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22-03-21康长安
康长安
[摘要]近年来,高校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水平快速发展,给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目标意义,结合我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经验,构建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功能模块,提出相关实施建议,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 高校内部审计 大数据审计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业务数据。审计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凭证或电子账套,而是大量业务数据和外部数据。2017年,《教育部关于推进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各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内部审计能力方面的战略性地位”。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审计,加强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提高审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促进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促使审计信息化势在必行。近年来,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各部门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促使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将面临敲不开门、无法深入调查研究的无奈局面。
2.高校资金规模不断增大,工作方法创新、提高效率较为迫切。2021年17所高校预算收入超过百亿,面对庞大的资金体量,在审计人员数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推进审计全覆盖,是今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3.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传统审计模式无法满足要求。从近年教育系统相关审计报告来看,会计合规性在审计发现问题中的比例逐渐下降,经济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隐蔽的特性,传统审计模式无法满足对高校内部审计深度拓展的要求。
4.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新时代高校內部审计工作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应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和审计管理,推进审计全覆盖,开展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进一步发挥审计在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监督保障。
三、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1.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国家“金审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实践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适用于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发展较为缓慢。目前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大幅落后于财务、资产、科研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大数据审计理念、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还不够深入,无法满足对高校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管理审计需要。
2.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支持。学校领导、管理层和审计工作人员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审计工作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忽略审计信息化对促进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的作用。学校信息化建设也主要侧重于服务于师生的业务系统建设,未将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中,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
3.缺乏精通审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主要覆盖财务、经济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在职教育和培训较少,缺少既精通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难实现审计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融合。
四、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1.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完善内部审计管理系统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满足审计项目组织实施、业务指导、过程控制和决策支持等管理需要,提高审计作业标准化,整合调配优质审计资源,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2.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服务学校内部治理。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将历年分散的内外部审计成果集中管理,实现历史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建议、审计报告等审计成果的自动沉淀,方便后续审计项目借鉴参考。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整改跟踪和现场核查相结合,通过对账销号方式,推动提升整改效果,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服务学校内部治理。
3.构建标准数据体系,健全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在学校统一规划领导下,制定全校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实现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通过实时获取或离线导入的方式将审计所需数据归集到数据库。
4.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高校资金类型和规模不断扩大,传统人工查账的方式覆盖面小,容易忽略一些关联交易及隐蔽性高的问题,推进数字化审计是提升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的有效途径。从审计业务问题入手,通过构建审计分析模型,将数据挖掘分析技术与业务数据充分融合,逐步形成“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
五、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功能构想
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照搬,需要结合学校审计工作重点及信息化水平,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审计信息平台建设。结合我校审计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探讨构想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功能(见图1)。
(一)审计管理系统
审计管理系统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加强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审计资源、审计成果、审计标准、审计知识、档案管理、审计对象、整改跟踪和外部审计等功能模块。
审计计划、项目管理和审计资源管理有助于加强审计计划编制的科学性,便于统一调度审计资源,合理安排自审和委托审计项目,整合优质审计资源。
审计标准、审计知识管理支持法规库、案例库、风险观测点等内容的管理和查询。
审计成果管理将学校历年分散的审计成果集中管理,实现审计经验有效传承与共享,自动汇总生成各类业务统计表,如“单位内部审计业务情况表”。
通过在线整改跟踪模块,自动提醒被审计单位定期持续整改反馈,审计或业务归口部门进行整改评价,提升整改效果,實现审计整改由治标多治本少向标本兼治转变。同时支持对外部审计、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跟踪。
(二)审计作业系统
审计作业系统是审计项目成员的协同工作平台,包含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文书、项目归档、审计整改、项目台账等功能。在传统审计业务中,由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同,造成审计质量参差不齐、进度无法跟踪和重复工作等问题。通过审计作业系统能有效提高审计作业的标准化,降低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质量。审计作业系统可自动提取财务、合同和资产等业务数据作为审计底稿,根据业务类型自动生成标准化的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审计整改功能用于记录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中部分问题支持即知即改。
(三)大数据审计系统
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活动,审计工作需要提高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分析并找出疑点的能力,从“经验导向”向“数据导向”转化。大数据审计关注的是整体数据的趋势分析和相关关系,审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难点在于审计业务问题的定义,解决此项问题的不是计算机专家,只能是审计人员。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已逐渐打破,为数字化审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保障。首先,大数据审计系统的构建需要完善内部审计数据采集机制,通过实时或离线方式与财务、合同、招采、资产及科研等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并确保审计所需电子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其次,需要实现各业务系统明细账及总账的关联钻取查询等基础功能,满足审计人员的常规工作需要。作为大数据审计系统的重点,应当从审计业务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加大业务数据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构建审计分析模型,自动生成风险报告。将“进点以后摸线索”转变为“带着线索进点”,实现审计关口前移,通过现场核查结果不断校验优化审计模型。
(四)审计驾驶舱
在上述系统建设完成且运行流畅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审计驾驶舱建设。该模块主要以图表形式向校领导和管理层展现各类审计数据,包括项目进度、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等,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达到审计结果的再利用。
六、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加强组织领导,审计部门全员参与
学校强有力的领导、各业务系统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是审计数据采集机制推进的前提,也体现了学校电子数据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审计部门全员参与实施,能有效提高对信息化和大数据审计的认识。学校需要支持和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方面的培训,通过审计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精通审计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系统安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审计系统涉及学校历年审计发现问题和财务等重要经济数据,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满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同时加强审计人员保密及信息安全教育,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明确电子数据管理和运用等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定系统操作和权限管理规范。
(三)加强与学校OA系统融合,提高执行力
各高校已建立较为成熟的OA办公系统,实现了公文及业务的便捷审批。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与学校OA系统充分融合,借助OA系统的执行力与便捷性实现审计相关环节的审批。对于简单的审批操作,领导、被审计单位或其他人员可直接在OA系统中办理;对于复杂的业务办理操作,可通过OA系统跳转至审计系统进行材料补充等操作。
(四)选择合适且具备长期技术支持的软件供应商
不同供应商的信息化软件侧重点不同,高校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应选择适合自己业务的软件产品。同时审计信息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审计工作与信息系统充分磨合,审计分析模型也需要经过长期校验优化,选择一个能够长期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及不断迭代升级的软件供应商。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邮政编码:221116,电子邮箱:kca@cumt.edu.cn)
主要参考文献
[1]冯琴.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21(11):26-29
[2]杨蕴毅,吕天阳.标准化是审计数据采集的必由之路[J].审计观察, 2018(5):42-45
[3]袁野.推进新时代大数据审计工作的思考[J].审计研究, 2020(1):3-6
395450058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