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制”聋人高校双创育人模式研究

2022-03-18尚晓丽田国忠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聋人特技

尚晓丽 田国忠 孙 威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20〕2号)等教育工作部署,残疾人高等教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我国目前招收聋人大学生的高校有19所(包括大专及职业技术学院),其中本科院校12所,19所学校在籍听障学生约5300人左右。残疾大学生目前在社会上的就业不是很乐观,为了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就必须加强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此如何创新残疾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目前国内应用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学校基本上都是针对健全人的,[1]针对残疾人教学应用地少之又少,应用到残疾人教学的部分又往往是理论上的研究,没有实践上的突破[2]。为此本文作者和团队借助组建聋生工作室,对“工作室制”聋人高校双创育人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聚焦听障教学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解决聋人大学生技能培养不突出问题。研究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人人,以人人成才的培养理念为根本,以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依托,以创新听障生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创业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长、特色职业技能为突破,让听障生拥有一技之长,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贯穿全过程,将听障生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构建聋人大学生“专业+特技+创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3-6]。

(二)解决听障生学习生活不丰富问题。推行“特殊、特色、特技”三位一体教育模式。针对听障学生身心特点,创新听障生培养机制,开设粮食镶嵌画、剪纸和舞蹈等特色选修课,[7]并将其打造成精品课程,让听障学生在愉悦身心、提升自信的过程中,增添了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三)解决听障生就业形式单一质量低问题。听障生就业市场不乐观,团队注重培养听障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创业潜质,建立立体的创新创业实践生态培育体系,多举措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8-9]。专业教师指导听障生完成国家级等各类大创项目,指导听障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对大创项目进行孵化培育,指导在籍学生创办创业工作室。

二、注重四位一体建设构建融合教育模式

聋人高校双创育人模式结合聋人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组建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通过企业角色分工体验,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真正建立有效的实习实训平台,真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工作室的组建和运营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出工作室在培养聋人双创能力过程中的优势作用[10-11]。该模式依托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优势平台,以专业技能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聋人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德育引领平台支撑聋健融合学用创服”四位一体建设[12-13],全面构建融合教育模式,对提升聋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聋人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突出德育引领,坚持德育智育并举。“工作室制”聋人高校双创育人模式应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学生能力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德育教育,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贯穿工作室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高等特殊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融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专业技能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融等“三个融合”的教育模式;孕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团风”精神;全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注重学生融入社会能力、完善人格形成,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组建残疾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团队教师有听障生特技导师、听障生辅导员和思政导师。

(二)重视平台支撑,实施校政企协同育人。工作室双创育人培养模式要坚持“校政企共同体”协同建设[14],依靠校、企跨界合作,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引入企业的项目管理运作模式,建立校企结合、学做一体的工作室教学共享平台。政府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发挥其在合作中的管理、监督、服务等作用,促进“校政企”三方共用共享、共管共治,从而推动特技工作室建设发展。可与教育厅局部门、残联系统共建。

(三)加强聋健融合,形成融合互助环境。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种安置形式,工作室教学中让聋生与同龄健听生一起接受教育,促使聋生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发挥潜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促进聋生综合索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使他们毕业后更容易融入社会,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以达到回归主流社会的目的。通过建立“1+1志愿者服务队”和“聋听无障碍沟通工作室”全力做好聋健融合工作。在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加强聋健融合建设,鼓励特殊教育专业健听生加入到工作室教学课堂中学习和实训,给老师当“助教”,为聋生当“助学”[15],学习掌握一项特技,实现聋健融合教育。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校内手语培训班,授课教师全部“手语口语”同步教学。

(四)落实学用创服,突出就业创业导向。“学用创服”中“学”是让学生学到有一技之长,“用”是培养听障生为应用型人才,“创”是通过特技工作室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服”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用创服”工作室创业模式让聋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要做什么,怎么做,全面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该校结合聋人特点,依托聋生特技工作室优势平台,以专业技能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聋生创业就业能力为导向,对聋生工作室“学用创服”创业模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组建专门教师团队指导工作室听障生进行创业实践和社会服务。注重听障生“学用创服”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提升听障生创业就业竞争力。

三、强化联动机制建设保障模式有效实施

(一)建立聋人大学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制度。切实保障聋人大学生“专业+特技+创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在实施计划、校市企共建、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大纲修订、实践教学开展、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整章建制,比如:《聋人大学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聋人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室管理办法》《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制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等制度。

(二)建立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运行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有效运行,在工作室遴选、工作室运行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健全管理制度,比如:《聋人大学生工作室选驻制度》《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导师管理办法》《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学生管理办法》《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特技工作室建设中,不断提高建设质量与水平,比如:《聋人大学生工作室考核和奖励实施办法》《聋人大学生特技工作室准入、退出制度》等制度。

(三)组建专业研究团队,提升特教师资水平。学校鼓励并支持特教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每年召开一次校级听障生教师教学研讨会,提高特教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突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将“爱心、耐心、童心、责任心、恒心”贯穿育人全过程;构建“专业+特殊教育”独特知识结构;打造“教、创、研”三位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团队。团队在听障生工作室教学中形成系列缺陷补偿教学法,开发听障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加强教学研究,强化实践成果创新,聚焦特教前沿,注重理论成果创新。

(四)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管理。成立聋人大学生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室制落实全局性工作,全面指导工作室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指导和协调相关部门和院系开展相关工作。学校成立委员会办公室,各学院成立工作室制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本学院工作室制的全面建设和管理工作,工作室管理为带头人负责制。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各学院工作室管理、教学等工作,并进行业务指导和各方面的协调。学校每年对各学院工作室及带头人、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考核,成绩计入年终考评的一部分。对工作实效强的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对其所建设的工作室进行后期重点资助建设;对工作效果不好的领导小组进行批评,责令其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所建设的工作室进行整改或者撤销。

结合聋人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托聋人特技工作室优势平台,以专业技能所需的能力为目标,以聋人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对“德育引领平台支撑聋健融合学用创服”“工作室制”聋人高校双创育人模式进行创新性探索实践与理论研究,能够培育出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可将成果进行应用推广,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聋人特技
中日聋人大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The performer of bamboo drifting on the river 霓裳青山间,一苇渡绿江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巧用“特技镜头”写美文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