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环境下成人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施路径

2022-03-18董保住李艳龙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成人人工智能院校

董保住 李艳龙

(德州学院 医药与护理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步升级且应用范围变得日益广泛的新时代,成人院校应发挥人工智能的特性,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体现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智能化特征。利用人工智能全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精细化的教学管理等方式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一、人工智能环境对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影响

(一)人工智能环境对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成人院校的学员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因而具有广阔的上升空间。部分成人院校利用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学员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员主持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员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创新创业要素,这对学员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有所帮助。在新时代,成人院校还更加注重与不同社会主体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成人院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人才培养体系为主要标准,发挥专业师资力量的作用,引导学员通过具体项目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成人院校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员了解现实社会需求提供便捷路径[1]。在人工智能环境中,成人院校愈加重视信息化元素与创新创业的融合,通过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融入人工智能相关要素,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使学员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成人院校学员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部分成人院校为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并在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融入和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教育。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各行各业研究的关键技术,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助于细化现有教育体系,促进学员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探索,培育学员应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创新创业问题的意识。成人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前瞻性。部分成人院校利用基于人工智能搭建的线上教学网络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平台上的教育资源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理论知识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成人院校发挥人工智能工具在运算方面的优势,引导学员找准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使他们形成对创新创业活动全面、深刻、客观的认知,这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部分成人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大多数成人院校,创新创业课程被列为选修课,学员接触专业创新创业知识的机会并不多。覆盖成人院校学员成长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激发学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成人院校需强化对学员的意识引导,使学员认识到自己的创新创业潜能,主动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2]。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教育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人工智能与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方式结合起来,使学员能够从不同视角出发看待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员对创新创业活动的了解越深入,对创新创业活动的看法越客观,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二)人工智能环境对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1.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数据的统计效率。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成人院校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自我进化。成人院校通过多种方式应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人工智能工具应用的实际效能,数据统计便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成人院校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率,必须对教育对象的学习需求进行科学统计,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教育规律总结出革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方法。如利用人工智能的运算功能统计学员创新创业的想法,通过分析统计到的数据总结出现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升改革工作的实际效率。与线下问卷调查的方式相比,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数据的统计效率,为教育主体作出教育决策提供充实依据。

2.人工智能正在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变革,拓展培养体系的覆盖面,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从教学的具体内容看来,成人院校在原有线下课程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创造新的教育课程[3]。如在实践环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搭建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教学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交互性,弥补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缺陷。发挥人工智能在推算、预测方面的优势,依据本校学员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知水平、基础能力调整教学内容。此外,部分成人院校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探索传统教学课堂中相对低效的环节,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创新,提升教学改革效率。显然,人工智能的应用对成人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产生着正向影响,推动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人工智能环境下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施现状

(一)成人院校学员缺乏创新创业精神

目前,成人院校创新创业课程面向所有学员群体,且开设的课程种类并不多,课时较少。部分学员刚进入工作岗位,对社会中的许多事物缺乏认知,甚至认为创新创业与自身无关。学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精神的发展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忽视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同时,成人院校的学员工作、生活压力重,成人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学员学习负担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体验感不强,难以形成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动力。部分学员还将主要精力放在考取专业证书上,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发展[4]。在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各行各业发展速度更快,每天都有大量新知识、新要素、新商机涌现,学员只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不利于他们掌握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动态,创新创业精神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

成人院校教育主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也限制着创新创业教育效能的发挥,导致学员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许多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专业课教育之外的附属品,认为学员必须学好专业课,然后才能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师的认知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地位不平等,这种错误的认知体现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员的行为产生着直接影响。许多学员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时敷衍了事,对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不加重视。教师无法从学员端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自身教学主动性弱化。学员没有认真对待创新创业课程,在课程学习中缺乏体验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二)教育理念与方式滞后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部分成人院校教育理念与方式相对滞后。人工智能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大数据支撑,课程建设速度缓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问题表现为:学校搭建的线上教育平台各功能无法完全发挥,学员只是利用线上平台观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无从体现,学员在线上学习中产生的学习数据也没有被充分利用。教师将线上教学等同于视频教学,线上教学平台建设不够完善,部分学员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积攒学习课时,而没有真正投入学习过程中,线上教学的效率远不如线下教学。人工智能系统平台没有在校园中普及,部分专业教师对线上教育平台存在刻板印象,不愿意使用线上教育平台进行创新创业教学[5]。成人院校中不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方式尚未统一,要形成学科交叉、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存在许多困难。

(三)“双创”课程专职教师匮乏

1.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中的教师大多从不同学院抽调而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大部分教师的兼职。教师将更多精力放在专业课教学上,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课堂中讲解的内容多年不更新,教学方式也没有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调整、更新,学员在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中学习,对创新创业活动提不起兴趣。

2.大部分成人院校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创新创业的知识,忽视创新创业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本质。许多学员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理论研究中取得较高成就,但对创新创业实践一无所知,一旦进入实践环节,学员学习的知识无法产生效用,这会对学员的创新创业热情造成严重打击[6]。部分成人院校尝试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中增加企业导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员,但由于校企合作方式尚不成熟、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企业导师并未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人工智能环境下成人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施路径

(一)强化产学研合作

平衡产学研关系,引导学员在社会创业,实行“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成人院校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形式。如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迎来重大变革。经历变革的社会经济结构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成人院校需对处于变革中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关注各行各业的发展形势,并引导学员将个人兴趣与创新创业活动、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学员对经济社会中的市场服务与产业结构形成一定了解,创新创业的意识在无形中提升。具体而言,成人院校可引导学员进入企业参观、学习,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员创造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机会,并根据大多数企业的现实需求增设新课程,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能够对接经济社会各产业的现实需求,也为成人院校学员适应社会新产业发展、创业项目推广的新要求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成人院校应注重“产学研”资源的平衡与匹配,兼顾学员就业、创业能力的发展,推动企业需求和学员个人兴趣爱好的衔接。

目前,产业资源项目在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范围有限,主要原因在于成人院校对产业资助这一形式存在顾虑。从产业研究的基金流动趋势与研究应用属性来看,政府与企业的资金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人院校研究工作的方向[7],然而,政府和企业的需求强调产品导向,这与成人院校的教育方向不相符合。成人院校作为重要教育场所,更强调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向学员传授基础科学知识,并为学员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而非单纯强调市场导向。从社会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成人院校教育主体应当认识到产学研模式的重要作用,使产学研模式对人才培养体系产生积极影响。如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成人院校需引导学员增进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主动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人工智能是一种高端技术,成人院校处于摸索这一高端技术的初期阶段。因此,许多成人院校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成人院校需在明确创新创业价值导向的前提下强化与产业界的合作,引导学员关注自身所做研究对社会的现实影响,发掘更多富有应用价值与前瞻性的研究课题。

此外,成人院校的学员需主动寻求与产业界人士沟通、联系的方式,通过为资助项目撰写研究报告等方式锻炼独立研究能力。目前,经济社会不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较为急切,产学研合作模式能够为产业的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企业也可通过与成人院校的合作寻找自身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将科学规划付诸实践。

(二)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

人工智能的出现与普及将创造出新产业,现有产业格局必将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不断调整,并作用于成人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8]。在人工智能环境中,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科交叉正在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特征。成人院校应把握这一新特征,逐步完善学科交叉的组织架构,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如建立起创新创业教育学科研究中心,将新时代的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的相关要素融入学科体系中,建立起多学科协作教育模式。鼓励教育主体开展整体性、跨学科的研究,将不同学科的研究工具、方法统一起来,利用新技术推动社会前沿领域的创新。与此同时,发挥成人院校作为文化阵地的作用,传播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知识,鼓励教育主体和学员通过科学研究,加强实践产出新成果,并在实际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创新驱动理念。国外已有部分院校通过加大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投入为师生进行高水平研究奠定物质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许多院校成果斐然。如麻省理工学院累计投入十亿美元建立起人工智能学院,并将人工智能学院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学校的全部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学院的建立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内的普遍应用促进了麻省理工学院学科架构的调整,而这一次调整也是麻省理工学院近七十年来涉及范围最广、变动最大的调整。再如,斯坦福大学建立起人工智能研究院,这一研究院的主要研究功能是推动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跨学科合作,探寻人工智能在促进社会各行各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升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力。除了国外知名院校,国内一流院校也逐步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将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聚集在一起,体现新时代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9]。在这一前提下,成人院校可借鉴普通高校的教育思路,实现普通高校教育经验的个性化,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探究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点,探究出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构建科学评价模式

1.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当突出对学员创新能力的评价。在传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中,教育主体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对学员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这影响着学员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环境中,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更高,成人院校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现实需求的对接,必须重视在教育过程中营造创新氛围。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场景与职业类型将产生新变化,各类工作场景与职业类型将具有智能化特征,工作主体必须具备较强信息化素养才能应对新工作环境,在工作中表现得游刃有余。成人院校需充分发挥本校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渗透在评价体系中[10]。如要求学员定期参与人工智能实践,利用人工智能相关要素解决现实问题,锻炼信息化思维与能力。再如,鼓励学员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定期举办交流会来分享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与应用新思路,通过评价学员参与活动的效果、记录参与频率等方式对学员作出评价。

2.新评价体系应体现智能化评价的特征,关注学习过程的新变化及其对学员的影响。部分教育主体认为,如今许多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转移至线上,通过监测学员的线上学习状况,应用线上学习平台记录的数据便可对学员作出相对客观评价。线上学习心态的数据精度高、完整性强,是对学员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体现着教育主体的智能化评价思维。教育主体还需认识到线上与线下评价结合的重要性,不仅要利用智能算法模型评价学员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还要预测学员的学习行为,结合人工智能环境的新特征为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教育,教育主体应关注学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考查其应用人工智能创造与创新的能力,将学员参与实际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效纳入考核体系中。只有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和智能化特征,学员的学习效率才能最大化。

3.在“立德树人”理念下,教育主体需关注对学员人文素养的评价。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成人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突出专业性与人文性,彰显科技为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的特征。人工智能本身具有双面性,一旦学校忽视对学员人文素养的培育,学员便可能陷入数据困境,在纯粹的数据世界中迷失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会被削弱。成人院校教育主体可通过渗透跨界文化对学员进行文化熏陶,借助人文讲座、年级大会、演讲比赛、志愿活动、辩论赛等形式培育学员的人文素养,将人文元素渗透在学员成长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将人文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11]。通过对学员进行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员顽强拼搏的精神,锻炼他们抗压能力,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做准备。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员形成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四)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育主体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目前成人院校受到传统人事考核制度的影响,教育主体来源单一,重视学习、轻视实践的问题严重。大多数教育主体具备一定信息化素养,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方式缺乏基本认识,适应人工智能环境的能力较差。而企业中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且对人工智能较为熟悉的工作人员却无法进入成人院校任职。成人院校应做到多措并举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参与教师技能培训,尤其注重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的设置,培育教师应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思维和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教师的监督,要求教师切实完成培训课程。将教师培训的成果计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引起教师对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视。

首先,教师自身需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关注国家颁布的信息化教育政策,明确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新方向。熟练掌握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培育学员开放、发散的思维,给学员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创新创业的信心。其次,成人院校需将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开创“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为师生了解人工智能的现实作用提供新学习路径[12]。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政策,通过由点到面的方式在社会各领域普及人工智能,这些政策为学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有力借鉴。成人院校可从对传统产业的研究切入,探究人工智能的有效应用方式,并在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给师生创造接触、应用人工智能的机会。成人院校设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应当体现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特征,不仅要向师生阐明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历程、运行基本模式,还要为师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师生在应用中感受人工智能的优势,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维,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性[13]。

猜你喜欢

成人人工智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成人不自在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Un rite de passage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