质特征尤为深刻。有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做桥梁,学生打通了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隔阂,使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引导深度探学
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是深度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学习,深刻挖掘数学学科的本质,提升数学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操作,得知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而要想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必须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将圆柱侧面沿着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而宽恰好为圆柱的高,由此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教学到此就结束,那么学生的思维也便局限于此。但笔者继续追问:“圆柱的侧面如果不沿着高剪开(如图2、图3所示),还能推导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吗?”大部分学生都摇头否定,教师便再一次引导学生探讨,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本质是什么?学生们经过深入探究,明白本质是将侧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倘若任意沿某条线剪开,甚至随意撕开,得到的不规则的图形,我们都能利用割补法将其拼成如图1中间部分所示的长方形,同样也能求出圆柱的侧面积。看来,理解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良好策略。
(三)培养迁移运用
小学数学的教材编写是系统性的、前后关联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将新知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寻找它们的联系,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以便更好地解决新知,实现深度学习。
例如,小学阶段“数的认识”部分内容,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认识了整数,到了三年级,我们又認识了分数和小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都是一个从具体的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在一年级教学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整数的抽象过程,明白数的表示形式,整数是用十进制表示,一个数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相同或不同的单位,它的算理是相同计数单位的叠加。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结构、组成,深层次理解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数感。到了三年级学习分数和小数时,学生便自然而然能联系旧知,正向迁移到新知中来。学生则不难发现,分数x/y的分数单位是1/y,它是由x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叠加得到的,小数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征。经过深度学习,在算理上,学生也能明白,满十进一是因为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是十,相同的计数单位可以相加减。从加法到减法,从不进位到进位,教师在教学上始终贯穿这样的算理,学生就会触类旁通。
(四)设计创新练习
作业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成长进步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生是否达到深度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重视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却忽略了练习的设计,常常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性,致使学生乏味地停留在浅层思维,无法深度学习。因此,笔者觉得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
1. 重视考查说理能力。
大多数作业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导致学生一遇到说理题便直接忽略。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多融入说理题,每天定性定量让学生说理,发送优秀说理视频供学生学习。笔者在教学时,专门设置了数学说理群,每天布置一道说理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来以后形成的图形(如图4),已知∠1=32°,求∠2的度数。请你说明理由。”让每个学生都尝试说理,并把视频私发给教师,教师给每个学生评分后,选出五名小小说理家,并把他们的优秀作品发布在群里供大家学习与交流,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当然,为了更深入地学习知识的本质,笔者第二天给予变式,同样是∠1的度数为32°,但把∠1和∠2的位置进行调换,算法和结果截然不同。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对问题的本质刨根问底,透过现象看本质,促进深度学习。
2. 体现分层设计理念。
如若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一样的题目,会导致学优生被动地停留在知识的浅层,无法进行深度思考,后进生则难消化,无法建立信心,故设计分层练习尤为重要。
总之,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的有效学习真正发生,促进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做到启智、育人。作为教师需刻苦钻研、深度反思、定期总结教学策略,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最佳状态。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红光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念育琛)
128450051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