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2022-03-19王思洁

中国市场 2022年3期
关键词:辩证关系社会保障

王思洁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和社会保障制度物质基础的夯实,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却又相互促进的关系。从国家层面上来说,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一个国家维护社会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从经济的层面上来说,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生产力的提升,从根本上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辩证关系需要避免教条化、片面化等误区,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国家的稳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社会保障;辩证关系;国家财政

中图分类号:D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2)03-0045-02

DOI:10.13939/j.cnki.zgsc.2022.03.045

1 引言

社會保障制度提出后,不管是民众还是专家学者都把关注点放到了实现社会公平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平衡上面。对比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社会保障不仅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实现基本的保障,还可以对资本的积累、经济的运行起到长远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说,我国的经济转型是近些年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转型的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

2 社会保障水平的整体概念

社会保障水平一般指的是国家或地区中的公民能够享受到社会提供的福利,主要包括基本薪资待遇、社会福利基金等。社会保障一般具有浮动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的属性,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过于飞速膨胀,也不应该过于放缓。当然社会保障的发展速度也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国家政治结构和社会经济水平等。

3 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错误认知

(1)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简化性认知误区。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不能仅仅使用好坏、拖累、促进等简单的词汇来形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比较复杂的,是由很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举例来说,社会储蓄多少与消费结构、社会分配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稳定问题、社会文化趋势等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从长期的效果上看,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发展虽然降低民众的储值,但是却有利于增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这样又能大大地促进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这样来看,积极的作用远大于负面的影响。所以,应该全面地看待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不能简简单单地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来评价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2)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片面性认知误区。人们往往有一种惯性的思维,那便是以偏概全,本应该以整体的效果来分析,但是在真正的思考和运作的过程中往往将整体切割成某些部分,而这些部分的好坏却代替了对整体效果的认知。这种理念若是应用在社会保障体制中却是万万要不得的。社会保障的内容是从养老、医疗、工伤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保障民众的生活,社会保障的筹资模式也由传统的现金发展成现在多种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从发展的历程上看,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的内容和项目也越来越多,这都是好的趋势的象征。所以,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行整体化的思考和考量,用辩证的角度和视野研究经济发展与之的关系,不能把局部的结论和现象看成是整体的结论。

(3)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普适性认知误区。从各个国家社会保障的情况可以证明,简单采用复制的制度是难以获得成功的,照搬照抄只能带来实践中的失败。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所以,每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都需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来进行实践。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不管是什么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管实际的绩效是什么情况,都是需要众多的制度和长期路径为基础。总的来看,没有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适用于所有国家,没有绝对正确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对基本的养老制度提出改革性建议,就应该对基本分析的体系和模块结合实际社会状态来分析和判断。

(4)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教条性认知误区。不管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中,不能用一成不变和刻板的思想对待社会上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也适用于这个原则,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时代的变化中也应该与时俱进。在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中,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也一直在不断地变化,社会保障的对象已经从工人拓展到白领、农民、个体经营者等,保障的内容也从简单的养老、医疗、工商等拓展到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保障制度设置的过程中就应该看到时代的变迁带来的新趋势,应该把握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把握基本制度的稳定性,又要为具体的政策和制度留下足够的变动空间,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进行随时的调整。

4 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实现双向互动的效果

(1)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社会生产决定了社会保障的基础,社会保障又能够稳定社会就业率、储蓄率、经济结构调整等。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业程度的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工业化使产业的生产力效率的提升呈几何级增长,但是这样却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的劳动力人口面临失业。从这个方向上看,社会保障制度在工业化进程中起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新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新的产业结构也随之产生,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家庭结构进一步调整,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逐渐凸显。这样的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家庭结构和社会阶层的变换来进行实时的调整和完善成为新时代社会保障的重点研究议题。

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依托于经济增长,这样也让政府的财政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保证了社会保障财务的可持续发展,也为社会保障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反过来说,经济发展停滞必然会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也就是说在社会总人口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创造的总财富减少,却有更多的人需要失业、医疗的保障,这必将会打破原来社会保障的平衡,国家财政支出扩大,社会不稳定。由此可以看出,为了保持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转,保持经济稳定发展是必要条件之一。

我国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处理市场与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对双方关系的处理也关系着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选择,这将对后期的稳定有较为长远的影响。资本市场较为成熟会带来较高的基金保值增值,若是资本环境较差,社会保障不但得不到基本的满足,还可能因为财政问题导致破产。健康的市场机制会给社会保障的运营增加更多的选择并形成合理完善的竞争机制,提升社会保障的服务质量,降低管理等其他费用的支出,从而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发展。

(2)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再分配的功能,这一功能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减少收入差距,减少贫富差。社会保障收支问题能够对经济周期起到一定的干预效果,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有些国家和地区对个人社会保障进行的税收的征取,这样便弱化了私人储蓄的能力,减少了个人储蓄的总额和生命周期。由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的资本积累,所以进而也降低了资本工人的比率,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很多专家学者对社会保障与储蓄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分歧核心是社会保障基金在开始阶段通过较低的养老金待遇和较高的缴费而产生了储蓄,但是支付高峰的到来和劳动力的减少会让储蓄降低。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因素是很多的,相互作用的机制也较为复杂,通货膨胀、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储蓄、劳动力等诸多变量都直接影响着双方之间的关系。

5 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保障水平对就业率有一定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最初,国家和社会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们的养老和失业问题,就业率也是国民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旦没有对国民提供基本的保障,失业率就会提升,各种社会问题也会逐渐地出现,不安定因素会导致社会的稳定性变差,对国家的发展极其不利。

(2)社会保障水平对国家经济收入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营都是在国家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完成的。社会保障的程度越高,国家财政的支出也就越大,总收入相应的减少。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加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也越来越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水平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3)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保障在国家稳定上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尤其对于我国来说,社会保障更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让社会主义市场有了持续运转的动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收入还是普遍低下,虽然很多人民群众都已经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还有很多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问题经济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在中国传统思想的指引下,还是秉承着“死存钱”和“养儿防老”的老旧思维。只有在国家的指引下,不断地完善偏远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全国人民一起走向小康之路。

(3)只有经济持续发展才能为社会保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之所以健全也是因为其国家强大的经济支撑。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一线城市,人们的养老保险和就业保障要比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好。从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却又相辅相成的。只有两者相互配合,相互适应才能完成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6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家需要平衡好两者的发展关系,因为社会保障发展过快会抑制经济的发展,但是社会保障发展过慢对人们的生活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怎样能够让两者稳定长远的发展,成为社会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兩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辩证关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在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当今这个时代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向达,李宏.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考——基于社会保障扩大内需作用的角度 [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52-58.

[2]张怡恬.探寻“社会保障之谜”: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7(4):80-84,102.

[3]华影.新时期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再认识——第三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学论要[J].社会保障评论,2017(2):5-17.

[4]杨亮,丁金宏,郭永昌.中国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 [J].人口与经济,2014(2):94-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河北省社会保障制度高质量发展与财力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RS-2020-2002)。

3640501908294

猜你喜欢

辩证关系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扶贫生态移民工作中一些辩证关系的处理
语言学习与不同语境的辩证关系
劳动价值与制度价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
浅谈艺术设计与设计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科学技术与田径的辩证思考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