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研究

2022-03-18曹元军李曙生卢意

教育与职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曹元军 李曙生 卢意

“岗课赛证”融通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四位一体”的新概括。进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的新时代,职业教育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质量发展,才能跟上产业前进的步伐。为提高办学适应性,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应以产业学院为得力抓手,以深化产教融合为落脚点,探索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岗课赛证”相互融通,来适应产业发展变化而产生的新业态、新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基础

(一)学理逻辑

“岗课赛证”融通是对职业教育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的“回溯”,以及对产业快速发展的再适应。“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证”是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岗课赛证”融通,就是要深化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岗课赛证”融通学理逻辑,即以产业学院为育人载体,以产业的岗位标准为起点,将产教融合的“课”作为融通的重点进行打造,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课”,实行“课证”融通、“课赛证”融通,培养高素质操作技能型、技术技能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其岗位技术标准也将不断提高,而“岗课赛证”融通层次和质量也将不断变化。在长效机制保障下,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质量趋于螺旋上升过程。

(二)现实基础

1.“岗课赛证”融通于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岗”是现代产业在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对工作岗位职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多维度“映射”到高职教育的“课”中,体现于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重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案例、智慧化教室等课堂元素的优化组合。行业“赛”项拟定是体现科技发展在企业产品与服务中的最新成果,“赛”项奖牌能充分体现参赛人的职业理念、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证”是“岗课赛”融通后续的凭证,体现最新行业技能含金量,由第三方按照行业技能标准考核合格后颁发,并将技能等级证书折算为相应课程学分。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根据社会市场需要,高职教育“岗课赛证”虽已自觉融通于制造、建筑、护理等部分专业,但是并没有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得到全面普及。

2.“岗课赛证”融通的标准贯穿于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在科技蓬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大潮中,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且人工智能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了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产业学院也在探索和逐步调整人才培养体系,而培养体系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其目标。在涉及人才培养体系组成要素中,“岗课赛证”融通则是教学形态要素组合,“岗”所要求的职业技术技能是“课赛证”标准的起源,由于“课”是融通的核心和载体,“课”的标准则综合了“岗赛证”各自规格要求,具体以“课证”融通标准、“课赛”融通标准、“课赛证”融通标准等构建起“岗课赛证”融通标准体系。根据具体教学模式,采用相应的融通标准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各要素,其中有两种教学模式在产业学院的应用比较典型。一种是以“课证”融通为教学模式,以其融通标准构建起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架构。其质量架构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融入合作企业培训认证标准体系,学生在工学结合中掌握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公司产教融合,成为高职教育“课证”融通范式,就在于该校相关产业学院将华为认证的技能教学标准体系进行解析,对技能课程内容知识点和技能点细分并重构,将企业认证技能教学标准,转化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还有一种是“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以赛促建、以赛促教,“课赛证”融通标准贯穿“产赛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以大赛为引领,将技能大赛的比赛标准及其比赛内容融入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按照高职三年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在大二和大三阶段进行培训、选拔、再训练和参赛,所以在大一阶段就要为参赛打好赛项知识基础。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将国家级技能大赛资源进行碎片化、项目化改造,重新设置基于大赛项目和X 证书项目化的课程、重新设计教案,并以服务课程教学为导向,编写了“赛教融合”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建立了技能赛项标准与X 技能考证标准兼容的训练平台,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

3.“岗课赛证”融通中间过程规范管理。“岗课赛证”融通,以“岗”为起点、“证”为终点,“课”与“赛”像桥墩,融通就像架设桥墩之间的桥梁,依靠融通中间过程规范管理,融通“桥梁”才会井然有序畅通。一方面,以“课证”融通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推动学生就业和创业。目前,产业学院的学生出口是以就业为主,在结合企业合作方提供的行业用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将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考证与认证课)三大课程模块。大一时,学生在校内学习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并通过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基础知识的习得打下扎实的基础;大二时,为配合产教融合教学,学习地域移动于校企之间,移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考证与认证课,通过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产教融合质量;大三时,再根据行业及合作企业用人需求预判信息、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学习潜力和现有实训条件,将培养方向分门别类,由专业教师引导,学生自愿选择,产业学院分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此外,根据合作企业岗位变化要求,考取初级、中级、高级技能等级证书或论证证书,实行进阶式培养、差异化学习。另一方面,以“产赛教融合”课堂推动“课赛证”融通。产业学院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指挥棒”与“链接器”的效用,将赛项内容分解成单独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设计成实践课程教学项目。在1+X证书制度下,产业学院按照“校内实训职业化、校外实习教学化、教学管理企业化、学习过程工作化”的原则,建设X 证书项目化教学和职业技能大赛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在生产实习中除了完成顶岗实习外,还能完成X 证书考证任务和训练大赛要求的技能,体现了教学过程、赛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相互对接。

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再适应性

适应性有普遍与相对之分,而相对适应性则是一种暂时现象,体现出事物受到环境等影响后,呈现出“适应—不适应—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学院作为职业教育新形态,其办学跨界了教育与产业、教学与生产。由于产业与生产形影相随,当产业升级变化时,将会带来生产域新岗位,原先的“岗课赛证”融通需要进行再适应性改革,才能满足新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外环境”的变化需要再适应性

产业学院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合作载体,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岗课赛证”融通于专业的“外环境”与“内环境”之间,教学过程对接大赛训练过程、生产过程。从专业“外环境”看,近几年来,我国现代产业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催生了大量的新业态、新岗位,也由此带来了专业“外环境”的巨大变化,同时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由于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原先构建的“岗课赛证”融通架构、机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为了适应新的“外环境”,对融通起点“岗”环节,必须提高产业站位,重新认识其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重构与之相关的赛项和赛项标准,重设考证内容及其标准,重新整合新职业标准、竞赛标准和教学标准,形成新“三维”标准融合,并以其引领“岗课赛证”融通优化调整而增强融通的再适应性。例如,为了高职教育服务好专业“外环境”,教育部高职汽车职业技能大赛从2020 年起,调整“汽车维修”赛项为现在的“汽车技术”赛项,增加了新的比赛分项及标准。鉴于此,为了缩小职业教育的时效性与产业发展间的再适应性“剪刀差”,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必须避免把课程建设的重心放在比赛“套路”的解读和训练上,而要针对全体学生“岗课赛证”融通,依靠产业学院校企合作载体而进行“产”与“教”相互渗入和深入,达到高质量“教”适应于外部发展变化的“产”,这样才能确保高素质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内环境”的变化更要再适应性

高职产业学院办学是为了实现专业与产业之间的高度契合,体现在“岗”“课”“赛”“证”四个环节能够相互融通,而关键环节在“课”。从产业学院专业“内环境”看,各项配套资源围绕“课”而展开工作,所以“课”就成了“内环境”的中心。由于“外环境”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带动了职教专业“内环境”中心“课”的改变,而“课”是“岗”“赛”“证”连接纽带,所以“岗课赛证”融通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课程育人为理念,“三维”标准融合贯穿于课程体系,强化“岗课赛证”融通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对标建设,发挥校企合作在融通中的最大作用,明确产业学院责权利的统一性,促进“产赛教”深度融合,使“岗课赛证”融通对新的“内环境”再适应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主要问题

(一)理念之惑: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程度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作为校企合作结晶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有着不同主要目标的双主体,学校主体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崇尚公益性,追求“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价值;而企业主体为产业发展谋求的是投入与产出利润率,更愿意投入大量人财物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追求经济价值。产业学院“双主体”这一理念差异,影响了“岗课赛证”融通程度,导致与产业发展不同步。

(二)约束不明:围绕“岗课赛证”融通机理的产业学院责权利统一性不够明晰

“岗课赛证”由四个主体组成,包括企业、学校、赛事主办方和发证方,其中产业学院“岗课”双主体融通程度决定了“赛证”融通的质量效果。同时,“岗课”双主体融通程度又与产业学院责权利的统一性紧密相关。然而,由于目前缺少地位立法、产教融合型企业税收立法、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立法等导致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源头缺乏强制约束,出现多方融合的理想变成片面整合的局面。而且,由于“岗课赛证”中的“岗”“课”“赛”“证”每一环节“链”的融通质量,均会影响技术技能人才整体培养水平,因而对上述四个育人环节也应有责权利约束制度,才能确保融通节奏。

(三)治理之争: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对标建设不足

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是基于育人价值共享和技能价值互补的治理原则,切实赋予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环节融通自主权,但目前“岗课赛证”融通的对标建设仍显不足:一是标准引领不足,导致产业学院的课程体系跟不上新业态新岗位的变化。课程体系是融通的核心架构,然而目前许多产业学院还使用传统的课程体系,或者仅对少数课程内容进行修订,存在课程设置与企业新岗位能力要求之间、课程标准与新技术技能标准之间、教学实践项目标准与大赛项目标准之间融通性不高等问题。二是课程改革力度不足。校企双方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新型课程、更新教学内容,研发课程教学实训案例等方面还存在与产业技术不同步的问题;产业学院课程在引入企业技能标准的同时,不重视引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标准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标准,未能全方位以能力本位构建“岗、证、赛、创、研”融通的课程模块。三是支撑体系不足。“岗课赛证”融通包含了两大类要素,即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要素,以及教师、经费、教学设备、场域、文化、管理等教学支持要素。产业学院企业合作方在生产任务安排紧张的情况下,难以抽出师傅、设备参与教学活动或即使参与教学活动也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造成实践教学支持要素的脱节。由此可见,只要其中任一要素不足,均会造成整个“岗课赛证”融通支撑体系不完善,进而影响其融通质量。

四、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解决对策

(一)统一认识:实施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型育人制度,可满足产业学院双主体的价值需求。同时,现代学徒制以有效执行1+X 证书制度为切入点,“岗课赛证”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找准融通方向,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共同打造“入学即学徒、课堂在车间、作业即产品”教学课堂,根据岗位需求,补充、迭代“课赛证”技术技能内容及其等级标准,并联合第三方社会评价组织,做好X 证书中的技术技能评价与考核。

(二)明确约束:构建产业学院责权利制度,促进“岗课赛证”深入融通

从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学视角审视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需要完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协同机制,确保责权利对等。“责”是四方在产业学院融通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权”是四方在融通责职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利”是四方在承担了相应的融通职责后应取得的利益。其一,明确四方融通的工作责职分工与协同,赋予校企合作建设权利。政府制定政策做好引导校企“搭桥”工作,行业担负产业发展信息收集、分析和指导校企合作方向并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校企跨界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学院,并使其成为“岗课赛证”融通载体。其二,根据四方责职分工,建立针对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企合作立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确保执法必严。政府主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落实赋予学校和企业的相关权益。建立产业学院考核机制和行政问责制,追究不落实相关权益责任人的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校企合作“岗课赛证”融通目标实现的难度。

(三)优化治理:“岗课赛证”融通对标建设,遵循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双重治理

其一,国家对产业学院“双主体”立法,行政部门制定建设标准、配套经费、税费优惠、督查验收等落实措施。地方政府联合产业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和职业院校成立产业学院党委领导下的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合作企业参加教学与管理组织架构,即“岗课赛证”融通治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与国家、上级管理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校企协同制度,落实绩效考核细则。其二,为配合“岗课赛证”融通治理委员会更好开展工作,还需要建立“同行专家参谋”机制,辅助产业学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治理先进性。“同行专家”主要指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行业负责人、校企合作负责人、高级职称的校企骨干代表、外校高级职称的同行组成“参谋小组”,对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过程的教育科学性进行“号脉”分析,提出前瞻性建议并答疑解惑,对重大潜在性问题提出预警。其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岗课赛证”融通治理信息平台。该平台采用会员注册制,及时发布国家、省、市、产业园区产业技术研发动向,整理相关政策与合作文件,向“岗课赛证”融通治理委员会、“参谋小组”成员和产业学院教师及时推送,并设立信息互动区以便会员及时交流讨论最新产教融合信息。第四,秉持“融通与开放”双治理理念并形成制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尤其要与国际国内同类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互学互鉴,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不断提升“岗课赛证”融通治理水平。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课赛融通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