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打造生本数学课堂
2022-03-21杨清安
杨清安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内容结构,对数学知识结构有着完整性的理解。数学课堂教学追求质量,不仅要关注“量”,更要抓住“质”,那么如何做到呢?笔者认为应该要“以生为本”,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转变备课思路,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传统备课,更多的是备知识、备教法,较少关注学生。教师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重难点上,哪部分考得多,学生错得多就反复写、反复讲,直到会了为止。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注意力也发生了偏移,从发展综合素质变为掌握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改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亲身体验,让学习真正发生。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之前,为了让学生课前先去了解,笔者会布置课前作业:①请在草稿纸上任意画一个圆。②在画圆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③学校足球场中场的大圆要重新画,你能画吗?之后提醒大家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可以阅读书本,也可以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师提供帮助。第一问和第二问相结合,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数学学习,大部分都能借助圆规进行画圆,难点无非在于如何准确地说出画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想要解决第二问就必须主动去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这样才能进行说明,无形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而第三问与第一问一对比,让学生意识到画圆不一定要借助圆规,初步感知画圆的内在本质是定点定长再画一周即可,为新课的进行做了铺垫。最后给的提示更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教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了新知,同时给学生提供了深度学习的机会。
二、留出充足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是“深度学习”型数学课堂的重点之一,让学生带着辩证的思维进行探究是它的典型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有质量。
在放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条理地思考。例如,在探究圆半径的性质时,可如下教学。
1. 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哪一条是圆的半径,有几条?它们是否都相等?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行验证。有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一直画不完,有无数条半径;有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发现可以一直折下去,有无数条半径;有学生通过1度画一条,0.1度再画一条,发现只要度数足够小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有学生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就有无数条半径。
2. 大家从举例再到推理,思考越來越深入,逐渐地发现:通过量一量,都相等;通过对折能重合所以都相等;通过观察圆规发现,半径就是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在画圆时距离始终不变,都相等。
3.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而且他们都相等,这是半径的特点。圆也可以看成是由无数个点组合起来的图形,每个点都能与圆心画一条半径且都相等。
三、在“做”中让学生学会迁移,学会学习
有质量的数学课堂不仅要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当学生体验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之后,更应该让学生试着用类似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应用在新知的学习上。让学生能够更直接的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为后阶段的学习和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圆的认识”直径的特征探究为例。
1. 教师通过先提出问题:半径的特点,直径有吗?引导学生不用测量的方法,而是进一步,直接采用推理的方法,通过四人小组讨论、验证:每条半径都可以延长为直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因为直径可以看成是两条半径组成的,所以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一条直径等于两条半径,直径也就是半径的两倍,我们可以用字母d=2r来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是无数条,且都相等。
2. 在学完半径后,学生已经掌握了证明方法,接下来只需要把时间留给学生,他们自然而然能把知识给说出来,教师这时只需要适时地引导,利用学习迁移,内化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以提升,真正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有质量。
四、注重练习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课堂练习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改变练习有量少质,为练而练的问题。以下以“圆的认识”练习为例。
1. 看图形联想实物:给出两个有趣的圆形作品,你能联想到什么?
2. 看数据你能联想到实物吗?
(1)r=15 cm (2)d=130 m
3. 动手操作:小王老师准备做一辆小车,用圆形纸片做车轮。
(1)车轴应该安装在哪呢?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2)请拿出信封中准备好的车轮图片,动手找出圆心。
有趣的练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更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练习更有质量,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提高学生整体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首先教师应设计合理而有效的练习,量少而质精,形式多样化,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合作练习、综合实践练习相结合。其次,练习应有梯次,由易到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r=15 cm、d=130 m”想象圆形物体是开放性题目,能够将数学知识与能力应用连接到现实生活中,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发挥想象,使数学更为形象化。
五、重视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
要做到课堂有质量,学生能够深度学习,重要的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评价应该及时且有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更要评价学生的发现、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常见教师表扬学生“你的进步真大,再加把劲你会更好的”“你答对了,真棒”“真好,你的想法跟老师想到一块去了”等语言。而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表扬或是激励性语言,需要指向学习的深度发生,比如:“你的逻辑真清晰,很有数学家的思维,请你把思考过程说一说”“你的想法真特别,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样的评价语言,和简单的认可性评价有着质的区别,其表扬的方向是引领着学生从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回归到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等核心要素。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对话、自我对话,在互动交流中经历思维碰撞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要聚焦深度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打造有质量的生本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星小学)
1685501186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