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词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21邢凯月
邢凯月
摘 要: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是先祖智慧的凝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的瑰宝。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冲击,如何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西方语言教学课程,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交流,体会语言的意义,从而使得英语学习升华到新的层次。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提升文化素养,改革创新英语教学模式,以此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与素养。本文将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现状、策略三个方面做出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策略探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20
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其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重点讲解基础知识与英语文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使英语教学成为一门纯粹的语言工具课,抑制了素质培养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发展,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此实现本土文化与英语文化的交流,提高小学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1.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也将实现互补与融合。传统文化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的精神基础。而小学生又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其融入新一代的血脉之中。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教师的弘扬与学生的传承,学生在文化的对比中,会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懂得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做的事情。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怀,甚至是形成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意识,对于其个人发展、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2.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包含着德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精神品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树立学生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弟子规》以“孝”为线索,以“孝、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详细地阐述了待人接物的道德标准与行為规范,即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德育落到实处,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教师可以将其与英语词汇教学融合在一起,使小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明确是非,懂得一定的人生道理,实现在小学阶段就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雏形,降低之后产生严重的错误行为的概率。
3.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时代的需求,也是英语教学的要求。简单来说,无论是教师教英语还是学生学英语,最终实践的落脚点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统文化的渗透能让学生将其与英语文化做对比,发现其中的不同,提高民族文化意识。总之,如果在小学阶段就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有深刻、长远且积极的影响。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1.重视语言输出,忽视传统文化培养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以“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堂中更注重词汇的背诵、语法的理解等内容,抑制了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仅仅关注成绩是不够的,这会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他们会更加崇尚西方文化、乐于过西方节日等,严重的甚至认为英语文化与本土文化没有什么区别。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思维能力与认知水平不高,所以更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否则会产生负面效果。如果他们对于本土文化了解过少,对于西方文化了解过多,那么他们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难以提高。
2.传统文化培养体系不完善
据调查,一部分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即文化知识,虽然很多教师会在英语课堂上讲解“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等内容,但是形式都比较单一,只是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并没有做进一步的讲解,所以学生很难将其内化为自我意识。当然,过于深奥的讲解也不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还会降低教学效率,但如果只是传授浅层概念,那么学生的了解也会呈现“碎片化”,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所以,教师应完善传统文化培养体系,使其向整体性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整体认识。
3.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较少
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主要目的是在无形之中正向影响学生的文化观念、价值追求。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忽视,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缺失等原因,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很少,无法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作用。尤其是大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很少做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拓展延伸,即使一些教师在课后有所弥补,但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他们也很难自觉地去学习传统文化。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挖掘教学资源,以此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教学当中。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1.分析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教材是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从而在此基础上引入传统文化,在保证原有的教学目标有效完成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传承传统文化设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并将其与其他两个维度教学目标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预设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过,英语教师要注意分清教学重点与渗透传统文化的主次,做好筛选、组合、归纳的工作,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统一呈现于课堂之上。
例如,在讲解《My family》这一课时,其教学内容涉及了与父母有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如“This is my father. That is my mother”等,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谚语展开口语训练教学活动,并带领学生了解古代的“孝”文化。通过讲解“Parents should not slow down when they shout; parents should not be lazy when they are asked to do so”,引导学生理解英语知识,并明白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谚语有更清楚的了解,并且也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2.设计预习资源,形成初步了解
近年来,“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改革中独树一帜,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先学后教”即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了“先学后教”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由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传统文化做过多的讲解,很容易导致本末倒置。因此,传统文化的融入应涵盖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使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就能够对与单词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形成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词汇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并在其中设置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活动,使其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文化做对比,培养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讲解《Let’s eat》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food”这个词汇,为学生制作与中国传统美食有关的视频,如“Roast Beijing duck ”“Saute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等。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为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传统美食,如在“Spr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使他们了解饺子、元宵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他们也会乐于参与到英语口语交流当中。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创作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美食的小作文。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教师也能借助学生的作文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以此展开有针对性的传统文化教学,为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3.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应将激发学生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让传统文化的融入更加生动,使学生产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探索欲。创设情景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与学情有深入的了解。课前,教师要精读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找到融入传统文化的落脚点,通过某一词汇向外延伸傳统文化的渗透。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地准备教学资源,英语教材上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是比较少的,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地补充整合,最好是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教学资源,以此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与活力。创设情境教学法是可以运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的,在课程导入部分,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在之后的讲解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也能保持学生一开始的积极性,为提高整节课教学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条件。
例如,在讲解《Hello》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外国影片或动画片中的“人物打招呼”的片段导入课程,以此创设出外国交际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初步感受英语中打招呼的文化。之后,通过提出与“Hello”有关的问题,如“How do you greet others in your life?”“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 we say hello and the video”,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用英语单词和绘画的方式将中国打招呼的习惯表现在纸上。之后,教师可以创设“古人打招呼”的情境,为学生展示古人的鞠躬拜礼,并引导男生用左手叠在右手上,女生右手叠在左手上,从而使学生感受并传承古人的礼仪文化。通过连续创设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有效的维持,在此过程中,他们既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也对传统礼仪有了更深的了解。
4.丰富教学活动,优化学习效果
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的热爱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活动的形式是依托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的,所以教师要结合单词内容、传统文化,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新兴教学方法被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如创设情景、学科融合、合作学习等,且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全面的了解,无论是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现代教学方法都要有清楚的认知,以此实现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否则就会降低教学效果,造成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问题。
例如,在讲解《We love animals》这一节课时,教材中涉及了许多小动物,教师可以由此延伸到“Nian(年兽)”这一动物上。通过提出问题“Why set off firecrackers in Spring Festival?”“Do you know when the Spring Festival fireworks started?”,使学生详细地了解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知道古人用放鞭炮驱除鬼怪,并且在南北朝时期,放爆竹就已经成为每年春节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现有知识,演绎古人放鞭炮的情景。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故事,发展了英语核心素养。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调查春节习俗的作业,使其在课后继续学习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虽然是一门外语教学,但是它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传统文化传承者的重要基地,教师应提高重视度、提高专业素养与能力,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漏洞,通过分析教材内容、设计预习资源、创设情景、丰富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英语素养与能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意义与价值,以此为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性,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避免学习重点未能突出,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与技能的问题。总而言之,新时代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以传统文化为抓手,促进学生学习、思维、情感等各方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褚婷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文化产业》2018年第24期。
[2] 禹慧《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校园英语》2021年第12期。
[3] 顾亚芬《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小学教学参考》2021年第27期。
[4] 闫绍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英语课堂》,《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5] 王宁、周以涛《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文教资料》2019年第9期。
352150190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