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政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探讨

2022-03-21李琳娜

新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语文课堂思政

李琳娜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合在各学科、各课程中,真正构成了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语文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之一,必然是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思政理念下,语文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力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一、深入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思政教育元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课程思政是一项隐形教育,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学科中潜在的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得到思想浸润。

1.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各种文化影响和冲击着青少年的思想,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学生对于西方文化趋之若鹜、盲目崇拜,而对于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却视若无睹。这种现象,无疑是文化认同感、文化自尊心、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多重缺失。所以,我们要在语文课堂上加强文化教育,尤其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感受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文化符号就是我们的汉字。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中,编者安排了有关汉字的一整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其中明确点出了学习目标:“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识字、认字、写字,更应透过汉字,看到背后的文化传承。

统编版新教材启用后,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增加。通过对这些传统古诗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 以红色基因内容为载体,根植爱国主义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一环。语文教师必须要具有思政敏锐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相机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红色基因的课文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中高年级教材中,这类课文的比重更是突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段特点,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如在教学低段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生动的图片、影像资料,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这些伟人、英雄身上的品质和精神,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主义的种子。而在教学中段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黄继光》等课文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感受这些人物身上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心中萌芽、生长。有了中低段的教学基础,到了高段,学生对于这类文章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青山处处埋忠骨》《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文时,在解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拓展,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感受这些英雄人物令人敬仰的红色壮举。语文教学这一把钥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红色之门,帮学生厚植了爱国主义情怀。

3. 以立德树人内容为根基,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立德树人,乃思政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载体。如《掌声》一文中的英子,正是因为同学们的掌声,她才获得了勇气和信心。通过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又如,在《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中,少年宋庆龄为了履行承诺,放弃了其他的活动。教师可以借此进行诚信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材中的这些思政素材,都是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养分。通过语文课堂,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教育,使学生立好品德这块人生基石。

二、拓展教学活动内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将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提炼整合,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拥有丰富教学活动的阵地,是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有效落实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语文课堂的“色彩”,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故事分享、诗歌朗诵、角色扮演、创设情境,以及利用希沃白板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来丰富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也点燃心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火苗。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可塑性强,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优秀人物、先进事例多以具化形象呈现,激发学生的接受、模仿意识,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正面激励效果。

三、重视学习过程,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比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作为线索,贯穿在整篇文章的学习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周恩来在租界所闻所见所感的段落、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体会伯父口中的“中华不振”。当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预设目标时,引导学生对比感悟,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同时让学生联系自身,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在对比感悟和具象感知之后,学生更加能够体会到周恩来的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会点燃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拓展语文学习路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比如,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详细而生动地展示了北京春节的风俗,课文中蕴藏着浓浓的“年味”。根据这篇课文的编排位置,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学生刚过完春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家过春节的习俗,并和课文进行对比。同时,教师要适时把握契机,渗透劳动教育,告诉学生今后要多参与家里春节前的打扫卫生等劳动,要逐步养成爱劳动、勤劳动的好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感。又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可由诗中的农家劳动画面,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快乐,并鼓励学生和诗中的农家孩子一样,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丰富而有效的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育,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保证。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的意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从而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小柳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1965501186309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语文课堂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