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研究
2022-03-21程京辉
程京辉
摘 要:在高中音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尤为注重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知识掌握效率,更重要的是增强音乐课程的教育内涵,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个人思想的启发与认知能力的有效进步。在这一理念下,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注重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便非常重要。本文以此为研究重点,详细阐述传统文化和音乐鉴赏课程融合的意义,在充分认识其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有助于实现二者深入融合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音乐鉴赏 融合策略 音乐教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35
传统文化是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形式,即便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步入新时期的今天,传统文化对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文化是联系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纽带,在教育过程中将其充分贯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凝聚力量,迸发新时代的活力。
一、传统文化和音乐鉴赏课融合的意义
我们之所以尤为注重将传统文化和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将传统文化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文化理念、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都有着高度的科学性和稳定的传承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主要通过人类社会的不同具体形式影响到相关的主体。所以,传统文化对相关主体的影响贯穿于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的全过程,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高中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大量经典篇目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相关概念,这些概念与相关元素随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个人认知与思维意识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接触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结合高中生学习的实际状况,我们也能对音乐教学中贯穿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观点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化形式,更是作为一个非常系统化的知识点出现在高中生要学习的相关科目中,例如政治课程中便有关于文化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而传统文化则是文化这一知识板块下的一个子知识点。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接触了有关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这也就为他们学习政治课中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提供了思想启蒙和初步的学习基础,具备了相对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突出,综合素质的提升才会更加明显。
2.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元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专业的艺术审美。所谓专业的艺术审美就是指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过程中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而由于这些传统文化理念是存在于相关的音乐篇目中的,所以学生对其蕴含的传统文化理念形成专业解读也必然会导致自己对整个音乐知识点形成深刻理解,并初步具备用专业的眼光赏析其中的美。例如《阳关三叠》这一章节便是如此,整个曲目中不仅蕴含了非常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而且也涉及了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理念:首先,《阳关三叠》这是一首古曲,而古曲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属于我国传统文化这一基本范畴,所以这首曲子初步具备了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其次,这首曲子的主题思想是送别。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送别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与送别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学生在学习这首曲子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的送别文化,然后基于对送别文化的认识赏析整首曲子,这样一来,学生本身的审美能力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和进步。第二,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民族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体现。例如在音乐教材上出现的全国各地区的民歌,都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中国味道和中国风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赏析这些经典且有代表意义的音乐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体系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个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整个民族形成一种欣赏和感恩的良好意识。
二、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
将传统文化和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的实施和推行有着非常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教育政策支持,但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阻碍因素。结合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和实际教学工作的解读,对传统文化和高中音乐教学有效融合产生阻碍作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的先后次序不明显
我们要将传统文化和高中音乐教学进行有效融合,首先必须要明确这两个基本概念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理念性的存在形式,在整个高中教育的各学科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地位。包括音乐在内的各学科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都要将传统文化这种理念充分贯彻和落实。这也就意味着,相对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传统文化在整个课堂上并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依附于实际的教学工作和教材上的客观教学内容。只有尊重客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核心开展延伸性教学,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这种优秀的文化理念在课堂上全面普及并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但是在当下阶段,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非常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和学科教学工作之间的主次地位,而是把传统文化作为整个学科教育的重点与核心。这种不科学的认知观念所衍生出的具体教学行为也是失准的,而这种失准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策略在推行过程中所导致的直接问题便是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与整个教材的教学内容产生冲突和偏离。学生也不能牢牢把握整个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题,所以整体的教学效率是不能得到保障的。
2.传统文化的落实方式不夠灵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也是有众多教师能够准确认识传统文化和学科教学工作这二者之间的主次地位的,始终坚持以教材内容为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与发起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补充性的教育元素向学生传达。但是当整个教学工作涉及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整个教学主题的转移方面却不够灵活。例如在《孟姜女》这首河北民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从音乐的专业角度解读这首曲子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也是整个学科教学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当涉及传统文化教学工作时,教师直接选择带领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解读这首曲子,课堂教学重心的转移非常机械和生硬,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转移不明所以,认为教师开启了另一个部分的学科教学工作。但实际上,教师的教学注意力仍然集中在这首曲子上。因此,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和学生的学习精力侧重点没有实现高度的统一和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传统文化和鉴赏课融合的策略
经过上文阐述,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所以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针对如何实现高中音乐课程和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进行详细探讨。
1.强化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指导学生理解高中音乐和传统文化关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和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的第一步。因为只有确保学生对二者关系进行一个准确的认识和梳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出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才不会遭到学生的质疑,更不会让学生感到不知所措或不明所以。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高中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呢?本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构思策略:第一,民风民俗与传统音乐功能的共通性。民风民俗指的是人类社会中与人相随的生活模式。这种生活模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会稳定下来并最终形成了一种文化理念。而且由于生产实践的区域性差距,这种区域性生活模式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民族音乐在具体的表现内容和演奏形式上存在的不同和这种差异性具有一定的相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亲身讲解或视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一首音乐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起源。例如,在讲述《孟姜女》这首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河北民歌的起源、发展、主要特征以及表现形式。而在介绍这多个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也就将二者有效联系起来。第二,传统文化中的秩序与音乐结构的稳定性相联系。我国的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千年之久,是因为其中有一个非常稳定的文化秩序,这种文化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而文化秩序的稳定性也决定了音乐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也是相对稳定的,只不过结合具体的时代特点有不同的变化而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学生分析每一首音乐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结构的内在稳定性。
2.提升传统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提升传统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是实现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课堂中存在地位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因为传统民族音乐一般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相关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一元素充分贯彻下去,提升传统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可以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和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流行音乐进行渗透。在当下的流行乐坛上,有相当一部分歌曲是改编自传统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的,教师在音乐赏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播放这种类型的音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音乐的有效认识,同时也能陶冶学生情操。例如,教师在课上可以将一些相关的流行曲目(如《一剪梅》《知否知否》《琵琶行》)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讲解,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音乐赏析的教学素材,同时因为这些流行音乐一方面深受学生喜爱,另一方面又兼具传统文化和基本音乐旋律的特征,故而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赞扬,这也有助于提升传统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在提升传统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地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选择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也可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当下流行乐坛广受欢迎的歌曲并将其交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利用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基础知识对这些曲子进行赏析,这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提升传统民族音乐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3.构建传统文化学习评价机制
我们加强传统文化和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最根本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掌握相关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教师的每一步教学任务都要对应着知识的获取和音乐专业能力的提升,为了更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升状况,我们可以建立传统文化学习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行为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干预和指导,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传统文化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依据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程度确定传统文化学习评价的相关标准。在高中音乐教材上分布着众多的音乐篇目,但并不是每一首音乐曲目都和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国外的一些知名作品是不能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的。所以在评价学生传统文化掌握情况的机制建设中,对于国外曲目,我们可以暂不评价。但是对于一些曲目本身与传统文化存在非常强烈联系性的曲目,我们要加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力度。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和音乐篇目之间的联系性、传统文化元素对个人的学习启示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建立了以具体篇目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学习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第二,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价其传统文化学习效果。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精神物质力量,促进相关主体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的行为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后的行为方式和认知方式从而对其学习成果形成评价。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体系。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形式,可以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指导。所以,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要求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永山、张学芬《传统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北方音乐》2019年第21期。
[2] 杭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山东教育》2019年第32期。
[3] 汪骄梅《立足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高中音乐教学的“历史使命”》,《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13期。
[4] 何红云《高中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策略》,《北方音乐》2018年第8期。
[5] 许亚倩《高中音乐鉴赏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学策略探讨》,《才智》2020年第13期。
192850170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