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2-03-21田忠平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传统

田忠平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传统文化知识 渗透教育 有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2.008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和精神品质方面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其自身的逻辑性非常强,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还能够进一步地促进学生进行多元的理性思考,不断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我国教育部门对新课改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精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强大,不斷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各项能力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数学发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学习的目的。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

1.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民族自信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其生理、心理和思想认知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如果此时能够让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很好地在小学生的内心根植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产生牢固的文化自信,促进小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数学教师要利用好数学当中的文化知识来拓展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文化史相关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认同感。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文化史的了解,对数学文化发展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和语文教师开展合作,进行专题阅读教学活动。通过整理与数学有关的阅读材料和图书绘本,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文化史的具体内容。例如,我国古代关于数学知识的书籍都是采用文言文的方式进行记录的,这些文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理解起来非常吃力。如《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等,这些书籍对于我国数学文化史的发展记录得非常详细,在书中也详细地整理了我国古代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突出成就,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和阅读。针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和语文教师进行合作,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以供学生阅读和了解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数学文化阅读活动能够让小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家的智慧,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小学生表达出对数学家的崇敬之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荣辱观念。

2.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概念,提高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通常来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依靠数学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并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巧。这样的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并不能够真正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概念,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一旦遇到一些新颖的题型,没有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见到的题目就会“束手无策”。很多学生在背诵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真正理解,就非常容易错误使用或者遗忘。更何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会让学生更加依赖教师,无法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然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融入数学文化史,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更加深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建立完整的数学体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史进行相关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家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时所做出的努力,以及相关的数学结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质数与合数的特点和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形成自主的数学概念体系。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这一经典著作当中,我国古代数学家就已经给出了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数学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边长乘边长得出底部面积,再乘以高度就能够得到长方体的体积”。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并且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更加深刻。

3.促进学生德育水平提高,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近年来愈加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和实际工作当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这种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的共识,很多教师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部更是提出了“全学科育人”的相关理念,以此来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德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要勇于承担德育与智育完美融合的时代使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德育和智育共同发展的课题,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让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了解我国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身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德育平台,才能够进一步地丰富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小学生学习分数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尤其是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当中,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分母可以变得那么大?此时,数学教师可以讲解《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也就是说,如果一根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它的一半,那么就可以一直取下去,永远都不会有取尽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我国古代文学当中的数学知识去理解分数的具体概念。并在这一过程当中让小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先贤过人的智慧,在两千多年以前,古代先贤就已经对世间的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拓展知识视野。

4.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情感价值

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产生过疑问,认为数学知识在生活当中运用的机会非常少,在学校里学习数学知识也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真正地步入社会当中,很多人根本用不到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何在?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要不断地建立起生活实践和数学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与我有关,学习数学对我有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要想真正地让小学生懂得数学知识的用处,教师务必要对数学知识的由来讲解清楚,要让学生学会追本溯源,让学生真正地去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和实际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的重要性。例如《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上面的概念进行传授,学生只能够记住这一个知识点,但是对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了解。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入了分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小于1的数字,正是因为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所以才有了分数这种计数方式。换句话说,分数这种计数形式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生活当中的某种需求。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笔者还向学生介绍了分数写法的演变和发展,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分数的意义,以及现在所采用的正确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充满兴趣,激励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情感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二、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具体对策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文化基础,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授教材基础知识,也应该适当地渗透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创新性的方式,将能够帮助他们形成真正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价值理想。

1.通过教材挖掘传统文化知识

现阶段小学数学所使用的教材当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小学教师要以此为切入点,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渗透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查找与数学史相关的资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辉煌与魅力。教师可以将自己查询到的资料通过视频和PPT等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自由地讨论这些资料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要对人教版的教材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教研和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深度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和拓展,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2.结合历史上与数学相关的名人典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可根据我国古代名家典故进行授课,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使学生更愿意认真学习探究这些数学知识点,还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思维,使学生更加熟知我国的数学史,从而培养学生的数理素养。因此,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有关“多方形的平均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到魏晋时代的数学家刘徽,向学生介绍他在多方形平均面积运算中的各种成绩,对于其中的原理进行分析,有助于学习者进行理解,还可以在介绍“圆周率”的内涵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他在我国数学史上的重要成就,并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进行完成学业,为我国民族文化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营造传统文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情境教学法是在当前课程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推进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对这种比较良好的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这些学生而言,随着好奇趋势的产生,在教师这种积极高效的情景化教学方式的铺垫下,学生们对于数学科知识背后所包含的、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数学趣味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对于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鸡兔同笼”这个带有兴趣的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鸡兔同笼这个故事的背景,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这个问题的来源:它源于《孙子算经》书上“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因此,教师就在这种具体的教学语境中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的有趣,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孩子对学习的好奇与兴趣。这种情景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了有效练习,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这一课程中中国传统文学故事的精彩之处。

4.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趣味性强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蕴含着很多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关的课堂教学案例,所以,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更深入地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对相应的课程进行更深入的课堂整合,以不断丰富这些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理解。利用各种截然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言或案例将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并逐步打消了孩子们对数学学习的消沉心情。以小学数学四年级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田忌赛马”知识点为出发点,由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声情图文并茂地对学生们介绍了田忌赛马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案例,并通过对田忌和齐威王直接对马进行了上下中三个级别的区分情况,来更加具体地说明了这个传统数学教育问题。而在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过程中,又使学生们通过对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方法,产生了相应的解题方式和策略探究。同时,在使学生学会利用相关的能力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地拓展学生的历史与人文知识领域,使他们对数学课程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更加充实课堂内容。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还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文化渗透的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文化史和我国著名的数学人物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传统知识,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融入了传统知识的数学课堂当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如意《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好家长》2019年第3期。

[2] 孙晶《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新一代》2018年第8期。

[3] 苏万新《小學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科教导刊》2020年第8期。

3421501908243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传统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